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跟健身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8597发布日期:2019-04-05 21:56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负跟健身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为叙述上的方便,将鞋的鞋底部分,按其承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平行的七段,自前至后各段名称及其前后长度占鞋底的前后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前端,12%;掌前,12%;前掌,16%;掌后,10%;腰挡,25%;后掌,13%和后端,1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过程中,还使用国际申请pct/cn99/00134的以下术语:

术语“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后端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前掌内外侧指以前掌和掌前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内外两侧;

腰挡内外侧指以掌前和腰挡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内外两侧;

后端内外侧指以后端和后掌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内外两侧;

按此划分,右脚的右侧为外侧左侧为内侧,左脚的左侧为外侧右侧为内侧。即,脚的拇指所在一侧为内侧,脚的第五指所在一侧为外侧。

术语“前掌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前掌的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前掌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前掌的外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后端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后端的内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后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后端的外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掌前和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也以上述定义为准,掌前和前端的内侧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也以上述定义为准。

鞋底的七段划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以鞋的内底最前端端点和最后端端点连线,按前述比例垂直分为平行七段。如果没有最前端最后端这个两个点,比如是一条线或两个点,就以这条线的中间点或两个点连线的中间点作为最前端最后端端点。内侧和外侧的划分按前述方法。

术语“鞋的前半部分”指鞋的内底最前端端点和最后端端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分界线,为分成的前后两部分,脚掌所在的部分为前半部分,脚跟所在的部分为后半部分。如果没有最前端最后端这个两个点,比如是一条线,就以这条线的中间点最为最前端最后端端点。

上述所提到的平均承重高度是通过加权平均法,以平方厘米为取样单位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鞋底的后倾角度是指当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向后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以前掌内、外侧分界线的中点和后端内、外侧分界线的中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前掌和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位置,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鞋底的后倾角度。

前掌内倾角度是指当前掌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前掌内侧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前掌向内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作前掌内、外侧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以该垂直平分线在内外两侧的中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内、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位置,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前掌内倾角。

后端内倾角度是指当后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内侧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后端向内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作后端内、外侧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以该垂直平分线在内外两侧的中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内、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前掌内倾角。

国际申请pct/cn99/00134所公布的健身鞋,即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虽然对调整人体的不良姿态,对腰肌劳损、腰腿痛、颈椎病有一定康复作用。但对于姿势的提醒功能设计不够,对运动的考虑也不够,本发明就针对于此。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

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前半部最底部外表面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最底部外表面面积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掌前与地面的接触面之和,如果有鞋钉,以鞋钉尖面积为计算标准。面积越大,有利于运动的稳定性,这是运动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篮球等硬地场所。

