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1128发布日期:2019-10-18 21:5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衣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衣服。

已知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至少一部分的衣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65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人在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时,为了操作所述移动设备,在想要使持有所述移动设备的臂转向该人的正面中央侧时,与使肩形成为规定姿势的情况相比,人更容易形成使肩向该人的前方伸出的姿势(容易成为所谓的含胸)。在频繁地或者连续地长时间保持该姿势的情况下,会给人带来肩膀酸痛或姿势的恶化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规定姿势是指通常已知的正确的姿势。具体而言,该正确的姿势是指例如在从正侧面观察站立在平坦面上的人的情况下,该人的颈部的根部、肩、肘、脚踝位于大致一条直线上的姿势。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服,在穿着者想要使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能够抑制使肩向前方伸出的姿势。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衣服,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衣服具有:

衣体,具有:领口、配置于所述领口的下方的下摆、配置于所述领口的右侧的右袖窿、以及配置于所述领口的左侧的左袖窿,所述衣体包括前衣体,并且包括以形成所述领口、所述下摆、所述右袖窿和所述左袖窿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衣体的后衣体,所述衣体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

右袖,设置于所述右袖窿且在沿长度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及

左袖,设置于所述左袖窿且在沿长度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

所述前衣体以及所述后衣体构成为:在所述衣体中的与从所述右袖窿及所述左袖窿各自的从上端至下端对应的上侧区域中,所述后衣体中的存在于所述上侧区域的第一部分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前衣体中的存在于所述上侧区域的第二部分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右袖及上述左袖各自的伸长力(25cn)、及以下记载的衣体(前衣体、后衣体)的伸长力、以及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伸长力,是指在宽度2.5cm、长度(衣料把持间隔)10cm的状态下,以拉伸速度30cm/分钟向规定方向伸长10%时的伸长力。

根据该结构,穿着者能够以从头部覆盖的方式穿着所述衣服。另外,所述右袖设置在所述右袖窿的前衣体侧,并且通过比所述前衣体侧更大的范围设置于所述右袖窿的后衣体侧。因此,在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右袖相对于所述衣体不易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所述左袖设置在所述左袖窿的前衣体侧,并且通过比所述前衣体侧更大的范围设置在所述左袖窿的后衣体侧。因此,在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左袖相对于所述衣体不易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并且,由于所述右袖在其长度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所述右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且所述左袖在其长度方向伸长10%时具有125cn以上的所述左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所以,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右袖和所述右袖窿的交界部分相对于所述衣体保持与穿着前的第一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左袖和所述左袖窿的交界部分相对于所述衣体保持与所述衣服的穿用前的第二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

因此,所述衣服能够使穿着该衣服的穿着者在想要使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难以频繁地或连续地长时间地形成使与右臂相连的右肩和与左臂相连的左肩分别向前方伸出的姿势。其结果是,穿着者在穿用所述衣服时,能够始终抑制想要形成上述姿势(所谓的含胸)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

所述右袖在沿该右袖的周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周向的伸长力,

所述左袖在沿该左袖的周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周向的伸长力。

根据该结构,新发现的是,在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通过所述右袖的伸长力,能够对所述右袖和所述右袖的交界部分施加使其向比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更靠近穿着者的后方(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移动的较强的力。另外,此时,新发现的是,通过所述左袖的伸长力,能够对所述左袖和所述左袖的交界部分施加使其向比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更靠近穿着者的后方(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移动的较强的力。

因此,能够对穿着者的右臂乃至右肩和左臂进而左肩施加向后方的高负载。由此,对于穿着者来说,在想要使左右的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更加难以形成使右肩和左肩分别向前方伸出的上述姿势。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穿着者含胸。而且,能够使已经含胸的人获得优异的矫正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衣服,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衣服具有:

衣体,具有:领口、配置于所述领口的下方的下摆、配置于所述领口的右侧的右袖窿、以及配置于所述领口的左侧的左袖窿,所述衣体包括前衣体,并且包括以形成所述领口、所述下摆、所述右袖窿和所述左袖窿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衣体的后衣体,所述衣体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

