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回弹鞋子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2429发布日期:2019-03-19 23:34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高回弹鞋子中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鞋子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回弹鞋子中底。



背景技术:

一般的鞋子主要由鞋面、鞋底和鞋垫组成,而鞋底主要由中底和外底构成,外底设置在鞋底的最下层,用于与地面接触,中底则设置在外底上,主要起减震和支撑的作用,鞋垫则设置在中底上,用于与使用者的脚底接触,而鞋面则与鞋底相连,以对脚部进行保护。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鞋子中底通常由布料和与布料相贴合的回弹材料构成,但是,这种结构的鞋子中底,制作麻烦,而且受限于布料本身的性质,其回弹性和柔软度低,严重影响鞋子穿着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弹性和柔软度好,并能方便与鞋面实现连接的高回弹鞋子中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回弹鞋子中底,包括布体和pu(polyurethane,即聚氨酯)体,所述布体分为缝合部和连接部,所述缝合部和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pu体与连接部相连接,并覆盖于通孔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pu体的回弹性和柔软度好,能有效提高利用本发明所制作的鞋子的穿着舒适度,而布体中的缝合部和连接部,连接部通过与pu体相连接,能提高pu体的强度,保证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而缝合部则能方便本发明与鞋面的缝合,提高本发明与鞋面的结合强度,保证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缝合部的宽度为5mm~7mm。该宽度范围下,能保证缝合部有足够的空间来与鞋面缝合,保证缝合强度,同时,避免缝合空间太大,造成浪费和影响缝合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横跨通孔,并被pu体覆盖。对于一些码数较大的鞋子,通过设置加强条能提高pu体的强度,避免pu体因强度不足而在使用时造成塌陷,而影响鞋子的穿着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u体上设有前脚掌位和脚后跟位,所述加强条为多条,多条所述加强条均不被前脚跟位或者后脚跟位所覆盖。由于本发明在使用时,前脚掌位和脚后跟位分别对应用户脚部的前脚掌处和脚后跟处,用户脚部的感受最明显,如在该位置设置加强条,会导致本发明的使用柔软度和回弹性下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条的宽度不小于8mm。由此,可以保证加强条能对pu体产生明显的强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u体的厚度为3mm~5mm。由此,可以保证pu体能在具有足够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能和柔软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布体的厚度为0.5mm~1mm。由此,可以避免布体的厚度太大,使得本发明的总厚度太大,造成使用不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和pu体的连接处的宽度不小于8mm。由此,可以保证连接部和pu体具有足够的接触,使得连接部和pu体之间的连接具有足够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回弹鞋子中底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高回弹鞋子中底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高回弹鞋子中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含隐藏线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高回弹鞋子中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布体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高回弹鞋子中底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含隐藏线的俯视图。

图6为图1的高回弹鞋子中底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布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发明的一种高回弹鞋子中底,包括布体1和pu体2,pu体2可以由市售的pu材料经常规的加工工艺固化获得。

布体1分为缝合部11和连接部12,缝合部11和连接部12一体成型,缝合部11的宽度在5mm到7mm之间,本实施例中缝合部11的宽度优选为5mm,缝合部11用于与鞋面进行车缝缝合。

连接部12的中部设有通孔121,pu体2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使其pu材料置于连接部12上,以渗过连接部12,并覆盖住整个通孔121,使得pu材料固化后,pu体2的边缘的一部分固化于布体1的连接部12中实现和连接部12的固定连接,并且固化后的pu体2将整个通孔111覆盖住。

为了保证连接部12和pu体2的连接强度,连接部12和pu体2的连接处的宽度需不小于8mm,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和pu体2的连接处的宽度优选为8mm。

pu体2的厚度在3mm到5mm之间,本实施例中pu体2的厚度优选为3mm,布体1的厚度在0.5mm到1mm之间,本实施例中布体1的厚度优选为0.5mm。

实施例2

参考图1、图2、图5和图6,本发明的一种高回弹鞋子中底,包括布体1和pu体2,pu体2可以由市售的pu材料经常规的加工工艺固化获得。

布体1分为缝合部11和连接部12,缝合部11和连接部12一体成型,缝合部11的宽度在5mm到7mm之间,本实施例中缝合部11的宽度优选为7mm,缝合部11用于与鞋面进行车缝缝合。

连接部12的中部设有通孔121,连接部12上设有多个加强条122,加强条122横跨通孔121,而pu体2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使其pu材料置于连接部12上,以渗过连接部12,并覆盖住整个通孔121,即也覆盖住所有的加强条122,使得pu材料固化后,pu体2的边缘的一部分固化于布体1的连接部12中实现和连接部12的固定连接,并且固化后的pu体2将整个通孔111和所有加强条122都覆盖住。

另外,pu体2上设有前脚掌位21和脚后跟位22,前脚掌位21和脚后跟位22的位置和人体的前脚掌和脚后跟的位置分别匹配,而所有加强条122均不被前脚跟位21或者后脚跟位22所覆盖。加强条122的宽度需不小于8mm,本实施例中加强条122的宽度优选为10mm。

并为了保证连接部12和pu体2的连接强度,连接部12和pu体2的连接处的宽度需不小于8mm,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和pu体2的连接处的宽度优选为10mm。

pu体2的厚度在3mm到5mm之间,本实施例中pu体2的厚度优选为5mm,布体1的厚度在0.5mm到1mm之间,本实施例中布体1的厚度优选为1mm。

实施例3

参考图1、图2、图5和图6,本发明的一种高回弹鞋子中底,包括布体1和pu体2,pu体2可以由市售的pu材料经常规的加工工艺固化获得。

布体1分为缝合部11和连接部12,缝合部11和连接部12一体成型,缝合部11的宽度在5mm到7mm之间,本实施例中缝合部11的宽度优选为6mm,缝合部11用于与鞋面进行车缝缝合。

连接部12的中部设有通孔121,连接部12上设有多个加强条122,加强条122横跨通孔121,而pu体2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使其pu材料置于连接部12上,以渗过连接部12,并覆盖住整个通孔121,即也覆盖住所有的加强条122,使得pu材料固化后,pu体2的边缘的一部分固化于布体1的连接部12中实现和连接部12的固定连接,并且固化后的pu体2将整个通孔111和所有加强条122都覆盖住。

另外,pu体2上设有前脚掌位21和脚后跟位22,前脚掌位21和脚后跟位22的位置和人体的前脚掌和脚后跟的位置分别匹配,而所有加强条122均不被前脚跟位21或者后脚跟位22所覆盖。加强条122的宽度需不小于8mm,本实施例中加强条122的宽度优选为9mm。

并为了保证连接部12和pu体2的连接强度,连接部12和pu体2的连接处的宽度需不小于8mm,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和pu体2的连接处的宽度优选为9mm。

pu体2的厚度在3mm到5mm之间,本实施例中pu体2的厚度优选为4mm,布体1的厚度在0.5mm到1mm之间,本实施例中布体1的厚度优选为0.6mm。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