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陶瓷微珠围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2993发布日期:2018-11-16 20:5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远红外陶瓷微珠围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一种远红外陶瓷微珠围巾。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颈椎病的患者在急剧增加。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颈椎病。这些职业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打字员、抄写者、计算机操作人员、会计、刺绣女工、手术室护士、长期观看显微镜者、司机、交通警察和教师等。虽然这些职业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并非很大,但由于工作姿势不当,长期低头,造成颈后肌群、韧带等组织劳损(低头时,椎间盘承受的内压较大),或头颈常偏于一侧引起局部劳损。因此这些职业的工作人员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

远红外陶瓷微珠是由氧化铝、莫来石、硅酸锆等机体制成的高远红外线辐射量的陶瓷微珠,直径在0.5-4mm之间。该陶瓷微珠能够持续发射波长为8μm-14μm的远红外线,波长范围为80-90%。

远红外线作用于细胞时,主要会引起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振动,细胞产生共振作用把人体内老化了的大分子团的水变成较小分子团的水,使水分子及蛋白质活化,激活细胞;作用于局部、可使微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并开通侧枝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加强新陈代谢使人体处于极佳的健康状态。人体工作疲劳时,或大强度运动后,血液中有害物质血乳酸、尿酸等大量产生,经远红外线辐射后,在血管扩张情况下,能够快速血液中乳酸等有害物质快速带走,从而达到快速恢复体能的作用。有实验证明,远红外线针对运动型骨关节肌肉群创伤、缓解风湿性关节疼痛等也很有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以缓解颈椎病症的远红外陶瓷微珠围巾。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远红外陶瓷微珠围巾,包含外层、内层以及夹设在内、外层之间的陶瓷远红外发射层,所述内层、外层和陶瓷远红外发射层的形状为条带状;所述陶瓷远红外发射层包含外层的包裹层及内层的微珠层,包裹层均匀分成若干包裹单元,排列呈网格状,所述微珠层包含若干陶瓷微珠。

所述微珠层包含基体布料,在基体布料上用环保胶水粘接陶瓷微珠,所述若干包裹单元包裹陶瓷微珠,每个包裹单元内包裹80~100个陶瓷微珠。

相邻包裹单元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陶瓷微珠是颗粒大小均匀的颗粒状,直径为0.5~2.5毫米,所述微珠层的厚度为2~3个微珠直径倍数。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陶瓷微珠能放射出远红外线,发射率为80-90%,远红外线能深入渗透至皮下,加快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可对大脑皮层产生适度刺激,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有缓解疲劳,促进睡眠、预防颈椎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是一种舒适、保健效果显著且长期有效的产品。结合上述陶瓷远红外陶瓷微珠围巾,可在穿戴保暖同时改善颈椎病的问题,有利于颈椎健康及日常保护。此外,远红外陶瓷微珠具有陶瓷特有的抑菌功能,阻止细菌繁殖,起到抗菌、除臭的功能。采用多个独立腔体设计,使得其使用感觉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陶瓷微珠围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陶瓷远红外发射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陶瓷远红外发射层的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远红外陶瓷微珠围巾,整体为条带状,包含外层1、内层2以及夹在内、外层之间的陶瓷远红外发射层3。

陶瓷远红外发射层3为呈网格状的条带,其包含外层的包裹层4及内层的微珠层。整个包裹层4均匀分成若干个的包裹单元41,每个包裹单元41内紧密包裹若干陶瓷微珠。或者微珠层内包含有基体布料,在基体布料上采用环保胶水粘接陶瓷微珠。包裹层4可通过缝合的方式形成包裹单元41,每个包裹单元41内里均匀平铺陶瓷远红外微珠。

陶瓷微珠是颗粒大小均匀的颗粒状,直径为0.5~2.5毫米,微珠层的厚度为2~3个微珠直径倍数。

每个包裹单元有80~100个陶瓷微珠,相邻包裹单元41之间留有空隙,其可增加布料的柔软度、更好地贴合颈椎部位,使陶瓷远红外的作用更加充分。整条围巾均可布满陶瓷远红外微珠,以方便各种佩戴方式。

上述外层1是整个围巾的外部结构层,宜选择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牢固度,同时具有美观的材质,如质感、色彩等。上述内层2是围巾的内层,同时是远红外线的穿过层,宜选择具有强度、薄、有空隙、可减少对远红外的阻隔同时亲和皮肤的材质。且上述外层1和内层2选用具有易缝合特点的材质。

外层和内层布料可选用多种面料,如真丝、羊毛、羊绒等。也有新工艺面料,如真实拉绒、仿羊绒等等。面料的要求是厚薄适中,太薄会有明显下垂感,太厚会阻隔远红外发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