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防坠落工作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955发布日期:2018-11-23 18:37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高空作业防坠落工作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高空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空作业防坠落工作服。



背景技术:

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对于保证居民的正常用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线路通常是架设在铁塔和电线杆上,在日常的维护工作和检修工作中,攀爬至高处进行作业是电力人员的家常便饭。在高处进行作业时,电力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作业防坠落工作服,用于实现对高空作业人员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高空作业防坠落工作服,它包括衣服本体,在衣服本体上设有保护伞,其特征是,在衣服本体上设有若干排口袋,在口袋中放置有第一气囊,成排的若干第一气囊之间设有压力阀,相邻的第一气囊之间,其中一个第一气囊中的空气压力增大时该第一气囊中的空气会经压力阀进入与其相邻的其它第一气囊中;

在衣服本体上设有头套,在头套上设有一对半球状的第二气囊,在头套外壁上设有若干遮布,遮布与头套之间围成空腔,在空腔中放置有突出气囊,突出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通过过渡管连接;

在衣服本体的后侧设有条状的第三气囊和三通阀,在三通阀与第三气囊、两第二气囊之间设有连接管。

进一步地,在衣服本体的前侧设有两排口袋,在衣服本体的后侧也设有两排口袋,成排的口袋上下设置。

进一步地,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气囊之间,在上方第一气囊的下部设有气管,在下方第一气囊的上部也设有气管,压力阀设置在两所述气管之间。

进一步地,成排的若干第一气囊之间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压力阀的阀体为圆管状,在压力阀内腔中设有隔板,隔板将压力阀的内腔分成两个腔体,在每一腔体内均设有圆锥孔和圆孔,在腔体内滑动安装有滑块,在滑块上固定有密封塞,在滑块与隔板之间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密封塞与圆锥孔紧密接触;在压力阀的侧壁上设有两条气道,分别为第一、第二气道,第一气道的第一端与上方腔体中的圆孔连通,第一气道的第二端与下方腔体中的滑块对应,第二气道的第一端与下方腔体中的圆孔连通,第二气道的第二端与上方腔体中的滑块对应。

进一步地,在隔板上固定有一对固定座,在滑块上固定有导向柱,导向柱与固定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衣服本体的后侧设有一对固定带,两固定带粘接连接,固定带的下部与衣服本体之间也粘接连接,在每一固定带上均系有拉线,拉线的一端与固定带固连,两拉线的另一端与同一拉环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空作业防坠落工作服,在发生坠落事故时,通过打开的保护伞实现对电力人员的一次保护;第一、第二、第三气囊以及突出气囊的设置,可以对电力人员起到缓冲的作用,减轻人体与地面之间的撞击力,起到二次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气囊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压力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力阀内空气的流动示意图;

图5为头套的示意图;

图6为保护伞的放置示意图;

图7为保护伞打开后的示意图;

图中:1衣服本体,11口袋,12折边,13按扣,2第一气囊,21气管,3压力阀,31隔板,311腔体,32圆锥孔,33圆孔,34滑块,341导向柱,35密封塞,36固定座,37弹簧,38第一气道,39第二气道,4头套,40气囊腔,41第二气囊,42遮布,43突出气囊,44过渡管,45安装孔,5第三气囊,51三通阀,52连接管,6固定带,61拉线,62拉环,7保护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衣服本体1、第一气囊2、压力阀3、头套4、第二气囊41、突出气囊43、第三气囊5、连接管52、固定带6、拉线61、拉环62和保护伞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衣服本体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衣服本体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在衣服本体上设有折边12,在折边上设有按扣13,通过按扣实现对衣服本体的穿戴。在衣服本体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有若干口袋11,在口袋中放置有第一气囊2,第一气囊应具有足够的厚度,以避免在承受较小的压力时就造成第一气囊的破裂。电力人员将衣服本体穿上后,第一气囊应护住电力人员的胸部、腹部、腰部、背部。衣服本体前侧的若干第一气囊等间距设置,衣服本体后侧的若干第一气囊也等间距设置,且衣服本体前侧设有两排第一气囊,衣服本体后侧也设有两排第一气囊;将衣服本体穿戴上后,衣服本体前侧的两排第一气囊分居人脊柱的左右两侧,衣服本体后侧的两排第一气囊也分居人脊柱的左右两侧。