右袖,设置于所述右袖窿;以及

左袖,设置于所述左袖窿,

所述右袖由在沿该右袖的长度方向伸长10%时不具有25cn以上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而不会在该右袖的长度方向上伸长的原材料构成,并且在该右袖的周向上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周向的伸长力,

所述左袖由在沿该左袖的长度方向伸长10%时不具有25cn以上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而不会在该左袖的长度方向上伸长的原材料构成,并且在该左袖的周向上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周向的伸长力,

所述前衣体以及所述后衣体构成为:在所述衣体中的与从所述右袖窿及所述左袖窿各自的从上端至下端对应的上侧区域中,所述后衣体中的存在于所述上侧区域的第一部分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前衣体中的存在于所述上侧区域的第二部分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

根据该结构,穿着者能够以从头部覆盖的方式穿着所述衣服。另外,所述右袖设置在所述右袖窿的前衣体侧,并且通过比所述前衣体侧更大的范围设置于所述右袖窿的后衣体侧。因此,在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右袖相对于所述衣体不易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所述左袖设置在所述左袖窿的前衣体侧,并且通过比所述前衣体侧更大的范围设置在所述左袖窿的后衣体侧。因此,在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左袖相对于所述衣体不易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并且,由于右袖和左袖分别形成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在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右袖与所述右袖窿之间的交界部分相对于所述衣服保持与穿着前的第一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左袖和所述左袖窿的交界部分相对于所述衣体保持与所述衣服的穿用前的第二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

因此,所述衣服能够使穿着该衣服的穿着者在想要使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难以频繁地或连续地长时间地形成使与右臂相连的右肩和与左臂相连的左肩分别向前方伸出的姿势。其结果是,穿着者在穿用所述衣服时,能够始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

所述右袖是覆盖所述穿着者的右臂中的上臂和前臂的至少一部分的长袖,

所述左袖是覆盖所述穿着者的左臂中的上臂和前臂的至少一部分的长袖。

根据该结构,在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能够使所述右袖随着穿着者的右臂中的上臂和前臂的至少一部分而伸长,从而提高针对该右臂的较大范围的部分的紧贴度。另外,此时,使所述左袖随着穿着者的左臂中的上臂和前臂的至少一部分而伸长,从而能够提高针对该左臂的较广范围的部分的紧贴度。

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右袖朝向穿着者的右肩过度上升。另外,能够防止所述左袖朝向穿着者的左肩过度上升。由此,能够阻止所述右袖与所述右袖窿的交界部分陷入穿着者的右腋下附近,或者能够避免所述左袖与所述左袖窿的交界部分陷入穿着者的左腋下附近,从而能够避免因所述右袖、所述左袖或这两者的上升而引起的所述衣服的穿着感变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

所述右袖是覆盖所述穿着者的右臂中的上臂的半袖,

所述左袖是覆盖所述穿着者的左臂中的上臂的半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

所述后衣体在所述上侧区域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为所述右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上,并且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为所述左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上,

所述前衣体在所述上侧区域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小于所述后衣体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

根据该结构,在使所述衣体伸长的情况下,想要使所述衣体恢复其初始形态(所述衣体的伸长前的形态)的复元力分别作用于所述前衣体以及所述后衣体。而且,在所述上侧区域中,所述后衣体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大于所述前衣体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因此,作用于所述衣体的复元力中的、作用于所述后衣体的复元力大于作用于所述前衣体的复元力。

作用于所述后衣体的复元力将所述右袖窿及所述左袖窿向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引导。在所述衣服被穿着者穿用的情况下,由于该衣服随着穿着者的身体而伸长,所以通过作用于所述后衣体的复元力,将穿着者的右肩和左肩分别经由所述右袖和所述右袖窿的交界部分以及所述左袖和所述左袖窿的交界部分向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引导。