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部位的外底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如果有鞋钉,以鞋钉尖面积为计算标准。面积越大,有利于运动的稳定性,这是运动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篮球等硬地场所。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掌前部位的鞋底平均厚度大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运动鞋,奔跑和起跳发力时,前掌的力量还要通过足拇指环节最后发出,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足拇指的发力推动身体的运动,可提高运动表现,对弹跳益处最大。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20毫米,或16毫米,或12毫米。鞋底厚度越大,人的本体感觉越差,安全性也越差,运动功能也差。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高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的测量方法与前掌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测量方法相同。有利于强制重心后移的姿势,更有利于保持,可以更好的巩固康复效果,对产后人群,腰痛患者和平足患者更有好处,也有利于前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部位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高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前端部位平均承重高度的测量方法与前掌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测量方法相同。有利于强制重心后移的姿势。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低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的测量方法与前掌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测量方法相同。有利于长途行走和野外行走。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部位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低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前端部位平均承重高度的测量方法与前掌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测量方法相同。有利于奔跑跳跃的发力。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高于前掌部位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的腰档和/或掌后部位中间1/3部分的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和外侧部位。将腰档和掌后部位,以二者分界线为准,垂直纵向分为内侧中间和外侧三个部分,中间部位略低,有利于跟骨痛和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使用,减少对该部位的力的刺激。该厚度为外底中,底和内底(鞋垫)厚度之和。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的腰档和/或掌后部位中间1/5部分的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和外侧部位。将腰档和掌后部位,以二者分界线为准,垂直纵向分为五个部分,中间部位略低,有利于跟骨痛和足底筋膜炎的预防,减少对该部位的力的刺激。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厚度高于前掌部位平均厚度。有利于强制重心后移的姿势,更有利于保持,可以更好的巩固康复效果,对产后人群,腰痛患者和平足患者更有好处,也有利于前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低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有利于运动效率的发挥,有助于跑得快跳得高。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厚度低于前掌部位平均厚度,有利于运动效率的发挥,有助于跑得快跳得高。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掌前部位中底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平均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刚度。厚度对应厚度,硬度对应硬度,刚度对应刚度。前掌和掌前区域是运动受力最大的部位,必须要有足够的抗变形能力,增加厚度,增加材料硬度和/或刚度相对于腰档部位是必须的。作为前足的主要承重区,作为运动鞋,需要稳定性,以支撑人体动作,增加安全性。中底的硬度和刚度,决定着鞋的整体曲挠性能。现有的鞋的中底,一般的硬度和刚度是均匀一致的,很多带跟的鞋,中底的腰档硬度和刚度大于其他部位,比较典型的是皮鞋的钢制钩心,以增加强度,维持的基本形态。现有的负跟鞋,中底基本是均匀一致的,目前也都选用相对较硬的中底,矫形用途的需要,增加矫形的力度和效果。本发明,将负跟鞋技术推广到运动鞋领域,为了适应运动的专业特征,需要增加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厚度和/或硬度和/或刚度,同时减小中底腰档部位的厚度和/或硬度和/或刚度,使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厚度和/或硬度和/或刚度的大于腰档部位的硬度和/或刚度,以利于奔跑和跳跃的发力和运动的灵活性。本发明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选用不同的材料,在前掌和掌前处选用硬度和刚度大的材料,腰档采用硬度和刚度小的材料;相同材料选用前掌和掌前增加厚度,使其大于腰档;相同材料相同厚度,采用不同的加强结构,比如在边缘处折弯或者将平面做成起伏凹凸。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掌和/或掌前部位中底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平均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刚度20%以上,适合室内使用;大于40%以上,适合日常生活;大于60%以上适合简单的锻炼;大于80%以上适合健身锻炼;大于100%以上适合高强度训练;大于150%以上适合竞技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和/或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大于内侧。适用于姿势矫正和康复锻炼,和初级奔跑训练,避免在运动中重心过度左右偏移。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和/或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小于内侧。适合于跳跃动作较多的运动,顺应人的落地习惯,落地更加自然顺畅安全,同时也可以降低鞋的重量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的平均厚度高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有利于利用惯性增加奔跑速度和弹跳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外底,横向连通的花纹深度平均深度小于6毫米,5毫米,4毫米和3毫米。横向是指左右方向,内外侧方向。该部位横向连通的花纹深度越大整体性越差,稳定性越差,运动消耗越大,虽然最初有舒适感,但不利于运动,应尽可能减小,降低对能量的消耗。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外底,有硬度增强结构。该结构位于中底之下,该结构的形状不限,可以是网状、柱状、椎状、块状或前述形状的结合,该结构可以包含于外底之中,可以与外底相互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露出外底,还可以直接全部使用该结构作为外底,该结构的体积大于0.5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或2立方厘米,该结构的材料硬度根据不同用途和功能设计硬度大于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邵氏95(ha)或橡胶国际硬度95(irhd)用于竞走训练、邵氏99(ha)或橡胶国际硬度99(irhd)用于登山运动、邵氏14(hd)用于慢跑、30(hd)用于长跑训练、88(hd)用于搏击训练、20hra用于球类运动、hrr200用于短跑训练。增强稳定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小重量。

该结构的作用是增加和提升外底前掌部位的硬度,将负跟鞋的性能增加拓展到运动鞋领域,并且纠正现有运动鞋的行业偏见和错误。更强的硬度,代表更强的支撑力和稳定性,稳定性是安全性的重要部分,而现有的运动鞋则追求柔软和避震,最典型的是气垫鞋,成为众多运动鞋努力的方向,在学术上不成立。现有的负跟鞋,鞋底的硬度都在70irhd(国际橡胶硬度)以下,作为康复用鞋尚可,但作为运动鞋有很大的不足,康复型鞋底只要能够支持站立和行走时部分身体重量即可,此时人体重心大部分在脚跟部位。如果把负跟鞋技术拓展应用到运动鞋领域,功能要求则完全不同,奔跑跳跃时,身体的重力集中在前掌部位,而且伴随有很大的运动势能冲击,那么现有的软性鞋底就有问题了,前掌的稳定性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运动安全,造成踝关节损伤或摔伤,软性前掌越高越厚,危险性越大。同时,前掌的硬度不够,会吸收能量,减小奔跑速度和跳跃高度。况且,负跟鞋前掌的增高加厚,会直接增加重量,也会消耗人体能量。这也是负跟鞋一直没有应用到运动鞋领域的根本原因,出路必须是增加硬度,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小重量,才能满足作为运动鞋的需要,以高硬度材料结合现有底材是唯一的方法。

