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8361发布日期:2018-08-28 22:0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劳保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护手套是指防御劳动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劳动者手部的护品,防护手套的种类繁多,除抗化学物类外,还有防切割、电绝缘、防水、防寒、防热辐射、耐火阻燃等各种功能的防护手套。其中,防撞手套主要用于操作人员需要对外界的撞击进行防御的场合,在遇到撞击时,操作人员一般利用手背进行抵挡以达到防御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撞击的防御时,主要是手背承受撞击力,所以对人手的手背部分进行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现有中采用普通的不锈钢丝手套作为防撞手套,虽然具有部分的防撞功能,但是由于不锈钢丝弹性小、透气性差,质地硬,而且采用不锈钢丝交织致密,因此缓冲性能较差,长时间穿着易疲劳,抓着力差,不适合要求比较精细的工作场所穿着。

此外,现有中还有利用物理发泡制成的防撞手套,虽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改善了上述不锈钢丝手套的诸多缺点,但是缓冲性能较差,不能长期使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缓冲性能更加优越、能够长时间使用且具有良好防撞功能的防撞手套。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防撞手套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能够长时间使用且具有良好防撞功能。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手背点珠:采用手背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手背部分进行刮胶;s2、发泡:对步骤s1得到的刮完胶的手套胚进行升温发泡;s3、硫化:对步骤s2得到的发好泡的手套胚进行硫化,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得到防撞手套;其中,手背点珠胶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天然胶乳:800~1200份;表面活性剂:8~20份;发泡剂:10~50份;增稠剂:15~60份;发泡剂为碳酸钠、碳酸氢钠、苯磺酰肼、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重氮苯基氨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或平平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增稠剂为干罗素、聚丙烯酸钠、缔合型/非缔合型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对天然胶乳采用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a2、将表面活性剂加入步骤a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混合均匀;a3、将发泡剂加入到步骤a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混合均匀;a4、将增稠剂加入到步骤a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混合均匀,得到手背点珠胶。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s2中,发泡的温度为60~100℃,发泡时间为25~45min;在步骤s3中,硫化的温度为100~130℃,硫化时间为40~80min。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用于在掌面形成防护胶层的如下步骤:s01、掌面点珠:采用掌面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掌面部分进行刮胶;s02、烘干:对步骤s01得到的刮完胶的手套胚进行烘干,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其中,掌面点珠胶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天然胶乳:1000~1200份;增稠剂:20~50份。

根据本发明,掌面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1、将天然胶乳采用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b2、将增稠剂加入到步骤b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混合均匀,得到掌面点珠胶。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用于在掌面形成防护胶层的如下步骤:s4、浸胶:将步骤s3得到的手套胚套在手模上后,将其整体加热到40~55℃,然后将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先浸入凝固剂,再浸入浸渍胶,最后再浸入起皱液中;s5、烘干:对步骤s4得到的浸完胶的手套胚进行高温硫化,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

根据本发明,浸渍胶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天然胶乳:1000~1200份;增稠剂:20~50份。

根据本发明,浸渍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c1:将所述天然胶乳采用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c2:将所述增稠剂加入到步骤c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2000~4000mpa·s的浸渍胶。

根据本发明,浸渍胶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天然胶乳:1000~1200份;稳泡剂:10~30份;增稠剂:20~40份。

根据本发明,浸渍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d1、将天然胶乳采用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d2、将稳泡剂加入到步骤d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混合均匀;d3、向步骤d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鼓入空气并混合均匀,使发泡体积控制在1.1~1.5倍;d4、将增稠剂加入到步骤b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1500~3000mpa·s的浸渍胶。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用于在掌面形成防护胶层的如下步骤:s4、浸胶:将步骤s3得到的手套胚套在手模上后,将其整体加热到40~55℃,然后将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先浸入凝固剂,再浸入第一遍浸渍胶,最后再进入第二遍浸渍胶;s5、喷盐:对步骤s4得到的浸完胶的手套胚进行喷盐处理;s6、预烘:对步骤s5得到的喷完盐的手套胚进行烘干;s7、水洗:对步骤s6得到的烘干后的手套胚进行水洗;s8、烘干:对步骤s7得到的水洗后的手套胚进行高温硫化,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