因此,在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始终形成穿着者的右臂被所述右袖向穿着者的后侧拉拽,另外,穿着者的左臂被所述左袖向穿着者的后侧拉拽的状态。即,作用于所述后衣体的复元力持续施加于穿着者,使得所述衣服的穿用期间分别将穿着者的右肩及左肩向该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拉拽。

由此,上述衣服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频繁地或者连续地长时间地形成使与右臂相连的右肩以及与左臂相连的左肩分别向前方伸出的姿势。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含胸的抑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

在将所述前衣体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设为x,将所述后衣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设为y的情况下,y/x为约0.05~约0.9的范围内的值。

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实现含胸的抑制效果以及含胸的矫正效果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

所述后衣体在所述上侧区域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与所述右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并且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与所述左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

所述前衣体在所述上侧区域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与所述后衣体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相同,

所述右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和所述左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设定为相同。

根据该结构,所述前衣体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所述后衣体的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所述右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与所述左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因此,能够用相同的材料制造所述前衣体、所述后衣体、所述右袖和所述左袖。由此,能够用一种材料制造衣服,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穿着者想要使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能够抑制肩向前方伸出的姿势的衣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衣服的正面图。

图2是图1的衣服的后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衣服穿着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衣服1的正面图。图2示出了衣服1的后视图。图3示出了图2的局部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示出了平铺展开的通常状态的衣服1。此外,在图3中为了说明的便利,省略下述的右袖3以及左袖4。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衣服1是能够覆盖穿着了该衣服1的穿着者的上半身的至少一部分的衣服。衣服1是能够作为贴身衣服而穿着的衣服(内衣)、或者能够穿着在贴身衣服上的中衣或作为上衣而穿着的衣服(外衣)。在本实施方式中,衣服1是能够覆盖穿着者的大致整个上半身的衬衫。衣服1具有伸缩性。

衣服1具备衣体2、右袖3和左袖4。衣体2具有领口6、下摆7、右袖窿8和左袖窿9。在衣体2中,下摆7在衣体2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配置于领口6的下方。右袖窿8在衣体2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配置于领口6的右侧。左袖窿9在衣体2的左右方向上配置于领口6的左侧。

另外,衣体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包括前衣体11和后衣体12。后衣体12以形成领口6、下摆7、右袖窿8及左袖窿9的方式设置于前衣体1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衣体2是将前衣体11和后衣体12分开构成的,但也可以将前衣体11和后衣体12一体构成。

前衣体11和后衣体12构成为:在衣体2中的与右袖窿8及左袖窿9各自的从上端至下端对应的上侧区域13中,后衣体12中的存在于上侧区域13的第一部分17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y小于前衣体11中的存在于上侧区域13的第二部分18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x。

在本实施方式中,衣体2具有伸缩性。衣体2是以衣服1的上下方向为轴向的筒状体。前衣体11是与穿着衣服1的穿着者的身体(上半身)的正面对应的部分,并且构成为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大致整个正面。后衣体12是与穿着衣服1的穿着者的身体(上半身)的背面对应的部分,并且构成为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大致整个背面。

详细而言,前衣体11和后衣体12以能够形成作为领口6、下摆7、右袖窿8及左袖窿9的各开口部分的方式,且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通过缝合而连接。由此,衣体2呈具有领口6和下摆7来各自作为开口部的筒形状,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大致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衣体2具有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衣体2使用具有不同性质的多种衣料进行制造。具体而言,前衣体11使用第一衣料制造。后衣体12使用第二衣料制造。第一衣料和第二衣料具有伸缩性,以使衣体2能够随着穿着者的身体(上半身)而伸长。第二衣料作为使衣料伸长所需的力即伸长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比第一衣料大的伸长力。详细而言,第二衣料在上侧区域13中,使后衣体12的、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比前衣体11的、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大。

