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具有狭槽孔柄脚的带扣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9501发布日期:2018-08-24 17:3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案主张于2017年6月19日提出申请的且标题为“具有狭槽孔柄脚的带扣 (BUCKLE WITH SLOTTED-HOLE TANG)”的第15/627,273号美国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美国专利申请案主张于2017年4月11日提出申请的且标题为“手表带闩锁及带扣(WATCH BAND LATCH AND BUCKLE)”的第62/483,951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专利申请案两者特此以其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式装置。明确地说,包含用于将装置穿戴在人的前臂或手腕上的带条(例如腕带)的穿戴式装置,例如腕表、腕式佩戴健身跟踪器、智能手表、手镯等。



背景技术:

腕式佩戴饰品(例如手表、健身跟踪器、手镯等)通常包含带,所述带包含调整机构以允许带的大小在闭合成环圈时得以改变以适应若干不同手腕大小。此类带是大体连续的,例如两个带条通过“双重锁定的折叠表扣”而结合在一起,所述“双重锁定的折叠表扣”桥接在两个带条之间且不需要被移除便可使穿戴者移除带,或者此类带是不连续的,例如两个带条,所述两个带条中的一者具有某种带扣且另一带条具有允许其与所述带扣介接的特征——所述两个带条通常彼此断开才能使穿戴者移除带。

对于不连续带,一种常见紧固系统是柄脚带扣,所述柄脚带扣具有皮带带扣的一般外观,所述皮带带扣具有框架(还称为“环圈”)及柄脚(有时还称为“销”或“叉脚”),所述框架及柄脚附接到带条(本文中称为“带扣带条”)中的一者的端部且通常经构造使得柄脚可相对于框架旋转但无法旋转超过框架。所述框架经大小设定具有另一带条(本文中称为“调整带条”)可通过的开口,且所述柄脚可与另一带条上的一或多个孔接合且防止另一带条从框架中被拉回。调整带条的“自由”端通常用“保持器”紧固,所述“保持器”通常为具有与所述带条一样宽及与两个带条的堆叠高度一样高的开口的矩形形状环圈;所述保持器通常安装在带扣带条上,且调整带条的自由端可插入到保持器中,且所述保持器滑动到调整带条的端部以阻止调整带从经紧固带突出(因此,名称为“保持器”)。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附图及说明中陈述了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标的物的一或多个实施方案的细节。其它特征、方面及优点将依据说明、图式及权利要求书而变得显而易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提供一种包含具有狭槽孔柄脚的带扣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第一带条,所述第一带条具有沿着所述第一带条的长轴线彼此布置在间隔开位置处的多个保持器孔;及带扣,所述带扣位于所述第一带条的一端处。所述带扣可包含柄脚枢轴杆、柄脚及框架。所述柄脚可具有细长孔,所述柄脚枢轴杆通过所述细长孔,且所述细长孔可允许所述柄脚围绕所述柄脚枢轴杆的中心轴线旋转及相对于所述柄脚枢轴杆沿着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平移至少第一距离。

在一些额外实施方案中,所述细长孔可为长圆孔,且所述柄脚枢轴杆可至少在通过所述柄脚的区域中具有圆形横截面。

在一些其它实施方案中,所述设备可进一步包含第二带条,所述第二带条具有沿着所述第二带条的长轴线彼此布置在间隔开位置处的多个调整孔。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柄脚可包含:第一区段,其沿着与所述细长孔的长轴线对准的第一轴线远离所述细长孔而延伸;第二区段,其沿着以介于70°与90°之间的角度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的第二轴线延伸;及第三区段,其沿着以介于70°与 90°之间的角度与所述第二轴线相交的第三轴线延伸。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设备可由以下参数描述,例如:t=当所述第二带条与所述第一带条连接时在所述柄脚通过所述第二带条上的所述调整孔中的一者处所述柄脚的厚度;w=调整孔在与所述第二带条的长轴线对准的方向上的宽度;p=邻近调整孔之间的间距距离;r为介于0.4与0.5之间的值;及第一距离=t-w+rp。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调整孔可具有介于0.2英寸与0.25英寸之间的间距间隔。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调整孔可具有可变的间距间隔。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调整孔可具有恒定的间距间隔。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设备可进一步包含桩钉组件,当所述第二带条与所述第一带条连接时,所述桩钉组件从所述第二带条的面朝所述第一带条的一侧延伸,且所述桩钉组件可经构造以与所述第一带条上的所述保持器孔中的一者接合。

