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监测人体胸部温度的文胸及胸部温度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1440发布日期:2018-11-07 08:2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用品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多点监测人体胸部温度的文胸及胸部温度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的体温是一个物理量,在健康状态下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恒定的。体温的产生是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体温又是机体功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不同部位的体表温度虽然有差异,但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3℃),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体温会随之变化,而这个变动人体自身不容易察觉,一般表现为患部皮肤温度较健康时稍高或稍低,亦可表现为在患病不同阶段相应部分的皮肤温度或高或低。所以就需要一种可随时监测人体温度的器件来检测人体温度,以便对一些疾病做出判断。乳腺温度的变化是乳腺癌早期症状之一,而这个温度变化比较微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申请公布号为cn10468727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文胸,其包括两个罩杯,罩杯包容乳房一侧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三维阵列。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于以乳头为原点,半径呈梯度变化直至罩杯边缘的同心圆上。通过设置在文胸上的温度传感器三维阵列实时监测乳房温度的变化,从而判断乳房的病变。

因为温度传感器三维阵列在设置用于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时主要是以乳头为原点,半径呈梯度变化直至罩杯边缘的同心圆上。但是根据人体乳房的血管分布情况可知,乳房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和淋巴管,乳房的动脉主要有三个来源:胸部内动脉穿支、腋动脉分支及上位肋间动脉的前穿支,位于浅筋膜浅层的后面分布有丰富的皮下静脉网,因为沿静脉常有淋巴管伴行因而癌细胞也常循此途径转移至区域淋巴结。

同时,因为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把乳房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区。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内下、外下较少见。因而传感器按照以乳头为原点,半径呈梯度变化直至罩杯边缘的同心圆的方式分布,无法根据乳房内血管的分布精准的定位到检测点,使得检测的结果不精准,无法准确的反应乳房的病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点监测人体胸部温度的文胸及胸部温度分析方法,其能够对人体乳房进行定点的监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点监测人体胸部温度的文胸,包括文胸本体,所述文胸本体包括左罩体和右罩体,所述左罩体和所述右罩体均为全罩杯,所述左罩体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左罩体的右上方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以测试出左侧胸部的体表温度;所述右罩体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右罩体的右上方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以测试出右侧胸部的体表温度;所述左罩体的左上方和所述右罩体的右上方均位于静脉处,所述左罩体的右上方和所述右罩体的左上方均位于动脉处;所述文胸本体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罩体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右罩体的正下方设置有第六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六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六传感器的检测值均为对比值。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设置在pcb板上,所述pcb板为柔性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文胸本体还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连接搭扣,所述连接搭扣开设有用于嵌设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密封腔。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外部封装有柔性硅胶套。

进一步的,任一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精度为测试温度在20℃-40℃时±0.05℃。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层呈中空设置,且所述感应层内设置有柔性的可塑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文胸本体的正面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气层、感应层和接触层;所述接触层与皮肤接触,且与所述文胸本体固定连接;全部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固定在所述感应层上,所述透气层和所述感应层均与所述文胸本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任一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外部包覆有钛合金,且端部涂覆有用以封装的防水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胸部温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监测值,以绘制左侧胸部静脉处和动脉处的温度曲线,并根据温度曲线计算出左侧胸部静脉处和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1和m2;

获取第五温度传感器的监测值作为对比数据,以绘制左侧胸部下方的温度曲线,并根据温度曲线计算出左侧胸部下方的温度均值n1;

将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1和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2分别与左侧胸部下方的温度均值n1进行对比得到△t1和△t2,其中△t1=︱m1-n1︱,△t2=︱m2-n1︱;

分别获取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的监测值,以绘制右侧胸部动脉处和静脉处的温度曲线,并根据温度曲线计算出右侧胸部动脉处和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3和m4;

获取第六温度传感器的监测值作为对比数据,以绘制右侧胸部下方的温度曲线,并根据温度曲线计算出右侧胸部下方的温度均值n2;

将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3和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4分别与右侧胸部下方的温度均值n2进行对比得到△t3和△t4,其中△t3=︱m3-n2︱,△t4=︱m4-n2︱;

将左侧胸部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1和右侧胸部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4进行比对得到△t5,以确定双侧胸部静脉处的温度差异,其中△t5=︱m1-m4︱;

将左侧胸部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2和右侧胸部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3进行比对得到△t6,以确定双侧胸部动脉处的温度差异,其中△t6=︱m2-m3︱;

当△t5<0.4,△t6<0.4时,

且△t1<0.4,△t4<0.4;△t2<0.2,△t3<0.2时,乳腺温度变化在正常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左罩体静脉处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左罩体动脉处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监测右罩体动脉处的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监测右罩体静脉处的温度;因为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乳腺癌以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因此利用若干温度传感器分别对静脉和动脉位置处进行监测,通过定点的监测更能够直观的反应出同侧和双侧乳腺的温度差异,进而方便判断是否发生病变;

2、选取最能够反应是否病变的监测点进行检测,能够减少其他位置处的数据的干扰,因而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同时因为监测点的准确布置,从而简化了数据分析的流程,减少了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数据量,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文胸的正面视图;

