儿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0849发布日期:2018-06-19 19:31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儿童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儿童鞋。



背景技术:

儿童鞋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一种鞋子,儿童喜欢奔跑,儿童走路时后脚心的作用力最大,其次是前脚心。处于健康考虑,因此对童鞋的减震缓冲能力和舒适度都具有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按摩功能,舒适度更高的一种儿童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鞋,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包括相互配合的上鞋底和下鞋底,所述下鞋底上设有凹腔,所述上鞋底嵌设于凹腔内,所述上鞋底和下鞋底之间设有两个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位于凹腔的两端,所述缓冲部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若干缓冲件,所述凹腔的底壁上设有供底板嵌设的卡槽,所述缓冲件包括弹簧和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半球型凸起,所述上鞋底与下鞋底之间设有隔垫层,所述隔垫层上设有供缓冲部穿设的通孔,所述上鞋底上设有与隔垫层上通孔相对应的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网棉层,所述缓冲部的弹簧穿设过隔垫层的通孔后,所述半球型凸起与上鞋底圆孔内的网面层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位于隔垫层的两端,在隔垫层和上鞋底的中部位置均设有通风孔,所述下鞋底凹腔的腔壁上设有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球型凸起相对弹簧的一端设有环形槽,所述弹簧可卡设于环形槽内固定,所述半球型凸起相对于上鞋底上网棉层相抵触的一端上设有若干凸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部的设置,起到给鞋底减震缓冲压力的作用,在缓冲件上半球型凸起的设置,可以对脚底起到按摩的作用, 同时增设通风孔,具有散热除湿的作用,能大大提升整体鞋子在穿戴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图;

图2为缓冲件结构分解图。

1、鞋底;2、下鞋底; 20、凹腔;21、卡槽; 3、上鞋底;30、圆孔;31、网棉层; 4、缓冲部;40、底板;41、缓冲件; 42、半球型凸起;43、环形槽;44、弹簧;5、隔垫层;50、通孔; 6、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儿童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儿童鞋,包括鞋底1,所述鞋底1包括相互配合的上鞋底3和下鞋底2,所述下鞋底2上设有凹腔20,所述上鞋底3嵌设于凹腔20内,所述上鞋底3和下鞋底2之间设有两个缓冲部4,所述缓冲部4位于凹腔20的两端,所述缓冲部4包括底板40和设于底板40上若干缓冲件41,所述凹腔20的底壁上设有供底板40嵌设的卡槽21,所述缓冲件41包括弹簧44和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半球型凸起42,所述上鞋底3与下鞋底2之间设有隔垫层5,所述隔垫层5上设有供缓冲部4穿设的通孔50,所述上鞋底3上设有与隔垫层5上通孔50相对应的圆孔30,所述圆孔30内设有网棉层31,所述缓冲部4的弹簧44穿设过隔垫层5的通孔50后,所述半球型凸起42与上鞋底3圆孔30内的网面层相抵触。所述通孔50位于隔垫层5的两端,在隔垫层5和上鞋底3的中部位置均设有通风孔6,所述下鞋底2凹腔20的腔壁上设有通风孔6。所述半球型凸起42相对弹簧44的一端设有环形槽43,所述弹簧44可卡设于环形槽43内固定,所述半球型凸起42相对于上鞋底3上网棉层31相抵触的一端上设有若干凸粒。

在下鞋底2凹腔20的前后两端设缓冲部4,相对应的是人体的后脚心和前脚心的使力点。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缓冲件41上的弹簧44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和缓冲压力的作用,同时可以保护后脚心和前脚心。弹簧44在伸缩的过程中,会受到隔垫层5上通孔50的限位作用,可以使得弹簧44在伸缩移动时的位置稳定性好。缓冲部4是通过底板40固定在凹腔20底壁的卡槽21内,使得缓冲部4的固定位置更佳,装配牢固性提升。

人体的脚部对上鞋底3施加压力后,上鞋底3会朝向下鞋底2方向凹陷,使得下鞋垫上凹腔20的空间缩小,在抬脚的过程中,利用外界的空气压力大于凹腔20内的空气压力,将空气从凹腔20上通风孔6内吸进,然后再由隔垫层5和上鞋底3上的通风孔6排放,能形成空气循环,使得鞋子更加透气,保持干爽状态。

人体的脚部对上鞋底3施加压力后,上鞋底3会朝向下鞋底2方向凹陷,缓冲件41上的半球型凸起42会抵在上鞋垫的网棉层31,网棉层31受力朝向人体的脚部凸起,这样能对脚底起到按摩的作用,而且凸起的程度适中,适宜儿童的穿戴。同时网棉层31也具有散热透气的作用,能更进一步提升舒适性。在半球型凸起42上设有环形槽43,使得弹簧44能牢牢卡设在半球型凸起42上,提升装配的牢固性,在半球型凸起42上设有若干凸粒,可以增加按摩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