根据本发明,第一遍浸渍胶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胶乳:1000~1200份;增稠剂:20~40份;第二遍浸渍胶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胶乳:1000~1200份;稳定剂:5~20份;增稠剂:20~40份;其中,胶乳为预硫化好的天然胶乳、配合好的羧基丁腈胶乳或者配合好的氯丁胶乳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稳定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平平加、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第二遍浸渍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e1:将稳定剂加入到胶乳中并混合均匀;e2:将增稠剂加入到步骤e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2000~3500mpa·s的第二遍浸渍胶。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化学发泡剂进行化学发泡的方法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采用化学发泡使预硫化胶乳在手背点珠胶的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同时发泡剂通过化学发泡分解产生气体并被形成的保护膜密封在手背点珠胶内,气体就不易跑出,因此形成了完整的缓冲体,即便受到冲击力时,密封在保护膜内的气体也不会跑出,由此大大增强了防撞手套的缓冲性能,提高了手背部分的防撞功能,保护手背不会受到撞击的伤害,对人手伤害更小,更加耐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00、制备手背点珠胶和掌面点珠胶。

具体地,上述手背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对1000份天然胶乳采用硫磺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其中,预硫化过程中天然胶乳分子链之间进行了部分硫化,天然胶乳分子之间进行快速地相互交联产生网状结构,此过程是在天然胶乳颗粒内部进行的硫化,使天然胶乳发生相应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而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溶胀指数(即q值,代表交联程度,q值越高,交联程度越低)为5.2,机械稳定性大于3000s,粘度达到95mpa·s,300%定伸应力达到1.0mpa,拉伸强度达到35mpa,扯断伸长率达到970%,以满足工艺需求。具体的预硫化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a2、将1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加入到步骤a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其中,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其主要作用是在后续进行发泡工艺(即步骤s2)中,能够控制预硫化胶乳的胶凝程度,进而使发泡产生的气体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形成的防撞胶层的内部,发泡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制成的防撞手套的缓冲性能,对人手伤害更小,更加耐用。

a3、将20份苯磺酰肼加入到步骤a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其中,苯磺酰肼作为发泡剂,是一种化学类发泡剂,在后续发泡工艺中,发泡剂在加热下会分解产生气体,进而实现化学发泡的过程。

a4、将50份缔合型丙烯酸酯类加入到步骤a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9500mpa·s的手背点珠胶。其中,缔合型丙烯酸酯类作为增稠剂,能够使预硫化胶乳达到一定的粘度,进而在后续进行手背点珠工艺(即步骤s1)时一方面能够让手背点珠胶在手套胚上达到所需要的高度,另一方面能够防止预硫化胶乳流动,进而达到所需要的图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手背点珠胶时要严格按照上述的添加顺序添加各原料,即在预硫化胶乳中先加入表面活性剂,再加入发泡剂,最后再加入增稠剂,这样能够保证发泡剂均匀地分布在预硫化胶乳中,有利于后续在发泡工艺中能够发泡更加均匀。同时在制备手背点珠胶时,手背点珠胶中的各原料之间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仅是物理上的混合。

进一步地,上述掌面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将1000份天然胶乳采用硫磺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为5.2,机械稳定性大于2700s,粘度达到88mpa·s,定伸应力达到1.0mpa,拉伸强度达到32mpa,扯断伸长率达到950%,以满足工艺需求。

b2、将30份干罗素加入到步骤b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2400mpa·s的掌面点珠胶。其中,干罗素作为增稠剂,主要是为了使预硫化胶乳达到所需要的粘度,进而在后续进行掌面点珠工艺(即步骤s01)时一方面能够让掌面点珠胶在手套胚上达到所需要的高度,另一方面能够防止预硫化胶乳流动,进而达到所需要的图案。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掌面点珠胶时,掌面点珠胶中的各原料之间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仅是物理上的混合。

s01、掌面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手套胚套在手摸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掌面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掌面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2遍,刮胶时间为10s。具体地,将手套胚套在手模上后进入点珠生产线,点珠生产线包括位于手模上方的点珠板,点珠板上设有按一定阵列排列的点珠孔,将上述点珠胶倒在点珠板后再进行刮胶,则可以在手套胚上形成与点珠孔的大小相匹配的点珠,具体点珠孔的形状和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s02、烘干:将步骤s01得到的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75℃,烘干时间为30min,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具体为掌面点珠防护胶层)。具体地,此处烘干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水分,进而使防护胶层定型,能够达到一定的强度。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形成的防护胶层透气性好,质地柔软,长时间穿着不易疲劳。

s1、手背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步骤s02得到的带有防护胶层的手套胚翻转后套在手模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手背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手背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2遍,刮胶时间为12s。

s2、发泡:将步骤s1得到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升温发泡,发泡温度(即烘干箱内的温度)为85℃,发泡时间为35min。

