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旅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6757发布日期:2018-06-28 01:2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旅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行包及使用方法,尤其涉及多功能旅行包。



背景技术:

为满足人们不同生活或工作需要不同类型包的要求,现在的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包。根据使用形态或造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有肩带的背包,如书包或运动背包;有手提带的手提包,例如公文版或购物包;没有肩带和手提带的手拿包,例如零钱包或化妆包等。

但是过多不同种类的包也给使用者带来困扰,特别是在旅行中,若使用者需要携带或容置不同的物件,就必须要准备并携带数个不同的包,使得包在使用上的便利性也相对降低。为满足旅行的功能性需求,设计制作包的厂商通常设计制造双肩包,一般来说,这种双肩包体积比较大,多为帆布面料为主,款式比较中性,难以满足女性使用者爱美、爱拍照及讲究与服装的搭配,并且小巧轻便的需求;双肩包虽然功能齐全,却取放物件不方便,而一般的斜挎小包,功能单一,难以实现旅行中常备物件的定位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多功能旅行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功能旅行包,包括外片体,所述外片体的中间部位设置有3个孔,分别为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

若干内片体,所述内片体的中间部位设置有3个孔,分别为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和第三内孔;所述内片体上设置有若干用以放置物件的袋体;

和将所述外片体和内片体连接起来的弹性带体,所述弹性带体穿过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和第三内孔。

多功能旅行包使用方法,

步骤一:选取若干内片体,并将外片体与若干内片体叠放整齐;

步骤二:弹性带体穿过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和第三内孔,并且弹性带体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孔和第三孔处;将弹性带体的两端分别打结,并且打结点位于外片体外侧;将弹性带体的中间部分在靠近第二孔处打结形成小带体,并且打结点位于外片体外侧;

步骤三:在打开该多功能旅行包时,小带体位于外片体的外侧;在关闭该多功能旅行包时,小带体缠绕外片体。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方便生产;内片体可拆卸,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且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习惯自行增减内片体的数量;并且本实用新型取放物件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外片体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第四孔和第五孔,所述弹性带体穿过所述第四孔和第五孔。该设计可以使得弹性带体更好的固定内片体和外片体。

更优选的,该多功能旅行包还包括手提带,所述手提带穿过所述第四孔和第五孔。该设计方便该多功能旅行包的提携。

多功能旅行包使用方法,

步骤一:选取若干所述内片体,并将所述外片体与若干内片体叠放整齐;

步骤二:所述弹性带体穿过第所述四孔、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一内孔、第二内孔、第三内孔和第五孔,并且所述弹性带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孔和第五孔处;将所述弹性带体的两端分别打结,并且打结点位于所述外片体内侧;

步骤三:所述手提带穿过所述第四孔、小带体和第五孔,所述手提带的两端分别打结;

步骤四:在打开该多功能旅行包时,所述小带体位于所述外片体的外侧;在关闭该多功能旅行包时,所述小带体缠绕所述外片体。

优选的,所述内片体上设置有半开放式的第一贴袋。

优选的,所述内片体上设置有带拉链的第二贴袋。

优选的,所述内片体上设置有一侧开口的第三贴袋。

优选的,所述内片体上设置有带有摁扣的第四贴袋。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带体来固定内片体和外片体,区别于传统旅行包通过拉链封锁包体的结构,结构设计简单,方便生产;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带可拆卸,本实用新型既能用作斜挎包,又能用作手拿包,还又能用作化妆包;

2、本实用新型内片体可拆卸,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且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习惯自行增减内片体的数量;并且本实用新型取放物件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无手提带时,打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无手提带时,关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有手提带时,打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片体上有3个孔时,弹性带体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外片体上有5个孔时,弹性带体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外片体; 2、第一孔; 3、第二孔; 4、第三孔; 5、内片体;

6、第一内孔; 7、第二内孔; 8、第三内孔; 9、袋体; 10、弹性带体;

11、第四孔; 12、第五孔; 13、手提带; 14、第一贴袋;

15、第二贴袋; 16、第三贴袋; 17、第四贴袋; 18、小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多功能旅行包,包括外片体1、内片体5和弹性带体10。

如图2所示,外片体1的俯视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外片体1的中间部位设有3个孔,按照图2中的箭头指示方向,分别为第一孔2、第二孔3和第三孔4。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孔2、第二孔3和第三孔4均采用圆形。

如图3所示,内片体5的俯视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内片体5与外片体1的形状可以不同,但是当内片体5与外片体1形状相同时,对于物件储存效果较佳。内片体5的中间部位设有3个孔,按照图3中的箭头指示方向,分别为第一内孔6、第二内孔7和第三内孔8。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孔6、第二内孔7和第三内孔8均采用圆形。内片体5上设置有袋体9,用以放置物件。

外片体1与内片体5以三个孔为中间线内折形成包体。在本实用新型中,包体内部也称之为外片体1内侧,用以放置物件;包体外部裸露在外环境中的部分,称之为外片体1外侧。

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带体10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带体10为松紧带。弹性带体10穿过第一孔2、第二孔3、第三孔4、第一内孔6、第二内孔7和第三内孔8。

