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卡接方式连接伞布的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7285发布日期:2018-09-11 20:0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卡接方式连接伞布的伞具,尤其是指伞具的伞骨上设置有以卡接方式固定伞布的卡接件,让伞布稳固地结合于伞骨上,避免伞布脱离伞骨而无法使用。



背景技术:

一般伞具包含有伞柄、伞骨以及伞布,伞骨系放射状设置于伞柄一端,而伞布系利用缝线缝合固定于伞骨上,但前述伞布与伞骨的缝合作业较为费工费时、效率差,导致伞具组装的工时成本增加;再者,前述以缝线缝合的稳定性并不可靠,在缝合时稍有疏失,很容易就会造成断线等事故,进而降低伞具的使用寿命;另外,前述结构的伞具于开伞、收伞的操作中,伞骨容易与缝线产生摩擦,导致缝线断线损坏,造成伞布与伞骨松脱分离,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伞骨上的卡接件一侧所设置的二片夹掣片,在使用时,夹持伞布底面的夹持部形成定位,让伞布稳固地结合于伞骨上,避免伞布脱离伞骨而无法使用,并达到方便组装、降低制作成本以及延长伞具使用寿命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以卡接方式连接伞布的伞具,该伞具系设置有伞柄,伞柄一端以放射状方式连接有复数根伞骨,且复数伞骨上覆盖有伞布,伞布底面形成有放射状的复数夹持部,复数个夹持部系分别正对于各伞骨,且伞骨上间隔设置有复数卡接件,各卡接件具有与伞骨连接的固定部,固定部的表面二端延伸设置有二卡掣片,各卡掣片二侧形成有连接段与夹固段,连接段连接于固定部,二夹固段的末端相互靠近,并使伞布的夹持部定位于卡接件的二夹固段之间。

前述以卡接方式连接伞布的伞具,其中该卡接件的固定部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二端是贯穿于卡掣片相邻的侧方。

前述以卡接方式连接伞布的伞具,其中该卡接件的夹固段末端一侧设置有导引斜面,二夹固段相对的导引斜面的间距系朝卡接件中央方向渐缩而形成锥状。

前述以卡接方式连接伞布的伞具,其中该卡接件的夹固段末端二侧分别设置有导引斜面,二夹固段相对的导引斜面的间距是朝卡接件中央方向渐缩而形成锥状。

前述以卡接方式连接伞布的伞具,其中该卡接件的二夹固段末端分别延伸有止挡段,两个止挡段呈上下层迭状,并使两个止挡段之间间隔形成有止挡空间,且两个止挡段靠近止挡空间的表面形成有止挡面,止挡面与夹固段表面形成有小于90度的夹角。

前述以卡接方式连接伞布的伞具,其中该卡接件的一夹固段末端设有凹槽,另一夹固段末端延伸有止挡段,止挡段位于凹槽内,且止挡段形成有上表面与下表面,上表面与凹槽形成有第一止挡空间,下表面与凹槽形成有第二止挡空间,且第一止挡空间与第二止挡空间呈连通以及ㄑ形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接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卡接件于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卡接件夹持伞布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卡接件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卡接件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卡接件于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卡接件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卡接件于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伞具;

1、伞柄;

2、伞骨;

3、伞布;

31、夹持部;

32、布料;

33、包边缝部;

4、卡接件;

41、固定部;

411、固定孔;

42、卡掣片;

421、连接段;

422、夹固段;

423、导引斜面;

5、卡接件;

51、固定部;

511、固定孔;

52、卡掣片;

521、连接段;

522、夹固段;

523、止挡段;

524、止挡空间;

525、止挡面;

6、卡接件;

61、固定部;

611、固定孔;

62、卡掣片;

621、连接段;

622、夹固段;

623、凹槽;

624、止挡段;

6241、上表面;

6242、下表面;

625、第一止挡空间;

626、第二止挡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1图及第10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以卡接方式连接伞布的伞具,该伞具10系设置有伞柄1,伞柄1一端以放射状方式连接有复数根伞骨2,且复数伞骨2上覆盖有伞布3,其中:

