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记录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81625发布日期:2019-07-17 05:1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记录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存在通过对拍摄了用户的图像进行解析来测定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技术。

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4/136310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从拍摄有用户的图像检测人体的规定部位作为特定的被摄体区域,进行作为生物体信息之一的脉波传播速度的测定。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等现有技术中,根据拍摄状态等的不同而导致测定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部位检测单元,从由拍摄单元拍摄到的包含被摄体的图像中检测该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生物体信息取得单元,从由所述部位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的至少某个取得生物体信息;判定单元,判定与由所述部位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各自相关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以及选择单元,基于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所述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进行与所述被摄体的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有关的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是图像处理装置所执行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部位检测步骤,从由拍摄单元拍摄到的包含被摄体的图像中检测该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生物体信息取得步骤,从通过所述部位检测步骤检测出的所述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的至少某个取得生物体信息;判定步骤,判定与通过所述部位检测步骤检测出的所述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各自相关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以及选择步骤,基于通过所述判定步骤判定出的所述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进行与所述被摄体的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有关的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记录介质,记录有计算机可读取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实现以下功能:部位检测功能,从由拍摄单元拍摄到的包含被摄体的图像中检测该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生物体信息取得功能,从通过所述部位检测功能检测出的所述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的至少某个取得生物体信息;判定功能,判定与通过所述部位检测功能检测出的所述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各自相关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以及选择功能,基于通过所述判定功能判定出的所述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进行与所述被摄体的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有关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正面的外观结构的结构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侧面的外观结构的结构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侧面的外观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中的、用于执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所执行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所执行的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1/2)。

图8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所执行的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2/2)。

图9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像处理装置所执行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构成为用户便携的自由立起的镜子。图像处理装置1判定与用户的多个部位图像分别有关的生物体信息的获取容易度。另外,图像处理装置1基于所判定的生物体信息的获取容易度(即检测容易度),从用户的多个部位图像中选择规定的部位图像。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从所选择的规定的部位图像,取得用户的生物体信息。

根据这样的图像处理装置1,基于生物体信息的获取容易度这样的指标,选择取得生物体信息的部位图像,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系统结构]

图1是表示包含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图像处理系统s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图像处理系统s包含多个图像处理装置1、网络2以及服务器群3。

图像处理装置1的台数没有特别限制,在图像处理系统s中可以含有n台(n为任意的自然数)图像处理装置1。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特别区分n台图像处理装置1地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省略符号末尾的字母而简称为“图像处理装置1”。

图像处理装置1是如上所述那样基于生物体信息的获取容易度这样的指标来选择取得生物体信息的部位图像的装置。图像处理装置1经由网络2,与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各服务器以可相互通信的方式连接。

网络2例如由互联网、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移动电话网中的某种或将它们组合而成的网络来实现。

服务器群3中包括与图像处理装置1协同工作的各种服务器。例如,在服务器群3中包含用于对图像处理装置1的用户进行验证的验证服务器。另外,例如,在服务器群3中包含应用分发服务器,其分发用于实现图像处理装置1的功能的应用软件。此外,例如,在服务器群3中包含测定数据存储服务器,其存储由图像处理装置1测定出的生物体信息、用户的轮廓信息。但是,这仅为一例,在服务器群3中也可以包含具有其它功能的服务器。另外,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多个服务器可以分别由单独的服务器装置实现,也可以由单一的服务器装置实现。

[外观结构]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正面的外观结构的结构图。另外,图3a、图3b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1的侧面的外观结构的结构图。图像处理装置1的正面的大小例如形成为由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216规定的a4尺寸。

如图2和图3a、图3b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构成为,包含镜部30、腿部31和铰链部32。镜部30是具有反射面的镜子。

另外,腿部31和铰链部32是用于使图像处理装置1自由立起的机构。

腿部31通过铰链部32可转动地与镜部30接合。

如图3a所示,用户在携带图像处理装置1时,能够使镜部30的侧面与腿部31的侧面一致而以缩减体积的形状来携带。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当用户将图像处理装置1设置在桌子等上来使用时,能够以铰链部32为中心点使腿部31转动,从而使图像处理装置1自由立起。另外,为了使图像处理装置1能够自由立起,铰链部32具有用于使腿部31以保持规定的角度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结构。

如图2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中,作为呈现于外表的结构,还具有发光部17、输入部18以及显示部19。

发光部17是为了将正对镜部30的用户进行照明而发光的部分。通过由发光部17对用户进行照明,图像处理装置1作为带照明的镜子发挥功能。另外,发光部17在后述的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为了获取生物体信息而被调光。

发光部17在镜部30的上端配置于多处。但是,为了便于图示,在图2中仅对一个发光部17标记了符号,其它的发光部17则省略了符号。

输入部18是受理用户的操作输入的部分。输入部18例如由多个键钮实现。图中,作为一例,图示了瘦脸、笑脸练习以及生物体信息的记录等向各种模式切换的切换键钮、用于进行图像处理装置1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切换的键钮。

显示部19是通过显示各种信息而对用户报告该各种信息的部分。显示部19例如显示文字等消息、图像等。在图像处理装置1中,构成镜部30的反射部的反射面、与显示部19的显示面以用户能够同时识别的方式在正对镜部30的用户的识别方向上重叠配置。

