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手套的校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0014发布日期:2018-08-28 22:18阅读:1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手套的校服。



背景技术:

校服,是学生日常上学必须穿的服装,而在秋冬节季,学生穿着校服只能包裹人体的身体以及胳膊部分进而起到保暖的作用,但是学生的双手仍暴露在外,虽然可以单独佩戴一双手套御寒,但是因为手套与衣服是分体,所以经常会出现手套遗失的情况,这样秋冬季节在北方严寒的地方就会经常出现学生手冻伤,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此外,现今的学生喜欢骑自行车上学,用手直接接触车把手经常会出现手部磨损的情况。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校服均未考虑学生的手部御寒及防护,国内一些时装品牌虽然有考虑到御寒防护的问题,但是都是直接在衣袖的袖口上直接留出指拇孔洞,而人体手掌上的大拇指生长方向与其它四指的生长方向有一定差异,直接在衣袖的袖口上打指拇孔洞穿着起来十分的不适,适用性不强;国外的一些运动品牌如美国FOX虽然有考虑到人体的生长曲线,但是在袖口上掏洞,再滚边、缝合这样的工艺十分复杂,且成本高,对于国内校服生产这种结构的制作工艺并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手套的校服,所述校服可以对学生的手部进行保暖和防护,且这种校服符合人体生长曲线,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手套的校服,包括校服本体,所述校服本体上部设有左右两个衣袖,两个所述衣袖的一端与校服本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衣袖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螺纹袖口,所述衣袖靠近校服本体的一侧设有衣袖缝合边,所述衣袖缝合边沿衣袖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螺纹袖口靠近校服本体的一侧设有袖口缝合边,所述袖口缝合边与衣袖缝合边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袖口缝合边与螺纹袖口中袖口所在的平面成45°角;所述衣袖缝合边的下端与衣袖和螺纹袖口的缝合边相接,所述袖口缝合边的上端与衣袖和螺纹袖口的缝合边相接,所述衣袖缝合边的下端与袖口缝合边的上端相距1.5cm,所述衣袖缝合边下端位于袖口缝合边上端的后侧;所述袖口缝合边上设有两个打枣加固边,所述两个打枣加固边分别垂直于袖口缝合边,所述两个打枣加固边之间的袖口缝合边不缝合形成指拇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袖口为圆机袖口。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袖口为扁机袖口。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袖口长度为10-20cm。

进一步的,所述指拇通孔长度为3-4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可御寒保暖,防护手部,因为在校服的两个衣袖的袖口上设有指拇通孔,学生在穿着校服时,将大拇指穿过指拇通孔,这样手掌就可以在螺纹袖口的防护下,不仅可以御寒,而且当学生需要骑自行车或者提拉重物的时候会对手掌起到一个防护作用,防止手部磨损。

2、符合人体生长曲线,因为螺纹袖口靠近校服本体的一侧设有袖口缝合边,衣袖缝合边沿衣袖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螺纹袖口靠近校服本体的一侧设有袖口缝合边,所述袖口缝合边与衣袖缝合边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袖口缝合边与螺纹袖口中袖口所在的平面成45°角,且衣袖缝合边的下端位于袖口缝合边的上端的后侧,这样的袖口剪裁符合人体的生长曲线,穿着舒适,适用性强,且衣袖缝合边的下端与袖口缝合边的上端相距1.5cm,所述衣袖缝合边的下端位于袖口缝合边的上端的后侧,这样的设置使得校服的袖口位置更加符合人体的生长曲线,穿着的舒适度更佳。

3、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因为直接在袖口缝合边上设指拇通孔,再生产制造时无需再在袖口上重新掏洞,只需在袖口缝合边留置部分空间不进行缝合,这样既可形成指拇通孔,生产制造过程十分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应学生市场的需求。

4、结构稳固,耐穿,因为袖口缝合边上设有两个打枣加固边,所述两个打枣加固边分别垂直于袖口缝合边,所述两个打枣加固边之间的袖口缝合边不缝合形成指拇通孔,所以指拇通孔结构十分稳固,不会出现开口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大的情况,保证校服不易变形、耐穿,且螺纹袖口的螺纹具有抗起球的性能,这进一步使得校服更加耐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手套的校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衣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衣袖的主视图;