衣体2在衣服1由穿着者穿着的情况下,与初始形态(衣服1处于通常状态时的形态)相比,以与穿着者的上半身对应的方式伸长且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易于对衣体施加分别使前衣体11以及后衣体12返回初始形态的复元力。

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元力包含:随着所述第一衣料(前衣体11)的伸长力而使前衣体11在上侧区域13返回至初始形态的第一复元力和随着所述第二衣料(后衣体12)的伸长力而使后衣体12在上侧区域13恢复至初始形态的第二复元力。而且,第二复元力被设定为大于第一复元力。换言之,后衣体12比前衣体11更容易回到初始形态。

如图3所示,右袖窿8具有右侧正面边缘部21和右侧背面边缘部22。右侧正面边缘部21配置在前衣体11的右侧上部(上侧区域13的右端部),以在衣体2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右侧背面边缘部22配置在后衣体12的右侧上部(上侧区域13的右端部),以在衣体2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

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上端部和右侧背面边缘部22的上端部通过前衣体11与后衣体12的缝合进行连接。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下端部和右侧背面边缘部22的下端部通过前衣体11与后衣体12的缝合进行连接。这样,在衣体2中形成有在穿脱衣服1时用于使穿着者的右臂通过的右侧开口部。

右侧正面边缘部21具有以从前衣体11的右侧向左侧(领口6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右侧正面边缘部21设置有位于最左侧的右侧前顶部23。右侧背面边缘部22具有以从后衣体12的右侧向左侧(领口6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右侧背面边缘部22设置有位于最左侧的右侧后顶部24。

并且,右侧背面边缘部22形成为比右侧正面边缘部21向领口6侧整体更大地凹陷的状态下的弯曲的状态,使得右侧后顶部24位于比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右侧前顶部23更靠左侧(衣服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具体而言,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下端部配置得比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上端部更靠右侧(衣服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

右侧背面边缘部22的右侧后顶部24配置在领口6的下方附近。另外,右侧背面边缘部22形成为比右侧正面边缘部21更大地弯曲。右侧背面边缘部22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右侧后顶部24位于后衣体12的靠下方的位置。这样,右袖窿8构成为下侧比上侧具有更大的开口面积。

左袖窿9具有左侧正面边缘部26和左侧背面边缘部27。左侧正面边缘部26配置在前衣体11的左侧上部(上侧区域13的左端部),以在衣体2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左侧背面边缘部27配置在后衣体12的左侧上部(上侧区域13的左端部),以在衣体2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

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上端部和左侧背面边缘部27的上端部通过前衣体11和后衣体12的缝合进行连接。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下端部和左侧背面边缘部27的下端部通过前衣体11和后衣体12的缝合进行连接。

这样,在衣体2中,形成有在进行衣服1的穿脱时用于使穿着者的左臂通过的左侧开口部。

左侧正面边缘部26具有以从前衣体11的左侧向右侧(领口6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左侧正面边缘部26设置有位于最右侧的左侧前顶部28。左侧背面边缘部27具有以从后衣体12的左侧向右侧(领口6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左侧背面边缘部27设置有位于最右侧的左侧后顶部29。

并且,左侧背面边缘部27形成为比左侧正面边缘部26向领口6侧整体更大地凹陷的状态下的弯曲的状态,使得左侧后顶部29位于比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左侧前顶部28更靠右侧(衣服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具体而言,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下端部配置等比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上端部更靠左侧(衣服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

左侧背面边缘部27的左侧后顶部29配置在领口6的下方附近。左侧背面边缘部27形成为比左侧正面边缘部26更大地弯曲。左侧背面边缘部27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左侧后顶部29位于后衣体12的靠下方的位置。这样,左袖窿9构成为下侧比上侧具有更大的开口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区域13被规定为:上端的上下位置是与右袖窿8及左袖窿9各自的上端大致相同的上下位置,且下端的上下位置是与右袖窿8及左袖窿9各自的下端大致相同的上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上端的上下位置以及这些下端的上下位置不需要完全一致,可以允许稍微的偏移。

