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男装原型根据袖笼配袖子的制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34113发布日期:2019-09-11 22:00阅读:9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男装原型根据袖笼配袖子的制版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服装结构设计与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男装原型西服类身袖结构制版方法。

技术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服装业一直使用传统的“比例分配法”来做服装制版。此方法依据的是成衣尺寸按比例计算分配,数据的合理性较差。尤其是袖笼和袖山的计算,因其各算各的,匹配度很差。形状也就难以达到审美标准。所以,只能做一些比较低端的产品或者是较为宽松的服装。

而日本男装原型制版,在袖子与袖笼的结构关系中,使用的是袖笼弧线总长来计算袖山高和袖肥,这样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仍然不能很好的量化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比如:不同的体型,就会有不同的袖笼形状。但是,当袖笼弧线长度相同时,就会得到相同的袖子。这显然不对。在使用格子面料时,就会明显的表现为前后身不能对格对条。通常是前身能对上,后片就没法对格对条了。这也充分说明了,袖子与衣身的弧线长度不匹配所致。设计的身袖对位点不能准确对位,使得袖子和衣身不能保持平行所致。

中国一直没有完善的男装原型制版方法,东华原型也只是建立了衣身部分原型结构设计。没有完善的袖子制版方法。所以,业界很少使用。随着人们对服装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和个性化定制需求的日日增强,目前业界所使用的制版方法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本次推出根据袖笼配袖子方法,可以使得数据合理,形状稳定。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并减少制作过程中的反复修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根据袖笼配袖子的制版技术,此方法采用分段设计、精准量化和搭桥构架。其核心技术是对袖山弧度和长度做双向管控,已达到袖子与袖笼之间的结构关系良好的配合。保障了袖子与袖笼的平行对位,也就充分保证了袖子和衣身前后都能准确对格对条。

不管袖笼的形状随体型的改变发生多大的变化,此方法能够始终保证袖子与袖笼的合理匹配。适用于高端产品的企业化生产和量身定做的制版。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在衣身原型袖笼上制定合理袖山高和背高对位线,以确保袖山高度的合理匹配。

:袖山高基本取决于袖笼深。但是,也会受肩缝倒向的影响。当绱袖缝份倒向袖子,袖包隆起,丰满圆润,袖山高g~f=y~h(有效袖笼深)×84%+面料厚度×2。这是由于袖包向上时,袖山高度实际增加了两个面料厚度。如果是肩头批缝,袖山高度将不受面料厚度影响,故袖山高可以直接使用y~h×84%。反之,当衣袖缝分倒向衣身,表现为衣身压袖子,袖山高则是y~h×84%减去面料厚度乘2。

:背高对位线g~z=g~f×30/100见图1。

第二:袖山弧度的确定:经过大量的实践我们确定前袖山部分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64度,后袖山弧所对的圆心角为60度。这是由于锁骨前倾,背弓向前,后背弧线相对平缓所致。

第三:弧线长度的设计,为保证袖子吃势合理以及袖山饱满美观。袖山在袖笼长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长度作为松量。而这个松量来源于三个方面。

:孔隙度:表现为袖子绱在袖笼上向外膨出离开衣身形成的袖包。所以,要制定合理的比率,增加袖山弧长。由于各分段所处的位置不同,以及各分段弧线的曲率不同,所以,孔隙度也就有所不同。

:面料弹力指数:面料的弹性可以支撑隆起的袖包丰满圆顺。因此,面料的弹性可给袖山包向外膨出的支撑力。根据面料不同,我们把面料的弹性指数分为三级。每增加一级,袖山长度就要增加一个百分点,比如:优质毛料的弹性较好,弹性指数既定为3,那么袖山吃量就要增加原袖笼弧长的3%。普通的聚酯纤维和优质棉纱以及较薄的羊毛制品弹力相对较差,可以定为弹力指数为2,袖山吃量就要增加袖笼弧长的2%。弹力再差的可定为1。袖山吃量就增加袖笼弧长的1%。

