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表或同等物的可拆卸的链和用于将其附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4521发布日期:2019-05-15 21:51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允许将诸如手表的物体固定到手腕上的可拆卸的链或表带的领域。



背景技术:

链且尤其是表链是由不同类型的材料-皮革、塑料、金属,有时甚至是织物-制成的连接元件,其允许将诸如手表的物体、但更一般而言是任何形状的珠宝固定到希望佩戴它的人的手腕上。这些链被装配在人的手腕上,并且通常借助称为表栓的小金属杆直接连接到表壳表耳,这些金属杆固定在设置于表耳中的合适的凹腔内。

在损坏或仅仅出于美观原因的情况下,用户可能必须在其手表的使用寿命期间多次更换表链。为此,存在附接装置,其使得可以在不使用特定工具的情况下或多或少地轻松更换表链。然而,尽管不需要特定工具来更换表链,并且这种更换因此可以由用户完成,但是可能难以操纵附接装置,和/或装置可能具有不仅从链外部可见而且易于卡住或挂住的控制构件。因此,例如,欧洲专利ep2766587公开了具有这些缺点的附接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弹簧凸耳,其中一个弹簧凸耳设有突出到链外部的指状部,指状部的移动使凸耳缩回到表栓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附接装置,其易于由使用者操作并且可以不可见地布置在链的内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结实的附接装置,因为附接栓一般是相对易碎的。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附接装置,其设置有控制构件,该控制构件用于在插入链内部后相对于链竖向移动。在此构型中,附接装置且特别地控制构件可以被完全嵌入链中并利用覆盖控制构件的材料的柔性来操作。

控制构件还具有相对于形成附接栓的两个销的滑动轴线偏置的结构特征,这与其中控制构件位于销的滑动轴线上的构型相比提高了坚实度和引导精度。

当控制构件相对于销的滑动轴线偏置时,附接装置在控制构件与附接栓之间设有连接元件,其将控制构件的竖直平移转换成栓在接合位置与其中栓从它被固定于其上的物体脱离的缩回位置之间的横向滑移运动。

有利地,连接元件包括两个臂,这两个臂围绕布置在所述臂的近端处的心轴铰接,两个销分别经由连接杆连接到铰接臂的远端。控制构件和铰接臂构造成产生各臂围绕心轴的移动分开,从而引起它们的连接到两个销的远端的移动靠拢,由此将所述销置于缩回位置。

换句话说,连接元件在控制构件与销之间相继包括:

-在一端处围绕称为枢转心轴的竖向心轴铰接的两个臂,这些臂围绕控制构件相对于将所述枢转心轴和控制构件的平移心轴连接的线对称地布置,

-两个连接杆,其各自在所述臂的另一端上枢转并且分别与销成一体。

在使用中,臂在控制构件致动后的枢转引起连接杆的横向移动并由此引起销的移动。

其它优点将从在权利要求中阐述的特征以及在下文中参考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的附图说明的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显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处于接合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附接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轴线aa的截面图。

图3是沿着图1的轴线bb的截面图。

图4表示处于缩回位置的图1的装置。

图5是处于接合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附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表链和相应表壳的透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附接装置透过表链可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5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附接装置10要被不可见地布置在诸如表链或珠宝首饰链的链的端部处。在图6中更具体地示出了将表链100附接到表壳200上的情况,表壳200设有表耳21、22,表耳21、22包括用于收纳附接装置的表栓的盲孔或通孔23、24。相反,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设想具有枢轴的凸耳,在这种情况下栓将在其端部处具有用于接纳枢轴的孔。

根据本发明的附接装置10可以采用在图1和4中示出的两个位置,其分别由休止位置和缩回位置组成,所述休止位置也可以被描述为接合位置,该接合位置对应于表链附接到表壳上的位置,在所述缩回位置表链从表壳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附接装置10包括支承板14,用于从一个位置切换到另一个位置的机构安装在该支承板14上。该支承板14由安装有多个心轴11、17的基座14a形成,该机构的元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心轴上(图2)。因此,板14设有垂直于基座14a的平面的心轴17,控制构件(即按钮1)以平移方式安装在心轴17上,该控制构件使得可以致动所述机构并且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作可伸缩栓的两个销4’、4”平移。

