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滑拉杆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9446发布日期:2019-01-02 22:58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滑拉杆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箱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滑拉杆包。



背景技术:

为方便外出旅行携带行李,人们设计出拉杆包,包括具有储物内腔的包体,包体背面设有可伸缩的拉杆,包体顶部设有提手,包体底部设有滚轮,其具有储物方便、节省体力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现有的拉杆包,结构简单,有的只能拉和提,不能背,而且容量通常较小,所能装的东西有限。

轮滑鞋俗称旱冰鞋,包括鞋体、支架和滑轮,鞋体的底部与支架的上端连接,支架的下端与滑轮连接,其既可以作为运动器材用于竞赛项目,又因其结构简单,穿戴方便,滑行平稳,快速发展成为青少年常用的生活休闲用品用于娱乐或者代步。

因此,滑行者外出旅行时,除了携带拉杆包,还会使用轮滑鞋代步,使用完毕后,滑行者通常要手持或者将轮滑鞋放置在拉杆包内。然而,由于轮滑鞋的重量一般较大,若长时间的手持,则会导致手部疲劳,若放置在拉杆包内,则会占据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便携带轮滑鞋的轮滑拉杆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滑拉杆包,其包括具有储物内腔的包体,所述包体背面设有可伸缩的拉杆,所述包体底部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有轮滑鞋,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鞋槽和固定件,两个所述鞋槽并排成型于包体下端,鞋槽的槽口设于包体正面,鞋槽对应包体底部的一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开口位于包体正面的卡槽,所述轮滑鞋连接在包体底部时,轮滑鞋的鞋体嵌置于鞋槽内,轮滑鞋的鞋体与支架连接处卡置于卡槽内,轮滑鞋的滑轮位于包体底部作为包体的滚轮,并由设于包体上的固定件固定以防止脱离包体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分别对应鞋槽固定连接在包体背面下端两侧,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设有可调节连接带长度的第一公扣,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设有可调节连接带长度的第一母扣,第一公扣可选择与第一母扣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背面下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公扣和第二母扣,所述第二公扣设于第一母扣异侧,且可选择与第一母扣插接,所述第二母扣设于第一公扣异侧,且可选择与第一公扣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背面上端中部分别设有第三公扣和第三母扣,所述第三公扣设于第一母扣同侧,且可选择与第一母扣插接,所述第三母扣设于第一公扣同侧,且可选择与第一公扣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均套设有可滑动调节位置的肩垫。

作为优选,所述鞋槽的槽口处设有用于封闭鞋槽的升降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鞋槽的槽口内设有升降导轨,升降导轨上端延伸至包体正面设有的夹层内,所述升降挡板滑动连接在升降导轨上。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从正面到背面的厚度为30-50cm,所述鞋槽从槽口到槽底的深度为20-25cm。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顶部设有提手。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包体的设计,不仅可以利用储物内腔携带行李,而且可以利用连接机构将轮滑鞋可拆卸连接包体底部,使得轮滑鞋既能够单独作为代步工具以供滑行者穿戴使用,又能安装在包体底部作为包体的滚轮,以便移动包体,同时还能够不占据包体储物内腔的来携带轮滑鞋;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设计,固定方式灵活多变,既能作为将轮滑鞋固定在包体底部的固定件,又能与第三公扣和第三母扣配合连接作为包体的双肩带,从而具有多种使用方式。