具体地,此过程为化学发泡,在此过程中手背点珠胶中的预硫化胶乳受热,其中的水份会跑出,使预硫化胶乳形成凝胶,进而在手背点珠胶的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而表面活性剂在此过程中能够使预硫化胶乳凝胶时更加均匀。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发泡剂在达到分解温度时就会分解产生气体,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气体会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手背点珠胶的内部。由于上述形成的致密的保护膜将气体密封在保护膜内部,气体就不易跑出,因此形成了完整的缓冲体,即便受到冲击力时,密封在保护膜内的气体也不会跑出,所以大大增强了缓冲性能,提高了防撞功能。

s3、硫化:对步骤s2得到的发好泡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硫化,硫化温度为120℃,硫化时间为70min,硫化后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具体地,此处硫化工艺是在预硫化胶乳(包括掌面点珠胶中的预硫化胶乳和手背点珠胶中的预硫化胶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分子链之间的交联程度,此过程中在加热下水分流失,预硫化胶乳已经破乳了,是分子链之间进行的后期交联反应,且进行比较彻底,进而增强性能。

进一步地,经过上述步骤s3后,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了防撞胶层。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物理发泡制成的防撞胶层相比,现有中的防撞胶层因采用物理发泡形成,防撞胶层内的气体并不密封在保护膜内,因此,在受到冲击力时,气体就会跑出,防撞胶层的形变量较大,因此缓冲性能较弱,不能够长时间使用,而且对人手伤害也会较大。而本实施例中的防撞胶层是采用化学发泡形成,该防撞胶层中包含致密的保护膜和被保护膜密封在防撞胶层内部的气体,因此,在受到冲击力时气体也不会跑出,大大增强了缓冲性能,提高了防撞功能,对人手伤害更小,更加耐用。由此,最终制得的防撞手套在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而在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同时具备防撞和防护的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00、制备手背点珠胶和掌面点珠胶。

具体地,上述手背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对800份天然胶乳采用秋兰姆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为5.5,机械稳定性大于2000s,粘度达到75mpa·s,300%定伸应力达到0.95mpa,拉伸强度达到28mpa,扯断伸长率达到800%,以满足工艺需求。

a2、将8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到步骤a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a3、将10份碳酸氢钠加入到步骤a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a4、将15份干罗素加入到步骤a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8000mpa·s的手背点珠胶。

进一步地,上述掌面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将1000份天然胶乳采用秋兰姆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为5.4,机械稳定性大于2000s,粘度达到75mpa·s,定伸应力达到0.95mpa,拉伸强度达到25mpa,扯断伸长率达到700%,以满足工艺需求。

b2、将20份聚丙烯酸钠加入到步骤b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1000mpa·s的掌面点珠胶。

s01、掌面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手套胚套在手摸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掌面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掌面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1遍,刮胶时间为8s。

s02、烘干:将步骤s01得到的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0℃,烘干时间为35min,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

s1、手背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步骤s02得到的带有防护胶层的手套胚翻转后套在手模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手背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手背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1遍,刮胶时间为8s。

s2、发泡:将步骤s1得到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升温发泡,发泡温度(即烘干箱内的温度)为60℃,发泡时间为25min。

s3、硫化:对步骤s2得到的发好泡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硫化,硫化温度为100℃,硫化时间为40min,硫化后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由此,最终制得的防撞手套在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而在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同时具备防撞和防护的功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00、制备手背点珠胶和掌面点珠胶。

具体地,上述手背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对950份天然胶乳采用树脂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为5.0,机械稳定性大于3200s,粘度达到80mpa·s,300%定伸应力达到0.99mpa,拉伸强度达到30mpa,扯断伸长率达到880%,以满足工艺需求。

a2、将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9份平平加加入到步骤a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a3、将20份碳酸钠和15份苯磺酰肼加入到步骤a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a4、将12份干罗素和18份聚丙烯酸钠加入到步骤a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10000mpa·s的手背点珠胶。

进一步地,上述掌面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将1100份天然胶乳采用树脂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为5.0,机械稳定性大于3000s,粘度达到80mpa·s,定伸应力达到0.98mpa,拉伸强度达到28mpa,扯断伸长率达到800%,以满足工艺需求。

b2、将30份缔合型丙烯酸酯类加入到步骤b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1400mpa·s的掌面点珠胶。

s01、掌面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手套胚套在手摸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掌面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掌面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2遍,刮胶时间为8s。

s02、烘干:将步骤s01得到的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75℃,烘干时间为34min,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

s1、手背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步骤s02得到的带有防护胶层的手套胚翻转后套在手模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手背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手背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2遍,刮胶时间为10s。

s2、发泡:将步骤s1得到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升温发泡,发泡温度(即烘干箱内的温度)为80℃,发泡时间为30min。

s3、硫化:对步骤s2得到的发好泡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硫化,硫化温度为110℃,硫化时间为50min,硫化后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由此,最终制得的防撞手套在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而在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同时具备防撞和防护的功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00、制备手背点珠胶和掌面点珠胶。