这两个销4’、4”布置在它们在其上平移滑动的同一轴线上(图1)。它们通过弹簧2连接,在使用者没有与按钮接触的情况下,弹簧2将销4’、4”保持在休止位置。销4’、4”沿着它们的轴线的平移通过与支承板14成一体并且沿着轴线布置在各销4’、4”的任一侧的导向壁3和弹簧2来确保,其中在图示的示例中,三对壁3分别布置在该板的沿着所述轴线的端部和中心处。

根据本发明,按钮1不是布置在销的轴线上,而是相对于所述轴线偏置。因此,两个销4’、4”的移动借助分别铰接在连接杆6’、6”上的两个臂5’、5”与按钮1的移动相关联,连接杆6’、6”又借助突出到每个销4’、4”上的指状部15’、15”固定到销4’、4”上。

两个臂5’、5”安装成在竖向心轴11上枢转,心轴11形成在支承板14中并且尤其在图1和2中是可见的。臂5’、5”相对于由在垂直于销4’、4”的轴线的方向上对齐的心轴11和17形成的线对称地布置。臂5’、5”在心轴11上重叠,其中分别地一个臂5”相对于支承板的平面处于下部位置且一个臂5’处于上部位置。它们在于点12处彼此交叉之前分别经过控制构件1周围,点12也在由心轴11和17形成的线上对齐并与心轴11直径相对。如图5中详细示出的,各臂5’、5”包括附图标记为5’a、5”a的第一弯曲部,其基本上遵循按钮1的形状,并且基本上在心轴11与交点12之间延伸。该第一弯曲部5’a、5”a之后是附图标记为5’b、5”b的第二线性部,其基本上从交点12一直延伸到销9’、9”,从而确保臂5’、5”与连接杆6’、6”之间的旋转连接。在图示的示例中,处于下部位置的臂5”绕过按钮1的右侧,然后向左延伸以控制对应的销4”的移动。通过对称,处于上部位置的臂5’绕过按钮1的左侧,并且向右延伸以控制对应的销4’的移动。在图示的示例中,在它们的弯曲部的内侧,各臂具有倾斜壁,锥形按钮的侧边被预期在该倾斜壁上滑动(图3)。或者,该倾斜壁可以由圆形表面替代以减小摩擦面。此外,每个臂5’、5”包括附图标记为5’c、5”c并且在图5中可见的额外厚度,其布置在其弯曲部分5’a、5”a上并且占据其中各臂未重叠的区域的高度差,从而确保当按钮被致动时两个臂的对称移动。更具体地,心轴11上处于上部位置的臂5”包括布置在与支承板14相反的方向上的额外厚度5”c,而处于上部位置的臂5’包括沿支承板14的方向延伸的额外厚度5’c。这些额外厚度设置成不妨碍各臂在枢转期间的运动。

臂5’、5”经由轴柱9’、9”附接在连接杆6’、6”上,从而允许臂5’、5”与连接杆6’、6”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为此,轴柱9’、9”在于心轴11上定中心的圆弧中在布置于支承板14中的孔18’、18”内部滑动。

连接杆6’、6”是在图示的示例中呈长圆形/跑道形并且厚度与臂的厚度基本上相等的扁平部件。在各连接杆6’、6”中设置有也呈长圆形的孔16’、16”。固定在销4’、4”上的指状部15’、15”在该孔中被引导。在它们移动期间,连接杆6’、6”借助设置在销4’、4”中并且连接杆6’、6”在其间滑动的刚性壁13’、13”保持垂直于销4’、4”的轴线。

如图1所示,销4’、4”和连接杆6’、6”以不同方式布置,取决于它们与之连接的臂5’、5”的位置。对于处于下部位置的臂5”,连接杆6”位于该臂上方。更具体地,臂5”位于孔18”与连接杆6”之间,其中销4”的指状部15”转向与板14相反的一侧。相反地,对于处于上部位置的臂5’,连接杆6’位于该臂下方,即孔18’与臂5’之间,其中销4’的指状部15’转向支承板14。