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构成的显示部19在由半反射镜构成的镜部30的识别方向上的里侧平行地重叠配置。

通过这样的配置,用户能够同时识别被镜部30反射了的自身的脸部、和显示部19所显示的信息。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在画面上部设置显示部19的显示区域,在画面下部设置镜部30的反射区域。

另外,虽然图2中没有示出,但图像处理装置1还具备拍摄部16。拍摄部16是在图像处理装置1使用时将正对镜部30的用户作为被摄体进行拍摄的部分。拍摄部16配置在能够拍摄正对镜部30的用户的脸部图像的位置。例如,与显示部19同样地,在由半反射镜构成的镜部30的识别方向的里侧,与显示部19平行地重叠配置。

以上对图像处理装置1的外观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该结构仅为一例,图像处理装置1的外观结构并不限定于该例。

另外,例如,发光部17也可以配置在镜部30的上部及下部,也可以配置在镜部30的整个周边。此外,例如,输入部18的数量、配置也可以变更。另外,例如,显示部19的一部分可以构成为触摸面板,输入部18与显示部19可以构成为一体。

此外,例如,由显示部19实现的显示区域可以配置在画面上部,也可以配置在其它位置。例如,设想用户脸部映出在镜部30的中央部分,可以在该中央部分的周边配置显示区域。

此外,例如,可以在图像处理装置1的正面的一部分配置镜部30,在正面的另一部分配置显示部19。即,镜部30与显示部19也可以不一定重叠配置。

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不是由半反射镜构成镜部30并由通常的液晶显示器构成显示部19,而是由通常的镜子构成镜部30并由透射型的液晶显示器构成显示部19。在此情况下,可以将由通常的镜子构成的镜部30在由透射型的液晶显示器构成的显示部19的识别方向的里侧平行地重叠配置。

[硬件结构]

图4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1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如图4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具备处理器11、rom(readonlymemory)12、ram(randomaccessmemory)13、总线14、输入输出接口15、拍摄部16、发光部17、输入部18、显示部19、存储部20、通信部21和驱动器22。

处理器11按照rom12中记录的程序、或从存储部20加载至ram13中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

在ram13中,还适当地存储了处理器11执行各种处理所需的数据等。

处理器11、rom12及ram13经由总线14相互连接。在该总线14上,还连接着输入输出接口15。在输入输出接口15,连接着拍摄部16、发光部17、输入部18、显示部19、存储部20以及驱动器22。

拍摄部16具备未图示的光学透镜部和图像传感器。

为了拍摄被摄体,光学透镜部由使光聚光的透镜例如聚焦透镜、变焦透镜等构成。

聚焦透镜是使被摄体像在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成像的透镜。变焦透镜是使焦距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化的透镜。

拍摄部16还根据需要而设有对焦点、曝光、白平衡等设定参数进行调整的周边电路。

图像传感器由光电变换元件、afe(analogfrontend;模拟前端)等构成。

光电变换元件例如由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型的光电变换元件等构成。被摄体像从光学透镜部向光电变换元件入射。因此,光电变换元件对被摄体像进行光电变换(拍摄)并将图像信号蓄积一定时间,将所蓄积的图像信号作为模拟信号依次向afe供给。

afe对该模拟图像信号执行a/d(analog/digital)变换处理等各种信号处理。通过各种信号处理,生成数字信号并作为拍摄部16的输出信号进行输出。

这样的拍摄部16的输出信号被适当地向处理器11等供给。

发光部17包括与rgb色彩模型中的各色对应的led(lightemittingdiode)等发光体、和对发光体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对发光体进行控制,从而基于照度、rgb色彩模型来调整发光体的发光中的颜色成分。发光部17随着图像处理装置1的起动而将rgb的颜色成分调整为规定的状态来进行发光,从而对用户进行照明。该规定的状态是指镜部30中映出的用户脸部看起来自然的状态。另外,发光部17基于来自处理器11的指示,调整照度及颜色成分来发光,以使生物体信息容易测定。

输入部18由各种键钮、麦克风等构成,根据用户的指示操作、指示声音而输入各种信息。

显示部19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显示与处理器11输出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镜部30由半反射镜构成,例如可映出用户的脸。关于显示部19、镜部30的配置,如参照图2上述的那样。

存储部20由dram(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等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存储各种数据。

通信部21进行通信控制,以便处理器11经由网络2而与其它装置(例如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各服务器)进行通信。

驱动器22由能够安装可移动介质100的接口构成。驱动器22可适当地安装由磁盘、光盘、光磁盘、或者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的可移动介质100。在可移动介质100中,存储用于执行后述的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程序、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由驱动器22从可移动介质100读出的程序、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根据需要而被安装到存储部20中。

另外,图像处理装置1除了上述硬件之外还可以具备其它硬件。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可以具备由灯、扬声器或振动用马达等构成且对光、声音或振动信号进行输出的输出部。

[功能结构]

图5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1的功能结构中的、用于执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

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是指图像处理装置1拍摄以用户为被摄体的图像、从拍摄到的图像中获取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一系列处理。

在执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处理器11中,设定控制部111、图像解析部112、判定选择部113、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和报告部115发挥功能。

