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0604发布日期:2018-06-05 18:3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鞋底。



背景技术: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我们常见的鞋底一般是整体结构,也就是制造后鞋底的高度是无法调整的,但是对于一些对身高比较敏感的人士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升高能通过适当增高鞋底来实现,有些人通过增加鞋垫等方式,但是这些方式调整起来比较麻烦且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鞋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鞋底,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且位于第二凹槽的两侧均安装有两组球铰座,所述球铰座上均球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四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均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底板和第四连杆连接,且四根第四连杆远离球铰座的一端分别位于四组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两组通孔内均转动安装有内螺纹套筒,两组内螺纹套筒的外侧均固定有两组限位环,两组内螺纹套筒上远离第一底板的一端均安装有旋钮,两组内螺纹套筒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杆,两组第一连杆远离内螺纹套筒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杆,两组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三连杆,两组第三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二底板的底部。

优选的,两组所述限位环中的一组位于第二凹槽内,另一组位于第一底板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二底板垂直。

优选的,所述旋钮为正方体,旋钮上远离内螺纹套筒的一侧开设有截面为正方形的第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有透气孔,透气孔与第一凹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底板、第二连杆、第一连杆、旋钮、球铰座、第四连杆、弹簧、第三连杆、第二底板、透气孔、内螺纹套筒和限位环,不仅可以实现第二底板的整体竖直提升,也可以实现第二底板的单侧提升,操作非常简单,极大的提高了鞋底功能的多样性,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鞋底的内螺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板、2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4旋钮、5球铰座、6第四连杆、7弹簧、8第三连杆、9第二底板、10透气孔、11内螺纹套筒、12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鞋底,包括第一底板1,第一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且位于第二凹槽的两侧均安装有两组球铰座5,球铰座5上均球铰接有第四连杆6,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二底板9,第二底板9的底部开设有四组安装槽,安装槽内均安装有弹簧7,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底板9和第四连杆6连接,且四根第四连杆6远离球铰座5的一端分别位于四组安装槽内,第二凹槽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两组通孔内均转动安装有内螺纹套筒11,两组内螺纹套筒11的外侧均固定有两组限位环12,两组内螺纹套筒11上远离第一底板1的一端均安装有旋钮4,两组内螺纹套筒11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杆3,两组第一连杆3远离内螺纹套筒11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杆2,两组第二连杆2远离第一连杆3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三连杆8,两组第三连杆8远离第二连杆2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二底板9的底部,两组限位环12中的一组位于第二凹槽内,另一组位于第一底板1的外部,第三连杆8与第二底板9垂直,旋钮4为正方体,旋钮4上远离内螺纹套筒11的一侧开设有截面为正方形的第三凹槽,第一底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有透气孔10,透气孔10与第一凹槽连通,第一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需要整体竖直提升时,同步调整两组旋钮4,旋钮4带动带动内螺纹套筒11旋转,内螺纹套筒11通过与第一连杆3的螺纹传动作用,推动第一连杆3平移,第一连杆3推动第二连杆2移动,第二连杆2推动第三连杆8移动,这样,两根第三连杆8将第二底板9推升至指定的高度,此时第二底板9与第一底板1平行,实现了整体高度的竖直提升;当只需要单边提升或者单边提升后再整体提升时,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同,但是两组旋钮4的转动圈数不一致,这样,可实现两端的差别提升,操作非常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