如图7所示,使用者根据需要自身生活或工作习惯选取若干内片体5,并将外片体1与若干内片体5叠放整齐,且孔对齐以保证弹性带体10能穿过,分别为第一内孔6对齐第一孔2、第二内孔7对齐第二孔3、第三内孔8对齐第三孔4;然后用弹性带体10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孔2、第一内孔6、第二内孔7、第二孔3,第二孔3、第二内孔7、第三内孔8和第三孔4,并确保弹性带体1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孔2和第三孔4处;将弹性带体10的两端分别打结,并且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确保打结点不会穿过孔而缩回到外片体1的内侧;弹性带体10的中间部分在靠近第二孔3处打结并形成小带体18,且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此时第一孔2处的打结点到第二孔3处的打结点之间的弹性带体10呈拉紧状态,第三孔4处的打结点到第二孔3处的打结点之间的弹性带体10亦呈拉紧状态,确保内片体5与外片体1不会散掉;如图4所示,在打开该多功能旅行包时,小带体18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如图5所示,在关闭该多功能旅行包时,小带体18缠绕外片体1。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示,其区别仅在于外片体1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第四孔11和第五孔12,弹性带体10穿过第四孔11和第五孔12,使得内片体5与外片体1通过弹性带体10连接的更牢固。

如图2所示,第四孔11与第一孔2相邻,第五孔12与第三孔4相邻。弹性带体10的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孔11、第一孔2、第一内孔6、第二内孔7、第二孔3、第二孔3、第二内孔7、第三内孔8、第三孔4、第五孔12和第五内孔,并确保弹性带体1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四孔11和第五孔12处;将弹性带体10的两端分别打结,并且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内侧,确保打结点不会穿过孔缩到外片体1的外侧;弹性带体10的中间部分在靠近第二孔3处打结并形成小带体18,且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此时第四孔11处的打结点到第二孔3处的打结点之间的弹性带体10呈拉紧状态,第五孔12处的打结点到第二孔3处的打结点之间的弹性带体10亦呈拉紧状态,确保内片体5与外片体1不会散掉。

实施例3:

如实施例2所示,其区别仅在于该多功能旅行包还包括手提带13,手提带13穿过第四孔11和第五孔12。

如图6和图1所示,手提带13的一端穿过第四孔11,绕过外片体1的侧边形成一个圈,并在手提带13上打结,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手提带13的另一端穿过第五孔12,绕过外片体1的侧边形成一个圈,并在手提带13上打结,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也可以是,手提带13的两端分别穿过第四孔11和第五孔12,并且两端分别打结,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内侧。

如图8所示,使用者根据需要自身生活或工作习惯选取若干内片体5,并将外片体1与若干内片体5叠放整齐,且孔对齐以保证弹性带体10能穿过,分别为第一内孔6对齐第一孔2、第二内孔7对齐第二孔3、第三内孔8对齐第三孔4;然后用弹性带体10的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孔11、第一孔2、第一内孔6、第二内孔7、第二孔3、第二孔3、第二内孔7、第三内孔8、第三孔4、第五孔12和第五内孔,并确保弹性带体1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四孔11和第五孔12处;将弹性带体10的两端分别打结,并且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内侧,确保打结点不会穿过孔而缩到外片体1的外侧;弹性带体10的中间部分在靠近第二孔3处打结并形成小带体18,且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此时第四孔11处的打结点到第二孔3处的打结点之间的弹性带体10呈拉紧状态,第五孔12处的打结点到第二孔3处的打结点之间的弹性带体10亦呈拉紧状态,确保内片体5与外片体1不会散掉;手提带13的一端穿过第四孔11,绕过外片体1的侧边形成一个圈,并在手提带13上打结,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手提带13的另一端穿过小带体18和第五孔12,绕过外片体1的侧边形成一个圈,并在手提带13上打结,打结点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如图6所示,在打开该多功能旅行包时,小带体18位于外片体1的外侧,如图1所示,在关闭该多功能旅行包时,小带体18缠绕外片体1。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所示,其区别仅在于内片体5上设置有半开放式的第一贴袋14。

半开放式是指第一贴袋14的两个相邻边分别与内片体5的两个侧边缝合,而第一贴袋14的另外两个边不缝合,呈开口状。该第一贴袋14可以放置护照、机票、票据、地图等较薄的物件。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所示,其区别仅在于内片体5上设置有带有拉链的第二贴袋15。

第二贴袋15的拉链设计可以保证第二贴袋15内物件的安全性,用以放置硬币或其他比较重要的物件。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所示,其区别仅在于内片体5上设置有一侧开口的第三贴袋16。

一侧开口是指第三贴袋16的相邻三边与内片体5的三个边分别缝合,第三贴袋16只有一条边不缝合。第三贴袋16可以制成各种大小,例如较大的第三贴袋16用以放置手机或笔记本等物件,随时记录旅行中的趣事或摘录一些游玩攻略;中型的第三贴袋16用以放置小便签或卡片等物件;较小的第三贴袋16可以放置笔或口红等物件。

实施例7:

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所示,其区别仅在于内片体5上设置有带有摁扣的第四贴袋17。

第四贴袋17摁扣的设计可以保证物件的安全,用以放置零钱、钥匙或硬币等物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