在一些其它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桩钉组件可包含:主体部分,其具有大体上与所述保持器孔的横截面相同的横截面;及头部部分,其具有比所述保持器孔的所述横截面大的横截面。

在一些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带条可包含柔性聚合物外皮及嵌入所述外皮内的柔性聚合物脊状物,所述脊状物可包含所述保持器孔,且所述外皮在每一保持器孔处可具有横截面比所述头部部分的所述横截面大的开口,使得在所述桩钉组件与所述脊状物接合时,所述头部部分至少部分地凹入到所述第一带条中。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带条可经构造以在所述柄脚沿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平移使得所述柄脚远离所述保持器孔延伸所述第一距离时,准许所述柄脚围绕所述柄脚枢轴杆的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第一量。

在一些其它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带条可包含标称地平行于所述第一带条的所述长轴线的导引表面,且所述导引表面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带条的所述长轴线的方向可具有为所述第一距离的至少两倍的尺寸。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其它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引表面可经构造以在所述柄脚沿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平移使得所述柄脚朝向所述保持器孔平移所述第一距离时,准许所述柄脚围绕所述柄脚枢轴杆的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第二量,且所述第二量可小于所述第一量。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柄脚的介于所述柄脚枢轴杆与所述导引表面之间的部分在所述柄脚与所述柄脚枢轴杆接合的区域中可具有介于所述柄脚枢轴杆与所述导引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的80%与100%之间的厚度。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框架可具有凹部,且所述凹部可经构造以在所述柄脚围绕所述柄脚枢轴杆的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且与所述框架接触时接纳所述柄脚,所述凹部可经大小设定为比所述柄脚宽,所述凹部可具有在所述柄脚及所述框架彼此接触时接触所述柄脚的柄脚接触表面,且在所述框架经定向使得所述柄脚接触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带条的所述长轴线时,所述柄脚接触表面在与所述第一带条的所述长轴线对准的方向上可比所述第一距离长。

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保持器孔可具有介于0.2英寸与0.25英寸之间的间距间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提供一种包含具有狭槽孔柄脚的带扣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带条构件及与所述带条构件连接的带扣构件。所述带扣构件可包含可滑动且可旋转柄脚构件及框架。所述柄脚构件可相对于所述框架围绕中心轴线而旋转且可相对于所述框架沿着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平移至少第一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提供一种用于减少穿戴式装置带条中的桥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含提供:第一带条,所述第一带条具有沿着所述第一带条的长轴线彼此布置在间隔开位置处的多个保持器孔;及带扣。所述带扣可位于所述第一带条的一端处且可包含柄脚枢轴杆、柄脚及框架。所述柄脚可具有细长孔,所述柄脚枢轴杆通过所述细长孔,且所述细长孔可允许所述柄脚围绕所述柄脚枢轴杆的中心轴线旋转及相对于所述柄脚枢轴杆沿着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平移至少第一距离。

在所述方法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提供第二带条,所述第二带条具有沿着所述第二带条的长轴线彼此布置在间隔开位置处的多个调整孔;将所述第二带条的第一端插入穿过所述带扣;将所述柄脚插入穿过所述调整孔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带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带条中的所述保持器孔中的一者;及使所述柄脚相对于所述柄脚枢轴杆而滑动,直到所述柄脚抵靠所述框架而搁置且所述第二带条与所述第一带条齐平为止。

