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9428发布日期:2018-11-24 11:0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帽。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保护人体头部不受外来物体击打和伤害的防护用品,是建筑施工、隧道涵洞施工、矿山开采、高空作业等必备的护品,它与安全带、安全网并称为安全生产的“三件宝”。安全帽在施工安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针对安全帽的技术创新则面临安全帽科技含量不高,缺少重大技术突破的局面。

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得益于材料领域的迅猛发展,安全帽本身的坚固性能无须怀疑。然而,借助于安全帽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则显得较为薄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外盔,所述安全帽外盔下端固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帽檐,所述安全帽外盔内壁底端固定有圈套,所述安全帽外盔内设有安全帽内盔,所述安全帽内盔侧端通过第一螺栓与圈套固定,所述安全帽外盔内壁顶端固定有第一凸块,所述安全帽内盔顶端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一凸块固定,所述安全帽内盔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安全帽内盔与安全帽外盔之间设有多个与安全帽外盔固定的减震弹簧,所述安全帽内盔内设有上内胆,所述上内胆两侧设有右内胆和左内胆,所述上内胆分别与右内胆和左内胆之间设有弹力片,两个弹力片通过多个第三螺栓分别与右内胆和左内胆固定,所述上内胆分别与右内胆和左内胆之间固定有连接拉簧,所述安全帽内盔内壁固定有多个第二凸块,所述右内胆和左内胆分别通过第四螺栓与第二凸块固定,所述安全帽外盔正面固定有电池盒。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帽檐一侧的内壁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旋转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末端旋转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固定有护目镜框,所述护目镜框上安装有镜片,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端固定有第二磁铁,所述圈套下端边缘与第二磁铁相对的一端内嵌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向对面的磁极相反。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安全帽外盔一侧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侧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端边缘铰接有第一盖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安装有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和通讯模块。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安全帽外盔另一侧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侧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端边缘铰接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透明窗,所述第二壳体内安装有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上端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上安装有照明灯。

优选的,所述帽檐内壁安装有绑带、麦克风和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电池盒分别与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通讯模块、摄像头、照明灯和麦克风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监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麦克风与通讯模块线性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通过设置安全帽分为安全帽外盔和安全帽内盔两层,圈套对安全帽外盔内壁进行加固,减震弹簧在振动时减震,增强支撑性,提供更多的安全。

2、本装置通过安全帽内盔内设有上内胆,上内胆两侧设有右内胆和左内胆,上内胆分别与右内胆和左内胆之间设有弹力片,两个弹力片通过多个第三螺栓分别与右内胆和左内胆固定,这样使得内胆、右内胆和左内胆可以将头部包裹,头部把内胆、左内胆和上内胆撑开,弹力片和连接拉簧的收缩,使得包裹更稳定。

3、本装置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对安全帽的温度进行监控,并反馈给监测模块,可以对使用人员的安全做监控,防止高温对使用人员造成影响,gps定位模块可以实时定位使用人员的位置,便于寻找,通过麦克风与通讯模块的连接,可以与其他人员进行无线通话。

4、本装置通过安全帽外盔另一侧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侧端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上端边缘铰接有第二盖体,第二盖体上设有透明窗,第二壳体内安装有摄像头,这样摄像头透过透明窗进行拍摄,记录工作内容,照明灯便于照明。

5、本装置通过第二固定块上端固定有第二磁铁,圈套下端边缘与第二磁铁相对的一端内嵌有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向对面的磁极相反,这样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开设置,而通过第一固定块、连接杆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旋转连接,拉直连接杆,将镜片向下拉出,便于使用,保护眼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局部放大图a;