而且,在该上侧区域13中,将后衣体12的左右方向上从右袖窿8遍及到左袖窿9的后衣体12的一部分作为后衣体12的第一部分17。另外,将前衣体11的左右方向上从右袖窿8遍及到左袖窿9的前衣体11的一部分作为前衣体11的第二部分18。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右袖3能够适配穿着于穿着者的右臂。右袖3以从衣体2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右袖窿8。右袖3在沿右袖3的长度方向(筒状的右袖3的轴向、具体而言为图1中的箭头33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厘牛)以上且300cn以下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

左袖4能够适配穿着于穿着者的左臂。左袖4以从衣体2延伸的方式设置于衣体2的左袖窿9。左袖4在沿左袖4的长度方向(筒状的左袖4的轴向、具体而言为图1中的箭头35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厘牛)以上且300cn以下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需要说明的是,右袖3和左袖4具有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袖3是具有伸缩性并且以与衣体2连通的方式连接的筒状体。右袖3在右袖3从衣体2向外部延伸的方向(右袖3的长度方向)上,在右袖窿8和右袖3的袖口之间的区域,至少具有穿着衣服1的穿着者的右臂的长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右袖3构成为能够以与穿着者的右臂直接或间接地整体接触(适配)的方式伸长,并且能够包裹穿着者的右臂。

右袖3使用第三衣料来制造。第三衣料具有伸缩性,使得右袖3能够随着穿着者的右臂而主要在右臂的周向上伸长。作为用于使衣料伸长所需的力即伸长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衣料具有比前衣体11(至少与上侧区域13对应的部分)制造用的第一衣料大、且为第二衣料的伸长力以上的伸长力。详细而言,第三衣料使右袖3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至少大于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中的沿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袖4是具有伸缩性并且以与衣体2连通的方式连接的筒状体。左袖4在该左袖4从衣体2向外部延伸的方向(左袖4的长度方向)上,在左袖窿9和左袖4的袖口之间的区域,至少具有穿着衣服1的穿着者的左臂的长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左袖4构成为能够以与穿着者的左臂直接或间接地整体接触(适配)的方式伸长,并且能够包裹穿着者的左臂。

左袖4使用第四衣料来制造。第四衣料具有伸缩性,使得左袖4能够随着穿着者的左臂而主要在左臂的周向上伸长。作为用于使衣料伸长所需的力即伸长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衣料具有比前衣体11(至少与上侧区域13对应的部分)制造用的第一衣料大、且为第二衣料的伸长力以上的伸长力。详细而言,第四衣料使左袖4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至少大于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中的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

此处的伸长力是指对于右袖3及左袖4、以及上述的衣体2(前衣体11、后衣体12),通过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在约20℃(18℃~22℃)的环境下,将用于制造的材料(对应的衣料)在宽度2.5cm、长度(衣料把持间隔)10cm的状态下,以拉伸速度30cm/分钟向规定方向伸长10%时的伸长力。在本发明中,采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ags-x作为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并记载了使用其测定出的伸长力。右袖3和左袖4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在沿长度方向伸长10%时为25cn以上且300cn以下即可,但优选为在沿长度方向伸长10%时为40cn以上且300cn以下,更优选为在沿长度方向伸长10%时为60cn以上且300cn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制造左袖4的第四衣料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与用于制造右袖3的第三衣料相同的材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除了第三衣料以外,第四衣料也可以与用于制造后衣体12的第二衣料质地相同。无论第三衣料的性质如何,第四衣料也可以与第二衣料质地相同。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穿着者能够以从头部套入的方式穿着衣服1。也就是说,穿着者将头部从衣服1的下摆7移动至领口6,并且将该穿着者的右臂经由右袖窿8通至右袖3,并且将该穿着者的左臂经由左袖窿9通至左袖4,由此,能够通过衣服1覆盖穿着者的大致全部上半身。