下文参考各图及详细说明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及其它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的各图中以实例方式而非限制方式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相似元件符号指示类似元件,除非另有指示。

图1图解说明实例性带(仅展示带条的部分),其中柄脚带扣及固定位置保持器展示“桥接”行为。

图2描绘图1的相同实例性带,其展示柄脚抬起行为。

图3描绘具有带的实例性腕式佩戴装置的等距视图及等距剖视图,所述带具有使用柄脚与狭槽孔的带条,如上文所论述。

图4描绘图3的实例性腕式佩戴装置的侧视横截面图。

图5描绘呈经连接构造的图3的实例性腕式佩戴装置的带条的侧视横截面图(然而,其中外壳被移除且带条被平放)。

图6描绘经组装带条的带扣部分的细节视图。

图7描绘具有细长孔的实例性柄脚的细节视图。

图8描绘传统柄脚的实例。

图9描绘带条的一部分的细节横截面图,其中可见桩钉组件。

图10及11描绘具有细长孔的柄脚的平移能力可如何用于调节调整带条与带扣之间的相对移动。

图12描绘带扣及带扣带条的细节视图,其中柄脚被提升。

图3到9及图12在各图内是按比例绘制的,但各图间不一定为同一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重要地,本文中所论述的概念既不限于本文中所论述的任何单个方面或实施方案,也不限于此些方面及/或实施方案的任何组合及/或置换。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方面及/或其实施方案中的每一者可单独地采用或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及/或实施方案中的一或多者以组合方式采用。为简洁起见,本文中将不再单独论述及/或图解说明那些置换中的许多置换及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设想出一种适应固定位置保持器的使用的新型柄脚带扣(在本文中还简称为“带扣”)(但所述新型柄脚带扣也可能够与滑动保持器一起使用)。固定位置保持器是相对于调整带条的端部无法自由滑动的保持器。举例来说,固定位置保持器可采用桩钉组件的形式,所述桩钉组件插入穿过在调整带条的端部处的孔且突出穿过调整带条,使得桩钉组件还可插入到带扣带条上的孔中,借此将调整带条的自由端钉扎到带扣带条。

固定位置保持器的使用可允许更具流线型带轮廓,因为桩钉组件可具有与调整带条的最外表面齐平的最外表面,而滑动保持器通常环绕调整带条且因此将增添经组装带在滑动保持器所位于的位置处的厚度。固定位置保持器还可降低调整带条的自由端钩挂衣服或其它物品的可能性,因为固定位置保持器始终将调整带条的自由端中的相同位置锚接到带扣带条,而滑动保持器可允许调整带条的延伸超过保持器位置的量变化。具有固定位置保持器的调整带条可在某种程度上更难以插入穿过带扣,此归因于(举例来说)可根据一些此类实施方案突出的桩钉组件——桩钉组件的突出部分也必须是穿透相同带扣。然而,在带扣意外松开的情况下,桩钉组件还可钩扣在带扣上且防止带意外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识别出证明为有问题的固定位置保持器带设计的两个方面。在固定位置保持器中,调整带条的端部实际上由保持器钉扎到带扣带条(在穿戴时),其中两个带条在保持器与带扣之间彼此重叠。当穿戴者穿戴此带时,重叠带条必定被挠曲成弯曲形状以允许带环绕穿戴者的手腕或其它肢体。在此挠曲期间,带扣可试图相对于调整带条而滑动,此归因于每一带条在挠曲期间因两个带条的厚度而经历的不同曲率半径 (此假设,带条被挠曲成弧形曲线,但针对椭圆形或其它类型的挠曲也将发生类似行为)。

存在来自此挠曲的两种可能结果——一种是调整带条可不抵靠带扣带条而平放且可替代地在保持器与带扣之间形成“桥”,这是因为带扣由于柄脚与调整带条上的孔的接合而被阻止沿着调整带条进一步远离保持器滑动。

