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6314发布日期:2019-04-29 11:4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一种作为防止坠落的安全用具的安全带,特别涉及增强此类安全带的可视性。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高处作业工人预防坠落伤亡事故的个人防护用品,被广大建筑工人誉为救命带。安全带是由带子、绳子和金属配件组成,总称安全带。高空作业时,佩戴全身安全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管是进行游戏还是作业,用以保障人身安全。适当穿戴和调整的全身式安全带可以有效地将撞击力分解到全身,并提供一定的悬浮支撑和坠落救援。

另外的特殊应用作业中,除了必须佩戴安全带之外,作业者的服装还要满足可视性要求,特别是在环境照明条件劣化情况下,例如下雾、下雨、扬尘或者天黑的情况下,典型地,作业者要求穿戴反光背心。

通常的反光背心是在基底材料上局部施加高能见度反光材料条带区域,它能使例如交警或警察在夜间或特殊天气情况下顺利值勤,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特别是交通工程中起着特殊的安全保障作用。这种反光背心广泛用于造船行业、钢铁行业、机械行业、石油行业、救护、停车场、机场、交警及户外工作或施工等,是很好的安全警示用品。

例如轨道交通的维修人员,经常要在照明不佳的环境中工作,首先要求严格的可视性着装,包括穿着符合规定的警示服,例如上述的反光安全背心,对于着装要求的可视材料的最小面积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例如国家标准,例如GB20653。另外,为了保证防坠落的安全要求,操作人员还需要佩戴安全带。

[相关技术]

专利文献1--PCT专利申请,国际公开号WO03096830,该发明涉及为行人、骑行者、专业人员、运动员等提供一种具有反光装置的吊带。该吊带包括轻便的束带,束带可以具有弹性以方便穿着,在束带之间,前胸或者后背的区域固定有反光布料等片材。

专利文献2--US2013106289,其示出了一种安全条带或束带,其上设置发光二极管,以及配备电源装置,可以固定于物体或人体,从而提高可视度,类似于专利文献1,为行人等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操作人员在反光安全背心外面佩戴安全带后,常规的安全带会遮盖反光安全背心上的部分发光条带区域,从而降低了可视度。为满足安全规程,往往会要求他们进一步再增加其他的可视标识,由此带来着装的麻烦,而且会影响操作者行动灵活性,另外,进一步降低舒适度,例如,增加的着装会使感觉更热等。

本实用新型致力于解决上述特殊用户的需求,希望帮助户外作业人员,例如轨道交通等行业的维修人员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安全性和操作中的便利性。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作为防止坠落的安全用具的安全带,此安全带本体具备外表面具有反光或者具有发荧光的功能,从而改善穿戴者的可视性。

[技术方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其作为防止坠落的安全用具,包括:带条本体,其包括由织造织物或非织造织物构成的基底;以及,安全带附件,其中,所述带条本体还包括可视性材料层,用以在减弱的可视环境中增强可视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根据第一个方面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层是涂覆层、层压层、粘接层,或者其组合。

所述可视性材料层可以是固定至所述基底的单独的材料层,可以利用焊接、粘接或者缝合等方式固定该材料层。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中已有多种反光背心,增加可视性的户外服装。但是,针对需要高处作业,同时常常是在弱光环境下作业(如晚间操作)的特殊行业,仍然存在进一步改善可视性的特殊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例如轨道交通维护人员在晚间作业安全性这方面的困难,满足他们的特别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常规安全带的基础上,典型地,在安全带的带条本体的至少外部表面上设置可视性材料层,例如是涂布反光材料、荧光材料,或者将包含反光材料或者荧光材料的织物或者非织造物层压至带条本体表面,或者是焊接或粘结于本体表面。由此,佩戴安全带的操作人员在安全带条带区域提供了醒目的可视材料,不会因遮蔽原有可视背心等可视材料区域而降低可视度。进一步,由于能够借助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安全带提供相当大的可视增强区域,甚至可以省去穿着可视背心。即,安全带本身提供常规安全带的防护作用,并且能满足安全操作规程的可视性方面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以独特的思路,并且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解决了本领域的特殊问题。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阅读本文的多种实施方式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文的安全带的目的和特征,附图说明如下:

图1A示出典型的常规安全背心的正面提供的增强可视区域;

图1B示出图1A中的穿戴者进一步穿戴常规安全带后,原有的增强可视区域因遮蔽而减小;

图2A示出典型的常规安全背心的背面提供的增强可视区域;

图2B示出图2A中的穿戴者进一步穿戴常规安全带后,原有的增强可视区域因遮蔽而减小;

图3A示出本实用新型安全带的正面在使用中提供的增强可视区域;

图3B示出本实用新型安全带的背面在使用中提供的增强可视区域;以及

图4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安全带的条带本体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带的实施方式。通篇附图中采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描述相似或相同的部件。这里披露的不同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彼此改变组合,没有规定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文中描述的特定组合。由此,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不用于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

说明中可能采用短语“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方式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别可以各指根据本文披露的一个或多个相同或者不同的实施方式。