本发明注重对负跟鞋运动功能的改进。本发明的进步意义:(1)对于现有的运动鞋,负跟运动鞋由于增加的前掌的承重高度,可以提高奔跑速度,奔跑的速度有两个决定性因素:步幅和步频,负跟鞋由于脚掌部位的加高可以直接增加步幅,也就是加大步长,有益于提高奔跑速度,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以用增加更高的前掌高度来提高训练强度,增强平衡能力和对步幅的控制能力,具有强化训练作用;对于跳跃更是直接提高了起跳高度,有益于提高跳跃高度。总体而言,负跟鞋有益于提高运动表现。(2)对于现有的负跟鞋,将负跟技术应用到运动领域,而且从理论上,能够超越现有的带跟运动鞋的功能,能够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是负跟鞋技术对运动鞋技术的显著推动性进步。把负跟鞋技术应用到运动鞋领域,不是普通运动鞋和负跟鞋技术人员能够接受的,其进步意义,也不是上述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预想的,那么也就不会考虑应用过程中的解决方法,本解决方法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增加鞋底前掌部位外底的硬度,是出于对运动功能的考虑,也是负跟运动鞋的专业需要。该部位是奔跑跳跃的发力点。硬度越大,运动时吸收能量越小,也就是能量损耗越小,当然有利于运动表现,可能会在舒适度方面有些下降,但舒适度作为主观体验,是可以通过适应而改变的,只追求舒适性,既不科学,也没有客观标准,无实际意义。该部位也是奔跑跳跃的落地支撑点。硬度越大,支撑力越强,稳定性越好,安全性越好,保护性越强。

该部位也是鞋底宽度最大的部位,作为负跟鞋也是鞋底较厚的部位,占鞋底总体体积的比例较大。减轻重量,是运动鞋的设计方向,重量越轻,负荷越小,运动表现越好。对于材料选择而言,硬度越高,支撑力越大,那么就可以直接减小一部分用料,减小重量。这是运动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施方法:一可以用高硬度材料与外底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橡胶鞋底成型过程中,加入制作成网状的高强度材料,比如合金丝网,合成高分子材料丝网,成型后形成类似于钢筋水泥的结构效果,既能增加整体硬度,又能增加强度。二使用组合底的方式,在软底上打孔,上下方向植入硬质材料的棒或管,如合金或高分子材料的棒和管,形成柱结构支撑,在第一跖骨头和第五跖骨头的下面使用即可。三前掌部位直接使用高强度材料的外底,在下表面粘贴结合或安装防滑物质,比如硬塑料材下面粘贴橡胶片。四简单的方法是鞋底成型时分为两层,最下面使用低硬度橡胶片,保障摩擦力,在上部使用高硬度橡胶。这个办法较为简单,更改配料配方即可,可以成型时一次成型,也可以成型后粘贴。只是这个实施例对硬度的增加有限。五本发明不考虑最佳实施例,运动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各种运动的不同需要,施行不同的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鞋底部,是指鞋帮以下的部分,即以鞋帮与鞋底的交界线为界以下的部分,包括鞋的外底、外底沿条、中底、内底、鞋腔内的鞋垫和粘合在外地和中底间的帮茬,以及鞋垫和外底之间的其他部件。

