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固定式雨伞及其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2340发布日期:2018-11-07 08:35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雨伞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固定式雨伞及其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下雨天骑车出行时,常常一手骑车一手打伞,十分危险,虽然有将雨伞固定在车把上的连接装置,但该装置并不是十分普及,大多数车子并不带有这样的连接装置,所以设计出一种能够不需其他连接装置就能自固定在车把上的雨伞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固定式雨伞及其固定方法,不仅结构简单,性能好,且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用户体验感好,消除了一手骑车一手打伞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固定式雨伞,包括:

上伞把;

下伞把,所述上伞把活动套接在下伞把的外周;

连接壳,所述连接壳与下伞把下端面相固连;

上导杆,所述上导杆活动设置于下伞把内,且能够随上伞把上下活动;

顶板,所述顶板水平固定在上导杆的顶端;

滑孔,所述滑孔竖直设置于上伞把的侧壁,所述顶板一端穿出滑孔,且所述顶板行进轨迹与滑孔可滑移长度相匹配;

下导杆,所述下导杆一端活动连接在上导杆内,另一端竖直滑动穿入连接壳内;

滑套,所述滑套活动套接在上伞把的外周并能够锁紧固定在上伞把上,且滑套在上伞把上滑时,能够与顶板的下端面相互抵接,以带动上导杆向上移动;

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与穿入连接壳内的下导杆相连,通过滑套上滑带动顶板上顶以带动上导杆向上移动,上导杆上移带动下导杆上移,以作用夹紧机构并使夹紧机构处于夹紧状态。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连杆一和连杆二,连杆一一端与下导杆一侧铰接,另一端铰接有平行四边形架一,平行四边形架一上设置有夹板一;连杆二一端与下导杆另一侧铰接,另一端铰接有平行四边形架二;平行四边形架二上设置有夹板二,通过带动下导杆上移以驱动连杆一和连杆二转动,连杆一和连杆二转动以驱动平行四边形架一与平行四边形架二均向内侧变形,带动夹板一、夹板二朝向内侧上方相向运动以将连接壳夹紧固定在车把上。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行四边形架一包括凸块一、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凸块一水平设置于连接壳的内侧壁上;连杆三一端铰接于凸块一的下端面上,中部与连杆一铰接,另一端与连杆四的一端铰接;所述夹板一固定于连杆四上,且连接壳底壁上设有供夹板一穿过并与夹板一行进轨迹相匹配的滑移孔一,连杆四的另一端与连杆五的一端铰接,连杆五的另一端铰接于凸块一的下端面上。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行四边形架二包括凸块二、连杆六、连杆七、连杆八,凸块二水平设置于连接壳内侧壁且与凸块一关于下导杆相互对称;连杆六一端铰接于凸块二的下端面上,中部与连杆二铰接,另一端与连杆七的一端铰接;所述夹板二固定于连杆七上,且连接壳底壁上设有供夹板二穿过并与夹板二行进轨迹相匹配的滑移孔二,连杆七的另一端与连杆八的一端铰接,连杆八的另一端铰接于凸块二的下端面上。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上伞把内部顶壁之间设置有一用于顶板复位的弹性构件。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套上设置有可将滑套锁紧固定在上伞把上的活动销。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壳的下表面固定有防滑垫,且所述防滑垫位于夹板一与夹板二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板一与夹板二的相对侧面上成型有与车把外形相匹配的夹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固定式雨伞的固定方法,固定步骤依次如下:

s1:通过向上推动滑套将上伞把和下伞把拉开,从而将伞面撑开,伞面撑开时,滑套可通过活动销锁紧固定在上伞把上;

s2:在滑套向上推动时能够将顶板向上顶,顶板上顶能够带动上导杆向上运动,上导杆能够拉动下导杆向上运动,以驱动平行四边形架一与平行四边形架二均向内侧变形,并带动夹板一、夹板二朝向内侧上方相向运动,通过夹板一、夹板二配合以将连接壳夹紧固定在车把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滑套向上推动时能够将顶板向上顶,顶板上顶带动上导杆向上运动,上导杆能够拉动下导杆向上运动,以驱动平行四边形架一与平行四边形架二均向内侧变形,并带动夹板一、夹板二朝向内侧上方相向运动,通过夹板一、夹板二配合以将连接壳夹紧固定在车把上,相比较传统技术在下雨天骑车出行时,一手骑车一手打伞,本技术方案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相比较传统技术将雨伞固定在车把上需要一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固定,本技术方案不仅结构稳定,性能好,通过自固定的方式,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用户体验感好,应用前景广,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生产厂家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伞把;20-下伞把;30-连接壳;31-滑移孔一;32-滑移孔二;40-上导杆;50-顶板;60-滑孔;70-下导杆;80-滑套;90-夹紧机构;91-连杆一;92-连杆二;93-平行四边形架一;93a-凸块一;93b-连杆三;93c-连杆四;93d-连杆五;94-平行四边形架二;94a-凸块二;94b-连杆六;94c-连杆七;94d-连杆八;95-夹板二;96-夹板一;100-弹性构件;110-防滑垫;120-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一种自固定式雨伞,包括伞尾、伞骨、伞布,还包括:上伞把10、下伞把20、连接壳30、上导杆40、顶板50、滑孔60、下导杆70、滑套80、夹紧机构90。上伞把10上端固定连接伞尾,且上伞把10的上端与伞骨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上伞把10、伞尾、伞骨固定端的连接关系为现有常识技术,附图未示出。