具体地,上述手背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对1100份天然胶乳采用硫磺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为4.8,机械稳定性大于3500s,粘度达到90mpa·s,300%定伸应力达到1.2mpa,拉伸强度达到32mpa,扯断伸长率达到950%,以满足工艺需求。

a2、将1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和10份平平加加入到步骤a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a3、将41份重氮苯基氨基苯加入到步骤a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a4、将42份非缔合型丙烯酸酯类加入到步骤a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12000mpa·s的手背点珠胶。

进一步地,上述掌面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将1100份天然胶乳采用秋兰姆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为4.8,机械稳定性大于3200s,粘度达到85mpa·s,定伸应力达到1.0mpa,拉伸强度达到34mpa,扯断伸长率达到850%,以满足工艺需求。

b2、将35份非缔合型丙烯酸酯类加入到步骤b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2500mpa·s的掌面点珠胶。

s01、掌面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手套胚套在手摸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掌面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掌面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2遍,刮胶时间为10s。

s02、烘干:将步骤s01得到的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5℃,烘干时间为40min,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

s1、手背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步骤s02得到的带有防护胶层的手套胚翻转后套在手模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手背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手背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2遍,刮胶时间为12s。

s2、发泡:将步骤s1得到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升温发泡,发泡温度(即烘干箱内的温度)为90℃,发泡时间为38min。

s3、硫化:对步骤s2得到的发好泡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硫化,硫化温度为120℃,硫化时间为60min,硫化后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由此,最终制得的防撞手套在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而在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同时具备防撞和防护的功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00、制备手背点珠胶和掌面点珠胶。

具体地,上述手背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对1200份天然胶乳采用秋兰姆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为5.0,机械稳定性大于4000s,粘度达到100mpa·s,300%定伸应力达到1.3mpa,拉伸强度达到40mpa,扯断伸长率达到1000%,以满足工艺需求。

a2、将18份平平加加入到步骤a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a3、将50份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加入到步骤a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a4、将60份聚丙烯酸钠加入到步骤a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15000mpa·s的手背点珠胶。

进一步地,上述掌面点珠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将1200份天然胶乳采用树脂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最终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为5.5,机械稳定性大于3500s,粘度达到90mpa·s,定伸应力达到1.1mpa,拉伸强度达到38mpa,扯断伸长率达到900%,以满足工艺需求。

b2、将24份干罗素和26份聚丙烯酸钠加入到步骤b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3000mpa·s的掌面点珠胶。

s01、掌面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手套胚套在手摸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掌面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掌面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3遍,刮胶时间为12s。

s02、烘干:将步骤s01得到的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38min,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

s1、手背点珠:在室温(22~26℃)下,将步骤s02得到的带有防护胶层的手套胚翻转后套在手模上,采用步骤s00中制备的手背点珠胶对手套胚的手背部分进行刮胶,共刮胶3遍,刮胶时间为15s。

s2、发泡:将步骤s1得到刮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升温发泡,发泡温度(即烘干箱内的温度)为100℃,发泡时间为45min。

s3、硫化:对步骤s2得到的发好泡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硫化,硫化温度为130℃,硫化时间为80min,硫化后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由此,最终制得的防撞手套在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而在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同时具备防撞和防护的功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掌面形成的防护胶层不同,实施例1中在掌面最终形成的防护胶层为掌面点珠防护胶层,本实施例中在掌面形成的防护胶层是乳胶皱纹防护胶层,具体如下:

s00、制备手背点珠胶和浸渍胶。

具体地,上述手背点珠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掌面浸渍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c1、将1000份天然胶乳采用硫磺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

c2、将30份干罗素加入到步骤b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2400mpa·s的浸渍胶。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浸渍胶时,浸渍胶胶中的各原料之间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仅是物理上的混合。

s1、手背点珠,s2、发泡,s3、硫化,具体s1、s2和s3的工艺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s2和s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经过步骤s3后,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

s4、浸胶:将步骤s3得到的带有防撞胶层的手套胚翻转套入浸渍生产线的手模上(即点珠的一面放在手背),将其整体(即手模和手套胚)加热到50℃,然后对掌面部位进行浸胶(即对没有点珠的一面进行浸胶)。具体地,先将掌面部分进入凝固剂,浸渍30s,匀液后再浸入步骤s00中制备的浸渍胶,浸渍3min,浸完浸渍胶的手套进行匀胶处理后,最后再进入起皱液中,浸渍2s。

