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护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043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保健护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护膝,属于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护膝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制动,二是保温,三是保健。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膝关节也即膝盖处属于“皮包骨头”,缺乏肌肉的覆盖,血管分布也很少,所以膝盖无法像身体其他位置一样依靠充足的血循环所带来的热量来使自身发热保暖,因此就保温来说,膝盖部分是非常容易受凉的,很多膝关节的病都与膝盖受凉有关,若是在山上,山风又非常冷非常硬,往往腿部肌肉由于一直在运动会感觉到很热,而膝盖则由于没有肌肉运动,当人们感觉腿部散热很舒服的时候,其实膝盖是在受凉,膝关节长时间受凉或巨大的温差会导致膝关节疼痛。在秋冬季节,冷暖交替之际,低温或巨大的温差会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膝关节疼痛, 特别是在中年以后,需要注意对膝关节的重点保暖。常用的保暖措施是在膝关节处穿戴护膝,现有的护膝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被动保温,增加护膝的厚度,这样的结果是虽然膝盖的温度保证了,但其他部位就会感到过热,同时也会造成护膝的过于厚重,不利于人们运动和舒适性;另一种是在护膝上增加发热源,增加的发热源就会造成了护膝的重量和成本,并且热源供应也会受条件限制,好多场所不适用,或者使用时间有限,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保健护膝,可以把大小腿的肌肉热量,高效的传输到膝盖上,保证膝盖保温,不需要使用外部能源输入,成本低廉。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保健护膝,包括护膝本体,还包括热循环装置,所述热循环装置设置在护膝本体的中间夹层部或护膝本体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热循环装置包括散热部和吸热部,所述散热部和吸热部首尾相接形成热循环回路;所述散热部和吸热部内均设置有循环介质,所述散热部位于护膝覆盖膝盖的部分,所述吸热部位于护膝覆盖膝盖以外的部分,所述吸热部包括吸热通道,所述吸热通道采用弹性材料构成,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采用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吸热通道的出口端连通散热通道的上端,所述吸热通道的进口端连通散热通道的下端。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吸热通道和散热通道组成的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设有多条,每条循环回路单独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是一个偏平状的通道,从多路吸热通道的循环介质在所述散热通道汇合在一起,散热通道的上下端连接有多条吸热通道,形成多个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偏平状的通道中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散热部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为一体式中空扁平结构;所述散热通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散热通道靠近皮肤的一侧和远离皮肤的一侧,所述循环介质在散热通道内绕过通孔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通道的内壁上置有翅片。

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包括翅片端部和翅片尾部,所述翅片端部设置在吸热通道的内壁上,所述翅片尾部上扬且靠近吸热通道的中轴线,所述翅片端部至翅片尾部的方向与所述散热部内介质向下流动时吸热通道的循环介质流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通道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分别设置有单向流通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流通结构包括扇叶和扇框,所述扇叶在不受外部力量的情况下与扇框呈10-30度的开口,循环介质逆向流动时,扇叶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扇框的材质选用硬质材料,所述扇叶的材质选用弹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通道设置有多条。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把大小腿的肌肉热量,高效的传输到膝盖上,保证膝盖保温,不需要使用外部能源输入,成本低廉;扁平状一体的通道,可以把各个吸热循环回路的回流的介质混合在一起,保证了温度均衡;传热效果佳;增加介质循环的效率;保证介质的流动方向,使循环介质单向流通更加顺畅,吸热效果佳。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保健护膝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散热部的截面图;

图3是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翅片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是单向流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的保健护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护膝本体,2-散热部,3-吸热部,21-支架,22-散热通道,23-通孔,31-吸热通道,32-翅片,321-翅片端部,322-翅片尾部,33-扇框,34-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保健护膝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健护膝,包括护膝本体1和热循环装置,所述热循环装置设置在护膝本体1的中间夹层部或护膝本体1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热循环装置包括散热部2和吸热部3。所述散热部2和吸热部3首尾相接形成热循环回路。所述散热部2和吸热部3内均设置有流动的循环介质。所述散热部位于护膝覆盖膝盖的部分,所述吸热部位于护膝覆盖膝盖以外的部分,所述散热部2位于膝盖位置处,所述散热部2呈扁平结构,使热量更加均匀的扩散。扁平状一体的通道,可以把各个吸热循环回路的回流的介质混合在一起,保证了温度均衡。