另外,测定数据存储部201设定在存储部20的一区域中。

在测定数据存储部201中,存储与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有关的各种数据。例如,在测定数据存储部201中存储有以下信息,即:在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测定出的生物体信息、关于作为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处理对象的用户而设定的测定区域等的轮廓信息(profileinformation)。

另外,测定数据存储部201中存储的各信息可以仅存储于存储部20,也可以通过驱动器22而适当地存储于可移动介质100。此外,测定数据存储部201中存储的各信息也可以适当地存储于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测定数据。

设定控制部111是对与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有关的设定等进行控制的部分。设定控制部111例如从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应用分发服务器获取用于进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应用软件,并使该应用软件工作。另外,设定控制部111例如通过与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验证服务器进行通信,来验证进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用户。此外,设定控制部111例如通过与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测定数据存储服务器进行通信,来更新在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测定出的生物体信息、关于作为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处理对象的用户而设定的测定区域等的轮廓信息。

图像解析部112对拍摄部16拍摄的、作为被摄体而包含用户的图像进行解析,检测在图像中包含的用户的多个部位图像。例如,图像解析部112对包含用户脸部的脸部图像,进行轮廓、部位的模式匹配(patternmatching)、肤色识别等与人脸跟踪有关的处理,从而识别脸的轮廓、眼的位置、肌肤区域,检测额、颊、颚及颈等测定区域。另外,图像解析部112将检测出的测定区域对判定选择部113进行通知。

另外,由该图像解析部112检测出的测定区域相当于用于以非接触的方式取得生物体信息的关注区域(roi:regionofinterest)。

判定选择部113对图像解析部112检测出的测定区域,进行与生物体信息的获取容易度有关的分类。例如,判定选择部113根据生物体信息的获取容易度,对测定区域分别进行分级。

分级能够以任意方法进行。例如,考虑到测定区域越大越是稳定的测定区域,因此判定选择部113以随着测定区域的增大而等级变高的方式进行分级。

或者,基于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的计测结果来进行分级。例如,基于根据由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检测出的脉波而算出的脉波检测率(脉波检测成功的概率)来进行分级。该情况下,考虑到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成功检测脉波的概率即脉波检测率越高则是越稳定的测定区域,因此判定选择部113以随着脉搏计测率的变高而等级变高的方式进行分级。

另外,判定选择部113也可以控制发光部17来调整照度、颜色成分,以提高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容易度。

这样进行了分级的判定选择部113,在图像解析部112所检测出的多个测定区域中选择等级高的区域,将所选择的测定区域对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进行通知。

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以从判定选择部113通知的测定区域的图像为对象,不实际接触用户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用户进行生物体信息(有时也称为生命数据)的计测。例如,能够根据测定区域的皮下血液中血红蛋白吸收的绿色信号来分析心率附近的成分,从而进行计测。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所计测的生物体信息例如是脉搏、脉波以及血流等。

另外,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可以以一个测定区域的图像为对象来进行计测,也可以以多个测定区域的图像为对象来进行计测。在此情况下,判定选择部113选择多个等级高的测定区域。并且,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以该多个测定区域为对象进行测定。在此情况下,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以脉搏延迟已知的分离的两点(例如颊和额、或者额或颊与手掌等)的测定区域为对象进行测定,从而能够测定例如脉波传播速度、与脉波传播速度相关的血压变动。

另外,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可以通过对测定的生物体信息进行除噪等而实施平均化处理。

另外,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对生物体信息的测定例如可以利用下述参考文献所记载的技术来进行。

<参考文献>

东北大学网络科学中心尖端信息技术研究部、东北大学革新创造研究机构、“血行状态监视装置”[魔法之镜]的开发成功”

(東北大学サイバーサイエンスセンター先端情報技術研究部、東北大学革新的イノベーション研究機構、“血行状態モニタリング装置「魔法の鏡」の開発に成功”)

[online]、平成28年9月27日、[平成29年12月15日检索]

互联网<url:http://www.tohoku.ac.jp/japanese/newimg/pressimg/tohokuuniv-press20160927_01web.pdf>

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将所测定的生物体信息对报告部115、设定控制部111进行通知。

报告部115基于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所测定的生物体信息,生成图表、数值、以及图标等用于报告生物体信息的图像。并且,报告部115通过将生成的图像对显示部19进行显示来进行报告。在此情况下,报告部115可以考虑镜部30上的映出用户脸部的位置来进行报告。镜部30上的映出用户脸部的位置能够根据镜部30上的反射位置与显示部19上的显示位置的对应关系、和图像解析部112通过人脸跟踪而确定出的用户脸部的轮廓位置来进行确定。

并且,报告部115例如也可以在不与映出用户脸部的位置重叠的区域(即不被用户脸部遮盖的区域)自动地配置并显示用于报告生物体信息的波形数据、必要的文字、图像信息。报告部115通过将这样的信息实时地重新设计并显示,从而能够以易于观看的方式传递健康状态、预防指导的信息等。