所述上伞把10活动套接在下伞把20的外周,所述连接壳30与下伞把20下端面相固连,所述上导杆40活动设置于下伞把20内,且能够随上伞把10上下活动,所述顶板50水平固定在上导杆40的顶端,所述滑孔60竖直设置于上伞把10的侧壁,所述顶板50一端穿出滑孔60,且所述顶板50行进轨迹与滑孔60可滑移长度相匹配,所述下导杆70一端活动连接在上导杆40内,另一端竖直滑动穿入连接壳30内。

所述滑套80活动套接在上伞把10的外周并能够锁紧固定在上伞把10上,且滑套80在上伞把10上滑时,能够与顶板50的下端面相互抵接,以带动上导杆40向上移动,同时,滑套80与伞骨转动连接,在滑套80位于最高位置时,可通过伞骨将雨伞撑开。

所述夹紧机构90与穿入连接壳30内的下导杆70相连,通过滑套80上滑带动顶板50上顶以带动上导杆40向上移动,上导杆40上移带动下导杆70上移,以作用夹紧机构90并使夹紧机构90处于夹紧状态。

参照图1、图2,所述夹紧机构90包括连杆一91和连杆二92;连杆一91一端与下导杆70一侧铰接,另一端铰接有平行四边形架一93;平行四边形架一93上设置有夹板一96,连杆二92一端与下导杆70另一侧铰接,另一端铰接有平行四边形架二94,平行四边形架二94上设置有夹板二95,通过带动下导杆70上移以驱动连杆一91和连杆二92转动,连杆一91和连杆二92转动以驱动平行四边形架一93与平行四边形架二94均向内侧变形,带动夹板一96、夹板二95朝向内侧上方相向运动以将连接壳30夹紧固定在车把上。

参照图2,所述平行四边形架一93包括凸块一93a、连杆三93b、连杆四93c、连杆五93d,凸块一93a水平设置于连接壳30的内侧壁上;连杆三93b一端铰接于凸块一93a的下端面上,中部与连杆一91铰接,另一端与连杆四93c的一端铰接;所述夹板一96固定于连杆四93c上,且连接壳30底壁上设有供夹板一96穿过并与夹板一96行进轨迹相匹配的滑移孔一31,连杆四93c的另一端与连杆五93d的一端铰接,连杆五93d的另一端铰接于凸块一93a的下端面上。

参照图2,所述平行四边形架二94包括凸块二94a、连杆六94b、连杆七94c、连杆八94d,凸块二94a水平设置于连接壳30内侧壁且与凸块一93a关于下导杆70相互对称;连杆六94b一端铰接于凸块二94a的下端面上,中部与连杆二92铰接,另一端与连杆七94c的一端铰接;所述夹板二95固定于连杆七94c上,且连接壳30底壁上设有供夹板二95穿过并与夹板二95行进轨迹相匹配的滑移孔二32,连杆七94c的另一端与连杆八94d的一端铰接,连杆八94d的另一端铰接于凸块二94a的下端面上。

参照图1、图2,所述顶板50的上表面与上伞把10内部顶壁之间设置有一用于顶板50复位的弹性构件100,在这里,弹性构件100优选为顶紧弹簧,顶紧弹簧一端与顶板50的上表面相固连,另一端与上伞把10内部顶壁相固连。

优选地,在滑套80上设置有可将滑套80锁紧固定在上伞把10上部的活动销,本发明并不限定滑套80通过活动销固定,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只要以基本类似的技术手段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在上伞把10的上部设置外螺纹,滑套80上设置内螺纹,滑套80与上伞把10螺纹配合。另外,现有技术中,通过将滑套80上移至最高处,即可实现撑开伞且滑套80也被限定在最高处,本发明也可与这类伞具进行配合工作,实现滑套80的限位。

参照图2,在连接壳30的下表面固定有防滑垫110,且所述防滑垫110位于夹板一96与夹板二95之间,通过防滑垫110可防止夹板一96、夹板二95处于夹紧状态时,出现连接壳30滑移现象。

参照图2,在夹板一96与夹板二95的相对侧面上成型有与车把外形相匹配的夹槽12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固定式雨伞的固定方法,固定步骤依次如下:

s1:通过向上推动滑套80将上伞把10和下伞把20拉开,从而将伞面撑开,伞面撑开时,滑套80可通过活动销锁紧固定在上伞把10上或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上伞把10上;

s2:在滑套80向上推动时能够将顶板50向上顶,顶板50上顶能够带动上导杆40向上运动,上导杆40能够拉动下导杆70向上运动,以驱动平行四边形架一93与平行四边形架二94均向内侧变形,并带动夹板一96、夹板二95朝向内侧上方相向运动,通过夹板一96、夹板二95配合以将连接壳30夹紧固定在车把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