其中,由于浸渍胶的粘度相对手背点珠胶较小,先对手摸和手套胚整体进行加热能够防止浸渍胶发生渗胶现象(即渗入到手套胚的纱线中),同时此处先进行加热也能够满足后续浸入凝固剂后,凝固剂中的成分挥发所需温度的工艺要求。凝固剂为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钙甲醇溶液(即由硝酸钙与甲醇按质量比为2:100配制形成的溶液),凝固剂主要是在浸胶过程中使浸渍胶中的预硫化胶乳进行凝胶,进而防止预硫化胶乳渗透到手套胚的内部。起皱液为质量分数为15%的煤油、甲苯和乙酸溶液(即由煤油、甲苯和乙酸按质量比为30:70:15配制形成的溶液),起皱液的作用主要是让浸渍胶出花纹,进而形成凹凸不平的面,以达到防滑的效果。

s5、烘干:将步骤s4得到的浸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高温硫化,高温硫化温度为100℃,高温硫化时间为60min,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具体为乳胶皱纹防护胶层)。

具体地,在烘干工艺中,一方面是去除水分,另一方面是使浸渍胶中的预硫化胶乳进行后期的硫化,使其分子链之间交联程度较深,这样由浸渍胶在掌面形成的防护胶层才能达到需要的防护功能。且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形成的防护胶层透气性好,质地柔软,长时间穿着不易疲劳。由此,最终制得的防撞手套在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而在掌面部分形成乳胶皱纹防护胶层,同时具备防撞和防护的功能。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掌面形成的防护胶层不同,实施例1中在掌面最终形成的防护胶层为掌面点珠防护胶层,本实施例中在掌面形成的防护胶层是乳胶发泡防护胶层,具体如下:

s00、制备手背点珠胶和掌面浸渍胶。

具体地,上述手背点珠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掌面浸渍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d1、将1000份天然胶乳采用硫磺硫化体系进行预硫化,得到预硫化胶乳。

d2、将10份油酸钾加入到步骤d1得到的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其中,油酸钾作为稳泡剂,其主要作用是在后续鼓入空气进行物理发泡的过程(即步骤d3)中,起到稳泡的作用,稳定住该物理发泡体系,进而保证发泡体系的均匀度。具体地,由于步骤d3过程中为持续性操作,鼓入空气后,会在混合溶液内形成一个一个的气泡,长时间操作气泡会合并由小变大产生并泡的现象,并泡后气泡会上浮而排出,影响发泡速度和均匀度。而稳泡剂在这里能够起到稳泡的作用而将气泡稳住,使气泡保持孔体的体积时间更长,进而避免产生并泡现象而上浮排出,从而加快了发泡速度,以快速达到所需要的发泡体积,同时也使发泡更加均匀。

d3、向步骤d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鼓入空气,并通过快速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且发泡体积控制在1.3倍。

d4、将20份干罗素加入到步骤b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2200mpa·s的浸渍胶。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浸渍胶时要严格按照上述的添加顺序添加各原料,即在预硫化胶乳中先加入稳泡剂,再鼓入空气进行物理发泡,最后再加入增稠剂,进而使各原料之间混合更加均匀,同时发泡更加均匀。同时在制备浸渍胶时,浸渍胶中的各原料之间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仅是物理上的混合。

s1、手背点珠,s2、发泡,s3、硫化,具体s1、s2和s3的工艺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s2和s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经过步骤s3后,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

s4、浸胶:将步骤s3得到的带有防撞胶层的手套胚翻转后套入浸渍生产线的手模上,将其整体加热到50℃,然后对掌面部位进行浸胶。具体地,先将掌面部位浸入凝固剂,浸渍20s,再浸入步骤s00中制备的浸渍胶,浸渍1min,浸完浸渍胶的手套进行匀胶处理后,最后再浸入起皱液中,浸渍1s。其中,凝固剂为质量分数为3%的硝酸钙甲醇溶液(即由硝酸钙与甲醇按质量比为3:100配制形成的溶液),起皱液为质量分数为12.5%的煤油和乙酸溶液(即由煤油和乙酸按质量比为8:1配制形成的溶液)。