或者,报告部115例如也可以在映出用户脸部的位置叠加地显示信息。例如,可以是,为了易于获得生物体信息,使用箭头、弹出框来显示引导信息,以使用户脸部正对镜部30。例如,若为了稳定地保持测定区域而根据人脸跟踪的轮廓数据来显示引导(箭头、cg(computergraphics;计算机图形)的合成等)以使脸的位置(上下左右的朝向)成为正面(轮廓区域成为最大的位置)从而明示地向用户进行反馈,则能够持续地确保稳定的测定区域。

另外,报告部115可以对这些显示进行组合。例如,报告部115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将表示按摩内容的文本显示在不与映出用户脸部的位置重叠的区域,并将表示按摩时的手动作的箭头叠加在映出用户脸部的位置上来显示信息。

此外,报告部115也可以通过显示部19上的显示以外的方法进行报告。例如,报告部115可以使从图示省略的扬声器输出声音消息等从而进行报告。

[动作]

接下来,对图像处理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这里,图像处理装置1进行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和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

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是对检测出的全部测定区域进行分级、以判定为等级高的测定区域为对象来测定生物体信息的处理。即,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是每当处理时、选择等级高的部位进行测定的处理。

相对于此,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对检测出的全部测定区域进行分级,将判定为等级高的测定区域分别与用户建立关联,并且,之后,以建立关联的测定区域为对象来测定生物体信息。即,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是选择按每个用户而设定的部位来进行测定的处理。

以下,首先参照图6对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进行说明。接着,参照图7及图8对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各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与图像处理装置1的起动、用户的开始操作一起开始。用户的开始操作例如是用户进行的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开始指示操作、或者用户进行的向瘦脸、笑脸练习以及生物体信息的记录等各种模式的切换指示操作。

在此情况下,根据设定控制部111的设定、用户的选择操作来决定进行哪种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

[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

图6是说明图像处理装置1所执行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中,设定控制部111进行初始设定。例如,设定控制部111从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应用分发服务器,取得用于进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应用软件,并使该应用软件动作。另外,设定控制部111随着应用软件的动作而进行拍摄部16、发光部17的设定,并且,设定控制部111随着使拍摄部16的拍摄开始而使发光部17的发光开始。

在步骤s12中,图像解析部112通过进行人脸跟踪而检测测定区域。具体而言,图像解析部112检测在镜部30之前正对的用户并进行图像解析,从而进一步检测测定区域。测定区域例如是额、颊、颚、以及颈等所对应的区域。

在步骤s13中,图像解析部112判定是否成功检测到测定区域。在成功检测到测定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14。另一方面,在因用户脸部的朝向不适当等原因而无法检测到测定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步骤s12。另外,在步骤s13中,图像解析部112可以以成功检测到一个测定区域为条件而判定为“是”,也可以以成功检测到规定数量的测定区域为条件而判定为“是”。

在步骤s14中,判定选择部113控制发光部17来调整照度、颜色成分,以提高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容易度。另外,在此情况下,判定选择部113也可以除了发光部17之外还对显示部19的背光进行控制来调整照度、颜色成分。进而,判定选择部113也可以利用经由通信部21的通信,除了发光部17之外还对图像处理装置1以外的装置所具备的照明器具进行控制来调整照度、颜色成分。由此,能够对应于环境而实现稳定的测定。

在步骤s15中,判定选择部113对在步骤s12中检测到的测定区域分别进行分级。分级的方法如上述那样,例如根据测定区域各自的大小、测定区域各自的脉波检测率来进行。另外,在基于脉波检测率进行分级的情况下,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对检测出的各个测定区域进行测定,对检测出的各个测定区域计算脉波检测率。

在步骤s16中,判定选择部113关于在步骤s15中进行了的分级、判定是否检测到高等级的测定区域(即,被赋予规定等级以上的等级的测定区域)。

在检测到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17。另一方面,未检测到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步骤s14。

在步骤s17中,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从高等级的测定区域,测定生物体信息。该测定如上述那样基于测定区域的图像来进行,对用户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

在步骤s18中,判定选择部113对在步骤s17中实际作为测定生物体信息的对象的测定区域再次进行分级。并且,判定该测定区域的等级是否仍然保持高等级。在该测定区域的等级仍然保持为高等级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19。

另一方面,在该测定区域的等级发生了变更而不再是高等级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步骤s14。例如,在步骤s17的生物体信息的测定中,如果需要几秒~几十秒,则在测定中有用户改变脸部朝向等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有可能不再能够适当地拍摄测定区域、测定区域的等级变为低等级。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18中判定为“否”。

在步骤s18的处理中,通过在测定生物体信息之后再次确认等级,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仅取得仅以高等级的测定区域为对象(即,仅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测定的测定区域为对象)而测定的生物体信息。另外,该再次的分级也可以基于生物体信息的测定结束以外的条件来进行。例如,也可以是,以从在步骤s15中上次进行过的分级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30分钟)为条件来进行该再次的分级。即,可以定期地进行该再次的分级。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是,以受理了用户的操作指示为条件来进行该再次的分级。

在步骤s19中,报告部115将在步骤s17中测定的生物体信息,以在显示部19上显示等方法进行报告。

在步骤s20中,设定控制部111将在步骤s17中测定的生物体信息保存到存储部20的测定数据存储部201、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测定数据存储服务器等。通过将该保存的测定数据与作为测定对象的用户建立关联,能够生成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履历。该履历例如能够用于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推移分析等目的。另外,在不将保存下来的测定数据与作为测定对象的用户建立关联的情况下,也能够作为所谓的大数据而用于统计分析等。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为了简便而说明了在步骤s19之后执行步骤s20,但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20之后执行步骤s19,也可以并行执行步骤s19和步骤s20。