图1图解说明实例性带(仅展示带条的部分),其中柄脚带扣及固定位置保持器展示此“桥接”行为。在图1中,带扣带条106展示为通过具有柄脚128及框架126的带扣而与调整带条104连接。柄脚128可通过数个调整孔110中的一者,且桩钉组件120可刺穿调整带条104并插入到带扣带条106中的数个保持器孔112中的一者中。经组装带可环绕人的手腕156。在紧固期间,柄脚128可围绕柄脚枢轴杆130而旋转且在被插入穿过调整孔110中的一者之前不与框架126接触,并接着向后向下旋转以在柄脚接触表面164处接触框架126。桩钉组件120可接着插入到保持器孔112中的一者中以相对于带扣带条106将调整带条104的自由端锚接在适当位置处。取决于带条的曲率及带被穿戴在手腕156上的松紧度,调整带条104可相对于带扣带条106而移位,借此可能致使调整带条向上桥接达距离168,如图1中所展示。

另一可能结果是相反的——带扣可在挠曲期间试图朝向保持器而滑动,此可致使柄脚被从带扣框架抬起。

图2描绘图1的相同实例性带,其中类似组件使用相同插图编号而提及。然而,图 2中的手腕156为不同形状,从而致使带采用更加圆形外观。因此,调整带条104可脱离框架126,从而使柄脚128从框架126抬起且致使柄脚128不抵靠柄脚接触表面164 而平放。

在任一情形中,结果在视觉上或在美学上均不讨人喜欢,且可增加带钩挂衣服或以其它方式钩扣在物件上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设想出一种包含柄脚的新型柄脚带扣,所述柄脚包含细长孔或狭槽孔,柄脚枢轴杆通过所述细长孔或狭槽孔。此允许柄脚不仅围绕柄脚枢轴杆而枢转,而且还沿垂直于柄脚枢轴杆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移某一距离。此平移能力允许柄脚在相对于框架不旋转的情况下沿大体与带扣带条的长轴线对准的方向将位置移位。此滑动运动不仅可防止其中柄脚因带条挠曲而从框架抬起的情况,而且还防止其中调整带条可“桥接”的情况。图1及2两者中所展示的柄脚128具有旋转枢轴,但在枢轴点处不具有细长孔。

图3描绘具有带的实例性腕式佩戴装置的等距视图及等距剖视图,所述带具有使用柄脚与狭槽孔的带条,如上文所论述。图4描绘图3的实例性腕式佩戴装置的侧视横截面图。

在图3及4中,实例性腕式佩戴装置是健身跟踪器300,但腕式佩戴装置可为任何装置或甚至为不包含任何电子组件的腕式佩戴带,例如装饰性带、标识带等。

健身跟踪器300可包含外壳302、第一带条306(本文中还称为“带扣带条”)及第二带条304(本文中还称为“调整带条”)。外壳302可为可易于使用带条连接器314从第一带条306及第二带条304拆离的,如在此实例中,或带条可永久地结合(例如,经由胶合剂或共同模制)或可使用专用工具而拆离,例如类似于多少手表带条可附接到手表主体或被从手表主体移除。

第一带条306及第二带条304可各自具有与其相关联的不同长轴线308。每一长轴线308可表示在对应带条平放(例如)在桌面上时对应带条的大体长轴线。应理解,在对应带条挠曲(例如用带条围绕人的手腕而捆扎)时,长轴线还可被看做采用对应带条的曲率。当然,在此挠曲构造中,长轴线308将不再是线性的,且对长轴线308的线性特性的提及应理解为还适用于呈挠曲状态的长轴线308,但参考在感兴趣的位置处与挠曲长轴线308相切的线性轴。举例来说,如果表面在特定位置处“平行”于长轴线,那么所述表面将平行于在所述位置处与挠曲长轴线308相切的轴线。