本发明所述的鞋底部前半部分是指以腰挡和掌后的分界线的延长线为界,将鞋底部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脚掌所在的部分为前半部分,其余为后部。作为鞋底前高后低的鞋,鞋底部前半部高度的增加,也同时会增加前半部重量,加大前后重量比,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这对于运动中的步法启动和步态周期,存在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奔跑速度和跳跃高度,作为矫形康复鞋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运动鞋则为不足。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越低,对运动表现越有利,所以作为运动鞋,要尽可能减小鞋底部前半部的重量,或者增加鞋底后半部重量。鞋底部前半部轻,后半部重,对于行走和奔跑,对步态有优化引导作用,适于做运动鞋。具体的方法,对鞋底部前半部,可以减少结构体积或减轻材料比重。鞋底部后半部重量的增加,可以是增加结构体积或增加材料比重。这种改变,将前高后低鞋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运动鞋领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后端外底的外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小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增加站立、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外底的后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小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增加站立、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适合中老年人和患者的康复锻炼。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安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母结构,螺母结构的下表面凹陷于该部位的鞋底表面,凹进两毫米以上。需要时可以用螺丝安装外部部件,增加前掌高度,平时可以用螺丝封闭。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安装有薄膜式压力传感器,至少有一个部位,传感点或传感器密度,每平方厘米大于10个,30个,60个。传感器可以安装在鞋的中底、内地、鞋垫和外地任何位置,传感点或传感器的密度越大,对运动的反应越具体,判断意义更大。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后端外底的内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小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增加站立、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适用于中老年人。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后端外底的内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垂直或上宽下窄的形状,有利于运动的灵活性,适合于青少年的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部分的后半部分外底的下表面向后上方倾斜,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形面。可以是连续过渡,相对平滑更有利于运动的灵活性,也可以是间段过渡,间段过度,会有起伏和花纹,可以提高摩擦力。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65∶1,避免形成足下垂的不良步态;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6∶1,适用于静态训练或低强度训练;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55∶1,适合日常生活用;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50∶1,适合健身用;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45∶1,适合于常规训练;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4∶1,适合于专业训练;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35∶1,竞技比赛用;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3∶1,适合登山等特殊用户;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25∶1,适合各种球类运动;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2∶1,适合前足损伤患者康复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这样可以阻止足内翻,有利于矫正,形成正确步态。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2.5毫米矫正效果更佳。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腰档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大于鞋底腰档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四毫米以下、两毫米以下、相同或略低于外侧。腰档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相同。厚度的计算,包括鞋的外底厚度和中底及鞋垫(内底)的厚度之和。现有的鞋类产品,一般腰部档内侧略高于外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足弓托或足弓垫,但该结构的设计违背足弓的力学结构,会增加足底筋膜的受力,造成平足,所以本发明产品,将此部位高度降低到四毫米以下,可以避免对足底筋膜的受力;两个毫米以下更好,最佳是内外侧高度相同,或者内侧略低。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的后倾角度大于2度,有利于体现强制重心后移功能,增加运动强度;鞋底的后倾角度大于3.5度,可以提高运动表现。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低于18毫米,这样有益于人的本体感觉,增加稳定性;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也可以15毫米,本体感觉更佳;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也可以低于13毫米,更适合于运动鞋。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腰挡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低于或等于腰挡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这样避免该部位突出,对足底筋膜造成牵拉,损害足弓的健康。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还可以在鞋后帮内里居中部位,有一个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位于鞋后帮内里部位,朝向鞋的内腔,穿着时与脚的跟腱或跟腱部位的袜子接触。片状结构与内里的结合,可以是胶粘,也以线缝。该片状结构的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可以是圆形,椭圆,半圆、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该片状的材料,可以是天然皮革、人造皮革或者纺织品,片状结构的厚度低于2毫米,该片状结构的作用是调节摩擦力和摩擦系数,还可以配合不同的涂抹材料,减小鞋片状结构的摩擦系数,这样最初使用时,重心前移的习惯,会造成脚跟在鞋后腔上下移动,产生鞋不跟脚的感觉,会妨碍行走,而重心在脚跟部位时,不跟脚的感觉会消失,使鞋对姿势具有提醒作用,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同时改片状结构还可以减小鞋后帮的磨损,增加产品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鞋,一双鞋的总重量,应该低于1.5公斤,低于1公斤更佳。

本发明所述的鞋,从鞋的前后重量分配,对运动功能也存在影响,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应低于60%;静态训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5%;日常生活用,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0%;健身用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45%;常规训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40%;同时鞋的后帮平均高度低于70毫米,鞋的后帮平均高度是指鞋底后掌和后端部位的鞋帮高度的平均数。