s5、烘干:将步骤s4得到的浸完胶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高温硫化,高温硫化温度为80℃,高温硫化时间为40min,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具体为乳胶发泡防护胶层)。由此,最终制得的防撞手套在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而在掌面部分形成乳胶发泡防护胶层,同时具备防撞和防护的功能。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手套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掌面形成的防护胶层不同,实施例1中在掌面最终形成的防护胶层为掌面点珠防护胶层,本实施例中在掌面形成的防护胶层是乳胶磨砂防护胶层,具体如下:

s00、制备手背点珠胶、第一遍浸渍胶和第二遍浸渍胶。

具体地,上述手背点珠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第一遍浸渍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30份纤维素加入到1000份预硫化好的天然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2000mpa·s的第一遍浸渍胶。

上述第二遍浸渍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e1:将1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到1000份预硫化好的天然胶乳(以下简称预硫化胶乳)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稳定剂,由于在后续进行喷盐处理时,所喷的盐为阳离子,易使预硫化胶乳破乳,对后期喷盐处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入稳定剂后能够缓解预硫化胶乳的破乳速度,即缓解预硫化胶乳的凝固速度,这样后期喷盐时所喷的盐能够更好的喷覆在后续的第二遍浸渍胶的表面上。

e2:将30份聚丙烯酸钠加入到步骤e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者振荡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3000mpa·s的第二遍浸渍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加入增稠剂后溶液的粘度较高,因此,在制备第二遍浸渍胶时要严格按照上述的添加顺序添加各原料,即在预硫化胶乳中先加入稳定剂,最后加入增稠剂,这样能够使其混合更加均匀。同时在制备第二遍浸渍胶时,第二遍浸渍胶的各原料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仅是物理上的混合。

s1、手背点珠,s2、发泡,s3、硫化,具体s1、s2和s3的工艺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s2和s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经过步骤s3后,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

s4、浸胶:将步骤s3得到的带有防撞胶层的手套胚翻转后套入浸渍生产线的手模上,将其整体(即手模和手套胚)加热到50℃,然后对掌面部位进行浸胶(即对没有点珠的一面进行浸胶)。具体地,先将掌面部分先浸入凝固剂,浸渍30s,再浸入步骤s00中制备的第一遍浸渍胶,浸渍3min,浸完第一遍浸渍胶的手套进行匀胶处理,最后再进入第二遍浸渍胶,浸渍2min。其中,凝固剂为凝固剂为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钙水溶液(即由氯化钙与水按质量比为10:100配制形成的溶液)。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在浸胶工艺中,可以先浸第一遍浸渍胶后再浸第二遍浸渍胶,也可以只浸入第二遍浸渍胶这一种胶。由于在后续喷盐处理后,例如采用物理撒盐时,物理撞击易对第二遍浸渍胶造成破坏,进而易使手套胚渗水或者渗油而无法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因此,先浸第一遍浸渍胶然后再浸第二遍浸渍胶,浸两遍胶后就能够很好的避免上述的现象,进而能够起到能好的防护作用。其中,第一遍浸渍胶在这里主要起到防护的作用,第二遍浸渍胶在这里主要起到防滑的作用。

s5、喷盐:对步骤s4得到的浸完胶的手套胚进行喷盐处理,所喷的盐为氯化钠。此处喷盐处理可以采用现有中任一种喷盐手段均可,喷盐处理后在第二遍浸渍胶的表面上形成盐层。由于所喷的盐为氧离子,因此在喷盐的过程中也会使预硫化胶乳进行凝胶。

s6、预烘:对步骤s5得到的喷完盐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30min。在此预烘工艺中,主要是为了将已经凝胶后的表面喷有盐层的第二遍浸渍胶和第一遍浸渍胶中的水分去掉一部分,进而使凝胶后的第二遍浸渍胶和第一遍浸渍胶达到一定的强度,避免在后续进行水洗时破裂。

s7、水洗:将步骤s6得到的烘干后的手套胚放入水池内进行水洗,水洗温度(即水池内水的温度)为40℃,水洗时间为35min。进行水洗后,将第二遍浸渍胶上的盐层洗去,则在第二遍浸渍胶的表面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的凹坑,进而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

s8、烘干:将步骤s7得到的水洗后的手套胚放入烘干箱内进行高温硫化,高温硫化温度为100℃,高温硫化时间为60min,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具体为乳胶磨砂防护胶层)。

