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968发布日期:2018-09-14 20:41阅读:17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



背景技术:

内衣(英文名:Underwear)是指贴身穿的衣物,包括背心、汗衫、短裤、抹胸、胸罩等,通常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是现代人不可少的服饰之一。内衣有吸汗、矫型、衬托身体、保暖及不受来自身体的污秽的危害的作用,有时会被视为性征。内衣的英译可译为Lingerie,之所以如此,全因古时候的内衣是由薄的亚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便有Lingerie。时至今日,现代人不仅重视内衣所带来的诱惑感,更重视其带来的健康呵护,健美造型,这才是流行主调。

因为内衣的领口在长期的穿戴以及换洗中易造成领口变形等问题,所以我们需一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包括内衣主体,所述内衣主体两侧设有可拆卸衣袖,所述可拆卸衣袖中心设有中袖拆卸链,所述中袖拆卸链底部设有螺纹伸缩袖口,所述内衣主体顶部设有领口防变形条,所述领口防变形条外壁设有加厚衣领圈,所述加厚衣领圈内壁设有商品内标签,所述商品内标签外侧设有领口穿戴槽,所述商品内标签两侧设有支撑肩架,所述支撑肩架两侧设有可卸拉链条。

优选的,所述螺纹伸缩袖口包括穿戴袖口、防滑螺纹,所述穿戴袖口设置在螺纹伸缩袖口中心,所述防滑螺纹设置在穿戴袖口外侧。

优选的,所述可拆卸衣袖和内衣主体通过可卸拉链条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卸拉链条包括承接拉链、链条齿轮,所述链条齿轮设置在可卸拉链条正面,所述承接拉链设置在链条齿轮背面。

优选的,所述商品内标签内嵌在内衣主体内壁。

优选的,所述螺纹伸缩袖口和可拆卸衣袖设置为2个,2个所述螺纹伸缩袖口和可拆卸衣袖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内衣主体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该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在其衣领处设置了领口防变形条、加厚衣领圈以及支撑肩架等,可对领口进行三重加固防变形保护;

2、该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在其肩臂以及臂膀中心位置都设有拉链,可将袖子进行拆卸或拆分处理,既方便清洗又不影响美观;

3、该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在其袖口处设有螺纹伸缩袖口,可对袖口进行收缩处理,起到保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伸缩袖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卸拉链条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领口防变形条;2、加厚衣领圈;3、支撑肩架;4、可拆卸衣袖;5、螺纹伸缩袖口;501、穿戴袖口;502、防滑螺纹;6、内衣主体;中7、袖拆卸链;8、可卸拉链条;801、承接拉链;802、链条齿轮;9、领口穿戴槽;10、商品内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包括内衣主体6,所述内衣主体6两侧设有可拆卸衣袖4,所述可拆卸衣袖4中心设有中袖拆卸链7,所述中袖拆卸链7底部设有螺纹伸缩袖口5,所述内衣主体6顶部设有领口防变形条1,所述领口防变形条1外壁设有加厚衣领圈2,所述加厚衣领圈2内壁设有商品内标签10,所述商品内标签10外侧设有领口穿戴槽9,所述商品内标签10两侧设有支撑肩架3,所述支撑肩架3两侧设有可卸拉链条8。

具体的,所述螺纹伸缩袖口5包括穿戴袖口501、防滑螺纹502,所述穿戴袖口501设置在螺纹伸缩袖口5中心,所述防滑螺纹502设置在穿戴袖口501外侧。

具体的,所述可拆卸衣袖4和内衣主体6通过可卸拉链条8连接。

具体的,所述可卸拉链条8包括承接拉链801、链条齿轮802,所述链条齿轮802设置在可卸拉链条8正面,所述承接拉链801设置在链条齿轮802背面。

具体的,所述商品内标签10内嵌在内衣主体6内壁。

具体的,所述螺纹伸缩袖口5和可拆卸衣袖4设置为2个,2个所述螺纹伸缩袖口5和可拆卸衣袖4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内衣主体6两侧。

工作原理:该种防止领口变形的内衣在使用时,先从领口穿戴槽9穿入内衣主体6,手经过可拆卸衣袖4从螺纹伸缩袖口5穿出,领口防变形条1,加厚衣领圈2和支撑肩架3对领口进行加固防变形保护,可卸拉链条8和中袖拆卸链7可对袖子进行拆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