滑行者在穿戴轮滑鞋代步时,可以通过提手或者拉杆的手柄提拎包体,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与第三公扣和第三母扣插接形成双肩带,或者将第一连接带通过第一公扣与第三母扣插接形成单肩带,又或者将第二连接带通过第一母扣与第三公扣插接形成单肩带,以便背负包体;而在不使用轮滑鞋时,滑行者可以将轮滑鞋连接在包体底部,使得轮滑鞋的鞋体嵌置于鞋槽内,轮滑鞋的鞋体与支架连接处卡置于卡槽内,轮滑鞋的滑轮位于包体底部作为包体的滚轮,并通过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分别往前环绕包围束缚轮滑鞋,并调节连接带长度后,利用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的插接进行固定,或者是将第一连接带往前环绕包围束缚轮滑鞋并调节长度后利用第一公扣与第二母扣的插接进行固定和/或将第二连接带往前环绕包围束缚轮滑鞋并调节长度后利用第一母扣与第二公扣的插接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图1为本发明轮滑拉杆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包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包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轮滑拉杆包的实施例1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轮滑拉杆包的实施例2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轮滑拉杆包的实施例3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之一所示,本发明的轮滑拉杆包,其包括具有储物内腔的包体1,所述包体1背面设有可伸缩的拉杆11,所述包体1底部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有轮滑鞋3,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鞋槽4和固定件5,两个所述鞋槽4并排成型于包体1下端,鞋槽4的槽口设于包体1正面,鞋槽4对应包体1底部的一侧设有支撑板6,支撑板6上设有开口位于包体1正面的卡槽61,所述轮滑鞋3连接在包体1底部时,轮滑鞋3的鞋体31嵌置于鞋槽4内,轮滑鞋3的鞋体31与支架32连接处卡置于卡槽61内,轮滑鞋3的滑轮33位于包体1底部作为包体1的滚轮,并由设于包体1上的固定件5固定以防止脱离包体1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5包括第一连接带51和第二连接带52,第一连接带51和第二连接带52的一端分别对应鞋槽4固定连接在包体1背面下端两侧,第一连接带51的另一端设有可调节连接带长度的第一公扣71,第二连接带52的另一端设有可调节连接带长度的第一母扣72,第一公扣71可选择与第一母扣72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1背面下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公扣81和第二母扣82,所述第二公扣81设于第一母扣72异侧,且可选择与第一母扣72插接,所述第二母扣82设于第一公扣71异侧,且可选择与第一公扣71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1背面上端中部分别设有第三公扣91和第三母扣92,所述第三公扣91设于第一母扣72同侧,且可选择与第一母扣72插接,所述第三母扣92设于第一公扣71同侧,且可选择与第一公扣71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带51和第二连接带52上均套设有可滑动调节位置的肩垫2。

作为优选,所述鞋槽4的槽口处设有用于封闭鞋槽4的升降挡板53。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挡板53采用手动滑动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鞋槽4的槽口内设有升降导轨54,升降导轨54上端延伸至包体1正面设有的夹层内,所述升降挡板53滑动连接在升降导轨54上。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1从正面到背面的厚度为30-50cm,所述鞋槽4从槽口到槽底的深度为20-25cm。

作为优选,所述包体1顶部设有提手12。

如图1所示,在不使用轮滑鞋3时,滑行者可以将轮滑鞋3连接在包体1底部,使得轮滑鞋3的鞋体31嵌置于鞋槽4内,轮滑鞋3的鞋体31与支架32连接处卡置于卡槽61内,轮滑鞋3的滑轮33位于包体1底部作为包体1的滚轮,并通过将第一连接带51和第二连接带52的另一端分别往前环绕包围束缚轮滑鞋3,并调节连接带长度后,利用第一公扣71与第一母扣72的插接进行固定,从而将轮滑鞋3的滑轮33牢固的连接在包体1的底部,作为包体1的滚轮,有效防止轮滑鞋3脱离包体1底部,以便拉动包体1前行。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将所述第一连接带51往前环绕包围束缚轮滑鞋3上部并调节长度后利用第一公扣71与第二母扣82插接,以将轮滑鞋3上部固定,同时将所述第二连接带52往前环绕包围束缚轮滑鞋3下部并调节长度后利用第一母扣72与第二公扣81插接,以将轮滑鞋3下部固定,从而能够将轮滑鞋3的滑轮33牢固的连接在包体1的底部,作为包体1的滚轮,有效防止轮滑鞋3脱离包体1底部,以便拉动包体1前行。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带51和第二连接带52分别通过第一公扣71和第一母扣72与第三母扣92和第三公扣91插接,以形成双肩带;从而使得滑行者能够双肩背负包体1,以便释放双手,或者穿戴轮滑鞋3滑行代步。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带51通过第一公扣71与第三母扣92插接,以形成单肩带;还可以在徒步时,将所述第二连接带52往前环绕包围束缚轮滑鞋3并调节长度后利用第一母扣72与第二公扣81插接,以固定轮滑鞋3,或者是在滑行时,将所述第二连接带52环绕于滑行者腰部并调节长度后利用第一母扣72与第二公扣81插接,以固定包体,减轻单肩受力。

同理,也可以是将所述第二连接带52通过第一母扣72与第三公扣91插接,以形成单肩带,从而便于单肩背负包体1。

以上描述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