本发明所述的鞋,从鞋底的重量,鞋的外底(大底)前半部分(以纵向长度的中间分界)占总体重量的比重低于60%,适用于静态训练或低强度训练;日常生活用,应低于55%;健身用,应低于50%;常规训练,应低于45%;专业训练,应低于40%,竞技比赛用,应低于45%;。

本发明的优点是,把该技术推广到运动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前高后低的鞋,具有优秀的运动功能和健身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前高后低的可以增加运动消耗,矫正姿势有利于形成提拔的体态,鞋底外高内低的设计,可以避免足内翻,形成习惯后可以减少崴脚的发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前掌的加高,可以增加奔跑时的跨步长度,增加训练强度,锻炼自身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竞技运动中,前掌加高的增加步幅作用,有助于增加奔跑速度,在跳跃时,前掌高度的增加本身就增加了起跳高度,理论上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可以跑得快跳得高,提高运动表现。

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有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

本发明所述的前后方向,以前掌所在的部位为前,后端所在的部位为后。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花纹前壁,与后端表面夹角小于90度适用于普通地面、85适合与室外硬质地面、80度适合室内地面、75度适合室内光洁地面。通常的鞋底花纹,凸起的花纹壁都是与鞋底平面垂直,或者向花纹体方向倾斜,也就是可以形容为向内倾斜,这样有利于鞋底模具的制作和鞋底生产中合格率,而本发明是针对功能鞋的功能考虑。

本品主要针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给住院患者使用,这些场所由于卫生的考虑,地面光洁度高。穿负跟鞋最令人担心的是会不会向后倒,负跟鞋将人体重心强制后移,受力面相对减小,如果鞋底摩擦力不够,容易脚跟前滑,人向后坐倒后倒。本发明,最大程度的防止重心前滑,前滑造成直接坐地或仰面摔倒,伤害最大。本发明有利于防止足跟部位的向前滑动,有利于精神的放松,有助于姿势的调整。精神放松是身体放松的前提,也是姿势矫正的前提,因为,防滑设计的加强,对于负跟鞋的矫正姿势的功能具有实际意义。最大程度的防止重心向后的滑倒,这对中老年人是重要的,重要程度不亚于负跟技术本身。弥补负跟技术带来的特定问题,减小了在适应期内可能产生的意外风险。

向前的齿状花纹,在足跟滚动向前和足跟承重站立时,齿状花纹是受力倒伏的,这样就相当于减小了鞋跟的绝对厚度,在增加止滑性能的前提下,又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人体的本体感觉。从步态的角度考虑,鞋底后部的向前齿状花纹,更顺应正常行走的健康步态,更接近自然步态,行走时与无花纹状态最接近。