在步骤s21中,设定控制部111判定是否结束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设定控制部111例如将成功测定了规定次数的生物体信息、从用户受理了处理的结束操作、或从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作为结束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来进行判定。

在不满足这样的结束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步骤s17。另一方面,在满足了这样的结束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是”,本次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结束。

另外,在下次及以后进行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可以省略步骤s11中的取得应用等处理。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能够从检测到的测定区域中选择等级高的测定区域,以所选择的测定区域为对象来测定生物体信息。这里,等级高的测定区域是易于测定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区域,因此根据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能够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另外,根据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在测定生物体信息之后,对仍然是等级高的测定区域而等级没有降低这一情况进行确认,因此能够保证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进而,根据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即使没有预先登记用户的轮廓信息,也能够测定生物体信息。

[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

图7和图8是说明图像处理装置1所执行的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31中,设定控制部111进行初始设定。初始设定的方法与上述步骤s11相同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32中,设定控制部111尝试用于识别用户的个人验证,判定个人验证是否成功。在个人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33。另一方面,在个人验证失败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判定为“否”,重复步骤s32。另外,个人验证例如能够通过利用了拍摄部16拍摄到的用户脸部图像的脸部识别、利用了由输入部18中包含的麦克风收集到的用户声音的声纹识别等来进行。并且,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利用了规定的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验证、利用了用户输入的密码的验证等其它验证方法来进行个人验证。

在步骤s33中,设定控制部111对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验证服务器查询与通过个人验证而确定的用户有关的轮廓信息。验证服务器确认与受到查询的用户有关的轮廓信息的有无。并且,验证服务器在存在轮廓信息的情况下,从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测定数据存储服务器取得对应的轮廓信息。并且,验证服务器将取得的轮廓信息作为对查询的响应而对设定控制部111发送。另一方面,验证服务器在存在轮廓信息的情况下,将该情况作为对查询的响应而对设定控制部111发送。

这里,在轮廓信息中包含用户的关联信息、对该用户指定的个体区域、对该用户指定的作为测定对象的生物体信息的种类。

这里,用户的关联信息例如是用于识别用户的识别信息、用户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用于进行验证的验证源图像。

另外,个体区域是与各个用户建立了关联的特定的测定区域。另外,个体区域的数量根据作为测定对象的生物体信息而不同。例如,如上述那样,对于脉搏、脉波,能够从一个测定区域(例如、额、颊、颚及颈等中的某一个测定区域)进行测定。因此,在对脉搏、脉波进行测定的情况下,个体区域是一个即可。另一方面,对于脉波传播速度、血压变动,能够从脉搏延迟已知的相离的两点(例如颊和额、或者额或颊与手掌等)的测定区域进行测定。因此,在对脉波传播速度、血压变动进行测定的情况下,个体区域需要为2个。

另外,在轮廓信息中还可以包含测定时的发光部17的设定内容等与测定有关的关联信息。

在步骤s34中,设定控制部111确认来自验证服务器的响应的内容。在来自验证服务器的响应的内容为轮廓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34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35。另一方面,在来自验证服务器的响应的内容表示不存在轮廓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34中判定为“否”,处理转入步骤s36。

在步骤s35中,设定控制部111读入作为来自验证服务器的响应而接收到的轮廓信息。

在步骤s36中,设定控制部111生成关于作为本次处理的对象的用户的轮廓信息,并向验证服务器发送,并且委托轮廓信息的登记。验证服务器通过将接收到的轮廓信息存储于测定数据存储服务器来进行登记。另外,在该阶段,在还没有进行个体区域的设定的情况下,仅对个体区域以外的信息进行登记。

在步骤s37中,设定控制部111判定是否对于作为处理对象的用户存在个体区域的指定。

例如,步骤s35中读入的轮廓信息中包含个体区域的指定的情况下、或对应于来自用户的操作等而进行了个体区域的指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37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38。另一方面,轮廓信息中不包含个体区域的指定、也没有进行与来自用户的操作等对应的个体区域的指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37中判定为“否”,处理转入步骤s42。

在步骤s38中,设定控制部111基于轮廓信息,进行与用户个人相应的设定。例如,设定控制部111基于轮廓信息,对个体区域、作为测定对象的生物体信息的种类、测定时的发光部17的设定内容等进行设定。即,设定为适于对该用户进行测定的状态。

在步骤s39中,图像解析部112通过进行人脸跟踪来检测测定区域。本处理是与上述步骤s12相同的处理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40中,判定选择部113判定在步骤s39中检测出的测定区域中,是否包含与在步骤s38中设定的个体区域相同的区域。另外,在个体区域为一个的情况下,对该一个个体区域判定是否包含相同区域。另一方面,在个体区域为两个的情况下,对该两个个体区域分别判定是否包含相同区域。