如可见,调整带条304具有沿着调整带条304的长轴线308布置的调整孔310的线性阵列,而带扣带条306具有沿着带扣带条306的长轴线308布置的保持器孔312的线性阵列。调整带条304还包含可插入到保持器孔312中的一者中以将调整带条304的自由端锚接到带扣带条306的桩钉组件320(其还可称为“保持器”或“固定位置保持器”)。类似地,带扣带条306还包含可具有柄脚328及框架326的带扣324;柄脚328可插入穿过调整带条304中的调整孔310中的一者以将带扣324锚接到调整带条3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调整带条304在具有桩钉组件320的自由端中可包含预模制曲率,如图3 中所展示(在图4中,此部分已被平坦化以与调整带条的长轴线308对准)。预模制曲率可致使调整带条304的突出超过桩钉组件320的自由端在紧固时抵靠带扣带条306而齐平地放置。

图5描绘呈经连接构造的图3的实例性腕式佩戴装置的带条的侧视横截面图(然而,其中外壳被移除且带条被平放)。图6描绘经组装带条的带扣部分的细节视图。图7描绘柄脚328的细节视图。

如图5、6及7中可见,柄脚328可具有细长孔332(参见图7),所述细长孔经大小设定以允许柄脚枢轴杆330通过细长孔332。细长孔332可具有长轴线,所述长轴线允许柄脚328沿垂直于柄脚枢轴杆33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移第一距离334(第一距离334 大于柄脚枢轴杆330与柄脚328之间的任何自然超出范围,例如,此可归因于对柄脚枢轴杆330及/或柄脚328的加工公差的调节)。因此,柄脚328既可围绕柄脚枢轴杆330 而枢转且又可相对于柄脚枢轴杆330沿着垂直于柄脚328可围绕其旋转的轴线的方向而平移。在所描绘实例中,细长孔332具有长圆形横截面,其中半圆形端帽的中心点相隔第一距离334,但也可使用其它横截面,例如矩形横截面孔。

如图6中可见,调整带条304中的调整孔310沿着调整带条304的长轴线308(未展示;参见图3或4)可各自具有调整孔宽度350,且沿着所述长轴线308可各自与邻近调整孔310间隔开达调整孔间距316。类似地,带扣带条306的保持器孔312沿着带扣带条306的长轴线308可各自具有保持器孔宽度352,且沿着所述长轴线308可各自与邻近保持器孔312间隔开达保持器孔间距318。保持器孔宽度352可通常经大小设定为类似于桩钉组件320(在安装于调整带条304中时)沿着调整带条304的长轴线308的宽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保持器孔宽度352可经大小设定为稍微小于桩钉组件320的宽度,使得桩钉组件320在完全插入时无论其插入到哪一保持器孔312中均必须稍微发生变形;此可紧贴地保持桩钉组件320且防止桩钉组件320发出嘎嘎声或以其它方式变松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带扣带条306可由与柔性脊状物322共同模制的柔性聚合材料(例如聚氨酯弹性体)制成,所述柔性脊状物322由比柔性聚合材料硬的材料制成(更清楚地说,脊状物322及带条的环绕脊状物的部分两者均可由柔性聚合材料制成,但脊状物322的柔性聚合材料可比环绕其的材料更硬且更坚固,借此保护较软材料免受因桩钉组件插入到保持器孔312中/从保持器孔312移除桩钉组件而发生的可能损坏)。