鞋底的防滑花纹是必须的,从选优的角度,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从各个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不仅限于防滑,锯齿状形成一个向前的细微坡度,所具有步态引导作用,而且对医学康复有实际的贡献,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从各种花纹的综合考虑,从选优的角度,向前的齿状花纹是负跟鞋足跟部位的最佳选择。具有安全性和功能性双层考虑。以最小的代价,解决了部分功能性问题,有单项优势又具有综合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的高度大于1.5毫米、2毫米、4毫米、6毫米。本发明所述的花纹的高度是指,花纹最高端到前后最低端距离的平均数为准;如果高度有起伏,以平均数为准。鞋底的花纹越高,摩擦力越大,但会影响人的本体感觉和平衡感觉,各不同的花纹高度,针对不同的康复阶段。花纹的高度大于1.5毫米的产品,适合重度患者,此阶段偏于静态适应性站立,对防滑的要求较低,细密的花纹能最大程度的不降低本体感觉,适应和掌握要领;花纹的高度大于2毫米的产品,适合重度患者初步室内行走联系,仍然偏于静态适应性阶段,矫正姿势;花纹的高度大于4毫米的产品,适合中度患者的室内使用,逐步调整步态;花纹的高度大于6毫米的产品,适合已经形成正确步态的轻度患者,可在室内外散步使用;花纹的高度大于8毫米的产品,适合正常人正常锻炼和患者康复后巩固阶段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适合运动和发力。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低于内侧适合于平足患者和糖尿病足内侧溃疡患者。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齿状花纹材料的硬度,高于邵氏70(ha)或橡胶国际硬度70(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针对于不同的底面状况,光洁的地面,硬度要相对大,否则行走时与地面的摩擦声音会很大而且很尖利。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的长度大于30毫米、60毫米、80毫米。花纹可以分为几行,平行分布。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花纹顶端可以是如附图中的锐角,也可以圆弧形,也可以是平的平面,即去掉最上端的锐角。鞋穿用一段时间后,顶端的锐角会被磨损而成为圆弧形和平的平面,在设计过程也可以直接设计成圆弧形和平面,减小使用过程的外观变化。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部外底的外侧花纹宽度大于内侧。花纹的宽度,以齿状花纹前后最低点的距离为准。花纹越宽,变形能力越差,受力时受压倒伏的程度越小,而内侧花纹窄受压变形程度大容易倒伏变薄变低,那么在行走时,足跟向前滚动,就容易向内侧和中部偏斜,这有利于引导步态,形成良好步态。而且外侧花纹宽度加大,也能减少外侧磨损。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部外底的外侧花纹硬度大于内侧。花纹的材质硬度越大,抗压抗倒伏变形的能力越强,有益于保持外高内低的状态,有利于对步态的引导。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部外底面有向前和向后的齿状花纹。在运动中,前掌的受力比较复杂,各种受力都需要,所以齿状花纹需要向前向后都要有。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硫化工艺制作,即布面胶鞋制作工艺,有更好的强度,成本更低。线缝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模压工艺制作,即模压皮鞋的制作工艺,强度高,降低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注压工艺制作,即模压皮鞋的制作工艺,强度高,降低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胶粘工艺制作,即胶粘皮鞋的制作工艺,外观好,产品档次高。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线缝工艺制作,包括手工线缝和机器线缝,强度高,产品档次高。在鞋底的侧面有一条以上的线缝,以适应运动鞋的牢固程度,负跟鞋的运动强度比其他的产品受力更大,侧面线缝是需要的。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掌前部位的内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外侧。适用于篮球鞋排球鞋,掌前外侧在运动发力中已经没有作用,减轻外侧高度就等于减轻重量有利于弹跳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降低,有利于跳跃落地时的本体感觉,减少踝关节损伤概率。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掌前部位的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低于外侧。适用于矫正,日常生活中使用,稳定性更强,矫正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部位的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低于外侧。适用于矫正,日常生活中使用,稳定性更强,矫正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高于前掌。有利于短跑和跳跃的发力,尤其是拇指部位的发力。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前掌低于的平均承重高度。有利于长跑和慢跑,减小发力,节省体力。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掌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前掌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有利于平足患者的足弓减压,减小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后端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有利于平足患者的足弓减压,减小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腰档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低于或等于腰档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避免对足底筋膜的上顶和牵拉。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腰档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腰档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1-4毫米,或者1-3毫米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低于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适用于运动,奔跑跳跃时的发力,运动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适用于矫正,日常生活中使用,稳定性更强,矫正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前端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有利于短跑和跳跃发力的训练,增加阻力,尤其是锻炼拇指部位的发力。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低于前端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适用于矫正,日常生活中使用,稳定性更强,矫正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帮后端的高度高于2厘米适用于室内使用;或3厘米适用于室外鞋。鞋后帮的高度是指鞋帮与跟腱接触的部位。

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本发明所述的平均承重高度,也都可以用平均厚度来替代。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中底有冲孔,冲孔数量在五个以上,增加透气性。

鞋的前掌部分的外底外侧呈梯形,下宽上窄,有利于鞋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中底有前后向的凹槽,利于脚的排汗。

鞋底后端段部位的鞋帮强度低于鞋底前端段部位上面鞋帮的20%,40%,60%,80%以上,分别适用于日常生活鞋,普通运动鞋,矫形鞋和糖尿病鞋。强度可以是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弯曲强度。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腰档内侧部位的最高点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内侧平面三毫米以内、两毫米以内、一毫米以内以内,分别适用于健康足,轻度平足和重度平足。承重高度以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为标准。一般的鞋,腰档部位都有足弓支撑的凸起,但这是错误的,会加大足弓跖腱膜的受力,破坏足弓的稳定性,加重平足。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掌和/或后端部位外侧花纹的大于内侧。外侧容易磨损,外侧花纹增大可以减轻磨损,保持功能。大于内侧,可以是花纹的面积,花纹的密度,也可以是花纹的体积,也可以是花纹的线条加粗。

