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发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6091发布日期:2018-07-27 17:4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儿童发箍。



背景技术:

儿童发箍,用于儿童箍发。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发箍,它包括发箍本体。传统的发箍本体是直接与儿童的头部进行接触的,而且儿童的皮肤较为稚嫩,容易因为发箍的直接接触形成擦伤;并且如何提高发箍的结构强度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结构强度高的儿童发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发箍,包括发箍本体,所述发箍本体外套设有由编织线编织而成的绒层,编织线包括相互缠绕的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以及弹力线,绒层上还设有若干造型物,造型物内填充有涤纶丝团,所述发箍本体上设有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内侧壁上设有沿发箍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箍本体外套设有由编织线编织而成的绒层,通过在发箍本体外套设的绒层,则提高了对发箍本体的保护,并且防止了发箍本体与头部之间的接触,形成擦伤,并且将编织线设置为包括相互缠绕的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以及弹力线,通过添加的弹力线,使得编织线具备良好的抗拉强度,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性,绒层上还设有若干造型物,造型物内填充有涤纶丝团,提高了造型物的立体性,并且发箍本体上设有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内侧壁上设有沿发箍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弹性件,通过在内侧壁上设置的安装槽,并且安装槽内设有弹性件,一方面设置的弹性件可以提高对头部的软性接触,并且弹性件的设置提高了与绒层之间的摩擦,降低了绒层与发箍本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的槽内径由槽口往槽底方向逐渐减小,且安装槽的两侧槽内壁上限位槽,弹性件上设有与限位槽相适配限位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槽内径由槽口往槽底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将安装槽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提高了对弹性件的安装效果,进一步的在安装槽的两侧槽内壁上限位槽,以及在弹性件上设有与限位槽相适配限位凸起,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凸起之间的配合,则提高了良好安装固定效果,进而确保了对弹性件良好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筋组,各加强筋组包括三个加强筋且三个加强筋呈“Z”形状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筋组,通过在外侧壁上设置的若干加强筋组,则提高了结构强度,并且将各加强筋组设置为包括三个加强筋且三个加强筋呈“Z”形状排布,确保了各加强筋的覆盖范围,提高结构强度上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造型物与绒层通过缝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造型物与绒层通过缝合而成,通过采用缝合的方式进行对造型物和绒层之间的连接,提高了安全性能,以及连接的便捷程度,便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发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发箍实施例编织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发箍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发箍本体,10-内侧壁,101-安装槽,102-限位槽,11-外侧壁,12-弹性件,13-加强筋,2-绒层,20-编织线,21-第一编织线,22-第二编织线,23-弹力线,3-造型物。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发箍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儿童发箍,包括发箍本体1,发箍本体1外套设有由编织线编织而成的绒层2,通过在发箍本体1外套设的绒层2,则提高了对发箍本体1的保护,并且防止了发箍本体1与头部之间的接触,形成擦伤,并且将编织线20设置为包括相互缠绕的第一编织线21、第二编织线22以及弹力线23,通过添加的弹力线23,使得编织线20具备良好的抗拉强度,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性,绒层2上还设有若干造型物3,造型物3内填充有涤纶丝团,提高了造型物3的立体性,并且发箍本体1上设有包括内侧壁10和外侧壁11,内侧壁10上设有沿发箍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101,安装槽101内设有弹性件12,通过在内侧壁上设置的安装槽101,并且安装槽101内设有弹性件12,一方面设置的弹性件12可以提高对头部的软性接触,并且弹性件12的设置提高了与绒层2之间的摩擦,降低了绒层2与发箍本体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槽101的槽内径由槽口往槽底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将安装槽101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提高了对弹性件12的安装效果,进一步的在安装槽101的两侧槽内壁上限位槽102,以及在弹性件12上设有与限位槽102相适配限位凸起,通过限位槽102与限位凸起之间的配合,则提高了良好安装固定效果,进而确保了对弹性件12良好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侧壁11上设有若干加强筋组,通过在外侧壁11上设置的若干加强筋组,则提高了结构强度,并且将各加强筋组设置为包括三个加强筋13且三个加强筋13呈“Z”形状排布,确保了各加强筋13的覆盖范围,提高结构强度上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造型物3与绒层2通过缝合而成,通过采用缝合的方式进行对造型物3和绒层2之间的连接,提高了安全性能,以及连接的便捷程度,便于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