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7385发布日期:2018-11-30 23:5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鞋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鞋类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鞋垫。其具有保护、除臭和按摩功能以及减震性能佳的特点。

背景技术

人们行走或运动时足部与地面的冲击力可达体重的3至8倍,长时间的行走容易造成足部的肌肉骨骼损伤,如何减少行走时的足部冲击是人们一直研究的方向。人们常常将鞋垫放置于鞋子内部并介于人足和鞋底之间,其作用是为了增加人足踩踏时的舒适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子以及鞋垫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市场上就缺少一种具有保护功能,减轻脚臭同时具有按摩功能的鞋垫。

市场的减震鞋垫往往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减震,一是使用减震吸能的材料,不但减震性能有限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减震效果不断减弱;二是通过在鞋底设置弹簧的方式进行减震,弹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失效,单独使用弹簧的减震效果不佳。

蹦床是一项运动员利用从蹦床反弹中表现杂技技巧的竞技运动,运动员借助蹦床床面的高弹力将运动员抛掷空中。表演结束后运动员在蹦床床面上仍旧会由于弹力上下晃动。可见将蹦床的高弹力运用在鞋垫的减震中,鞋垫将会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鞋垫,其具有减震性能佳的特点,还具有保护、除臭和按摩功能,特别适合需要长时间行走和运动的人群。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鞋垫,其中,包括分体设置的上垫体和下垫体,所述下垫体上表面对应脚掌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形成有中空的内腔,所述支撑座内部设置有四周与支撑座内腔的侧壁相连接的减震弹性体;所述上垫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对应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减震弹性体上表面接触;所述上垫体的前端两侧安装有第一护帮网,且上垫体中间两侧上方固定安装有按摩凸柱,所述气囊固定在上垫体的内侧,且上垫体的后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护帮网。

进一步,所述第一护帮网和第二护帮网与上垫体呈90°设置,且第一护帮网和第二护帮网与上垫体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垫体包括上面层、下面层、活性炭吸附层、竹炭除臭吸味炭包和透气层,且上面层和下面层中间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和透气层,并且活性炭吸附层的内部固定有竹炭除臭吸味炭包。

进一步,所述按摩凸柱与上垫体为一体式结构,且按摩凸柱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座本体和设置在支撑座本体上部的截面为镂空状的镂空弹性部,所述镂空弹性部内部具有若干个连接镂空弹性部内外侧壁的弹性筋条,所述减震弹性体与所述镂空弹性部的内腔侧壁中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镂空弹性体和所述支撑座本体为一体设置,所述减震弹性体、支撑座内腔和下垫体上表面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密闭的空间内充有压缩空气。

进一步,所述镂空弹性部和支撑座本体分体设置,所述支撑座本体与镂空弹性部接触的四周设置有限制所述镂空弹性部的限位挡块,所述镂空弹性部卡接支撑部本体内。

进一步,所述减震弹性体下方的支撑座内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减震弹性体下表面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下垫体的上表面上,所述下垫体的上表面还形成有用于限制弹簧移动的限位凸块。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与减震弹性体接触的头部为具有球冠状接触面的接触头,所述接触头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鞋垫,当人们使用所述减震鞋垫时,所述支撑柱向下抵顶所述减震弹性体,减震弹性体中部向下发生形变,由于所述减震弹性体的四周与所述支撑座的内腔侧壁连接,所述减震弹性体的四周支撑着整个减震弹性体。随着支撑柱的下降,所述减震弹性体形变也变大。由于采用类似蹦床的减震结构,所述减震弹性体的调节的较大,通过若干个减震弹性体的共同作用,能够大大缓解行走时带来的冲击。

