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式收紧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3564发布日期:2018-09-04 21:16阅读:16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头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钮式收紧头带。



背景技术:

由于各人头型不一,为了达到最好的贴紧效果,现有的用于外科头戴式放大镜以及安全帽等相关领域的头带均是一种可调节收紧头带。这种头带可以紧贴头部不易松动,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目前可调节式头带主要有直插式结构、按钮式结构以及旋钮式结构,其中旋钮式结构因其由于不易损坏,调节更为方便,成为目前采用更为广泛的一种结构。但是现有的旋钮式结构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受力较大时,头带容易松动,破坏头带与头部的贴合,影响佩戴效果。

中国专利申请201511032226.0公开了一种佩戴头带。该佩戴头带包括左头带、右头带和连接结构,左头带的一端和右头带的一端通过该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通过采用齿轮旋钮实现左头带和右头带同步地收紧或松开,并通过棘轮和棘爪结构实现左头带和右头带的自锁、解锁功能。该佩戴头带能够比较好的调节松紧度,但是其棘轮和棘爪结构需要通过一个拨动开关实现自锁和解锁,结构较为复杂,操作过程亦相对繁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收紧头带实现自锁和解锁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旋钮式收紧头带。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用于佩戴在佩戴者头部的环部以及能收紧和松开环部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旋钮,用于收紧和松开环部;

与旋钮同步转动的齿轮,齿轮的齿部与来自环部两侧的齿条式的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的齿部相啮合,从而当旋钮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齿轮相应的收紧或松开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

以及至少带有一个棘爪的棘爪机构和棘轮,当旋钮不转动时,棘轮和棘爪处于配合关系,能够阻止齿轮松开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当旋钮反向转动时,棘轮和棘爪解除配合关系,不再阻止齿轮松开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

可以理解,由于采用齿轮齿条结构,使得头带具有很好的收紧效果,棘轮棘爪可以产生自锁,即使头带在外力作用下也不易松脱,而通过转动旋钮即可解锁棘轮和棘爪的配合关系,使得松开头带的操作更加简便且安全可靠。

进一步而言:所述棘爪机构位于齿轮,棘轮围绕棘爪机构,旋钮设有与棘爪相配合的第一类触点,当旋钮反向转动时,第一类触点压迫棘爪从而解除棘轮和棘爪的配合关系。通过在旋钮上设置第一类触点来解锁棘轮和棘爪的配合关系,结构更为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而言:所述棘爪具有自由端,所述第一类触点在旋钮反向转动时压迫所述自由端带动棘爪解除与棘轮的配合关系。

进一步而言:所述棘爪为两个。

进一步而言:所述棘爪机构设有至少一个空隙,旋钮设有与空隙相配合的第二类触点。通过在旋钮上设置第二类触点增加与棘爪机构之间的接触,这样在旋钮转动时,第二类触点也可以带动棘爪机构转动,从而更加稳固地带动齿轮与旋钮同步转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空隙有两个。

进一步而言: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外壳和盖在连接外壳上方的盖板,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插在连接外壳内并层叠在盖板下方,棘轮位于盖板上表面,齿轮穿过盖板,棘爪机构位于齿轮上部,齿轮下部的齿部与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的齿部相啮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外壳具有导柱,齿轮套在导柱上,并通过紧固件与旋钮相连。

进一步而言:所述盖板与连接外壳采用卡扣结构连接。卡扣结构连接操作简单,且便于拆卸。

进一步而言:所述旋钮具有紧固件安装位,并在紧固件的上方装有孔塞。孔塞可以起到美观防尘的效果,且便于拆卸,有利于此种头带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齿条结构,使得头带具有很好的收紧效果,棘轮棘爪可以产生自锁,即使头带在外力作用下也不易松脱,而通过转动旋钮即可解锁棘轮和棘爪的配合关系,使得松开头带的操作更加简便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钮式收紧头带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旋钮、齿轮和盖板配合部分结构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连接外壳结构图。