具体地,在烘干工艺中,一方面是去除水分,另一方面是使第一遍浸渍胶和第二遍浸渍胶中的预硫化胶乳进行后期的硫化,使其分子链之间交联程度较深,这样由第一遍浸渍胶和第二遍浸渍胶在掌面形成的防护胶层才能达到需要的强度,起到一定的防护功能。且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形成的防护胶层透气性好,质地柔软,长时间穿着不易疲劳。由此,最终制得的防撞手套在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而在掌面部分形成乳胶磨砂防护胶层,同时具备防撞和防护的功能。

将实施例1至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防撞手套带有防撞振胶层的一面分别进行压力测试,测得各个手套带有防撞胶层的一面开始发生形变所需要的压力大小分别为:实施例1为26n,实施例2为28n,实施例3为24n,实施例4为30n,实施例5为33n,实施例6为26n,实施例7为26n,实施例8为26n。而采用现有技术中应用物理发泡制成点珠胶而形成的防撞胶层的防撞手套进行同样的压力测试,结果发现,现有中采用物理发泡制成的防撞手套在受到压力为16n时就已经开始发生形变,由此对比也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采用化学发泡法形成的防撞胶层具备更加优异的缓冲性能,进而防撞性能更好,对人手伤害更小,更加耐用。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步骤s00中,手背点珠胶的各个原料的质量份数优选为天然胶乳800~1200份、表面活性剂8~20份、发泡剂10~50份、增稠剂15~60份。其中,发泡剂优选为碳酸钠、碳酸氢钠、苯磺酰肼、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重氮苯基氨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或平平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增稠剂优选为干罗素、聚丙烯酸钠、缔合型/非缔合型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当手背点珠胶的各个原料的质量份数在上述范围内时,最终形成的防撞胶层的缓冲性能最佳。

在手背点珠胶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a1中,对天然胶乳进行预硫化所采用的的硫化体系优选为硫磺硫化体系、秋兰姆硫化体系或者树脂硫化体系,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硫化体系,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而定。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优选为4.8~5.5,机械稳定性优选为大于2000~4000s,粘度优选为达到75~100mpa·s,300%定伸应力优选为达到0.95~1.3mpa,拉伸强度优选为达到28~40mpa,扯断伸长率优选为达到800~1000%。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预硫化胶乳的性能达到上述范围内时,最终形成的防撞胶层的缓冲性能最佳,具体所达到的性能数值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而定。在步骤a4中,最终形成的点珠胶的粘度优选为8000~15000mpa·s。

在步骤s1中,优选为刮胶1~3遍,刮胶时间优选为8~15s,当然具体地刮胶遍数和刮胶时间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可做相应地调整,并没有严格地限制。在步骤s2中,发泡温度优选为60~100℃,进一步优选为80~90℃,在此温度范围内化学发泡更加均匀。发泡时间优选为25~45min。在步骤s3中,硫化温度优选为100~130℃,进一步优选为110~120℃,在此温度范围下交联后形成的防撞胶层的缓冲性能最佳。硫化时间优选为40~80min。

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的防护胶层优选为形成掌面点珠防护胶层、乳胶皱纹防护胶层、乳胶发泡防护胶层或者乳胶磨砂防护胶层,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防护胶层,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在掌面形成掌面点珠防护胶层时,掌面点珠胶的各个原料的质量份数优选为天然胶乳1000~1200份、增稠剂20~50份。其中,增稠剂优选为为干罗素、聚丙烯酸钠、缔合型/非缔合型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当掌面点珠胶的各个原料的质量份数在上述范围内时,最终形成的防护胶层的性能最佳。

在掌面点珠胶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b1中,对天然胶乳进行预硫化所采用的的硫化体系优选为硫磺硫化体系、秋兰姆硫化体系或者树脂硫化体系,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硫化体系,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而定。得到的预硫化胶乳的q值优选为4.8~5.5,机械稳定性优选为大于2000~3500s,粘度优选为达到75~90mpa·s,300%定伸应力优选为达到0.95~1.1mpa,拉伸强度优选为达到25~38mpa,扯断伸长率优选为达到700~900%。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预硫化胶乳的性能达到上述范围内时,最终形成的防护胶层的性能最佳,具体所达到的性能数值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而定。在步骤b2中,最终形成的点珠胶的粘度优选为1000~3000mpa·s。

在步骤s01中,优选为刮胶1~3遍,刮胶时间优选为8~12s,当然具体地刮胶遍数和刮胶时间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可做相应地调整,并没有严格地限制。在步骤s02中,烘干温度优选为60~100℃,烘干时间优选为30~40min。此外,在制备掌面形成掌面点珠防护胶层的防撞手套时,也可以先对手背部分进行点珠,然后再对掌面部分进行点珠,具体操作顺序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而定。

