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翻领西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3335发布日期:2018-08-04 11:04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西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色翻领西服。



背景技术:

西服作为办公室及社交场合的一种重要穿着形式,受到广大企业从业人员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象征着正式场合穿着的西服来说,其不仅要整齐清洁挺阔有型,还要穿着舒适不挤人。

现有技术中的西服其通常包括前片、后片、肩部和翻领,前襟通常设有左右口袋和位于胸口处的手巾袋,翻领通常有上下面料层叠合固定,并于叠合边缘处缝合固定形成,由于翻领面料处厚度有限,于叠合边缘缝合时容易导致翻领边缘出现褶皱现象,导致翻领整体不够平整,影响形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色翻领西服,该西服的翻领在其外侧增加包边结构,于包边内侧增加硬质内衬板使得翻领边缘更挺阔平整,且通过缝制上颜色区别于翻领的包边结构,使其与翻领形成双色图案,增加西服整体的时尚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色翻领西服,包括前片、后片、肩部和翻领,翻领包括上下层面料,上下层面料叠合并于叠合边缘处经缝线固定,肩部设有袖管连接口,袖管连接口缝有袖管,前片设有位于前片的腰腹左右两侧的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领外侧边缝合有包边,该包边包括上球包、下球包以及连接上下球包的脊边,上下球包之间留有单侧开口的插槽,脊边构成插槽底面,所述脊边内侧嵌设有弧形硬质内衬板,该弧形硬质内衬板的弧形面朝向翻领一侧,弧形硬质内衬板的竖直端面贴合于脊边内侧壁上,所述上球包和下球包中填充中软质棉层,翻领外侧边插入上下球包之间的插槽后经缝线固定,该缝线依次由上至下穿过上球包、翻领、下球包,翻领外侧边插入空隙中抵接于脊边内的弧形弧形硬质内衬板的弧形面上,所述包边面料颜色与翻领面料颜色采用不同颜色形成双色翻领结构。

上述结构中,包边的脊边中嵌设了弧形硬质内衬板可以使得包边外侧边缘保持硬挺平整,翻领外侧插入包边的插槽中后挤压于弧形硬质内衬板的弧形面上使得弧形硬质内衬板受压具有朝外侧移动的趋势避免出现弧形硬质内衬板内陷的情形,上下球包的突出与翻领之间形成空间上的立体造型,且上下球包的软质棉层对弧形硬质内衬板的上下端部均具有挤压作用同时可以起到缓冲过渡作用,避免弧形硬质内衬板的两个端部的尖端出现硌手的情况,包边和翻领采用不同颜色的面料制作而成,形成双色翻领结构,增加西服的时尚感。

进一步的,所述翻领外侧边缘处形成外扩的锥形结构,所述上球包的下弧边和上球包的上弧边形成底部容腔大于开口端口径的插槽,所述翻领外侧的锥形结构位于插槽的底部容腔中。

上述翻领外侧通过其锥形结构抵接于弧形硬质内衬板的弧形面上,锥形结构的上下端面则与上下球包的弧形边贴合形成更为严密的配合结构,避免空隙过大而导致上下球包下陷或者翻领过宽而导致其与上下球包之间有压缩部分,而造成包边手感有硌物感。

进一步的,所述上球包、下球包与翻领之间采用内外双线缝合固定,所述翻领外侧的锥形结构的径向截面直径最大的端面位于外缝线的外侧。双线固定更为稳定,翻领的锥形结构的径向截面直径最大的端面位于外缝线外侧可以使得该端面撑起上下球包与脊边之间的凹槽使得包边更为饱满。

进一步的,所述外缝线距离脊边外侧壁0.6-0.8mm,内缝线距离上、下球包外侧壁0.5-0.6mm。外缝线距离的设置为了避开翻领的锥形结构的径向截面直径最大的端面,内缝线距离的设置配合外缝线的设置,在外观上形成合理的对称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西服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翻领与包边缝合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包边的横向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前片1、后片2、肩部3、翻领4、锥形结构41、包边5、上球包51、下弧边511、下球包52、上弧边521、脊边53、插槽54、凹槽541、弧形硬质内衬板55、外缝线56、内缝线5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是双色翻领4西服,其包括前片1、后片2、肩部3和翻领4,翻领4包括上下层面料,上下层面料叠合并于叠合边缘处经缝线固定,肩部3设有袖管连接口,袖管连接口缝有袖管,前片1设有位于前片1的腰腹左右两侧的口袋,翻领4外侧边缝合有包边5,该包边5包括上球包51、下球包52以及连接上下球包51、52的脊边53,上下球包51、52之间留有单侧开口的插槽54,脊边53构成插槽54底面,脊边53内侧嵌设有弧形硬质内衬板55,该弧形硬质内衬板55的弧形面朝向翻领4一侧,弧形硬质内衬板55的竖直端面贴合于脊边53内侧壁上,上球包51和下球包52中填充中软质棉层,翻领4外侧边插入上下球包51、52之间的插槽54后经缝线固定,该缝线依次由上至下穿过上球包51、翻领4、下球包52,翻领4外侧边插入空隙中抵接于脊边53内的弧形弧形硬质内衬板55的弧形面上,包边5面料颜色与翻领4面料颜色采用不同颜色形成双色翻领4结构。

上述包边5的脊边53中嵌设了弧形硬质内衬板55可以使得包边5外侧边缘保持硬挺平整,翻领4外侧插入包边5的插槽54中后挤压于弧形硬质内衬板55的弧形面上使得弧形硬质内衬板55受压具有朝外侧移动的趋势避免出现弧形硬质内衬板55内陷的情形,上下球包51、52的突出与翻领4之间形成空间上的立体造型,且上下球包51、52的软质棉层对弧形硬质内衬板55的上下端部均具有挤压作用同时可以起到缓冲过渡作用,避免弧形硬质内衬板55的两个端部的尖端出现硌手的情况,包边5和翻领4采用不同颜色的面料制作而成,形成双色翻领4结构,增加西服的时尚感。

翻领4外侧边缘处形成外扩的锥形结构41,上球包51的下弧边511和上球包51的上弧边521形成底部容腔大于开口端口径的插槽54,翻领4外侧的锥形结构41位于插槽54的底部容腔中。翻领4外侧通过其锥形结构41抵接于弧形硬质内衬板55的弧形面上,锥形结构41的上下端面则与上下球包51、52的弧形边贴合形成更为严密的配合结构,避免空隙过大而导致上下球包51、52下陷或者翻领4过宽而导致其与上下球包51、52之间有压缩部分,而造成包边5手感有硌物感。

上球包51、下球包52与翻领4之间采用内外双线缝合固定,外缝线56距离脊边53外侧壁0.6-0.8mm,内缝线57距离上、下球包51、52外侧壁0.5-0.6mm。翻领4外侧的锥形结构41的径向截面直径最大的端面位于外缝线56的外侧。双线固定更为稳定,翻领4的锥形结构41的径向截面直径最大的端面位于外缝线56外侧可以使得该端面撑起上下球包51、52与脊边53之间的凹槽541使得包边5更为饱满。外缝线56距离的设置为了避开翻领4的锥形结构41的径向截面直径最大的端面,内缝线57距离的设置配合外缝线56的设置,在外观上形成合理的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