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让女性更易找到适合自己内衣尺码的标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8085发布日期:2018-06-22 22:5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让女性更易找到适合自己内衣尺码的标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内衣领域,具体是一种让女性更易找到适合自己内衣尺码的标识方法。



背景技术:

胸罩是指女性贴身的衣物,又称奶头布、乳罩、乳房罩、奶罩或文胸。功能是用以遮蔽及支撑乳房。目前公知的胸罩码数为75A等标志,75就是指下胸围,也就是文胸的基本尺码,下胸围一般可用标号有70、75、80、85、90、95、100、105CM。罩杯的类型由乳房的深度决定,一般用英文字母表示,A、B、C、D、E、F等,罩杯的尺码=上胸围-下胸围。一般来说上下胸围每增加2.5CM罩杯型号就要增加一个型号。这是目前胸罩行业订立的尺寸标准。

这个标准是建立在女性乳房均匀对称的基础上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由于青春期发育不良,哺乳授乳机会不均,运动、睡眠姿势等原因造成女性左右胸不对称,一大一小,而女性在选择内衣时常常会发现一件内衣,其中一边合适,另一边出现杯口空或由于罩杯空间小而乳房挤压造成疼痛等症状,长期穿不合适的内衣容易造成乳房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合适的内衣对女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女性更易找到适合自己内衣尺码的标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让女性更易找到适合自己内衣尺码的标识方法,包括文胸的基本尺码、胸罩尺码和左右胸的差异;

文胸的基本尺码为下胸围的尺寸;

胸罩尺码为上胸围减去下胸围的尺码,胸罩尺码采用不同等级的罩杯型号进行表示;

左右胸的差异主要指的是左右胸的大小差别,具体为左胸的上胸围与右胸的上胸围差,左右胸的差异采用差值型号进行表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胸围为用软尺围乳房底部处量一周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胸围为用软尺围绕乳房最丰满处量一周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胸围和下胸围的差值每增加2.5CM对应的罩杯型号就要增加一个型号,以保证使用者穿戴更加舒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胸的上胸围和右胸的上胸围测量方式均为:从乳房下胸围的底部经过对应胸的最丰满处并量到肩膀最顶部的竖直长度,从而实现左右胸的大小判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右胸的差异每增加1.25CM对应侧的罩杯型号就要增加一个型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右胸的差异的差值型号表示符号与罩杯型号的表示符号相同,而通过差值型号表示符号上的加减号和数量实现大小差异的判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文胸的基本尺码、胸罩尺码和左右胸的差异以数字、字母和符号结合的形式印刷在的内衣标签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原有的甚础上更加详细的标识,即添加左右胸大小的区别标识,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内衣的选择,从而更好的保护女性的乳房,避免疾病发生,为健康保驾护航。

附图说明

图1为上胸围的测量示意图。

图2为下胸围的测量示意图。

图3为左右胸围差测量示意图。

图中:1、软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让女性更易找到适合自己内衣尺码的标识方法,包括文胸的基本尺码、胸罩尺码和左右胸的差异。

文胸的基本尺码为下胸围的尺寸,下胸围为用软尺1围乳房底部处量一周的长度(如图2)。

胸罩尺码为上胸围减去下胸围的尺码,上胸围为用软尺1围绕乳房最丰满处量一周的长度(如图1);胸罩尺码采用不同等级的罩杯型号进行表示(如A、B、C、D……等),上胸围和下胸围的差值每增加2.5CM对应的罩杯型号就要增加一个型号,以保证使用者穿戴更加舒适。

左右胸的差异主要指的是左右胸的大小差别,具体为左胸的上胸围与右胸的上胸围差,其中左胸的上胸围和右胸的上胸围测量方式均为:从乳房下胸围的底部经过对应胸的最丰满处并量到肩膀最顶部的竖直长度,从而实现左右胸的大小判定(如图3);左右胸的差异采用差值型号进行表示(如右胸比左胸大采用A+、A++……,右胸比左胸小对应采用A-、A--……等),左右胸的差异每增加1.25CM对应侧的罩杯型号就要增加一个型号。

本实用将文胸的基本尺码、胸罩尺码和左右胸的差异以数字、字母和符号结合的形式印刷在的内衣标签上。

所述左右胸的差异的差值型号表示符号与罩杯型号的表示符号相同,而通过差值型号表示符号上的加减号和数量实现大小差异的判定。

下表为改进后与目前通用尺码在内衣标签不同的表现形式对照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