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注墨文具盒及其可注墨笔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68988发布日期:2020-04-14 12:5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简易注墨文具盒及其可注墨笔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写笔具,具体来说,是一种可以多次注墨长时间使用的简易注墨文具盒以及与其配套的可注墨钢笔和可注墨直液式走珠笔。

技术背景

目前书写笔具以一次性的圆珠笔居多,而用圆珠笔写字很难把汉字的艺术美感展现出来,硬笔书法还是用钢笔最好。但是钢笔注墨比较麻烦,换笔芯或墨囊成本上又比较高,所以在书写使用上不如圆珠笔多。现有的一些为钢笔注墨的方案都存在着一些不足,要么注墨不简便不好操作,比如注墨处漏墨,注墨过头溢出墨汁等;要么结构异形密封不好而携带不方便;要么制造过于复杂实施成本大,商业化较困难,不能成为有效地推动钢笔使用的实用的技术。因此,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能够实用方便的注墨钢笔和与之配套的注墨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注墨笔具技术存在的注墨不方便,易漏墨溢墨,携带不方便,商业化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运用水自平衡原理设计的,结构相对简单,注墨容易操作,携带方便的简易注墨文具盒以及与之配套的可注墨钢笔和直液式走珠笔。

具体方案是:

一种简易注墨文具盒,由文具盒、塑料墨水袋、水平控制组件和注墨组件组成,文具盒由墨汁安放处、水平控制处、注墨工作处和盒盖组成,墨汁安放处为上下两个,各安放一个墨汁塑料软袋,两个墨汁安放处之间及其与水平控制处之间有通管缺口,水平控制处和注墨工作处底部通连,水平控制处安装水平控制组件,注墨工作处底部的安装处安装注墨组件,注墨工作处上部有笔具固定卡,下部有注墨口安装卡;水平控制组件从上到下依次由进气控制件、浮筒、连杆、t形筒、卡口、软垫、宽帽螺丝、底盖组成,浮筒和连杆各有插孔相连接,t形筒下部有出墨口,底盖有进墨口,底盖、卡口和t形筒以螺纹密封连接,进气控制件从上到下依次由顶压按钮、压杆、上盖、压片、弹簧、进气筒、软垫、底部宽帽螺丝组成;注墨组件从上到下依次由注墨针、为注墨针贯穿的上盖、压片、弹簧、压片、厚软垫、注墨筒、软垫、与注墨针螺纹连接的宽帽螺丝和底盖组成,注墨针上有进墨孔,上盖上部为注墨口,外面有四方卡,注墨筒底部有通管口,底盖有进墨口;两个墨汁塑料软袋之间由三分管连接,连接下部墨汁塑料软袋的三分管为夹子夹住,三分管其中一支连接水平控制组件,水平控制组件有软管连接注墨组件。

一种可注墨钢笔,由笔筒、笔头和笔嘴组成,笔筒和笔头为一体构件,笔筒的尾部安装有进墨组件,进墨组件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宽帽螺丝、软垫、笔注墨筒、厚软垫、压片、弹簧、压片、注墨管、封口软垫、笔具底盖组成,注墨管为t形管件,其上有进墨孔,内宽帽螺丝套上软垫并与注墨管一端在笔注墨筒外侧以螺纹衔接,封口软垫由外封圈和内封圈组成,内封圈中间为内壁挤合的软垫内缝,内封圈镶入注墨管的入口内,笔具底盖与笔注墨筒以螺纹方式拧紧,把封口软垫、注墨管、套在注墨管上的压片、弹簧、压片、厚软垫固定在笔注墨筒内,笔注墨筒与笔筒强力密封胶合。

一种可注墨直液式走珠笔,由笔筒、笔头和笔嘴组成,笔筒和笔头为一体构件,笔筒的尾部安装有进墨组件,进墨组件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宽帽螺丝、软垫、笔注墨筒、厚软垫、压片、弹簧、压片、注墨管、封口软垫、笔具底盖组成,注墨管为t形管件,其上有进墨孔,内宽帽螺丝套上软垫并与注墨管一端在笔注墨筒外侧以螺纹衔接,封口软垫由外封圈和内封圈组成,内封圈中间为内壁挤合的软垫内缝,内封圈镶入注墨管的入口内,笔具底盖与笔注墨筒以螺纹方式拧紧,把封口软垫、注墨管、套在注墨管上的压片、弹簧、压片、厚软垫固定在笔注墨筒内,笔注墨筒与笔筒强力密封胶合。