该伞布3底面形成有放射状的复数夹持部31,复数个夹持部31分别正对于各伞骨2。本实施例中,该伞布3是由复数布料32缝合所制成的,而夹持部31为各布料32之间的缝合边。

该伞骨2上间隔设置有复数卡接件4,各卡接件4具有与伞骨2连接的固定部41,固定部41的表面二端延伸设置有二卡掣片42,各卡掣片42二侧形成有连接段421与夹固段422,连接段421与固定部41连接,二夹固段422的末端相互靠近,且具有弹性;前述卡接件4的固定部41设置有固定孔411,固定孔411二端是贯穿卡掣片42相邻的侧方,而卡掣片42的夹固段422末端一侧设置有导引斜面423,二夹固段422相对的导引斜面423的间距是朝卡接件4中央方向渐缩而形成锥状的。本实施例中,该导引斜面423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夹固段422的末端二侧,且二夹固段422上相对的导引斜面423的间距是朝卡接件4中央方向渐缩而形成锥状的。

请参阅第2图至第5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复数卡接件4装设于伞骨2上时,系将伞骨2末端插置于卡接件4的套接孔411内,即可将卡接件4的固定部41结合固定于伞骨2上,随之,再将伞布3的夹持部31顺着导引斜面423,由卡接件4侧方穿入二卡掣片42之间,使夹持部31夹持定位于二卡掣片42的夹固段422之间,即可将伞布3稳固的组装于伞骨2上。

由于前述卡接件4的夹固段422二端皆设置有导引斜面423,因此,卡接件4装设于伞骨2上时,不用考虑到伞布3的夹持部31穿入卡接件4内的方向性,特意将卡接件4设置有导引斜面423的一侧朝向伞柄1,以节省组装时间;反之,若卡接件4仅一侧设置有导引斜面423时,则必须于组装时考虑到伞布3的夹持部31穿入卡接件4内的方向性,导致组装时间拉长。

请参阅第5图至第9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为了避免伞布3轻易的脱出卡接件4,卡接件4的二夹固段422末端具有多种形式,如第6图及第7图所示,该卡接件5的二夹固段522末端分别延伸有止挡段523,两个止挡段523呈上下层迭状,并使两个止挡段523之间间隔形成有止挡空间524,且两个止挡段523靠近止挡空间524的表面形成有止挡面525,止挡面525与夹固段522表面形成有小于90度的夹角,让伞布3的夹持部31可以由上至下推挤二夹固段522弹性变形后,进入止挡空间524内,随之,两个夹固段522会由弹性复位能力恢复原状,夹住夹持部31,使夹持部31抵靠于倾斜的止挡面525上,而呈倾斜状,并受止挡面525的两侧的端部挡止,而不会往脱出卡接件5的方向移动;如第8图及第9图所示,该伞布3的夹持部31末端的边缘进一步缝合有包边缝部32,而卡接件6的一夹固段622末端设有凹槽623,另一夹固段622末端延伸有止挡段624,止挡段624位于凹槽623内,且止挡段624形成有上表面6241与下表面6242,上表面6241与凹槽623形成有第一止挡空间625,下表面6242与凹槽623形成有第二止挡空间626,且第一止挡空间625与第二止挡空间626呈连通以及ㄑ形状,让伞布3的夹持部31由上至下依序进入第一止挡空间625与第二止挡空间626内后,受二夹固段622夹持,使夹持部31两端分别抵靠于止挡段624的上表面6241与下表面6242上,导致夹持部31弯折并受凹槽623两端挡止,而不会往脱出卡接件6的方向移动,包边缝部32则是受到凹槽623下端与止挡段624的下表面6242挡止,让伞布3不会脱出卡接件4。

本实用新型为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其关键技术在于,利用伞骨2上的卡接件4一侧所设置的两片夹掣片42,于使用时,夹持伞布3底面的夹持部31形成定位,让伞布3稳固地结合于伞骨2上,避免伞布3脱离伞骨2而无法使用,并达到方便组装、降低制作成本以及延长伞具10使用寿命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