如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详细示出的,每个销4’、4”包括圆柱形端部4’a、4”a,其要被接纳在设置于表壳表耳中的孔内。在圆柱形部分之后,销4’、4”包括朝u形部分4’c、4”c张开的锥形部分4’b、4”b,对应的连接杆6’、6”在u形部分4’c、4”c内滑动,其中u的u形壁13’、13”执行引导连接杆的功能。该部分包括立置在u的中空部分中的指状部15’、15”。在u形部分之后,销4’、4”包括第二圆柱形部分4’d、4”d,弹簧2围绕该第二圆柱形部分卷绕。该部分的直径小于壁13、13”的高度,使得后者形成弹簧2搁靠在其上的肩部。显然,可以设想销4’、4”具有其它几何形状,前提是它们包括能够与布置在表壳的凸耳中的栓中的孔配合的端部部分。在一个变型中,销4’、4”甚至可以一体地制造,包括形成弹簧的中间部分。

在理想情况下,销由金属制成,在要被容纳在表壳内的端部处设有减摩涂层以防止在表耳内的刮伤。该涂层尤其可以由填充有全氟聚醚(pfpe)油的ptfe或聚氨酯制成。

关于按钮1,该按钮具有安装在锥形基座上的圆形支承面,在其中心有用于供心轴17通过的凹槽。按钮1与臂5’、5”之间的接触面布置成便于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地滑动。使用本质上光滑的材料(例如氟化聚合物或这种聚合物的涂层)通过适当地选择材料来改善滑动可能是有用的。同样,为了便于按钮的滑动,按钮具有圆锥形,其中壁相对于心轴17倾斜的角度优选地在30°与60°之间,更优选地在40°与50°之间。选择按钮的斜率以使得按钮的行程在0.3mm与0.8mm之间。

有利地,按钮可以安装在诸如弹簧或带(未示出)的弹性装置上,该弹性装置连同位于销之间的弹簧2一起辅助按钮在被释放时返回到高位置。这些弹性装置可以被用作可听见的安全装置。为此,弹性装置以包括柔性金属带,该金属带在控制构件被按压时伸展,而在其超过一定行程时放松,带的放松产生独特的咔哒声,这具有向用户指示销和因此表链正确地附接到表壳上的又一优点。

该装置的操作借助图1和4示出。当按钮1被按压(图4)时,按钮1的倾斜侧面压迫臂5’、5”的相应表面。此时,臂5’、5”在心轴11与交点12之间移动分开。这种移动分开引起臂5’、5”的端部处的轴柱9’、9”在导向孔18’、18”中移动。这种旋转运动引起连接杆6’、6”的横向和竖向平移。连接杆6’、6”的竖向平移被所述杆在壁13’、13”之间的滑动以及指状部15’、15”在对应的孔16’、16”中的滑动吸收。然而,连接杆6’、6”的横向运动引起销4’、4”的相应运动,并因此引起销4’、4”的缩回。当按钮1上的压力被释放时,弹簧2将销4’、4”推回到休止位置,从而推回臂5’、5”,臂5’、5”又将按钮1推回到休止位置,可能受到上述附加弹性装置的帮助。

根据本发明,供安装所述机构的支承板14不可见地布置在表链/链内。因此,附接装置可以被放置在皮革、编织或刺绣的纺织品或塑料表链内,其中标记显示用户按下按钮的位置。还可以设想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装置放置在于表链链节上包覆成型的塑料部分中的金属或陶瓷链上。在任何情况下,表链材料的柔性使得可以致动嵌入表链中的按钮。优选地,控制构件的支承面位于表链表面下方0.2mm与0.7mm之间。它可以被放置在表链的下侧(即要被面向手腕放置的一侧)下方,或者相反地放置在表链的外表面下方。

最后,应指出设有该机构的支承板14可以被限制在穿设有用于供按钮通过的开口的壳体内。为此,板可以在某些位置由边沿17界定,边沿17的高度基本上等于重叠臂的高度,其中封闭盖(未示出)搁置在所述边沿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