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品茗功能紫砂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038发布日期:2019-03-08 17:33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旅行品茗功能紫砂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品茗功能紫砂杯。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茶文化起源地,中国可以算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数千年历史的时间车轮磨砺,铸就了今天中华大地丰富的茶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现在,中华同胞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

继往开来,现如今,茶文化早已遍及世界各国,在特征上各有千秋。

茶文化普及和各区域茶文化推广交流中,茶具的应用推广便是其中主要元素之一。

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艺爱好者青睐。

套装茶具一般包括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简易配置也有仅包括茶壶和茶杯,也可以实现茶汤的泡制和饮用。但茶具主要器件一般为紫砂或陶瓷材质,携带需防止磕碰,防护措施要做好,占用空间大,且携带不便。不锈钢材质杯子易于携带,但泡制出的茶汤口感不佳,长时间饮用对人人体也无益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保健功能的旅行品茗功能紫砂杯,体积小且功能齐全,便于携带,可以满足多类人群的饮水爱好并具备较佳的保健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旅行品茗功能紫砂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内套设有茶漏,所述茶漏的壁上设置有若干贯通的过滤孔,所述杯体和茶漏皆为紫砂泥和PAC活性材料混合材质制成。杯体和茶漏的组合套装,在需要泡制茶汤时,将茶叶放在茶漏内,茶漏套进杯体,将热水倒进茶漏,至水位将茶叶完全覆盖并泡制一会,该过程茶叶和水充分混合接触,茶汤泡制效率高,泡制茶汤完成后,将茶漏取出,则茶保留于茶漏内被取出,茶汤过滤进杯体内,有效实现茶叶和茶汤的分离,便捷高效。该过程,完成了平时整套茶具泡茶时的整套工序和泡制效果,而紫砂杯整体的体积相对大大缩减,携带和操作便捷性皆有效提升。

PAC活性材料可以有效释放负离子,增加茶汤中负离子含量,并有效实现紫砂内胆释放负离子和提高水中物质的分解活性的功能,后期负离子的释放更为均匀稳定,促进茶汤中大分子分解,实现保鲜和小分子团化的技术效果,茶汤的保健功能效果更好。

所述PAC活性材料为海藻类植物功能活性物质的提取物,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一)萃取处理:将海藻洗净切碎,以10~30倍的水或10~95%乙醇提取,温度为50~100℃,共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二)微波处理:对步骤(一)的提取液进行微波处理,辐射时间5-10min、微波功率800-1200W;(三)酶解:将步骤(1)的微波处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1/4,加入包含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瓜蛋白酶的复合酶制剂,经恒温30℃水浴8-12小时后取出,置-18℃下速冻成冰,取出置室温下融化,该速冻融化循环重复三次;(四)菌群发酵:在步骤(三)的酶解液中按1-5%的体积比接入发酵菌群,并在25~30℃下密闭发酵3~6天,即得海藻提取液;所述发酵菌群为黑曲霉、根霉、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玫瑰微球菌、植物乳酸杆菌、假单胞菌、交替单胞菌、植物酵母菌、富硒酵母菌所组成的发酵菌群。具体地,所述海藻原料可选自巨藻、墨角藻、马尾藻、海囊藻、泡叶藻、红藻的任一种,或选用两种以上海藻物的混合。优选马尾藻,更优选涠州马尾藻或亨氏马尾藻。该提取物中包含质量百分比如下的成分:水91.7,醋酸4.2%,碳水化合物2.4%,蛋白质0.1,以及微量的脂质、灰分、钾、钙、镁、磷、铁、维他命A维他命D、维他命B1、维他命B2、维他命B6、维他命B12、叶酸、泛酸、维他命C。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茶漏的底面上设有过滤孔组群Ⅰ,所述过滤孔组群Ⅰ包括至少两个过滤孔且茶漏底面的中心和边缘均予以布置。过滤孔在茶漏底部中心设置一个,其余分布于茶漏底面的中部和边缘上,有效提升过滤面积,同时设于底部的过滤孔,茶汤作为流体在自重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将整个茶漏内的茶汤全部过滤,过滤效果更佳。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茶漏为回转体,茶漏的侧壁上设置有均列的过滤孔组群Ⅱ,所述过滤孔组群Ⅱ包括至少四组均列的过滤孔阵列,所述每组过滤孔阵列包括五排五列均匀排布的过滤孔。侧壁上均匀设置批量的过滤孔组群Ⅱ,有效提升了茶漏内外水流交互流动速度,茶汤浓淡均一,口感更佳,茶汤泡制效率更高;茶漏取出时,茶汤流出到杯体内的速度更快,操作效率更高。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茶漏端口设置有外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和茶漏的侧壁弧面过渡,所述杯体的端口设置弧面过渡,且杯体端口的外周面和支撑部的外周面平齐。杯体端口弧面过渡,饮用茶汤时和嘴唇接触,舒适度更佳;支撑部在自重力作用下挂套在杯体的端口,同时二者外周面平齐,视觉效果更佳,观赏性好,便于抓握和携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部上端内侧设置下凹的弧形支撑面,所述杯盖卡合在弧形支撑面上,所述杯盖的端部边缘弧形面过渡。杯盖和支撑部弧面对接,面面接触,密封性佳。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杯体的外周面上部三分之二处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棉质的防护带。防护带缠绕于容置槽内,可以防止杯体内水过烫,不便抓握,同时增加抓握时杯体表面摩擦力,抓握更省力、更牢固,棉质的防护带可以根据需求换置各种色彩图案,起到装饰杯体的效果,视觉效果更好,更具观赏性。