在含有与个体区域相同的区域(在两个个体区域的情况下,与它们分别相同的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40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46。另一方面,在不含与个体区域相同的区域(在两个个体区域的情况下,与它们分别相同的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40中判定为“否”,处理转入步骤s41。

在步骤s41中,报告部115为了能检测出与个体区域相同的区域而对引导(导航)进行报告,以成为上次测定时的脸部位置(即,成功检测出所述个体区域的位置)等。例如,报告部115利用箭头、弹出框来显示引导信息,以使得由拍摄部16拍摄的用户的脸部的位置、朝向与上次测定时的位置、朝向相同。用户能够通过参照该引导显示而调整脸部位置、朝向,以使得与上次测定时的位置、朝向相同。

由此,在下次的步骤s39中检测出与个体区域相同的测定区域,在下次的步骤s40中判定为“是”。

另一方面,在转入了步骤s42的情况下,用于设定个体区域的处理开始。具体而言,在步骤s42中,判定选择部113控制发光部17来调整照度、颜色成分,以提高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容易度。本处理是与上述步骤s14相同的处理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43中,判定选择部113对在步骤s32中检测出的测定区域分别进行分级。本处理是与上述步骤s15相同的处理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44中,判定选择部113针对在步骤s43中进行了的分级,判定是否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即,被赋予规定等级以上的等级的测定区域)。

另外,在需要两个个体区域的情况下,在不同的部位分别判定是否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例如,如额一处、颊一处那样来判定是否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

在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需要两个个体区域的情况下,是在不同部位分别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在步骤s44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45。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需要两个个体区域的情况下,是没有在不同部位分别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在步骤s44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步骤s42。

在步骤s45中,将在步骤s44中检测出的高等级的测定区域(需要两个个体区域的情况下,是分别关于不同部位的高等级的测定区域)设定为作为本次处理的对象的用户的个体区域。另外,关于不同的部位是哪个部位和哪个部位,可以按每个用户预先决定,也可以基于在步骤s44中检测出的高等级的测定区域是哪个部位来决定。

在步骤s46中,从在步骤s39中检测出的个体区域、在步骤s45中设定的个体区域,测定生物体信息。该测定如上述那样基于测定区域的图像来进行,对用户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

在步骤s47中,报告部115将在步骤s46中测定的生物体信息以在显示部19上显示等方法进行报告。本处理是与上述步骤s19相同的处理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48中,设定控制部111将在步骤s46中测定的生物体信息保存到存储部20的测定数据存储部201、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测定数据存储服务器等。本处理是与上述步骤s20相同的处理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49中,设定控制部111判定是否结束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本处理是与上述步骤s21相同的处理,结束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也能够与结束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在不满足结束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49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转入步骤s46。另一方面,在满足了结束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49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50。

在步骤s50中,设定控制部111基于本次处理的内容来更新轮廓信息,并向验证服务器发送,并且委托轮廓信息的登记。例如,设定控制部111基于本次处理中在步骤s44中设定的个体区域、步骤s42中的调光时的发光部17的设定内容等来更新轮廓信息,并向验证服务器发送,并且委托轮廓信息的登记。

验证服务器通过将所接收的轮廓信息存储到测定数据存储服务器中来进行登记。由此,在下次及其以后进行的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在步骤s37中判定为“是”,能够省略步骤s42~步骤s45等的处理。

另外,在下次及其以后进行的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也可以省略步骤s31中的应用取得等处理。

在以上说明的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能够将按每个用户个人而设定的个体区域作为对象来测定生物体信息。这里,个体区域是从等级高的测定区域中选择的,是容易测定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区域,因此根据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能够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另外,根据第二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在等级高的测定区域按每个用户个人而不同的情况下,也由于设定按每个用户个人而设定的个体区域,从而能够保证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以上这样构成的图像处理装置1具备图像解析部112、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和判定选择部113。

图像解析部112从拍摄部16拍摄到的包含被摄体的图像中检测该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

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从图像解析部112所检测出的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中的至少某个取得生物体信息。

判定选择部113判定与图像解析部112所检测出的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分别有关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判定选择部113基于由判定选择部113判定出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进行与被摄体的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有关的选择。

由此,由于基于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这样的指标,来进行与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有关的选择,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判定选择部113基于由判定选择部113判定出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从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中选择规定的部位图像。

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从判定选择部113选择出的规定的部位图像,取得被摄体的生物体信息。

由此,基于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这样的指标,选择取得生物体信息的部位图像,因此能够根据更容易取得生物体信息的部位图像测定生物体信息。

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取得与图像解析部112检测出的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分别相关的生物体信息。

判定选择部113基于由判定选择部113判定出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从由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取得的多个生物体信息中选择生物体信息。

由此,能够基于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这样的指标,取得从更容易取得生物体信息的部位图像中计测到的生物体信息。

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对应于与判定选择部113所选择出的规定的部位图像相关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使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方法不同。

由此,例如,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越高,则即使测定时间短也能够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另外,在假设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不那么高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延长测定时间而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判定选择部113基于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各自的区域范围的大小,判定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

由此,能够基于测定区域越大则越是稳定的测定区域这样的基准来判定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

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从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分别检测被摄体的脉搏。

判定选择部113基于由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检测出的脉搏来判定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