另外,右袖3设置于右袖窿8的前衣体11侧(右侧正面边缘部21),并且通过比前衣体11侧更大的范围设置于右袖窿8的后衣体12侧(右侧背面边缘部22)。因此,在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右袖3相对于衣体2比较难以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比较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左袖4设置于左袖窿9的前衣体11侧(左侧正面边缘部26),并且通过比前衣体11侧更大的范围设置于左袖窿9的后衣体12侧(左侧背面边缘部27)。因此,在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左袖4相对于衣体2比较难以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比较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而且,右袖3在沿其长度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沿右袖3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且左袖4在沿其长度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沿左袖4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因此,在穿着者穿用衣服1时,右袖3与右袖窿8的交界部分相对于衣体2被保持在穿着衣服1前的第一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且左袖4与左袖窿9的交界部分相对于衣体2被保持在穿着衣服1前的第二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

因此,作为衣服1,能够使穿着了该衣服1的穿着者51在图4所示的想要使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难以频繁或连续长时间地形成使与右臂相连的右肩和与左臂相连的左肩分别向前方伸出而成的姿势60。其结果是,在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能够始终抑制形成姿势60(所谓的含胸)的情况。进而,在使衣服1穿着于已经含胸的人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其含胸进行矫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袖3除了在沿右袖3的长度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外,还在沿右袖3的周向(图1中的箭头34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且300cn以下的周向的伸长力。另外,左袖4除了在左袖4的长度方向的10%伸长时具有25cn以上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外,还在沿左袖4的周向(图1中的箭头36方向)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且300cn以下的周向的伸长力。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通过右袖3的伸长力,能够对右袖3与右袖窿8的交界部分施加使其向比上述第一相对位置更靠穿着者的后方(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移动的较强的力。另外,此时,通过左袖4的伸长力,能够对左袖4与左袖窿9的交界部分施加使其向比上述第二相对位置更靠穿着者的后方(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移动的较强的力。

即,能够对穿着者的右臂乃至右肩和左臂乃至左肩施加向后方的高负载。由此,对于穿着者来说,在想要使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更加难以形成使与右臂相连的右肩和与左臂相连的左肩分别向前方伸出的姿势60。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穿着者含胸。而且,能够使已经含胸的人获得优异的矫正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右袖3的周向的伸长力优选在沿右袖3的周向伸长10%时为40cn以上且300cn以下,更优选在沿右袖3的周向伸长10%时为60cn以上且300cn以下。左袖4的周向的伸长力优选在沿左袖4的周向伸长10%时为40cn以上且300cn以下,更优选在沿左袖4的周向伸长10%时为60cn以上且300cn以下。

另外,对于右袖3而言,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而采用以下结构:由以在沿右袖3的长度方向伸长10%时不具有25cn以上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而不会在右袖3的长度方向上伸长的衣料(原材料)构成,并且在右袖3的周向上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周向的伸长力。左袖4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采用以下结构:由在左袖4的长度方向的伸长10%时不具有25cn以上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而不会在左袖4的长度方向上伸长的衣料(原材料)构成,并且在左袖4的周向上伸长10%时具有25cn以上的周向的伸长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袖3是覆盖衣服1的穿着者的右臂上的上臂和前臂的至少一部分的长袖。左袖4是覆盖衣服1的穿着者的左臂上的上臂和前臂的至少一部分的长袖。这里的长袖是指除了覆盖穿着者的上臂和前臂的大致全部的本实施方式那样的袖之外,还包括覆盖穿着者的上臂和前臂的一部分的袖、例如七分袖。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使右袖3随着穿着者的右臂中的上臂和前臂的至少一部分而伸长,提高针对该右臂的比较大范围的部分的紧贴度。另外,此时,使左袖4随着穿着者的左臂中的上臂和前臂的至少一部分伸长,提高针对该左臂的比较大范围的部分的紧贴度。