如实施例6中在掌面形成乳胶皱纹防护胶层时,浸渍胶的各个原料的质量份数优选为天然胶乳:1000~1200份,增稠剂:20~50份。其中,增稠剂优选为干罗素、聚丙烯酸钠、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浸渍胶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c1中,硫化体系可以采用现有中任一项硫化体系。在步骤c2中,最终形成的浸渍胶的粘度优选为2000~4000mpa·s。

在步骤s4中,手套胚和手模的温度优选为加热到40~55℃,浸入凝固剂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5~60s,浸入浸渍胶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5min,浸入起皱液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3s,在此范围内,最后形成的防护胶层的性能最佳。凝固剂优选为甲醇、乙醇或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与硝酸钙、氯化钙或氯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配制形成的混合溶液,起皱液优选为煤油、甲苯、汽油或氯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与乙酸、草酸或苯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配制形成的混合溶液。在步骤s5中,高温硫化温度优选为80~130℃,进一步优选为100~110℃。高温硫化时间优选为40~80min。

如实施例7中在掌面形成乳胶发泡防护胶层时,浸渍胶的各个原料的质量份数优选为天然胶乳:1000~1200份,稳泡剂:10~30份,增稠剂:20~40份。其中,稳泡剂优选为油酸钾、蓖麻油酸钾或烷基芳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增稠剂优选为为干罗素、聚丙烯酸钠、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浸渍胶的准备方法中,在步骤d1中,硫化体系可以采用现有中任一项硫化体系。在步骤d3中,发泡体积优选为控制在1.1~1.5倍,在步骤d4中,最终形成的浸渍胶的粘度优选为1500~3000mpa·s。

如实施例8中在掌面形成乳胶磨砂防护胶层时,第一遍浸渍胶的各原料的质量份数优选为胶乳:1000~1200份;增稠剂:20~40份。第二遍浸渍胶的各原料的质量份数优选为胶乳:1000~1200份;稳定剂:5~20份;增稠剂:20~40份;最终形成的第一遍浸渍胶的粘度优选为600~3000mpa·s。其中,胶乳为预硫化好的天然胶乳、配合好的羧基丁腈胶乳(即硫化后的羧基丁腈胶乳,向羧基丁腈胶乳中加入硫化剂混合制成,具体硫化过程采用现有中任一种方式均可)或者配合好的氯丁胶乳(即硫化后的氯丁胶乳,向氯丁胶乳中加入硫化剂混合制成,具体硫化过程采用现有任一种方式均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稳定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平平加、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增稠剂优选为干罗素、聚丙烯酸钠、缔合型/非缔合型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第二遍浸渍胶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e2中,最终形成的第二遍浸渍胶的粘度优选为2000~3500mpa·s。

在步骤s4中,手套胚和手模的温度优选为加热到40~55℃,浸入凝固剂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5~60s,浸入第一遍浸渍胶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5min,浸入第二遍浸渍胶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5min,在此范围内,最后形成的防护胶层的性能最佳。凝固剂优选为甲醇、乙醇或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与硝酸钙、氯化钙或氯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配制形成的混合溶液。在步骤s5中,喷的盐优选为氯化钠或者硝酸钠。在步骤s6中,烘干温度优选为50~100℃,烘干时间优选为20~40min。在步骤s7中,水洗温度优选为35~50℃,水洗时间为30~80min。在步骤s8中,高温硫化的温优选为80~130℃,高温硫化时间优选为40~80min。

综上,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化学发泡剂进行化学发泡的方法在手套胚的手背部分形成防撞胶层,采用化学发泡使预硫化胶乳在手背点珠胶的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同时发泡剂通过化学发泡分解产生气体并被形成的保护膜密封在手背点珠胶内,气体就不易跑出,因此形成了完整的缓冲体,即便受到冲击力时,密封在保护膜内的气体也不会跑出,由此大大增强了防撞手套的缓冲性能,提高了手背部分的防撞功能,保护手背不会受到撞击的伤害,对人手伤害更小,更加耐用。同时在手套胚的掌面部分形成防护胶层(包括掌面点珠防护胶层、乳胶皱纹防护胶层、乳胶发泡防护胶层或者乳胶磨砂防护胶层),且具有优异的防护功能,提高了抓着力和保护力,透气性好,质地柔软,长时间穿着不易疲劳。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发明做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