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称重的行李箱手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207发布日期:2018-12-07 22:12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可称重的行李箱手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称重行李箱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可称重的行李箱手把。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旅行的普及,应对航空公司对托运行李重量的要求,同时为了便于消费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行李是否超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称重的行李箱。

见中国专利号为:201120190490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称重行李箱”,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行李箱与把手式电子称相连接,把手式电子称与显示屏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当使用者装满行李箱后提起把手式电子称,显示屏就能够显示行李箱的重量。

上述文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手把式电子秤与行李箱连接,其称重时需要通过手把提起行李箱,然后就可以显示行李箱的重量。

目前的称重行李箱中的称重单元采用的都是电子式称重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为:该称重传感器在受力时会产生一定的形变,而在形变区域表面会粘结固定一个电阻应变片,当称重传感器受力变形后,通过粘贴胶将此应变传递至电阻应变片,令电阻应变片电阻产生变化,从而根据变化值可计算出对应冲力传感器上施加的力。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为了确保行李箱称重的准确性,应当确保重传感器工作时,其所受到的力只能箱子的重力,如果在测试过程中还有其他外力,则会产生干扰,测量不精确。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现有行李箱种类太多,如果针对每款行李箱都进行改进,实现可称重功能,则需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增加,所以本发明人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模块式设计,将称重系统集成在行李箱手把中,提出了一种可称重的行李箱手把,其可以直接用于各种行李箱中,实现行李箱的称重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可称重的行李箱手把,包括:握把和底板,所述的握把的两端固定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杆,所述的底板中固定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和电池,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固定杆形成有应变区域,于应变区域上粘贴有电阻应变片;所述的固定杆插入底板中并连接至称重传感器;于所述的握把上开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中设置有液晶显示电路板,于容置槽开口处盖设有透光的盖板,所述的电阻应变片、电池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至液晶显示电路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握把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的下盖两端向下延伸形成一凸台,于凸台内成型有所述的容置槽,所述的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该容置槽中,其下端向下延伸插入底板中;所述的上盖对应容置槽的位置开设有开孔,所述的盖板固定于开孔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板上对应凸台的区域成型有一限位凹槽,于限位凹槽内开设有供固定杆插入底板内的固定通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限位凹槽内还开设有导线孔,所述的凸台上对应导线孔的位置开设有上导线孔;与电阻应变片和电池电性连接的导线由导线孔穿出,经过上导线孔连接至位于容置槽中的液晶显示电路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板下端面形成有一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容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握把上设置有控制按钮,该控制按钮通过导线连接至液晶显示电路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称重传感器包括一体成型的应变区域、上受力区域、下受力区域,其中,上受力区域位于称重传感器的两端部,应变区域位于上受力区域与下受力区域之间;所述的上受力区域与固定杆连接,所述的下受力区域与底板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称重系统集成在手把中,形成一种可称重的行李箱手把,该手把可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行李箱中,无需在对行李箱作为其他任何改造就可以实现行李箱的称重功能,非常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在握把上设置有液晶显示电路板,可通过该液晶显示电路板直接读取行李箱的重量,使用方便,便捷。

3、本实用新型中行李箱的重量直接作用在称重传感器上,通过应变片直接计算出行李箱的重量。这种测量得到的数值精确,并且不会受到外力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解后的握把与底板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分解后的底板与握把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称重传感器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称重的行李箱手把,其包括:握把1和底板2。握把1采用塑胶成型,其用于使用者的握持、提拉。底板2采用塑胶材料制作,其用于与行李箱本体固定。

结合图3所示,所述的握把1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11和下盖12,所述的下盖12两端向下延伸形成一凸台123、124。通过凸台123、124令握把1与底板2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便于使用者握持。在下盖12的中央底部成型有便于人手握持的起伏面。

所述的凸台123、124内分别成型有容置槽120。于两个容置槽120中分别固定有固定杆121、122,即该固定杆121、122的上端固定于该容置槽120中,其下端向下延伸凸出于凸台123、124。

所述的凸台123、124开设有上分别开设有一导线孔125、126。

所述的上盖11两端对应容置槽120的位置开设有开孔110,于开孔110处固定有一透光的盖板13。

于其中一个容置槽120中设置有一液晶显示电路板4,该液晶显示电路板4用于显示称重的重量等信息。显示的信息可通过盖板13显示出来。

所述的底板2中固定设置有称重传感器3和电池5,所述称重传感器3对应固定杆121、122形成有应变区域31、32,于应变区域31、32上粘贴有电阻应变片30,所述的固定杆121、122插入底板2中并连接至称重传感器3。结合图4所示,具体而言,所述的底板2上对应凸台123、124的区域成型有一限位凹槽21、22,于限位凹槽21、22内开设有供固定杆121、122插入底板2内的固定通孔23、24。所述的限位凹槽21、22内还对应上导线孔125、126的位置开设有导线孔25、26,与电阻应变片30和电池5电性连接的导线6由导线孔25、26穿出,穿过所述的上导线孔125、126连接至位于容置槽120中的液晶显示电路板4。

所述的底板2下端面形成有一用于放置电池5的电池容腔27。所述的握把1上设置有控制按钮7,该控制按钮7通过导线连接至液晶显示电路板4。

结合图5所示,所述的称重传感器3包括一体成型的应变区域31、32、上受力区域33、34、下受力区域35,其中,上受力区域33、34位于称重传感器3的两端部,应变区域31、32位于上受力区域33、34与下受力区域35之间;

所述的上受力区域31、32与固定杆11、12连接,所述的下受力区域35与底板2固定。具体而言,于上受力区域33、34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杆11、12插入该固定孔后通过一固定螺母或者铆钉将固定杆11、12限制。

为了确保称重传感器3的稳固,所述的底板2内开设有与称重传感器3造型对应的型槽20,通过该型槽20对下受力区域35进行限位,并通过螺钉将下受力区域35固定连接在底板2上。在实际使用时,应变区域31、32的变形量很小,所以只要保证位于左右两端的上受力区域33、34具有一定的上下活动盈余空间即可。

结合图6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是,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行李箱7中,其中底板2与行李箱7固定连接,通常是将底板2设置在行李箱7的内层,握把1通过开孔线路与行李箱7外即可。当使用者握住握把1将行李箱7提起后,按下控制按钮7。由于握把1与行李箱7之间通过固定杆11、12连接,行李箱7的重力就全部由称重传感器3承受,此时电阻应变片30会产生一定的变形,该变形触发的信号变化通过导线接入液晶显示电路4中的控制单元中,通过控制单元计算得到行李箱的重量,并输出至显示屏上。使用者就可以直接了解行李箱7的重量了。

于所述的握把1上开设有容置槽120,该容置槽120中设置有液晶显示电路板4,与容置槽120开口处盖设有透光的盖板13,所述的电阻应变片30、电池5通过导线6电性连接至液晶显示电路板4。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