图5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局部放大图b。

图中:安全帽外盔1、帽檐2、圈套3、安全帽内盔4、第一螺栓5、第一凸块6、第二螺栓7、通气孔8、减震弹簧9、上内胆10、右内胆11、左内胆12、弹力片13、第三螺栓14、连接拉簧15、第二凸块16、第四螺栓17、第一壳体18、第一开口19、第一盖体20、监测模块21、gps定位模块22、通讯模块23、第二壳体24、第二开口25、第二盖体26、透明窗27、摄像头28、卡扣29、照明灯30、绑带31、麦克风32、温度传感器33、第一固定块34、连接杆35、第二固定块36、护目镜框37、镜片38、第一磁铁39、第二磁铁40、电池盒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外盔1,所述安全帽外盔1下端固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帽檐2,所述安全帽外盔1内壁底端固定有圈套3,所述安全帽外盔1内设有安全帽内盔4,所述安全帽内盔4侧端通过第一螺栓5与圈套3固定,所述安全帽外盔1内壁顶端固定有第一凸块6,所述安全帽内盔4顶端通过第二螺栓7与第一凸块6固定,所述安全帽内盔4上设有多个通气孔8,所述安全帽内盔4与安全帽外盔1之间设有多个与安全帽外盔1固定的减震弹簧9,所述安全帽内盔4内设有上内胆10,所述上内胆10两侧设有右内胆11和左内胆12,所述上内胆10分别与右内胆11和左内胆12之间设有弹力片13,两个弹力片13通过多个第三螺栓14分别与右内胆11和左内胆12固定,所述上内胆10分别与右内胆11和左内胆12之间固定有连接拉簧15,所述安全帽内盔4内壁固定有多个第二凸块16,所述右内胆11和左内胆12分别通过第四螺栓17与第二凸块16固定,所述安全帽外盔1正面固定有电池盒41。

进一步的,所述帽檐2一侧的内壁固定有第一固定块34,所述第一固定块34上旋转连接有连接杆35,所述连接杆35末端旋转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6,所述第二固定块36上固定有护目镜框37,所述护目镜框37上安装有镜片38,所述第二固定块36上端固定有第二磁铁40,所述圈套3下端边缘与第二磁铁40相对的一端内嵌有第一磁铁39,所述第二磁铁40与第一磁铁39向对面的磁极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帽外盔1一侧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壳体18,所述第一壳体18侧端设有第一开口19,所述第一开口19上端边缘铰接有第一盖体20,所述第一壳体18内安装有监测模块21、gps定位模块22和通讯模块23。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帽外盔1另一侧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壳体24,所述第二壳体24侧端设有第二开口25,所述第二开口25上端边缘铰接有第二盖体26,所述第二盖体26上设有透明窗27,所述第二壳体24内安装有摄像头28。

所述第二壳体24上端固定有卡扣29,所述卡扣29上安装有照明灯30。

所述帽檐2内壁安装有绑带31、麦克风32和温度传感器33。

所述电池盒41分别与监测模块21、gps定位模块22、通讯模块23、摄像头28、照明灯30和麦克风32电性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33与监测模块21电性连接,所述麦克风32与通讯模块23线性连接。

具体使用时,配置过程如下:电池盒41向用电设备提供动力,安全帽分为安全帽外盔1和安全帽内盔4两层,圈套3对安全帽外盔1内壁进行加固,减震弹簧9在振动时减震,提供更多的安全性,通过第一螺栓5从圈套3上拧掉,第二螺栓7从第一凸块6上拧掉,可以拆掉安全帽内盔4,上内胆10、右内胆11和左内胆12可以将头部包裹,弹力片13和连接拉簧15用于将内胆11和左内胆12与上内胆10连接,弹力片13和连接拉簧15的收缩,使得包裹更稳定,第四螺栓17从第二凸块16上拧掉,可以拆掉右内胆11和左内胆12,打开第一盖体20,通过第一开口19可以对第一壳体18内的监测模块21、gps定位模块22和通讯模块23进行设置,温度传感器33对安全帽的温度进行监控,并反馈给监测模块21,可以对使用人员的安全做监控,防止高温对使用人员造成影响,gps定位模块22可以实时定位使用人员的位置,便于寻找,通过麦克风32与通讯模块23的连接,可以与其他人员进行无线通话,打开第二盖体26,通过第二开口25可以对第二壳体24内的摄像头28进行设置,摄像头28透过透明窗27进行拍摄记录,照明灯30便于照明,向下拉护目镜框37,使第一磁铁39和第二磁铁40分开,通过第一固定块34、连接杆35和第二固定块36之间的旋转连接,拉直连接杆35,将镜片38向下拉出,便于使用,保护眼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