关于位置的说明,通常所指的内侧,是指使用时更靠近作业者身体的一侧,通常所指的外侧,是指使用时更远离作业者身体的一侧,即暴露在外部的一侧。

根据GB/T23468标准,在超过2米的高度上作业的工人要求穿戴防止坠落的安全带。

在一些操作场合,典型地,工人需要先穿上安全背心,从而提供增强可视区域,例如,图1A示出典型的常规安全背心的正面提供的增强可视区域,即,安全背心上有增强发光带,反光带或者是荧光带。对于高处作业,工人还需要进一步穿上安全带。图1B示出图1A中的穿戴者进一步穿戴常规安全带后,原有的增强可视区域因遮蔽而减小。

图2A示出典型的常规安全背心的背面提供的增强可视区域,以及,图2B示出图2A中的穿戴者进一步穿戴常规安全带后,原有的增强可视区域因遮蔽而减小。

为解决上述增强可视区域减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改进的安全带。安全带包括带条本体1和其他的附件。安全带的附件是指织带缝纫接头、安全带外部标签、和腰带护腰带(衬垫)等。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常规的安全带附件。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条本体1包括基底2和可视性材料层3,也就是,在带条本体的至少外部表面上设置可视性材料层3。该可视性材料选自反光材料、荧光材料、或者其组合,从而在减弱的可视环境中提供增强的可视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视性材料层3是反光材料层。反光材料可以是市场上提供的一般形式,或者是带有斜纹花形,均可通过热压、缝纫、魔术贴或者其它快速搭扣的方式复合到基底(如织带)外表面。

可选地,可视性材料层3也可以采用特殊的功能性材料,这种功能性材料,具备反光和荧光双重特性。同样,也均可通过热压、缝纫、魔术贴或者其它快速搭扣的方式复合到织带外表面。

如果采用涂料制作可视性材料层,则可以采用喷涂、浸渍等工艺对基底材料进行处理,获得该可视性材料层。

反光材料优选市售的产品,例如,3M ScotchliteTM材料,标号8725,8712。这种材料容易热压合于涤纶材料制成的基底2上。可以在组装制成安全带成品之前的工艺中增加热压反光层的处理,也可以在制成的常规安全带上施加上述的反光材料层。

带条本体的基底可优选涤纶或者尼龙织带。为了增强可视效果,还可以采用具有荧光性能的织带,即,在带条本体的基底,也就是常规的织带上进一步涂布荧光剂,或者用荧光材料处理织带。

典型地,基底的宽度大于40mm,优选45~50mm。

可视性材料层优选反光材料,即例如3M Scotchlite发光材料,其提供良好的可视效果,在夜晚反光效果优良。也可以选择荧光材料,但是,效果不如反光材料好,在夜晚效果不佳,但是在弱光环境下具有一定效果。

设置可视性材料层宽度大于20mm,比较优选30~70mm。可视性材料层的宽度可以大于基底。但考虑到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优选将可视性材料层的宽度设置成小于基底,这样方便两层复合等处理。

如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安全带的正面在使用中提供了增强可视区域;如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安全带的背面在使用中提供了增强可视区域。

在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典型产品,安全带采用如下的配置:

1.安全带上的基底材料,也就是织带

——采用(荧光或者非荧光)材料的织物或带材;

——安全带的带条本体宽度,也是安全带的基底宽度大约45mm;

——安全带上(荧光或者非荧光)材料的织物或带材做基底材料的总面积超过0.14m2

2.安全带上的反光材料

——反光材料是3M ScotchliteTM反光材料,其宽度约35mm;

——3M ScotchliteTM反光材料在安全带上的总长度大约是3.5m;

——3M ScotchliteTM反光材料在安全带上的总面积大约是0.1m2

——反光材料总面积达到国标GB20653-2006的要求。

可选地,安全带上包含一个腰带,腰带的本体织带上复合反光材料,用户使用时扎上腰带,能实现360度可视的特性。

可选地,如果不考虑成本增加的问题,也可以在附件上施加反光材料或者荧光材料。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安全带本身即可达到替代安全背心的穿着效果。即,在一些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本身可以作为单独的警示服产品,使得操作人员省去穿着安全背心,如图3A和3B所示。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具有这样的功能,穿在反光背心外面不会减少反光面积,此外,其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提供给操作工人作为安全带和安全背心的合并功能产品使用。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方面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安全带,其作为防止坠落的安全用具,包括:带条本体,其包括由织造织物或非织造织物构成的基底;以及,安全带附件,其中,所述带条本体还包括可视性材料层,用以在减弱的可视环境中增强可视性。

第二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层是涂覆层、层压层、粘接层,或者其组合。

第三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层是固定至所述基底的单独的材料层。

第四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基底的外露面,该外露面是指所述安全带穿着状态下的露出的表面。

第五方面是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层占整个外露面表面积50%以上。

第六方面是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层占整个外露面表面积80%以上。

第七方面是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层总面积不小于0.1m2

第八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选自反光材料、荧光材料、或者其组合。

第九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基底材料选自涤纶或者尼龙织带。

第十方面是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基底材料包含荧光材料。

第十一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基底的宽度大于40mm。

第十二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基底的宽度为45mm~50mm。

第十三方面是根据第一至十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的宽度大于20mm。

第十四方面是根据第一至十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中,所述可视性材料的宽度为30~70mm。

尽管为了描述和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参考附图具体说明了一种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所披露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并不能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做出对前述实施方式的多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