图2是文胸的背面视图;

图3是透气层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感应层的整体示意图;

图5是接触层的整体示意图。

其中,1、文胸本体;2、左罩体;21、第一温度传感器;22、第二温度传感器;23、第五温度传感器;3、右罩体;31、第三温度传感器;32、第四温度传感器;33、第六温度传感器;4、连接搭扣;5、透气层;6、感应层;61、钛合金;7、接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多点监测人体胸部温度的文胸,参照图1,包括文胸本体1,文胸本体1包括左罩体2和右罩体3,左罩体2和右罩体3均为全罩杯。文胸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控制全部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器,全部的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人体胸部的温度在一般的情况下会稳定在36.2℃-37.3℃之间,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全部的温度传感器的精度为测试温度在20℃-40℃时±0.05℃。

参照图1-图5,全部的温度传感器均对称的设置在左罩体2和右罩体3上,左罩体2的左上方固定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1,左罩体2的右上方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2;其中,左罩体2的左上方对应的是静脉的位置,左罩体2的右上方对应的是动脉的位置。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2能够实时的监测左侧胸部静脉位置和动脉位置处的温度变化,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2的测量值直观的反应出左侧乳腺静脉处和动脉处温度的差异,进而利用温度差异判断是否发生病变,以及病变的发生程度。

右罩体3的左上方固定有第三温度传感器31,右罩体3的右上方固定有第四温度传感器32。其中,右罩体3的左上方对应的是动脉的位置,右罩体3的右上方对应的是静脉的位置。利用第三温度传感器31和第四温度传感器32能够实时的监测右侧胸部动脉位置和静脉位置处温度的变化,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31和第四温度传感器32的测量值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右侧乳腺动脉处和静脉处温度的差异,进而能够利用温度差异判断是否发生病变以及病变的发生程度。

左罩体2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23,右罩体3的正下方设置有第六温度传感器33。因为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乳腺癌以发生在两侧乳腺的外侧上方为多见,其次是发生在两侧乳腺的内侧的上方;而发生在两侧乳腺的下方的情况少见。因此设置在左罩体2正下方的第五温度传感器23和设置在右罩体3正下方第六温度传感器33的检测值均设置为对比数据。通过将第一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2分别与第五温度传感器23比对,能够直观的了解左侧胸腺温度差异的变化;将第三温度传感器31和第四温度传感器32分别与第六温度传感器33比对,能够直观的了解右侧胸腺温度差异的变化。

文胸本体1上设置有固定控制器的pcb板(图中未示出),为了提高穿戴时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pcb板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上还固定有供电件,本实施例中供电件采用的是纽扣电池供电。文胸本体1还包括设置在背面的连接搭扣4,为了提高穿戴时的安全性,将柔性电路板设置在连接搭扣4的内部。为了穿戴时的方便性,柔性电路板和连接搭扣4可拆卸连接,可以将连接搭扣4对称的分为两部分,并在连接搭扣4的内部开设用于放置柔性电路板的容纳腔,通过连接搭扣4两部分的拼接使得容纳腔成为与外界隔离的密封腔,从而减少了放置在容纳腔内部的柔性电路板受到的损伤,提高了穿戴时的安全性,也能够延长柔性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为了减少柔性电路板因为空气或者汗液等的侵蚀而发生损伤,柔性电路板的外部套设有柔性硅胶套。

实施例2

一种多点监测人体胸部温度的文胸,参照图1-图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文胸本体1的正面包括透气层5、感应层6和接触层7,且透气层5、感应层6和接触层7依次设置。接触层7和文胸本体1直接缝制而成,接触层7的面料选用的是轻薄、透气的、导热的布料,其中接触层7的面料的透气率大于500mm/s。

全部的温度传感器均固定在感应层6上,为了便于文胸的清理,透气层5和感应层6均能够与文胸本体1可拆卸连接。透气层5和感应层6与文胸本体1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拉链连接、按扣连接或者尼龙搭扣连接。为了提高穿戴时的舒适性,透气层5的材料选用轻薄透气的舒适性材料。

柔性电路板上还设置有蓝牙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将全部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采集并且进行汇总和分析,进而能够绘制出监测点处的温度曲线。蓝牙模块能够将全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比如手机或电脑上,以方便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实施例3

一种多点监测人体胸部温度的文胸,参照图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感应层6呈中空设置,并将全部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感应层6内部。为了保持感应层6的形状,感应层6的内部设置有可塑支架,用以维持感应层6的形状。

参照图4,全部的温度传感器的外部均包覆有钛合金61,同时将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导线也包覆在钛合金61内部。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用以包覆温度传感器的钛合金61的端部涂覆有防水胶,用以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保证穿戴时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全部的温度传感器的连接线均穿设在文胸本体1底部的一周,可以将连接线穿设在透气层5的下端部也可以穿设在感应层6的下端部,从而减少清洗文胸时对连接线的损伤。为了延长连接线使用时的安全性以及安全性,连接线使用的是凯夫拉线芯。