图中的标号:1-孔塞,2-旋钮,21-第一触点,22-第二触点,23-第三触点,24-第四触点,3-盖板,31-棘轮,4-连接外壳,41-导柱,5-第一头带,6-第二头带,7-齿轮,71-棘爪,8-自攻螺钉,9-波形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一种旋钮式收紧头带。如图1所示,该头带由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环部组成,其中水平方向的环部用于佩戴在佩戴者的额头,竖直方向的环部用于佩戴在佩戴者的头顶。各环部上均配置有能收紧和松开各环部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主要由孔塞1、旋钮2、盖板3、连接外壳4、齿轮7、自攻螺钉8、波形垫圈9按照一定顺序组装而成。

参见图1、图2,来自环部两侧的第一头带5和第二头带6分别从连接外壳4的两侧插入并层叠在盖在连接外壳4上方的盖板3的下方。参见图5,连接外壳4的中部具有导柱41。第一头带5和第二头带6均为齿条式头带,将第一头带5和第二头带6的齿条部位穿过导柱41。

参见图3,盖板3的上表面具有棘轮31,导柱41可以从该棘轮31位置中穿过。盖板3和连接外壳4之间采用卡扣结构连接。卡扣结构连接操作简单,且便于拆卸。

参见图2、图3和图4,齿轮7的上部带有一个棘爪机构,齿轮7的下部为齿部,齿轮7的中心具有贯穿的中心孔。棘爪机构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棘爪71,棘爪71具有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以向齿轮7的中心活动。把齿轮7通过盖板3的棘轮31位置,将齿轮7的中心孔套在导柱41上,并将齿轮7的齿部分别与第一头带5和第二头带6的齿条部位的齿部啮合,棘轮31亦相应的围绕在棘爪71周围,与棘爪71形成配合关系。

参见图2、图3、图4,旋钮2的上方具有空隙,下方具有四个触点,分别为第一触点21、第二触点22、第三触点23和第四触点24。其中,第一触点21和第三触点23构成第一类触点,两者分别与齿轮7上两个棘爪71的自由端相配合。第二触点22和第四触点24构成第二类触点,在棘爪机构上设有两个空隙,第二触点22和第四触点24可以分别插到两个空隙内。旋钮2的中心具有贯穿的中心孔,将旋钮2通过其中心孔套在导柱41上,并将第一触点21、第二触点22、第三触点23和第四触点24分别调整至棘爪71的自由端处和棘爪机构的空隙内,利用带平垫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8和波形垫圈9从旋钮2的上方空隙处将连接外壳4、齿轮7和旋钮2连接在一起。最后将孔塞1塞入旋钮2上部空隙。孔塞1可以起到美观防尘的效果,且便于拆卸,有利于此种头带的装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旋钮2顺时针旋转(设顺时针旋转为正向旋转)时,第二触点22和第四触点24将带动棘爪机构转动,从而带动齿轮7同方向转动。此时棘爪71在棘轮31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不影响旋钮2及齿轮7的顺时针旋转。由于齿轮7顺时针转动,齿轮7下部的齿部带动第一头带5和第二头带6的齿部正向运动,形成收紧动作,从而收紧环部。

当旋钮2停止转动时,如有外力作用于第一头带5或第二头带6,会使齿轮7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但此时的棘轮31的齿部会卡住棘爪71使其不能运动,从而形成自锁,防止因外力使环部松开。

当旋钮2逆时针旋转(反向旋转)时,第一触点21和第三触点23会压迫棘爪71的自由端向齿轮7中心处运动,从而使棘爪71产生弹性变形,解除其与棘轮31的配合关系,此时棘爪71可以顺利越过棘轮31的齿部,从而不影响旋钮2及齿轮7的逆时针旋转。由于齿轮7逆时针转动,齿轮7下部的齿部带动第一头带5和第二头带6的齿部反向运动,形成松开运动,从而松开环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