由于设有第一护帮网和第二护帮网,且第一护帮网与第二护帮网和上垫体呈90°设置,使用时可以有效的防止脚部与鞋子的四周直接接触,从而导致长时间使用由于摩擦给脚部带来的损伤,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设有活性炭吸附层和竹炭除臭吸味炭包以及透气层相结合的结构,可以有效的缓解脚臭的现象,同时按摩凸柱的设置,可以对脚部进行适当的按摩,减缓长时间行走、跑步带来的疼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鞋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上垫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垫体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减震弹性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使用时减震弹性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撑座分体设置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接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j形扣和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t形扣和限位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第一护帮网1;下垫体2;支撑座21;减震弹性体22;内腔23;支撑座本体24;镂空弹性部25;限位挡块241;弹性筋条251;弹簧26;限位凸块261;卡槽27;t形扣28;气囊3;上垫体4;上面层401;下面层402;活性炭吸附层403;竹炭除臭吸味炭包404;透气层405;支撑柱41;接触头411;j形扣42;限位条43;长条形通槽431;按摩凸柱5;第二护帮网6;吊孔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鞋垫,其中,包括分体设置的上垫体4和下垫体2,所述下垫体2上表面对应脚掌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座21,所述支撑座21内形成有中空的内腔23,所述支撑座21内部设置有四周与支撑座21内腔23的侧壁相连接的减震弹性体22;减震弹性体22由高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或聚丙烯弹性体。减震弹性体22采用粘接或者与一体成型连接在所接触的支撑座21上,所述减震弹性体22的厚度小于减震弹性体22的宽度和长度。

所述上垫体4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21对应的支撑柱41,所述支撑柱41与上垫体4采用粘接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41与所述减震弹性体22上表面接触;所述上垫体4的前端两侧安装有第一护帮网1,且上垫体4中间两侧上方固定安装有按摩凸柱5,所述气囊3固定在上垫体4的内侧,且上垫体4的后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护帮网6。并且第二护帮网6上预留有吊孔61。

这样,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鞋垫,当人们使用所述减震鞋垫时,所述支撑柱41向下抵顶所述减震弹性体22,减震弹性体22中部向下发生形变,由于所述减震弹性体22的四周与所述支撑座21的内腔23侧壁连接,所述减震弹性体22的四周支撑着整个减震弹性体22。随着支撑柱41的下降,所述减震弹性体22形变也变大。由于采用类似蹦床的减震结构,将竖直方向的位移转化为所述减震弹性体22表面的形变,并且具有初始形变时弹力小且柔和,随着形变的增大,弹力增大明显,通过若干个减震弹性体22的共同作用,能够大大缓解行走时带来的冲击。

由于设有第一护帮网1和第二护帮网6,且第一护帮网1与第二护帮网6和上垫体4呈90°设置,使用时可以有效的防止脚部与鞋子的四周直接接触,从而导致长时间使用由于摩擦给脚部带来的损伤,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护帮网1和第二护帮网6与上垫体4呈90°设置,且第一护帮网1和第二护帮网6与上垫体4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使得使用时可以避免脚部直接接触鞋子的内侧四周,同时固定连接为针线缝制,便于延长整个第一护帮网1和第二护帮网6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上垫体4包括上面层401、下面层402、活性炭吸附层403、竹炭除臭吸味炭包404和透气层405,且上面层401和下面层402中间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403和透气层405,并且活性炭吸附层403的内部固定有竹炭除臭吸味炭包404。使得使用时活性炭吸附层403可以吸附臭味,让后经过竹炭除臭吸味炭包404的作用进行除臭,最后经过透气层405散出,大大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设有活性炭吸附层403和竹炭除臭吸味炭包404以及透气层405相结合的结构,可以有效的缓解脚臭的现象,同时按摩凸柱5的设置,可以对脚部进行适当的按摩,减缓长时间行走、跑步带来的疼痛。

优选地,所述按摩凸柱5与上垫体4为一体式结构,且按摩凸柱5为橡胶材质。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同时不会出现用力踩踏出现隔脚的现象。