以上可注墨钢笔和可注墨直液式走珠笔,其笔筒和笔头能够拆解为分离的两个组件,以强力胶合方式组合或两组件之间加防漏垫圈螺纹组合。

给笔具注墨时,将可注墨笔具的笔筒尾部从文具盒注墨工作处的注墨口中插入,笔嘴朝上,笔头卡在文具盒的笔具固定卡上,下压按动进气控制件上面的顶压按钮,墨汁即从水平控制组件的t形筒内流入笔具。当t形筒里面的墨汁水位降低,则文具盒上面的塑料软袋中的墨汁流入t形筒里。当可注墨笔具中的墨汁水位达到t形筒中设定的最高水位时,浮筒上浮拉动底部宽帽螺丝,随即将关口封住,松开顶压按钮,取出笔具,注墨就完成了。

当文具盒上部塑料软袋中墨汁用完时,即与下部塑料软袋调换位置,并把夹子夹住下部空塑料软袋的三分管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注墨文具盒注墨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不会出现注墨过多溢出笔具的情况;2、本注墨文具盒携带方便,可以放入书包轻松带走;3、本可注墨笔具结构简单,制造上可以利用绝大多数现有配件组装;4、本可注墨笔具注墨后不会出现漏墨擦拭的麻烦;5、本注墨文具盒和可注墨笔具可以长期使用,较之一次性笔具和换芯笔具,使用成本更低廉,更节约用材,环保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注墨文具盒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注墨文具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注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进气控制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笔具进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笔具进墨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注墨组件封口软垫结构剖面图图8是水平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水平控制组件卡口剖面图图10是三分管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可注墨直液式走珠笔结构示意图图12是注墨组件注墨筒结构剖面图

图13是注墨组件上盖结构剖面图图14是进气控制件进气筒结构剖面图

图中:

1——墨汁安放处11——左盒盖12——右盒盖13——水平控制处

14——注墨工作处15——笔具固定卡16注墨口安装卡17——通管缺口

18——注墨组件安装处

2——上部墨汁塑料软袋21——下部墨汁塑料软袋22——三分管

23——夹子24——软管25——软管

3——水平控制组件31——t形筒311——出墨口32——浮筒

321——插孔33——连杆331——插孔34——卡口

341——关口35——软垫36——底部宽帽螺丝37——底盖

38——进墨口

4——注墨组件41——注墨针411——进墨孔42——上盖

421——四方卡422——注墨口423——通管口43——压片

44——弹簧45——厚软垫451——软垫46——注墨筒

461——通管口47——宽帽螺丝48——底盖49——进墨口

5——钢笔筒5a——进墨组件5b——钢笔嘴5k——笔头

5l——直液式走珠笔笔筒51——内宽帽螺丝52——软垫521——厚软垫

53——笔注墨筒54——压片541——压片55——弹簧

56——注墨管561——进墨孔57——封口软垫571——软垫外封圈

572——软垫内封圈573——软垫内缝58——笔具底盖

6——进气控制件61——顶压按钮62——压杆63——上盖

64——压片65——软垫66——弹簧67——进气筒

671——进气孔68——底部宽帽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8、图9、图10、图12、图13、图14所示:一种简易注墨文具盒,由文具盒(图1)、塑料墨水袋2、水平控制组件3和注墨组件4组成,文具盒由墨汁安放处1、水平控制处13、注墨工作处14和盒盖11、12组成,墨汁安放处1为上下两个,各安放一个墨汁塑料软袋2、21,两个墨汁安放处之间及其与水平控制处13之间有通管缺口17,水平控制处13和注墨工作处14底部通连,水平控制处13安装水平控制组件3,注墨工作处14底部的安装处18安装注墨组件4,注墨工作处14上部有笔具固定卡15,下部有注墨口安装卡16;水平控制组件3从上到下依次由进气控制件6、浮筒32、连杆33、t形筒31、卡口34、软垫35、宽帽螺丝36、底盖37组成,浮筒32和连杆33各有插孔321、331相连接,t形筒31下部有出墨口311,底盖37有进墨口38,底盖37、卡口34和t形筒31以螺纹密封连接,进气控制件6从上到下依次由顶压按钮61、压杆62、上盖63、压片64、弹簧66、进气筒67、软垫65、底部宽帽螺丝68组成;注墨组件4从上到下依次由注墨针41、为注墨针41贯穿的上盖42、压片43、弹簧44、压片431、厚软垫45、注墨筒46、软垫451、与注墨针41螺纹连接的宽帽螺丝47和底盖48组成,注墨针41上有进墨孔411,上盖42上部为注墨口422,外面有四方卡421,注墨筒46底部有通管口461,底盖48有进墨口49;两个墨汁塑料软袋2、21之间由三分管22连接,连接下部墨汁塑料软袋21的三分管22为夹子23夹住,三分管22其中一支软管24连接水平控制组件3,水平控制组件3有软管25连接注墨组件4。