由此,能够基于脉搏这样的基准来判定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

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基于检测出的脉搏来计算脉搏计测率。

判定选择部113基于由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算出的脉搏计测率来判定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

由此,能够基于脉搏计测率越高则越是稳定的测定区域这样的基准来判定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

判定选择部113每当拍摄部16拍摄到的包含被摄体的图像被更新则进行选择。

由此,即使图像被更新而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变化,也能够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图像处理装置1还具备发光部17。

判定选择部113在对被摄体的部位图像的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进行判定的情况下,控制发光部17以提高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

由此,能够提高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能够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图像处理装置1还具备报告部115。

报告部115报告由判定选择部113选择的部位。

由此,作为被摄体的用户能够把握当前选择了哪个部位,因此能够调整脸的位置等从而适当地拍摄所选择的部位。

报告部115对应于由判定选择部113选择的部位图像的区域范围,报告由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取得的生物体信息。

由此,能够在不与映出作为被摄体的用户的脸部的位置重复的区域(即不被用户脸部遮盖的区域)自动地配置并显示用于报告生物体信息的波形数据、必要的文字、图像信息。或者,还能够在映出用户脸部的位置叠加地显示信息。

报告部115对应于基于图像解析部112检测出的被摄体的多个部位图像而确定的被摄体的被拍摄位置,报告向规定的被拍摄位置的引导。

由此,能够报告适当地检测测定区域的引导(导航)。例如,能够使用箭头、弹出框来显示引导信息,以使得由拍摄部16拍摄的用户的脸部的位置、朝向与适当的位置、朝向相同。

判定选择部113对按每个被摄体而指定的多个部位分别进行规定的部位图像的选择。

由此,即使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高的测定区域按每个用户个人而不同,也能够保证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判定选择部113在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为规定基准以上的部位图像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选择某个部位图像,基于该选择的部位图像的检测容易度,进行与被摄体的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有关的选择。

由此,能够限定检测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区域,从而能够减少检测生物体信息的处理。

判定选择部113在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为规定基准以上的部位图像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该多个部位图像相连,基于该相连而成的部位图像的检测容易度,进行与被摄体的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有关的选择。

由此,能够以更广的测定区域为对象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判定选择部113基于生物体信息的检测容易度最高的部位图像的检测容易度,进行与被摄体的生物体信息的取得有关的选择。

由此,能够以最高等级的测定区域为对象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括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进行的变形、改良等。

<选择生物体信息的变形例>

例如,可以部分地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进行变形。例如,如参照图6上述的那样,在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判定选择部113对检测出的检测区域分别进行分级(相对于步骤s15的处理),测定了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生物体信息(相当于步骤s17的处理)。

将其进行变形,首先,可以是,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取得并测定生物体信息(相当于步骤s17的处理),判定选择部113对检测出的检测区域分别进行分级(相当于步骤s15的处理),选择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相当于步骤s16的处理),取得所选择的测定区域的生物体信息。以下参照图9说明该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

[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

图9是说明图像处理装置1所执行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61中,设定控制部111与步骤s11同样地进行初始设定。

在步骤s62中,图像解析部112与步骤s12同样地通过进行人脸跟踪来检测测定区域。

在步骤s63中,图像解析部112判定是否成功检测出测定区域。在成功检测出测定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63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64。另一方面,在由于用户脸部的朝向不适当等原因而无法检测出测定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63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步骤s62。

在步骤s64中,判定选择部113与步骤s14同样地,控制发光部17来调整照度、颜色成分,以提高生物体信息测定的容易度。

在步骤s65中,生物体信息测定部114从在步骤s62中检测的全部测定区域分别测定生物体信息。该测定如上述那样基于测定区域的图像来进行,对用户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

在步骤s66中,判定选择部113对在步骤s62中检测的全部测定区域分别进行分级。分级的方法与上述步骤s15相同,例如根据测定区域各自的大小、测定区域各自的脉波检测率来进行。

在步骤s67中,判定选择部113针对在步骤s66中进行的分级来判定是否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即被赋予规定等级以上的等级的测定区域)。在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67中判定为“是”,处理转入步骤s68。另一方面,没有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在步骤s67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步骤s64。

在步骤s68中,判定选择部113从在步骤s66中根据全部测定区域的每一个测定的生物体信息中,选择从在步骤s66中进行的分级中的高等级的测定区域测定出的生物体信息。

在步骤s69中,报告部115将在步骤s68中选择的生物体信息以在显示部19上显示等方法进行报告。

在步骤s70中,设定控制部111将在步骤s68中选择的生物体信息保存到存储部20的测定数据存储部201、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测定数据存储服务器等。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为了简便而说明了在步骤s69之后执行步骤s70,但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70之后执行步骤s69,也可以并行地执行步骤s69和步骤s70。

在步骤s71中,设定控制部111判定是否结束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设定控制部111将如下情况作为结束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来进行判定,所述情况例如是:成功测定了规定次数的生物体信息、从用户受理了处理的结束操作、从开始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起经过了规定时间。

在不满足这样的结束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71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步骤s64。另一方面,在满足了结束这样的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的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71中判定为“是”,结束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

另外,在下次及以后进行的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也可以省略步骤s61中的应用的取得等处理。