图中:1-校服本体;2-衣袖;3-螺纹袖口;4-袖口缝合边;5-指拇通孔;6-打枣加固边;7-衣袖缝合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手套的校服,包括校服本体1,所述校服本体1上部设有左右两个衣袖2,两个所述衣袖2的一端与校服本体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衣袖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螺纹袖口3,所述衣袖2靠近校服本体1的一侧设有衣袖缝合边7,所述衣袖缝合边7沿衣袖2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螺纹袖口3靠近校服本体1的一侧设有袖口缝合边4,所述袖口缝合边4与衣袖缝合边7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袖口缝合边4与螺纹袖口3中袖口所在的平面成45°角;所述衣袖缝合边7的下端与衣袖2和螺纹袖口3的缝合边相接,所述袖口缝合边4的上端与衣袖2和螺纹袖口3的缝合边相接,所述衣袖缝合边7的下端与袖口缝合边4的上端相距1.5cm,所述衣袖缝合边7下端位于袖口缝合边4上端的后侧;所述袖口缝合边4上设有两个打枣加固边6,所述两个打枣加固边6分别垂直于袖口缝合边4,所述两个打枣加固边6之间的袖口缝合边4不缝合形成指拇通孔5。在校服的两个衣袖2的袖口上设有指拇通孔5,学生在穿着校服时,将大拇指穿过指拇通孔5,这样手掌就可以在螺纹袖口3的防护下,不仅可以御寒,而且当学生需要骑自行车或者提拉重物的时候会对手掌起到一个防护作用,防止手部磨损;袖口缝合边4与衣袖缝合边7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袖口缝合边4与螺纹袖口3中袖口所在的平面成45°角,这样的螺纹袖口3采用直丝45°斜裁的方式进行剪裁,符合人体的生长曲线,穿着舒适,适用性强;因为衣袖缝合边7的下端与衣袖2和螺纹袖口3的缝合边相接,所述袖口缝合边4的上端与衣袖2和螺纹袖口3的缝合边相接,所述衣袖缝合边7的下端与袖口缝合边4的上端相距1.5cm,所述衣袖缝合边7下端位于袖口缝合边4上端的后侧,这样的设置使得校服的袖口位置更加符合人体的生长曲线,穿着的舒适度更佳;因为袖口缝合边4上设有两个打枣加固边6,所述两个打枣加固边6分别垂直于袖口缝合边4,所述两个打枣加固边6之间的袖口缝合边4不缝合形成指拇通孔5,因为直接在袖口缝合边4上设指拇通孔5,再生产制造时无需再在袖口上重新掏洞,只需在袖口缝合边4留置部分空间不进行缝合,这样既可形成指拇通孔5,生产制造过程十分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应学生市场的需求,因为指拇通孔5上设有打枣加固边6,所以指拇通孔5结构十分稳固,不会出现开口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大的情况,保证校服不易变形、耐穿,所述的打枣加固边6采用打枣机在指拇通孔5的上端、下端分别进行3次“Z”走线的打枣加固,使得打枣加固边6的结构稳定,指拇通孔5的结构更加稳固;且螺纹袖口3的螺纹具有抗起球的性能,这进一步使得校服更加耐穿。

如图1所示,所述螺纹袖口3为圆机袖口。选择圆机袖口可以进一步增强校服的保暖功能。

如图1所示,所述螺纹袖口3为扁机袖口。选择扁机袖口适用于秋季冷但不十分寒冷的气候,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但也不会过分保暖。

如图1、2、3所示,所述螺纹袖口3长度为10-20cm。袖口长度可以为10-20cm中任意一个长度,例如:10cm、12cm、15cm、16.5cm、18cm、20cm等等,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尺寸调整螺纹袖口3的长度,使得学生穿着的舒适度达到最佳。

如图3所示,所述指拇通孔5长度为3-4cm。指拇开口的长度可以为3-4cm中任意一个长度,例如:3cm、3.2cm、3.5cm、3.7cm、3.9cm、4cm等等,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指拇尺寸调整指拇开口的长度,使得学生穿着的舒适度达到最佳。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