根据图2、图5、图6、图7所示:一种可注墨钢笔,由笔筒5、笔头5k和笔嘴5b组成,笔筒5和笔头5k为一体构件,笔筒5的尾部安装有进墨组件5a,进墨组件5a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宽帽螺丝51、软垫52、笔注墨筒53、厚软垫521、压片54、弹簧55、压片541、注墨管56、封口软垫57、笔具底盖58组成,注墨管56为t形管件,其上有进墨孔561,内宽帽螺丝51套上软垫52并与注墨管56一端在笔注墨筒53外侧以螺纹衔接,封口软垫57由外封圈571和内封圈572组成,内封圈572中间为内壁挤合的软垫内缝573,内封圈572镶入注墨管56的入口内,笔具底盖58与笔注墨筒53以螺纹方式拧紧,把封口软垫57、注墨管56、套在注墨管56上的压片54、弹簧55、压片541、厚软垫521固定在笔注墨筒53内,笔注墨筒53与笔筒5强力密封胶合。

根据图11、图5、图6、图7所示:一种可注墨直液式走珠笔,由笔筒5l、笔头5k和笔嘴5b组成,笔筒5l和笔头5k为一体构件,笔筒5l的尾部安装有进墨组件5a,进墨组件5a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宽帽螺丝51、软垫52、笔注墨筒53、厚软垫521、压片54、弹簧55、压片541、注墨管56、封口软垫57、笔具底盖58组成,注墨管56为t形管件,其上有进墨孔561,内宽帽螺丝51套上软垫52并与注墨管56一端在笔注墨筒53外侧以螺纹衔接,封口软垫57由外封圈571和内封圈572组成,内封圈572中间为内壁挤合的软垫内缝573,内封圈572镶入注墨管56的入口内,笔具底盖58与笔注墨筒53以螺纹方式拧紧,把封口软垫57、注墨管56、套在注墨管56上的压片54、弹簧55、压片541、厚软垫521固定在笔注墨筒53内,笔注墨筒53与笔筒5强力密封胶合。

根据图2、图3、图5、图8所示:一种简易注墨文具盒及其可注墨笔具,其墨汁塑料软袋2依次通过三分管22、软管24与水平控制组件3的进墨口38连接;水平控制组件3的出墨口311通过软管25与注墨组件4的进墨口49连接;注墨时,注墨组件4的注墨针41插入可注墨笔具的进墨组件5的注墨管56中。

给笔具注墨时,将可注墨笔具的笔筒尾部5a从文具盒注墨工作处14的注墨口422中插入,笔嘴5b朝上,笔头5k卡在文具盒的笔具固定卡15上,此时,注墨组件上的注墨针41插入笔具进墨组件的注墨管56中,笔具的进墨组件上的封口软垫57紧封住注墨针41与注墨管56的接口;此时,水平控制组件3的t形31、出墨口311、连接出墨口311的软管25、连接软管25另一头的注墨组件4的进墨口49、进墨孔411、注墨针41、笔具进墨组件5a上的注墨管56、进墨孔561与笔具的笔筒内腔连接成一贯通的通道;下压按动进气控制件6上面的顶压按钮61,让空气进入原来密闭的t形筒31内,让原先存留在t形筒31内的墨汁,在水位差的作用下,顺着水平控制组件3的t形筒31与笔具之间贯通的通道流入笔具的内腔;当墨汁流出t形筒31时,t形筒31内的水位下降,从而使水平控制组件3上的浮筒32位置下降,通过连杆33连接着的底部宽帽螺丝36位置下降,从而使文具盒上面的上部墨汁塑料软袋2的墨汁,在水位差的作用下,顺着三分管22、软管24流向t形筒31内,使t形筒31内的水位上升,如此往复;当笔具中的墨汁水位达到预期高度,t形筒31内的墨汁水位与笔具中的墨汁水位相平,并使水平控制组件3上的浮筒32拉紧连杆33连接着的底部宽帽螺丝36,从而在软垫35的作用下,封住t形筒31底部的关口341;松开顶压按钮61,取出笔具,注墨就完成了。

所述简易注墨文具盒在注墨时是进气控制件6的顶压按钮61在上部的竖立状态,其文具盒上面的上部墨汁塑料软袋2与水平控制组件3的t形筒31与处于注墨状态下的可注墨笔具内腔形成由高到低的梯级水位差。

注墨完成后,进气控制件6上面的顶压按钮61恢复原状,在弹簧66回位弹力的作用下,底部宽帽螺丝68和软垫65封紧进气孔671;将可注墨笔具从文具盒注墨工作处14的注墨口422中取出,注墨组件中的宽帽螺丝47和软垫451在弹簧44回位弹力的作用下,封紧通管口461;如此,从文具盒上面的上部墨汁塑料软袋2到三分管22、软管24、水平控制组件3的t形筒、出墨口311、连接出墨口311的软管25、连接软管25另一头的注墨组件4的进墨口49回复到原来的密闭状态。

当文具盒上部塑料软袋2中墨汁用完时,即与下部塑料软袋21调换位置,并把夹子23夹住下部空塑料软袋2的三分管22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