在以上说明的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从所检测的全部测定区域分别测定生物体信息。另外,在从全部测定区域分别测定出的生物体信息中,选择从高等级的测定区域测定出的生物体信息。并且,报告所选择的生物体信息。这里,等级高的测定区域是容易测定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区域,因此根据变形例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能够选择更高精度地测定的生物体信息。

另外,根据本变形的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在选择之前,始终对全部测定区域测定生物体信息。因此,与从一部分测定区域进行测定的情况相比,总是能够取得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生物体信息。

<与测定区域的选择有关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5、步骤s16、以及步骤s17中,判定是否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即被赋予规定等级以上的等级的测定区域),在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以该高等级的测定区域为对象测定生物体信息。不限于此,也可以对该处理进行变形。

例如,在检测出多个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可以从该多个高等级的测定区域中选择任一个测定区域。并且,可以从所选择的一个测定区域检测生物体信息。由此,能够限定检测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区域,因此能够减少检测生物体信息的处理。

或者,在检测出多个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多个高等级的测定区域相连(即超出额、颊、颚及颈等部位)而作为一个测定区域进行处理。并且,可以从该相连而得的一个测定区域检测生物体信息。由此,能够以更广的测定区域为对象并以更高的精度测定生物体信息。

或者,也可以是,不是判定是否检测出高等级的测定区域(即被赋予规定等级以上的等级的测定区域),而是判定最高等级的测定区域是哪个测定区域。并且,可以从判定为最高等级的测定区域检测生物体信息。由此,能够以最高等级的测定区域为对象并以更高的精度测定生物体信息。

另外,也可以将本变形例适用于参照图9说明过的步骤s66、步骤s67以及步骤s68。即,可以将本变形例适用于选择从高等级的测定区域测定出的生物体信息这样的处理。

<其它变形例>

作为其它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7、步骤s46中,不考虑作为测定对象的测定区域的等级,进行了生物体信息的测定。将其进行变形,可以对应于作为测定对象的测定区域的等级,使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方法不同。例如可以是,测定区域的等级越高,使测定时间越短。

具体而言,例如在以高中低三个阶段进行分级的情况下,如果是高等级(区域大/脉波检测率高)则使测定时间比规定值缩短,如果是中等级(区域规定值/脉波检测率规定值)则以规定值(默认)的测定时间进行计测,在低等级(区域小/脉波检测率小)的情况下,使测定时间比规定值延长。

由此,在测定区域的等级高的情况下(即生物体信息的获取容易度高的情况下),能够以较短的测定时间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另外,在假设测定区域的等级不那么高的情况下(即生物体信息的获取容易度不那么高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延长测定时间而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也就是说,在仅能检测到等级不那么高的测定区域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

作为其它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设想了从一个测定区域进行测定的情况,对其进行变形,在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中,也可以从脉搏延迟已知的相离的两点的测定区域进行测定。即,也可以通过第一生物体信息测定处理,测定脉波传播速度、血压变动等生物体信息。

作为其它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想了从一个测定区域或者两点的测定区域进行测定的情况,也可以从三点以上的测定区域进行测定。

作为其它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图像处理装置1与服务器群3中包含的各服务器协同工作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图像处理装置1中追加各服务器的功能,仅由图像处理装置1来进行全部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1,以组装入便携的自由立起式的镜子中的电子设备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特别限定于此。

例如,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组装入穿衣镜等大型镜子中的电子设备、组装入固定式的洗面化妆台中的电子设备、浴室中设置的镜子形状的电子设备。

上述一系列处理可以通过硬件来执行,也可以通过软件来执行。

换言之,图5的功能结构仅为例示而并无特别限定。即,图像处理装置1只要具备能够将上述一系列处理作为整体来执行的功能即可,为了实现该功能而使用怎样的功能模块并不特别限定于图5的例子。

另外,一个功能模块可以由硬件单体构成,也可以由软件单体构成,也可以由它们的组合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结构可以由执行运算处理的处理器来实现,能够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除了由单处理器、多处理器以及多核处理器等各种处理装置单体构成之外,也包括这些各种处理装置与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等处理电路的组合。

在利用软件执行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将构成该软件的程序从网络、记录介质安装到计算机等中。

计算机可以是组装到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另外,计算机也可以是能够通过安装各种程序来执行各种功能的计算机、例如是通用的个人电脑。

含有这样的程序的记录介质不仅由为了向用户提供程序而在装置主体之外配置的图2的可移动介质100构成,还由以预先组装到装置主体中的状态提供给用户的记录介质等构成。可移动介质100例如由磁盘(含软盘)、光盘、或者光磁盘等构成。光盘例如由cd-rom(compactdisk-readonlymemory)、dvd(digitalversatiledisk)、blu-ray(注册商标)、disc(蓝光盘)等构成。光磁盘由md(mini-disk)等构成。另外,以预先组装到装置主体中的状态提供给用户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记录有程序的图4的rom12、图4、5的存储部20中包含的硬盘等构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对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进行记述的步骤,当然包含按照顺序而时序进行的处理,但不一定时序地进行处理,也包含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系统这个用语是指由多个装置、多个单元等构成的整体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而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而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本发明能够采取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并且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省略、替换等多种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本说明书等记载的发明范围及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