饮茶不仅可以给人带来优雅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对身体也是大有裨益:

1、茶能够提神。疲倦的时候,喝上一杯茶往往就会精神振作起来。这是因为茶中所含的茶素和茶单宁能使中枢神经兴奋,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消除身体疲劳。

2、茶叶还可以解烟毒。市场上一般的戒烟糖中所含的成分就是茶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一些物质能使尼古丁沉淀,从而随着尿液的排出而排出体外。

3、饮茶可以减肥消瘦,滋润皮肤。茶叶中的咖啡碱、叶酸、肌醇等物质能增强胃液分泌、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所以针对茶的诸多优点,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种类齐全的茶饮料。

4,饮茶可以防治蛀牙和龋齿。在平时生活中,尤其是小孩子,会因为遗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渣滓发酵,产生酸类物质侵蚀牙釉质,使牙齿形成空洞而有蛀牙,茶中含氟,氟能与牙齿中的钙化合,形成一种较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这等于给牙齿加了层保护层,从而起到保护牙齿,防止蛀牙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各结构功能部件有效实现茶叶放置及高效浸泡,茶汤的有效过滤,饮用便捷,操作方便;杯体和茶漏材质选用健康因子材料,有效提升水质的负离子含量,提升水质及口感,长期饮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茶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茶漏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茶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茶漏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旅行品茗功能紫砂杯,包括杯体1和杯盖2,所述杯体内套设有茶漏3,所述茶漏的壁上设置有若干贯通的过滤孔4,所述杯体和茶漏皆为紫砂泥和PAC活性材料混合材质制成。

杯体和茶漏的组合套装,在需要泡制茶汤时,将茶叶放在茶漏内,茶漏套进杯体,将热水倒进茶漏,至水位将茶叶完全覆盖并泡制一会,该过程茶叶和水充分混合接触,茶汤泡制效率高,泡制茶汤完成后,将茶漏取出,则茶保留于茶漏内被取出,茶汤过滤进杯体内,有效实现茶叶和茶汤的分离,便捷高效。该过程,完成了平时整套茶具泡茶时的整套工序和泡制效果,而紫砂杯整体的体积相对大大缩减,携带和操作便捷性皆有效提升。

该实施例中,所述茶漏的底面上设有过滤孔组群Ⅰ,所述过滤孔组群Ⅰ包括至少两个过滤孔且茶漏底面的中心和边缘均予以布置。过滤孔在茶漏底部中心设置一个,其余分布于茶漏底面的中部和边缘上,有效提升过滤面积,同时设于底部的过滤孔,茶汤作为流体在自重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将整个茶漏内的茶汤全部过滤,过滤效果更佳。

该实施例中,所述茶漏为回转体,茶漏的侧壁上设置有均列的过滤孔组群Ⅱ,所述过滤孔组群Ⅱ包括至少四组均列的过滤孔阵列,所述每组过滤孔阵列包括五排五列均匀排布的过滤孔。

侧壁上均匀设置批量的过滤孔组群Ⅱ,有效提升了茶漏内外水流交互流动速度,茶汤浓淡均一,口感更佳,茶汤泡制效率更高;茶漏取出时,茶汤流出到杯体内的速度更快,操作效率更高。

该实施例中,所述茶漏端口设置有外凸的支撑部5,所述支撑部和茶漏的侧壁弧面过渡,所述杯体的端口设置弧面过渡,且杯体端口的外周面和支撑部的外周面平齐。

杯体端口弧面过渡,饮用茶汤时和嘴唇接触,舒适度更佳;支撑部在自重力作用下挂套在杯体的端口,同时二者外周面平齐,视觉效果更佳,观赏性好,便于抓握和携带。

该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端内侧设置下凹的弧形支撑面6,所述杯盖卡合在弧形支撑面上,所述杯盖的端部边缘弧形面过渡。杯盖和支撑部弧面对接,面面接触,密封性佳。

该实施例中,所述杯体的外周面上部三分之二处设有容置槽7,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棉质的防护带8。

防护带缠绕于容置槽内,可以防止杯体内水过烫,不便抓握,同时增加抓握时杯体表面摩擦力,抓握更省力、更牢固,棉质的防护带可以根据需求换置各种色彩图案,起到装饰杯体的效果,视觉效果更好,更具观赏性。

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过滤孔组群Ⅰ,在茶漏底面中心点附近的中部区域设置一圈环形阵列的过滤孔,在茶漏底面外周边缘位置另设置一圈环形阵列的过滤孔,这样中心和外侧的茶汤即可快捷过滤,且覆盖整个茶楼地面,过滤充分。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如茶漏底面的过滤孔设置为多个环形阵列,或多排纵横交错的过滤孔。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