成排的若干第一气囊之间连通在一起,如图2所示,上下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气囊之间,在位于上方的第一气囊的下部设有气管21,在位于下方的第一气囊的上部设有气管21,在两气管之间设有压力阀3。如图3所示,压力阀3的阀体为圆管状结构,在压力阀的内腔中固定有隔板31,隔板将压力阀的内腔分成上下两个腔体311,在每一腔体内均设有圆锥孔32,在压力阀的两端分别设有圆孔33,圆锥孔将腔体和圆孔过渡连接在一起。在每一腔体中分别设有圆形的滑块34,滑块与腔体滑动连接。在滑块上粘接固定有密封塞35,密封塞为圆台形的橡胶件。密封塞与圆锥孔紧密接触后,可以实现对腔体的密封。在隔板上固定有一对上下设置的固定座36,两固定座分居隔板的上下两侧。在滑块上固定有导向柱341,导向柱的一端与滑块固连,导向柱的另一端与固定座的内腔滑动连接。在隔板与滑块之间设有弹簧37,在弹簧的作用下密封塞与圆锥孔紧密接触。这样,在弹簧、滑块和密封塞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对腔体的封闭。在压力阀的侧壁中设有两个气道,分别为第一气道38和第二气道39,第一气道的第一端与上方腔体上的圆孔连通,第一气道的第二端与下方的腔体连通;第二气道的第一端与下方腔体上的圆孔连通,第二气道的第二端与上方的腔体连通。且当密封塞与圆锥孔紧密接触后,第一气道的第一端与上方腔体的圆孔连通,第一气道的第二端与另一个腔体中的滑块对应,通过该滑块实现对第一气道第二端的封闭;第二气道的第一端与下方腔体的圆孔连通,第二气道的第二端与上方腔体中的滑块对应,通过该滑块实现对第二气道第二端的封闭。如图4所示,当气流吹动下方腔体中的滑块上移时,第一气道的第二端与滑块错开,此时通过第一气道实现了下方腔体与上方腔体的连通。这样,空气可经第一气道由下而上流动,此时压力阀打开;同理,当气流吹动上方腔体中的滑块下移时,第二气道的第二端与滑块错开,此时通过第二气道实现了上方腔体与下方腔体的连通。这样,空气可经第二气道由上而下流动,此时压力阀也被打开。

当电力人员穿上衣服本体后,可向第一气囊中冲入空气,且每一排的第一气囊中的气压不同,但第一气囊中的气压不足以克服弹簧的弹力。一旦电力人员发生坠落事故,当电力人员与地面接触的瞬间,与地面接触的第一气囊被压缩变形,该第一气囊内的气压增大,压迫与该第一气囊连接的压力阀中的密封塞移动,进而打通第一或第二气道,使得受压迫第一气囊中的空气进入与其相邻的其它第一气囊中。一方面,第一气囊与地面接触后可以对电力人员实现保护,对人起到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压迫的第一气囊中的空气进入与之相邻的其它第一气囊中,可以避免与地面接触的第一气囊因压力的骤增而破裂。

在衣服本体上设有头套4,头套内设有一对气囊腔40,在气囊腔中放置有半球形的第二气囊41,在头套上设有若干遮布42,遮布与衣服本体之间缝合,遮布与衣服本体之间放置有突出气囊43,在衣服本体上设有安装孔45,在安装孔中固定有过渡管44,第二气囊与突出气囊之间通过过渡管连通。在衣服本体的后侧设有条状的第三气囊5,在第三气囊上设有三通阀51,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气囊连通,三通阀的第二、第三接口通过连接管52分别与两第二气囊连通。向第三气囊中鼓入空气后,部分空气会经三通阀、连接管进入第二气囊和突出气囊中,第二气囊、突出气囊用于对电力人员的头部进行保护,第三气囊用于对电力人员的脊椎进行保护。

为减小人坠落时的速度,如图6所示,在衣服本体的后侧固定有一对固定带6,两固定带之间通过魔术贴粘接连接,固定带下部还与衣服本体粘接,两固定带粘接后,固定带与衣服本体之间形成密封的空腔,在空腔中放置保护伞7。在固定带上系有拉线61,拉线的第一端与固定带固连,两拉线的第二端固连在同一拉环62上。拉动拉环,可以通过拉线拉拽固定带使得两固定带分离。如图7所示,此时下坠中的保护伞从空腔中脱出并打开,在空气浮力的作用下减小人下落时的速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