虽然所述描绘实例的特征为两者彼此恒定且相等的调整孔间距316及保持器孔间距 318,但其它实施方案的特征可为可变的调整孔间距316及/或保持器孔间距318,例如取决于针对带的每一圆周大小设定而准许的所要调整程度,可增大或减小每一对连续保持器孔312及/或调整孔310之间的间距间隔。在具有非平移柄脚的传统柄脚带扣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带扣带条306可包含导引表面358,所述导引表面可经定位以在柄脚328相对于柄脚枢轴杆330处于至少一些经平移位置中时抵制或限制柄脚328围绕柄脚枢轴杆330的旋转移动。举例来说,在图6中,柄脚328的在导引表面358与柄脚枢轴杆330之间的部分可具有介于导引表面358与柄脚枢轴杆330之间的第二距离370 的约80%与100%之间的厚度。当柄脚328在图6中(且还在许多其它位置中)一直滑动到左边(参见柄脚328的虚线轮廓)时,由于存在导引表面358,因此可防止柄脚328的最左边部分围绕柄脚枢轴杆330向下旋转(当然,此种对旋转移动的限制将以旋转移动容限为前提,这种旋转移动容限例如可通过小的公差间隙或者通过可在柄脚328的最左边部分实际上接触导引表面358之前发生的其它小幅移动来加以适应)。相比之下,当柄脚 328在图6中一直滑动到右边(参见柄脚328的虚线轮廓)时,柄脚328可从所展示的位置自由地向上旋转(在图6中,为逆时针)。此布置可用于抵制在调整带条304的柄脚328 插入穿过的部分移动到更靠近于桩钉组件320时柄脚328从框架326抬起的尝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引表面358可沿着平行于带扣带条306的长轴线的方向延伸至少与第一距离334一样长的距离。

当柄脚328处于闭合位置(如图6中所展示)时,柄脚328可搁置在框架326的柄脚接触表面354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图6中所描绘的实施方案,柄脚接触表面354 相对于带扣带条306的长轴线308可为倾斜的,使得柄脚328远离框架326(在图6中,到左边)的平移可致使柄脚328试图围绕柄脚枢轴杆330向上旋转(在图6中,为逆时针) 一小量。然而,如上文所论述,导引表面358可阻止柄脚328的此旋转移动。此类构造的最终结果可为:由于所涉及的组件的柔顺性,因此可准许柄脚328的微量旋转,但此旋转将致使在呈此构造时组件中存在的任何超出范围均被移除。因此,柄脚328将被抵靠柄脚接触表面354压缩,其中柄脚328移动得离框架326越远,力就越大,借此帮助确保柄脚328不从框架326抬起。柄脚接触表面354相对于带扣带条306的长轴线308 及/或导引表面358的倾斜量可为大约10°(向上倾斜,使得柄脚接触表面354的最靠近柄脚枢轴杆330的端部比柄脚接触表面354的最远离柄脚枢轴杆330的端部距带扣带条306的长轴线308更远)。

在一些实施方案(例如,图7中所描绘的实施方案)中可存在的柄脚328的另一特性为:较之传统柄脚所遵循的路径,柄脚328可遵循更尖锐角度的路径。在传统柄脚(图8 中展示其实例)中,柄脚828可遵循相对浅路径,例如其中每一区段836、840及844遵循相对于一或若干毗连轴线形成小锐角(例如小于或等于约~30°)的相应轴线838、842 及846的路径。此类浅路径允许传统柄脚更容易插入穿过调整带条中的调整孔。

如图7中可见,柄脚328遵循更加夸张的路径,其中第一区段336、第二区段340 及第三区段344遵循相应第一轴线338、第二轴线342及第三轴线346。如可见,第一轴线338/第二轴线342与第二轴线342/第三轴线346之间所形成的锐角比传统柄脚大得多,且在一些情形中,可甚至包含90°(其学术来说并非锐角)在内。举例来说,此些锐角可介于70°到90°的范围内。在此些实施方案中,由于此类成角度关系,因此通过调整带条304的第二区段340在柄脚328通过调整带条304的地方的近邻处可几乎垂直于调整带条304。由于此且由于柄脚厚度348小于调整孔宽度350,因此柄脚328与调整孔310(参见图7)之间可存在增大的空隙,此可允许在柄脚328实际上插入穿过的调整孔310的侧面与柄脚328接触且在柄脚328上推进之前调整带条304的所述部分与带扣带条306之间发生更多相对移动。