本发明所述的鞋,可以是一次成型制品,鞋底后端有高于5毫米、10毫米、20毫米或25毫米以上的后帮,阻止站立行走时候脚跟向后的滑动。在后帮外侧增加固定结构,用带状物与鞋的前部相连,可以做到拖鞋凉鞋两用。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的外底掌前和/或前掌的强度高于腰档,适用于生活鞋和运动鞋。鞋底掌前和/或前掌的强度高于腰档10%适用于矫形鞋,高于20%适用于生活鞋;高于40%适用于普通运动鞋;高于40%适用于运动鞋;高于60%适用于训练运动鞋;高于80%适用于竞技运动鞋。同样道理,鞋底掌前和/或前掌的强度高于掌后和/或后掌,高于的数据也相同。强度可以是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弯曲强度。强度的测试,可以是左右侧,也可以是前后侧。

本发明所述的鞋,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相同。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掌前,这样有利于重心的前移,适合奔跑跳跃,适用于运动鞋。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前掌,这样有利于重心的前移,适合奔跑,适用于运动鞋跑鞋。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这样有利于跳跃时的发力,适合跳跃运动较多的运动鞋。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掌前,这样有利于限制重心的前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站立行走姿势,适用于矫形鞋和糖尿病鞋。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相同。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这样有利于限制重心的前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站立行走姿势,适用于矫形鞋和糖尿病鞋。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相同。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可以有向外侧上面倾斜的平面或弧形面。用于频繁跳动的运动鞋品类,如篮球鞋,跳跃时落地脚的外侧着地,状态是j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着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落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可以有向外侧上面倾斜的平面或弧形面。用于频繁跳动的运动鞋品类,如篮球鞋,跳跃时落地脚的外侧着地,状态是j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着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落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后端部位中底或鞋垫上表面呈向下凹陷,因为跟骨下表面也是圆形的,可贴合跟骨的角度,可以加大跟骨结节受力面积,分散足跟部软组织压力,减小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概率。普通产品凹陷深度大于两毫米,糖尿病早期用品凹陷深度大于3毫米,糖尿病中期用品凹陷深度大于4毫米,糖尿病中期用品凹陷深度大于5毫米。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后端部位中底和/或鞋垫含有膏状或液体油脂,防止足跟皮肤干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加需要。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向内倾斜角度,左脚大于右脚。适用于身体向左偏斜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向内倾斜角度,右脚大于左脚。适用于身体向右偏斜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前掌的内倾角度大于后端。适用于身体前倾严重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后和/或腰档部位的外底和或中底的平均厚度,低于掌部位厚度百分之三十以上,增加曲挠性,适合日常行走;低于百分之五十以上适合日常健身锻炼;低于百分之七十以上适合初级竞技运动,低于百分之七十以上适合特殊竞技比赛。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可以是运动鞋、旅游鞋、便鞋、休闲鞋、布鞋、皮鞋、劳动保护鞋和拖鞋。

附图概述

图1是本发明健身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健身鞋鞋底七段分布示意图。

图3是左脚鞋底前掌和后端内、外侧示意图。

图4是右脚鞋底前掌和后端内、外侧示意图。

图5是后端部位横断面的示意图,其中列出了六种不同的内外侧倾斜态势。各种态势对脚的适应性各有侧重。图中a表示倾斜平面型适合普通人的使用,b表示倾斜弧面型适合轻微o型腿的人使用,c表示内偏尖底型,d表示外斜内平型适合于o型腿比较严重的人使用,e表示内内偏倒梯形可以使鞋底与脚跟贴合得更好,f表示内偏圆底型增强了适脚性。鞋底的前掌也可以呈倾斜平面型和倾斜弧面型,但前掌部分的弧面是向上凸起的。按图1所示,本发明健身鞋为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平均承重高度。

按图2所示,鞋底按承重自后至前划分为平行的七段,按顺序各段名称为后端(1)、后掌(2)、腰挡(3)、掌后(4)、前掌(5)、掌前(6)和前端(7)。

在图3中,左脚前掌和后端的内侧用(8)表示,外侧用(9)表示。

在图4中,右脚前掌和后端的内侧用(8)表示,外侧用(9)表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

实施例1: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鞋后帮内侧,增加一个半圆形片状结构。

实施例2: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60%。

实施例3: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5%。

本发明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组合应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发明的各项技术特征,也可以直接作为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