因此,能够防止右袖3向穿着者的右肩过于上升、以及左袖4向穿着者的左肩过度上升。因此,能够阻止右袖3与右袖窿8的交界部分陷入穿着者的右腋下附近、左袖4与左袖窿9的交界部分陷入穿着者的左腋下附近,从而能够避免因右袖3、左袖4或这两者的上升而引起的衣服1的穿着感变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衣服是具备作为长袖的右袖3和作为长袖的左袖4的衣服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具备作为覆盖穿着者的右臂中的上臂的半袖的右袖以及作为覆盖穿着者的左臂中的上臂的半袖的左袖的衣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衣体12在上侧区域13具有右袖3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上的沿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并且具有左袖4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上的沿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而且,前衣体11在上侧区域13具有小于后衣体12的沿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的沿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

由此,在使衣体2伸长的情况下,想要使衣体2返回其初始形态(衣体2的伸长前的形态)的上述复元力分别作用于前衣体11及后衣体12。而且,在上侧区域13中,后衣体12的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大于前衣体11的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因此,作用于图4所示的后衣体12的所述第二复元力55、56大于作用于前衣体11的所述第一复元力。

该第二复元力55、56将右袖窿8及左袖窿9向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引导。如图4所示,在穿着者51穿着衣服1的情况下,衣体2随着穿着者的身体而伸长,因此,通过第二复元力55、56,将穿着者51的右肩以及左肩分别经由右袖3和右袖窿8的交界部分以及左袖4与左袖窿9的交界部分而向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引导。

因此,当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始终形成通过右袖3将穿着者的右臂向穿着者的后侧拉拽、以及通过左袖4将穿着者的左臂向穿着者的后侧拉拽的状态。也就是说,作用于后衣体12的所述第二复元力55、56在衣服1被穿着期间,以分别将穿着者的右肩以及左肩向该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拉拽的方式,持续对穿着者发挥作用。

由此,衣服1能够更有效地使穿着了该衣服1的穿着者在想要使臂转向背面中央侧时,难以频繁地或者连续地长时间地形成与右臂相连的右肩以及与左臂相连的左肩分别向前方伸出的姿势60。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含胸的抑制效果、进而提高含胸的矫正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后衣体12的伸长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基于用于制造后衣体12的第二衣料的性质,但也可以在使用其他第二衣料和橡胶等弹性体来制造后衣体12的基础上,使其实质上仅基于所述弹性体的性质,也可以是基于所述其他第二衣料的性质和所述弹性体的性质这两者的性质。

需要说明的是,前衣体11(前衣体11制造用的第一衣料)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施加规定量的第一复元力,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前衣体11(前衣体11制造用的第一衣料),只要第一衣料不较大地损害衣服1的易穿脱性,则也可以使第一复元力基本不作用于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前衣体11中的第二部分18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x和后衣体12中的第一部分17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y,可以设置y/x为约0.05~约0.9的范围内的值。因此,能够有效地实现含胸的抑制效果以及含胸的矫正效果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关于y/x的值,优选将y/x设为约0.1~约0.9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设为约0.2~约0.8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第二部分18)中的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右袖3及左袖4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及后衣体12的上侧区域13(第一部分17)中的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构成为按照该记载顺序变大,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全部相同。

也就是说,后衣体12在上侧区域13中,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与右袖3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并且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与左袖4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并且,前衣体11在上侧区域13中,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与后衣体12的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相同,进而,也可以将右袖3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和左袖4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设定为相同。

根据该结构,前衣体11的沿衣体2的周向的伸长力、后衣体的沿所述衣体的周向的伸长力、所述右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所述左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因此能够用相同的材料制造前衣体11、后衣体12、右袖3和左袖4。由此,能够用一种材料制造衣服,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可以形成多种变更方式以及变形方式。因此,可以望理解的是,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由本说明书所述以外的方法来实施。

符号的说明

1:衣服

2:衣体

3:右袖

4:左袖

6:领口

7:下摆

8:右袖窿

9:左袖窿

11:前衣体

12:后衣体

13:衣体的上侧区域

17:第一部分

18:第二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