此外,当调整带条304与带扣带条306之间发生足以致使柄脚328的第二区段340 与调整孔310的侧面接触的移动时,柄脚328上的所得负荷将沿着大体平行于带扣带条 306的长轴线308及/或导引表面358的方向集中。此可使柄脚328上的负荷沿着细长孔332所准许的平移方向集中,从而致使柄脚328优先地平移而非围绕柄脚枢轴杆330的中心轴线旋转。在常规柄脚布置中,此负荷可主要地在垂直于或倾斜于带扣带条306的长轴线308的方向上。举例来说,在图7中,沿由白色箭头指示的方向施加到柄脚328 的负荷将基于距离d1而产生一扭矩(假设,柄脚328并非自由地滑动或平移且仅可旋转——当然,这仅在柄脚处于图7中的最左边平移位置时出现)。施加到常规柄脚的相同负荷将基于距离d2而产生一扭矩,即,所得扭矩将几乎为仅由柄脚所遵循的路径所致的相同负荷的四倍大,且因此将更可能导致柄脚的不期望旋转。

图9描绘带条的一部分的细节横截面图,其中可见桩钉组件。如可见,桩钉组件320 具有头部部分362及主体部分360;主体部分360可经大小设定以具有与调整带条304 中的对应接纳孔大体相同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允许桩钉组件320插入到调整带条304中。主体部分360可突出穿过调整带条304,使得主体部分360还可插入到带扣带条306中的保持器孔312中的一者中。头部部分362可经大小设定为横截面比主体部分360大,以便抵制所述头部部分362被拉出其所插入的保持器孔3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部部分362的底部边缘或表面(或按图9的定向,最上部)在完全插入时可与脊状物322齐平,借此致使桩钉组件320上的任何拉出负荷被施加到脊状物而非施加到外皮372。外皮372可具有其宽度374经大小设定为大于头部部分362的开口,使得头部部分362不显著地直接加负荷于外皮372。

图10及11描绘具有细长孔的柄脚的平移能力可如何用于调节调整带条304与带扣 324之间的相对移动。在图10及11两者中,柄脚328已从调整带条304中的桩钉组件 320插入穿过第五调整孔310。然而,由于各图中的手腕356的不同曲率,带条的为致使带符合各手腕形状所需的所得挠曲度产生带扣带条306的桩钉组件320相对于带扣带条306的不同相对定位。因此,在图10及11中的每一者中,桩钉组件320被插入到不同保持器孔312中,且调整孔310与柄脚328之间的对准显著不同。在图10中,柄脚 328朝向柄脚枢轴杆330(在图10中,朝向左边)滑动到最大可能程度——如可见,此允许柄脚328完全与调整带条304接合且仍抵靠框架326的柄脚接触表面354而平放。在图11中,柄脚滑动到右边(并未达到最大可能程度,但超过了一半)以允许柄脚328通过调整带条且还抵靠柄脚接触表面354而平放。因此,两种手腕曲率均可通过固定位置保持器带而调节,而不会产生柄脚抬起或带条桥接负效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距离334可为柄脚厚度348、调整孔宽度350及调整孔间距316的函数。举例来说,第一距离可根据以下关系而确定:

d1=t-w+r·p

其中d1=第一距离334,t=柄脚厚度348,p=调整孔间距316,且r=介于0.4与0.5 之间的常数。具有根据以上关系而确定的第一距离334的实施方案可提供充分柄脚平移以适应针对多种不同手腕大小及形状的大部分或全部预期使用情形。

图12描绘带扣带条306的带扣端的细节视图,其中柄脚328被提升。如可见,框架326包含提供柄脚接触表面354的凹部364,所述柄脚接触表面可具有至少与第一距离334一样长的接触表面长度366,借此允许柄脚沿着柄脚接触表面354滑动柄脚328 的整个平移移动范围而不与框架326解接合。

应理解,以上揭示内容虽然集中于一或若干特定实例性实施方案,但并不仅限于所论述实例,而是还可适用于类似变体及机构,且此类类似变体及机构也被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