所述散热部2中设置有支架21,所述支架21与散热部2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支架21起支撑作用,防止所述扁平结构的散热部2过度压缩或过度膨胀。保证循环的效率,延长了使用年限。

所述散热通道22是一个偏平状的通道,从多路吸热通道31的循环介质在所述散热通道22汇合在一起,散热通道22的上下端连接有多条吸热通道31,形成多个循环回路。

所述散热通道22为一体式中空扁平结构;所述散热通道2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23,所述通孔23贯穿散热通道22靠近皮肤的一侧和远离皮肤的一侧,所述循环介质在散热通道22内绕过通孔23流动。

所述吸热部3包括吸热通道31,所述吸热通道3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热传导效果佳。所述吸热通道31分布于大腿和小腿位置,所述吸热通道31的出口端连通散热部2的上端,所述吸热通道31的进口端连通散热部2的下端。所述吸热通道31设置有多条。由于吸热部接收的热量小,所以,其内部的循环介质比吸热部的温度低,比重大,所以会向下流动,因此介质在通道内部会循环起来,达到较好的传热效果。

因为吸热通道和散热通道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在膝关节弯曲的时候,会给膝盖部分增加比其他部分更大的压力,所以吸热部内的介质会被挤压到散热部区域,膝盖伸直后,介质又会流回到吸热部,因此可以增加介质循环的效率。

所述吸热部3的吸热通道31的内壁上置有翅片32,所述翅片32设置在吸热通道31的整个通道内壁上或者吸热通道31的部分通道内壁上。所述翅片32包括翅片端部321和翅片尾部322,所述翅片端部321设置在吸热通道31的内壁上,所述翅片尾部322上扬且靠近吸热通道31的中轴线。所述翅片端部321至翅片尾部322的方向与吸热通道31的循环介质流动方向相同。保证介质的流动方向。

翅片32的设置可以使循环介质单向流通更加顺畅,吸热效果佳。

所述吸热部3的吸热通道31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分别设置有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包括扇叶34和扇框33,所述扇框33的材质选用硬质材料,所述扇叶34的材质选用弹性材料,所述扇叶34在不受外部力量的情况下,保持与扇框33成10-30度的开口,循环介质逆向流动时,扇叶34闭合。

实施例2保健护膝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保健护膝,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散热部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通道22。散热通道22设置有多条。所述散热通道22采用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吸热通道31的出口端连通散热通道22的上端,所述吸热通道31的进口端连通散热通道22的下端,所述吸热通道31和散热通道22组成的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设有多条,每条循环回路单独循环。

所述散热部2的散热通道22采用弹性材料构成,弹性材料可选为塑料或者橡胶,优选为橡胶。

在膝关节弯曲的时候,其所述散热部2的散热通道22的内部的介质空间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小,膝盖直立后散热通道22的内部的介质空间恢复原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健护膝,包括护膝本体和热循环装置,所述热循环装置设置在护膝本体的中间夹层部或护膝本体靠近皮肤的一侧,所述热循环装置包括散热部和吸热部,所述散热部和吸热部首尾相接形成热循环回路;所述散热部和吸热部内均设置有循环介质。本实用新型的保健护膝,可以把大小腿的肌肉热量,高效的传输到膝盖上,保证膝盖保温,不需要使用外部能源输入,成本低廉。扁平状一体的通道,可以把各个吸热循环回路的回流的介质混合在一起,保证了温度均衡。由于吸热部接收的热量小,所以,其内部的循环介质比其他的吸热部的温度低,比重大,所以会向下流动,因此介质在通道内部会循环起来,达到较好的传热效果。因为吸热通道和散热通道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在膝关节弯曲的时候,会给膝盖部分增加比其他部分更大的压力,所以吸热部内的介质会加速的散热部区域,膝盖伸直后,介质又会流回到吸热部,因此可以增加介质循环的效率。保证介质的流动方向,使循环介质单向流通更加顺畅,吸热效果佳。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