:面料的厚度:袖子绱在袖笼上,面料厚度可使袖山外圈量的增加两个面料的厚度。它意味着这个圆弧的半径增加了2个面料的厚度。根据扇形弧长公式,l=nπr/180。(l为弧长,n为弧的度数,r为半径)可以在弧度已知的情况下,计算出因面料厚度增加的弧长。

以下按照各部位做详细的长度设计:(袖笼对位点用大写字母表示,袖子与袖笼的对位点用小写字母表示)

(1)前袖线长度a~b:该部位孔隙度设定为袖笼a~b弧长的增加量是6%,弹力指数增加值按照毛料弹性指数为3,计算为a~b弧长的3%。故此段a~b=a~b弧×1.09

(2)前袖山弧线长度b~c:此段孔隙度增加量b~c弧长的6%。面料仍以毛料为例,弹性指数为3,增加量就是b~c弧长3%。同时,此段弧设计为64度,当面料的厚度=0.1cm时,根据公式l=nπr/180,由于袖子的外圈增加的是两个布料的厚度,所以就是0.1×2×3.14×64÷180≈0.22厘米。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采用面料厚度×2.2。此段弧长总量b~c=b~c×1.09+0.22。

后袖山弧线长度d~e:设定孔隙度增加量为d~e弧长的6%,面料弹性仍以0.1cm厚度的毛料为例,弹力增加值为3%。面料厚度增加值为0.1×2×3.14×60÷180≈0.21。这样这段弧长总量为d~e=d~e×1.09+0.21。由于后袖笼部位需要归拢,其归拢量大致等于面料厚度增加量。所以这段弧长计算为d~e=d~e×1.09。无需再增加因面料厚度所产生的外圈增加量。

(4)小袖弧线的长度f~e:此段袖笼因需要归拢,所以设置的孔隙度增加量为f~e×5%。面料的弹性增加量以毛料为例,增加值为3%。此段弧度较小,且为内弧。不存在外弧增加量。故此段弧长总量即为f~e=f~e×1.08。

袖笼底a~f端袖笼弧和袖子是同一弧段,弧线一致,此段松度为零。

有了各部位的线段长度和弧度,我们就可以搭桥构架了。

第一步:把计算得出的a~b线段长,由a点划到b点。落点在背高对位线上。

第二步:按照已知的b~c弧长和这段弧所对的圆心角64度计算得出这段弧的半径。(依据公式l=nπr/180)先按照半径划圆,然后截取64度扇形。链接扇形弧线两端划出弓形弦长,再划出弓形高。按照得出的弦长由b点划到c点上。落在袖山高线上。然后再把弓形高划上,以便划弧。

第三步:按照计算得出的d~e弧长,根据这段弧所对的圆心角60度,用公式l=nπr/180计算得出半径r。然后用半径划圆并截取60度扇形。链接扇形弧两端得到弓形弦长。划出弓形高。按照得到的弦长由d点划线到e点,落在背高对位线上。在弦长线上划上弓形高。然后从b点通过前袖山弓形高点链接袖山中点,再通过后袖山弓形高点链接e点。划顺袖山弧线,(注在袖山上c和d为同一点,为袖山中点。)并把各段弧长符合原来计算所得弧长。

第四步:划小袖线。为方便划线,我们先按照f~e×1.05计算出一条直线长,使这条直线由f点划到背高线上e2点。然后,由袖笼弧线k点向左0.5厘米取点,向上链接e2,向下弧线链接f点。划顺小袖弧线,并使f~e2弧线保持长度为f~e弧长×1.08。

之间,袖笼和袖子为同一弧线。此段没有松量,缝制时也没有吃势。见图2。

划好袖山后,为保证袖子弯度与人体手臂向前偏斜度一致,我们按照我国成年男子手臂向前平均偏斜大约7度。我们从袖山中心引出直线后。做向前偏斜7度的斜线。如果是个性化定制,就可以依据着装者实际手臂偏斜度做线。袖口在袖长线上平均分配在此线两边。然后以图划出前偏袖线、小袖线和后袖缝线。划好袖口线。完成配袖子结构图。见图3。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在前后衣身原型袖笼上绘制袖山高和背高对位线示意图

附图2为配袖子搭桥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完整结构示意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