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着舒适的减震按摩休闲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9443发布日期:2019-01-08 20:1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着舒适的减震按摩休闲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休闲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着舒适的减震按摩休闲鞋。



背景技术:

鞋是人们衣食住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人体足部不受损伤,有保暖驱寒等功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是对鞋类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保护功能,更要求有较好的舒适性能和缓震作用。目前市场上的鞋子一般包括鞋底及设置在鞋底上的鞋面,这种结构的鞋并不具有减震效果,而人们走路时产生的冲击力会让人体脚部和腿部关节产生酸痛,为了提高人们行走及运动过程中的舒适感,减轻人们的疲劳感,越来越多的减震鞋和减震鞋底便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减震鞋底一般技术成本高,加工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不具有普适性,有些则反弹力变化不大,作用时间短,缓震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不同类型运动的受力需要。

脚部有26块骨头,这样密集的分布在脚部,任何一块骨头受损都会对人的行走产生非常大的不良影响,而且脚部在日常状态下承担人了体的全部重量,当进行激烈的运动时,脚部需要承受最高5倍于身体的冲击力,长此以往,易引起脚步变形及相关疾病,损害身体健康,脚部相对脆弱的的骨骼结构要承受非常大的冲击力,很容易受损,因此,利用好鞋的缓震作用对脚部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采用缓冲减震的方法主要是对材料的选择,对垫底结构进行改良设计较少,效果并不明显。

同时现有的鞋都是将按摩凸点分布在鞋底的上表面,在穿鞋时能够按摩脚底,使得脚底的穴位得到按摩,但市场上的按摩鞋都是对脚底实行全面的按摩,按摩珠的设置都是统一且均匀的设置,不能直接刺激按摩脚底涌泉穴,达不到健身防病的按摩效果,且市场上的按摩鞋上的按摩凸点在穿着时很不舒适,且容易造成脚底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着舒适的减震按摩休闲鞋,不仅解决了现有的按摩鞋不能直接刺激按摩脚底涌泉穴,对心、肺、肝、肾、胃肠等对应穴位起不到有效的按摩作用,且穿着不适,容易对脚底造成磨损的技术问题,而且有效缓冲地面对脚部的反冲击力,避免长时间走路时地面的反冲击力对脚部和腿部带来伤害,提高鞋子的舒适感,减轻人们的疲劳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穿着舒适的减震按摩休闲鞋,包括鞋底、鞋帮、按摩凸点、减震群,鞋帮设于鞋底上,按摩凸点沿鞋底上表面脚掌部位分布,所述按摩凸点分为大按摩凸点和小按摩凸点,所述大按摩凸点设在鞋底表面前脚掌部位和脚踝下方的凹陷部位,所述大按摩凸点的直径为小按摩凸点直径的2-4倍,减震群设于鞋底下表面,减震群包括整体减震群和个体减震群,整体减震群包括前掌整体减震群和后跟整体减震群,个体减震群由多个减震体组成,前掌整体减震群由6-8条前掌减震条组成,后跟整体减震群由3-4条后跟减震条组成,个体减震群分布在整体减震群周围,所述减震体整体呈柱形,柱身中间部位有弧形收缩,柱顶呈球形,所述前掌减震条纵剖面呈扇形,扇形一直边连接垫底本身,另一直边与垫底本身形成向前尖方向锐角,所述后跟减震条形状与前掌减震条相同,扇形另一直边与垫底本身形成向后跟方向锐角。

优选地,所述大按摩凸点和小按摩凸点为半凸起的圆点。

优选地,所述小按摩凸点的直径在0.5-1cm。

优选地,所述鞋底上表面周围设有防尘布。

优选地,所述减震体高度为2.5mm,最大直径为3mm-3.5mm,收缩部最小直径为2mm。

优选地,所述前掌减震条垂直高度为2.5mm,每个前掌减震条之间相距为2mm。

优选地,所述后跟减震条高度为2.5mm,每个后跟减震条之间相距为1.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穿戴时脚底挤压鞋底面上的按摩凸点,对脚底穴位全面按摩,大小凸点直接刺激按摩脚底涌泉穴,根据中医按摩理论,经常刺激按摩涌泉穴,对人体的心、肺、肝、肾、胃肠部位所产生的疾病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2、通过在鞋底设置减震群,使人们在行走时通过对减震条的挤压,利用减震条的弹性,进而从多个面多个角度分散冲击力,提高鞋子的舒适感,减轻人们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鞋底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鞋底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穿着舒适的减震按摩休闲鞋,包括鞋底10、鞋帮20、按摩凸点、减震群40,鞋帮20设于鞋底10上,按摩凸点沿鞋底10上表面脚掌部位分布,所述按摩凸点分为大按摩凸点31和小按摩凸点32,所述大按摩凸点31设在鞋底10表面前脚掌部位和脚踝下方的凹陷部位,形成菱形状,所述大按摩凸点31的直径为小按摩凸点32直径的2-4倍,减震群40设于鞋底10下表面,减震群40包括整体减震群41和个体减震群42,整体减震群41包括前掌整体减震群411和后跟整体减震群412,个体减震群42由多个减震体组成,前掌整体减震群411由6-8条前掌减震条组成,后跟整体减震群412由3-4条后跟减震条组成,个体减震群42分布在整体减震群41周围,所述减震体整体呈柱形,柱身中间部位有弧形收缩,柱顶呈球形,所述前掌减震条纵剖面呈扇形,扇形一直边连接垫底本身,另一直边与垫底本身形成向前尖方向锐角,所述后跟减震条形状与前掌减震条相同,扇形另一直边与垫底本身形成向后跟方向锐角。

参照图1,所述减震体高度为2.5mm,最大直径为3mm-3.5mm,收缩部最小直径为2mm,根据减震条弯曲特点,收缩部过细容易变形或断裂,过粗则弯曲效果不好,凸点太高使脚底感觉不舒服,达不到想要的缓震效果。

参照图1,所述前掌减震条垂直高度为2.5mm,每个前掌减震条之间相距为2mm,因为减震条有序分布在前掌部位,根据行走时的受力特征,脚部对减震条进行挤压分散冲击力,而减震条压着减震条达到二次挤压,使减震效果更好。

参照图1,所述后跟减震条高度为2.5mm,每个后跟减震条之间相距为1.5mm,此结构充分体现了足跟先着地的特点,足跟受到的震动更大,所以减震条之间的间距减小,当减震条之间进行二次挤压时整个减震群配合更稳定,使减震效果达到最佳。

参照图1,所述大按摩凸点31和小按摩凸点32为半凸起的圆点,所述小按摩凸点32的直径在0.5-1cm,大小按摩凸点直接刺激按摩

脚底涌泉穴,材质采用较软的发泡材料制成,与脚底接触时柔软度好,不会对脚底造成磨损,同时又能起到按摩作用。

参照图1,所述鞋底10上表面周围设有防尘布50。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