如图3所示,使用时可以首先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鞋子的内部,第一护帮网1和第二护帮网6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脚的侧面和后跟直接接触到鞋子的内侧表面,从而使得在长时间走路时,由于长时间摩擦给脚部带来损伤的现象,第二护帮网6上的吊孔61的设置,可方便手指插进去,从而方便将整个上垫体4从鞋子内部取出,同时也方便了进行晾晒,气囊3的设置可根据不同的踩踏力度,自由的伸缩,从而满足了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按摩凸柱5的设置(本领域熟知的技术,申请人在此不做过多的描述),可以对脚掌的个别部位进行按摩,从而可以有效的缓解长时间的用脚疲劳。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减震弹性体22的减震能力,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支撑座21包括支撑座本体24和设置在支撑座本体24上部的截面为镂空状的镂空弹性部25,所述镂空弹性部25内部具有若干个连接镂空弹性部25内外侧壁的弹性筋条251,所述减震弹性体22与所述镂空弹性部25的内腔23侧壁中部相连接。随着减震弹性体22的形变,所述减震弹性体22与镂空弹性部25接触的边缘也会向内发生形变,这时镂空弹性部25中的弹性筋条251也发生形变,一来防止减震弹性体22与支撑座21断裂脱离,因为弹性筋条251形变后能够降低减震弹性体22的变形,同时由于镂空弹性部25会向内发生形变还能减少减震弹性体22与所述支撑座21的折角,降低被破坏的风险;二来使得支撑座21的上部分承担起一部分的横向形变,在所述减震弹性体22形变较大时共同形成反弹力。

作为支撑座21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镂空弹性体和所述支撑座本体24为一体设置,所述减震弹性体22、支撑座21内腔23和下垫体2上表面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密闭的空间内充有压缩空气。支撑座21通过粘合的方式与下垫体2的上表面连接,由于形成的密闭的空间内充有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随着承载力的不同进行相适应的调整。这样,支撑座21与下垫体2可分别制作后再组装,制造简单方便。压缩空气和减震弹性体22共同作用提供反弹力,具有较佳的减震效果。

作为支撑座2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镂空弹性部25和支撑座本体24分体设置,所述支撑座本体24与镂空弹性部25接触的四周设置有限制所述镂空弹性部25的限位挡块241,所述镂空弹性部25卡接支撑部本体内。这样,所述支撑座本体24还可与所述下垫体2一体成体,所述镂空弹性部25可单独制造,再安装在所述支撑座本体24上。限位挡块241能够很好的限制镂空弹性部25的横向偏移,竖直方向上通过摩擦力也能很好的避免镂空弹性部25的意外脱出。这样不仅制造方便,而且一旦所述镂空弹性部25或减震弹性体22损坏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更换,也能满足人们不同时期对减震效果的不同要求,仅需替换为不同反弹力的镂空弹性部25。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减震弹性体22下方的支撑座21内腔23内设置有弹簧26,所述弹簧26的一端与减震弹性体22下表面抵接,所述弹簧26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下垫体2的上表面上,所述下垫体2的上表面还形成有用于限制弹簧26移动的限位凸块261。内部的弹簧26可以有效的对弹性力进行补充,弹簧26与所述减震弹性体22共同作用,特别是需要反弹力较大时,能够产生较佳的减震效果。

如图8所示,所述支撑柱41与减震弹性体22接触的头部为具有球冠状接触面的接触头411,所述接触头411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支撑柱41上。由于接触头411具有球冠状的接触面,在支撑柱41与所述减震弹性体22抵接时,能够避免因为长时间的摩擦导致减震弹性体22破损,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上垫体4前部上设置有j形扣42,所述下垫体2设置有与j形扣42适应的卡槽27;脚从上垫体4离开时,j形扣42勾住卡槽27,使得上垫体4和下垫体2不易脱离;所述下垫体2靠近脚后跟的边缘设置有截面为t型的t形扣28,所述上垫体4靠近脚后跟的边缘设置有与t形扣28相配合的限位条43,所述限位条43由橡胶制成,所述限位条43内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长条形通槽431,所述长条形通槽431可与t形扣28卡接。由于所述限位条43由橡胶制成,长条形通槽431在宽度方向易变形,使用时,将长条形通槽431宽度方形稍微变形即可穿过t形扣28,长条形通槽431恢复后即被t形扣28限制,不易脱出;长条形通槽431仅可竖直方向滑动在所述t形扣28上。由于上垫体4和下垫体2前后均有连接,当脚离开上垫体4时,上垫体4和下垫体2仍未一个整体,方便鞋垫的放入和取出,也能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支撑柱41和支撑座21错位而影响使用效果。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