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辅助拍摄装置的野外标本采集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7575发布日期:2019-09-17 19:5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带有辅助拍摄装置的野外标本采集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本采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辅助拍摄装置的野外标本采集包。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繁多,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采集并研究野生生物资源将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生物资源,从而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便于研究,科研人员常常需要先去野外采集新鲜生命体,然后再带回实验室研究,这就要求采集时尽可能地保持生物体的鲜活性和完整性。野外标本采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劳动强度大:在山林中采集标本时往往需要长途跋涉,是一项劳动强度强度大的重体力工作;并且目前采集标本时多采用木制或铁制的标本箱存放生物体,标本箱体型大、比较笨重,进一步增加采集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图像采集效果差:标本拍摄最佳时机为采集地采集时,此时标本形态完整且新鲜,但是由于拍摄背景杂乱,光线过强(或过弱),拍摄出的照片效果往往很差;为此,一些研究人员将标本带回实验室拍照,其解决了拍摄光线及拍摄背景的问题,但是采集后的标本容易因失水而出现枯、蔫现象,形态极其不自然,影响观察及存档保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重量轻、便于携带,既能存放标本又能为标本提供拍摄环境的野外标本采集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辅助拍摄装置的野外标本采集包,该野外标本采集包携带方便,重量轻,不仅保证了采集标本的鲜活性和完整性,还为采集地标本的拍摄提供了很好的拍摄背景,确保拍摄图像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辅助拍摄装置的野外标本采集包,包括带有肩带、腰带和提手的背包本体,背包本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收纳口袋,背包本体的置物仓外边沿通过拉链连接有外翻盖,所述置物仓内设置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上下间隔设置有带有顶盖的标本存放盒,所述标本存放盒内间隔放置有多个标本存放瓶,标本存放盒内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标本存放瓶的弹性固定环;所述外翻盖内设置有辅助拍摄装置,所述辅助拍摄装置包括带有充电插孔、放电插孔的蓄电池块和设置在所述蓄电池块上表面、呈一体结构的拍摄主板,在所述拍摄主板边沿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反光板,所述反光板通过铰链与所述支撑骨架的底部相铰连;拍摄主板包括拍摄黑底板和拍摄白底板。

在所述拍摄黑底板、拍摄白底板边沿处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块电连接的LED灯带。

所述标本存放盒内放置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标本存放瓶的固定孔。

所述标本存放瓶为单腔室结构或双腔室结构。

所述标本存放瓶为双腔室结构,其包括带有上盖的瓶身,所述瓶身包括螺连为一体的上瓶体和下瓶体,所述上盖螺连于所述上瓶体顶部,上瓶体底部水平设置有透水毡板,上瓶体内腔周边放置有用于固定标本的柔性材料,在所述下瓶体内放置有与上表面与所述透水毡板底面紧密贴合的吸附材料。

在所述上瓶体、下瓶体螺接处及上盖与上瓶体螺接处均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圈;所述上盖内设置有储冰腔,所述储冰腔内盛装有冰。

在所述上盖的外部活动套装有第一保温护套,在所述上瓶体、下瓶体的外部活动套装有第二保温护套,所述第一保温护套、第二保温护套的一侧通过连接带连为一体。

在所述第一保温护套顶壁外侧设置有提环。

所述背包本体及所述外翻盖的布料均由外耐磨牛筋布层、中聚乙烯发泡棉层和内防漏锡箔层缝制而成。

与现有标本箱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野外标本采集包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用采集包(即采集背包)代替传统的标本箱,重量轻、携带方便,减轻了负重,进而降低了采集人员的劳动强度。

(2)拍摄主板和反光板为采集地的新鲜标本(即标本的第一拍摄时间)提供很好的拍摄背景,大大提高了拍摄质量,更完好地记录了标本的结构特征;蓄电池为相机、手机等补充电源,为标本采集提供能源保障。

(3)标本存放盒间隔设置在置物仓内的支撑骨架上,稳定性好;通过弹性固定环对标本存放瓶进行初固定,通过泡沫板对标本存放瓶进一步固定,确保标本存放瓶的稳定性,进而保护标本的形态。

