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3476发布日期:2018-09-04 21:15阅读:1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口罩,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防护口罩,主要用于儿童外出防护。



背景技术:

日前,中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雾霾天气频发,各种流行性病毒肆意传播,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了自我防御,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时佩戴口罩。由于儿童的抵抗能力很弱,恶劣的天气状况极易影响儿童的呼吸状况,外出佩戴口罩已成为儿童的一种习惯。但目前市面上的儿童口罩的防护层孔隙过大,无法真正切实有效防御PM2.5(微粒子直径约0.1um~2.5um);少部分具有防御PM2.5效果的儿童口罩,未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性,口罩的透气性差,贴合性不好,佩戴扣件及固定带使用不便,不利于儿童使用;同时在考虑儿童对佩戴口罩的自愿性上,大多数采用口罩印花方式吸引儿童注意,但这往往忽略了口罩的安全性问题。因此,针对儿童设计一款佩戴方便、贴合度好、透气顺畅且健康无害的儿童口罩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儿童口罩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用性高、贴合度好、透气顺畅且佩戴更舒适的儿童防护口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防护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呼吸阀、固定带、S调节器、调节扣;所述的口罩主体,其结构特点在于:口罩主体设有5层防护,包括PP无纺布层、双层SE低阻吸附棉层、熔喷层及纯棉无纺布层;所述呼吸阀设于口罩主体右侧面,用于排出湿/热气,保证使用者呼吸顺畅;所述固定带设于口罩主体外侧,固定带上设有调节扣及S调节器。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儿童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的PP无纺布层,其无纺布孔隙为0.5um,可有效过滤粒径为0.5um的固体颗粒物。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儿童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的熔喷层,该防护层孔隙为0.1um,可有效过滤粒径为0.1um的固体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8.2%。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儿童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顶部设有无纺布鼻夹,可有效贴合皮肤、保护鼻梁。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儿童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外侧设置有无纺布贴合条,所述固定带穿过贴合条,用于将固定带固定于口罩主体上。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儿童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的材料为弹性绳,左侧设有调节扣,右侧设有调节扣及S调节器,可有效调节弹性绳的松紧度。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儿童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阀上配有表情,可增加趣味性,增加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五层防护滤网,可有效过滤粒径≧0.1um的全部颗粒物;2、S调节器和调节扣的紧密配合,方便根据脸型调节弹力绳长度,且方便儿童操作;3、专用冷流呼吸阀,有效排出湿/热气,保证儿童呼吸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儿童防护口罩的组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口罩主体细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口罩固定带细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阀细节图。

图1~4中口罩主体1、呼吸阀2、固定带3、S调节器4、调节扣5、PP无纺布层6、双层SE低阻吸附棉7、熔喷层8、纯棉无纺布层9、贴合条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为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所示,一种儿童防护口罩,其组件包括:口罩主体1、呼吸阀2、固定带3、S调节器4、调节扣5;所述的口罩主体设有5层专业防护,包括:PP无纺布层6、双层SE低阻吸附棉层7、熔喷层8及纯棉无纺布层9;所述呼吸阀2设于口罩主体1右侧面,用于排出湿/热气,保证孩子呼吸顺畅;所述固定带设于口罩主体1外侧,固定带3上设有调节扣5及S调节器4。

进一步的,所述口罩主体1的PP无纺布层6,其无纺布孔隙为0.5um,可有效过滤粒径为0.5um的固体颗粒物。

进一步的,所述口罩主体1的熔喷层8,该防护层采用高压驻极技术,其孔隙为0.1um,可有效过滤粒径为0.1um的固体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8.2%。

进一步的,所述口罩主体1顶部设有无纺布鼻夹,可有效贴合皮肤、儿童佩戴无压力感,可有效保护鼻梁。

进一步的,所述口罩主体外侧设置有无纺布贴合条,所述固定带穿过贴合条,用于将固定带固定于口罩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3的材料为弹性绳,左侧设有调节扣5,右侧设有调节扣5及S调节器4,可根据脸型自由调节弹性绳的松紧度;同时,S调节器4及调节扣5可实现多功能化,挂耳式佩戴方式及挂颈两种佩戴方式自由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呼吸阀2上配有表情,可增加趣味性,使儿童更愿意在户外雾霾天气佩戴口罩。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一种举例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结构特征进行的简单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修饰、适当组合,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但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的,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