实施例4

本发明基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还提供了一种胸部温度分析方法,具体如下:

在正常穿戴该多点监测人体胸部温度的文胸的情况下,控制器会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控制全部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传感器,并同时记录温度数据采集的时间,使得温度数据与采集的时刻相对应。

分别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2的监测值,以绘制左侧胸部静脉处和动脉处的温度曲线,因为绘制出的温度曲线是有界连续的一端曲线,因而根据积分中值定理可知:

如果函数f(x)在积分区间[a,b]上连续,则在[a,b]上至少存在一个点ξ,使下式成立

∫abf(x)dx=f(ξ)(b-a)(a≤ξ≤b)

所以根据温度曲线可以计算出左侧胸部静脉处和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1和m2;

获取第五温度传感器23的监测值作为对比数据,以绘制左侧胸部下方的温度曲线,同样的根据温度曲线计算出左侧胸部下方的温度均值n1;

将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1和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2分别与左侧胸部下方的温度均值n1进行对比得到△t1和△t2,其中△t1=︱m1-n1︱,△t2=︱m2-n1︱;

分别获取第三温度传感器31和第四温度传感器32的监测值,以绘制右侧胸部动脉处和静脉处的温度曲线,并根据温度曲线计算出右侧胸部动脉处和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3和m4;

获取第六温度传感器33的监测值作为对比数据,以绘制右侧胸部下方的温度曲线,并根据温度曲线计算出右侧胸部下方的温度均值n2;

将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3和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4分别与右侧胸部下方的温度均值n2进行对比得到△t3和△t4,其中△t3=︱m3-n2︱,△t4=︱m4-n2︱;

将左侧胸部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1和右侧胸部静脉处的温度均值m4进行比对得到△t5,以确定双侧胸部静脉处的温度差异,其中△t5=︱m1-m4︱;

将左侧胸部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2和右侧胸部动脉处的温度均值m3进行比对得到△t6,以确定双侧胸部动脉处的温度差异,其中△t6=︱m2-m3︱;

根据试验结果左侧乳腺各象限的温度明显略高于右侧乳腺相应象限的温度,这可能与左乳处于近心端,血液供给丰富等因素有关。

首先将△t5和△t6分为若干区间,具体如下,

当△t5<0.4时,两侧胸腺静脉处的温差正常;

当0.4<△t5<0.7时,两侧胸腺静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在静脉处存在炎症;

当△t5>0.7时,两侧胸腺静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在静脉处存在病变。

同样的,

当△t6<0.4时,两侧胸腺动脉处的温差正常;

当0.4<△t6<0.7时,两侧胸腺动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在动脉处存在炎症;

当△t6>0.7时,两侧胸腺动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在动脉处存在病变。

然后将△t1和△t2分为若干区域,具体的如下:

当△t1<0.4时,左侧乳腺静脉处的温差正常;

当0.4<△t1<0.6时,左侧乳腺静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在静脉处存在炎症;

当△t1>0.6时,左侧乳腺静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存在病变。

同样的,

当△t2<0.2时,左侧乳腺动脉处的温差正常;

当0.2<△t2<0.35时,左侧乳腺动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在动脉处存在炎症;

当△t1>0.35时,左侧乳腺动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存在病变。

然后将△t3和△t4分为若干区域,具体的如下:

当△t3<0.18时,右侧乳腺动脉处的温差正常;

当0.18<△t3<0.3时,右侧乳腺动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在动脉处存在炎症;

当△t3>0.3时,右侧乳腺动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存在病变。

同样的,

当△t4<0.38时,右侧乳腺静脉处的温差正常;

当0.38<△t4<0.5时,右侧乳腺静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在静脉处存在炎症;

当△t4>0.5时,右侧乳腺静脉处的温差异常,可能存在病变。

判断时,首先判断两侧胸腺对应点处的温差,当△t5<0.4,△t6<0.4时,可以判断两侧胸腺对应点处的温差均处于正常的范围内;

然后再根据各个监测点处计算出的温度均值依次判断△t1、△t2、△t3和△t4所处的区域;进而可以判断出各个监测点处的温度是否发生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

因为两侧胸腺对应点处的温差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因而当判断出某一侧胸腺的监测点出现炎症或者发生病变时;需要将另一侧胸腺的对应点处的温度进行比对,必要时可以对两侧胸腺该位置处的监测点进行重新的着重的监测。

当△t5出现炎症或者病变,而△t6<0.4时,可以初步的判定两侧胸腺的静脉处出现异常;

然后根据△t1和△t4的温度均值的数值判断该炎症或病变出现在哪一侧胸腺处。

当△t6出现炎症或者病变,而△t5<0.4时,可以初步的判定两侧胸腺的动脉处出现异常;

然后根据△t2和△t3的温度均值的数值判断该炎症或病变出现在哪一侧胸腺处。

当△t5和△t6均出现炎症或者病变,初步判定两侧胸腺的动脉处和静脉处均出现异常;

然后再根据△t1、△t2、△t3和△t4,具体的判定哪一侧胸腺的静脉或动脉出现了炎症或者病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