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背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5452发布日期:2018-09-14 20:4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军用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背囊。



背景技术:

背囊在部队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背囊内置U型铝合金支架,用于携带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等工具。

目前,现有的背囊功能单一,而且长时间使用后背囊和士兵背部贴合,不利于空气流通,加之训练强度大,经常是汗流浃背,长此以往士兵的背部处在一个相对潮湿的环境,易导致皮肤过敏甚至更为严重的疾病,影响了训练进度,降低了士兵的战斗力。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背囊只能依靠士兵背着行军,加之武器等必备物资增大了负重。对体力消耗过大的士兵来说,如何能降低负重而又不影响行军速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多功能背囊,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背板与人体后背贴合易导致皮肤过敏的问题,同时通过在背板外侧面设置轮体组件作为运载小车使用,在背板的内侧面上放置货物,提高了背囊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多功能背囊,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内侧面贴近背部,所述背板内侧面设有一弧形的凹槽形成空气流通通道,所述背板外侧面设有若干轮体组件,所述背板的左右侧面对称设有扶手,所述背板的下侧面对称设有支架组件;

还包括背带,所述背带设为两组且对称设置所述背板的内侧面。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轮体组件设为两组且对称设置。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轮体组件包括旋转轴、连接件、轮本体、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所述轮本体通过铰接轴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末端,所述连接件的顶部通过旋转轴安装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侧部,所述第二磁体、第三磁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为磁铁。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扶手通过插接方式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扶手呈L状。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扶手末端的外圆上对称设有结构相同的定位块,在所述背板上设有与所述扶手末端结构相同的孔。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端设有一螺柱,所述支架本体的下端设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安装于所述背板下侧面凸起的限位槽内。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螺柱上还设有连接螺栓。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转接件上设有三个定位孔,在所述凸起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数量相等、位置相同的限位孔,所述转接件通过销钉依次穿过限位孔及定位孔固定于限位槽内。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销钉至少设为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背囊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背板与人体后背贴合易导致皮肤过敏的问题;同时通过在背板外侧面设置轮体组件作为运载小车使用,在背板的内侧面上放置货物,提高了背囊的实用性。尤其对于体力消耗过大的士兵来说,降低了负重又不影响行军速度。

另外,单独使用支架组件不仅可以作为拐杖使用,还可以作为探雷器的手柄来使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囊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多功能背囊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所述扶手末端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述支架组件的转接件安装于所述背板上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囊通过设置横杆作为运载小车使用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背板;11-凹槽;12-凸起;121-限位槽;122-限位孔;123-销钉;2-轮体组件;21-旋转轴;211-轴套;22-连接件;23-轮本体;24-第一磁体;25-第二磁体;26-第三磁体;3-扶手;31-定位块;4-支架组件;41-支架本体;42-螺柱;43-转接件;44-连接螺栓;45-横杆;5-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背囊,包括背板1、轮体组件2、扶手3、支架组件4、背带5,所述背板1内侧面贴近背部,所述背板1内侧面设有一弧形的凹槽11形成空气流通通道,所述背板1外侧面设有若干轮体组件2,所述背板1的左右侧面对称设有扶手3,所述背板1的下侧面对称设有支架组件4,所述背带5设为两组且对称设置所述背板1的内侧面。通过背带5能够将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囊背在人体后背上。在人体的后背和背板1之间可以设置有背包(图中未示)。

如图2所示,轮体组件2设为两组且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轮体组件2包括旋转轴21、连接件22、轮本体23、第一磁体24、第二磁体25、第三磁体26,所述轮本体23通过铰接轴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2的末端,所述连接件22的顶部通过旋转轴21安装于所述背板1上,所述旋转轴21的两端固定有轴套211,所述第一磁体24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2的侧部,所述第二磁体25、第三磁体26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轴21的两侧。所述第一磁体24、第二磁体25、第三磁体26为磁铁。如图2所述轮体组件2靠右的一侧中,所述第二磁体25设置于所述旋转轴21左侧,所述第三磁体26设置于所述旋转轴21右侧。当所述轮本体23处于旋转轴21的左侧时,通过第一磁体24与第二磁体25吸合使轮体组件2固定,此刻所述轮体组件2处于不使用的状态。当使用轮体组件2时,将轮本体23旋转,使得所述第一磁体24与第三磁体26吸合,此刻所述轮本体23与所述背板1垂直。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轮本体23与背板1的夹角可以大于90°。通过在背板1的外侧面设置轮体组件2,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背囊能作为运载小车使用,在背板1的内侧面上放置货物,提高了背囊的实用性。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囊通过设置横杆作为运载小车使用的状态图。作为运载小车使用时,通过设置横杆45,所述横杆45通过连接螺栓44固定于支架组件4上。通过横杆45能方便的拉动“运载小车”,操作便捷。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处所述轮体组件2处于使用的状态。

如图1、3所示,扶手3通过插接方式设置于所述背板1上。进一步地,所述扶手3呈L状,其中,所述扶手3末端的外圆上对称设有结构相同的定位块31,在所述背板1上设有与所述扶手3末端结构相同的孔。通过插接的方式将扶手3的末端安装于背板1的两端。由于所述扶手3的结构相同,故所述扶手3互换性强。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扶手3与背板1平行且朝背板1的下侧设置,左侧的扶手3可以安装在背板1的右侧,同时扶手3的安装方向也可以设置为向上。

如图1、4所示,支架组件4包括支架本体41,所述支架本体41上端设有一螺柱42,所述支架本体41的下端设有转接件43,所述转接件43安装于所述背板1下侧面凸起12的限位槽121内。其中,所述转接件43上设有三个定位孔,分别为第一定位孔431、第二定位孔432、第三定位孔433。在所述凸起12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431、第二定位孔432、第三定位孔433数量相等、位置相同的限位孔122,所述转接件43通过销钉123依次穿过限位孔122及定位孔固定于限位槽121内。进一步地,所述销钉123设为两个。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431与第二定位孔432的中心连线同第一定位孔431与第三定位孔433中心连线垂直。在具体使用时,将第二定位孔432或第三定位孔433内的销钉123取出,而位于第一定位孔431中的销钉123不取出,将所述转接件43旋转180°,此时,所述第三定位孔433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431的正上方,将销钉123依次插入限位孔122及第三定位孔433内,所述支架组件4与背板1位于一个平面。此时,将所有的销钉123取出,所述转接件43的第一定位孔431位于上侧、第三定位孔433位于下侧,将销钉123依次穿过限位孔122及第一定位孔431、第三定位孔433,此刻所述支架组件4位于所述背板1的上侧。

通过将销钉123取出后,所述支架本体41、螺柱42及转接件43能作为拐杖来使用。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螺柱42上还设有连接螺栓44。通过在螺柱42上设置连接螺栓44,所述支架本体41、螺柱42、转接件43及连接螺栓44作为探雷器的手柄,通过所述连接螺栓44与探雷器(图中未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背囊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背板与人体后背贴合易导致皮肤过敏的问题;同时通过在背板外侧面设置轮体组件作为运载小车使用,在背板的内侧面上放置货物,提高了背囊的实用性。尤其对于体力消耗过大的士兵来说,降低了负重又不影响行军速度。另外,单独使用支架组件不仅可以作为拐杖使用,还可以作为探雷器的手柄来使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背囊的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记载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