(4)标本存放瓶由单腔室结构和双腔室结构,能够满足不同标本的采集需求;双腔室的标本存放瓶能够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鲜活性,当上瓶体内盛装植物或菌物时,吸附材料吸附的水通过透水毡板为标本提供水分,有效防止标本失水变蔫,确保标本的鲜活性;当上瓶体内盛装动物时,下瓶体内的麻醉试剂通过透水毡板挥发至上瓶体内,保存和熏杀动物的同时避免了麻醉试剂直接与动物标本接触,避免对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防止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麻醉试剂,保证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标本存放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腔室标本存放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辅助拍摄装置的野外标本采集包,包括带有肩带1.1、腰带1.2和提手1.3的背包本体1,背包本体1的置物仓外边沿通过拉链连接有外翻盖2,背包本体1及外翻盖2的布料由外耐磨牛筋布层、中聚乙烯发泡棉层和内防漏锡箔层缝制而成,具有防雨和保温作用;背包本体1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收纳口袋1.4,便于放置驱蛇器、驱蚊液等必备用品;置物仓内设置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下间隔设置有带有顶盖3的标本存放盒4,标本存放盒4内间隔放置有四个标本存放瓶5,为确保标本存放瓶5的稳定性,在标本存放盒4内放置有泡沫板8,泡沫板8上间隔开设有四个固定孔,将标本存放瓶5分别放入固定孔内,然后在标本存放盒4侧壁内表面间隔设置有四个与标本存放瓶5一一对应的弹性固定环6,进一步确保标本存放瓶5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外翻盖2内设置有辅助拍摄装置,辅助拍摄装置包括带有充电插孔7.1、放电插孔7.2(即USB插孔,为手机、相机等电子设备提供能源保障)的蓄电池块7.3和设置在蓄电池块7.3上表面、呈一体结构的拍摄主板,充电插孔7.1和放电插孔7.2上均设置有保护帽(图未示意出),拍摄主板包括拍摄黑底板7.5和拍摄白底板7.6,拍摄黑底板7.5为浅颜色标本提供拍摄背景,拍摄白底板7.6为深颜色标本提供拍摄背景;为确保拍摄光线,在拍摄主板边沿处沿其周向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反光板7.4(反光板7.4与拍摄主板构成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反光板7.4通过铰链与支撑骨架的底部相铰连;为进一步确保拍摄光线,在拍摄黑底板7.5、拍摄白底板7.6边沿处设置有与蓄电池块7.3电连接的LED灯带7.7,蓄电池块7.3外壳上设置有控制LED灯带7.7的开关7.8,开关7.8为按压式开关(当然也可以是滑动式开关)。

为满足不同标本的采集需求,标本存放瓶5有单腔室(即包括瓶体和瓶盖)和双腔室两种结构,单腔室标本存放瓶5主要用于存放需要及时固定的新鲜标本,在出发前配置细胞组织固定液于单腔室标本存放瓶5内即可;当采集植物、菌物及小动物时,采用双腔室结构的标本存放瓶5,如图3所示,标本存放瓶5的双腔室结构包括带有上盖5.1的瓶身,瓶身包括螺连为一体的上瓶体5.2和下瓶体5.3,上盖5.1螺连于上瓶体5.2顶部,在上瓶体5.2、下瓶体5.3螺接处及上盖5.1与上瓶体5.2螺接处均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圈5.7,确保瓶身的密封效果,有效防止下瓶体5.3内的麻醉试剂或水溢出;上盖5.1内设置有储冰腔5.8,储冰腔5.8内盛装有冰,盛装于储冰腔5.8内的冰能够通过热传递来降低上瓶体5.2内腔的温度,尽可能地保证标本的鲜活性;在上瓶体5.2底部水平设置有透水毡板5.4,能够透水、透气,便于麻醉试剂或水透过,上瓶体5.2内腔周边放置有柔性材料5.5(一般多采用棉花),用于固定标本的原始形态,以免组织摩擦破损,保护标本;在下瓶体5.3内放置有与上表面与透水毡板5.4底面紧密贴合的吸附材料5.6,当采集植物或菌物标本时,吸附材料5.6为海绵,海绵内吸附大量水为植物提供水分,防止标本失水变蔫,确保其形态和鲜活性;用于盛装动物标本时,吸附材料5.6为脱脂棉,麻醉试剂为乙醚,防止乙醚与动物标本直接接触,避免对动物的身体造成损害,同时还能防止操作人员在取、放标本时接触乙醚,保证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如图3所示,为尽可能的长时间保持瓶身内温度,在上盖5.1的外部活动套装有第一保温护套5.9,在上瓶体5.2和下瓶体5.3的外部活动套装有第二保温护套5.10,第一保温护套5.9和第二保温护套5.10的一侧通过连接带5.11连为一体,在第一保温护套5.9和第二保温护套5.10的衔接处还可设置拉锁进行封合;另外,在第一保温护套5.9顶壁外侧设置有提环5.12,能够便于手提及悬挂,使运输更加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