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袖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8215发布日期:2018-11-20 19:06阅读:18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袖衣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袖衣服。



背景技术:

服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须品,特别是女性,爱美之心,衣服成了直接体现其美貌的重要工具,也就很多将腰带绑在腰上,一部分人为了装饰作用,一部分人为了紧身效果,但是不管哪一种目的,常会出现腰带松掉了,系的太紧穿着者较为难受,系的太松,又担心掉落或者松掉,出现尴尬场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带系后不易松掉的无袖衣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袖衣服,包括衣体和腰带,其特征是:所述腰带系于衣体的腰间处,所述腰带一端设有金属扣,所述腰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之间设有隔布,所述第二带体均分成三条第一填充条,所述第一填充条内设有若干条磁力条,所述第一带体均分成三条第二填充条,第二填充条内填充有棉絮,第一带体表面上还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双面贴条,所述双面贴条一端与第一带体边侧缝合,所述双面贴条长度是第一带体宽度的1.1-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腰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且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均分成三条,分别为第一填充条和第二填充条,利用第一填充条和第二填充条内分别填充磁力条和棉絮,在绑的时候,可以通过滑动磁力条,使得绑系点在两个磁力条之间,两个磁力条之间为中空结构,在绑系的时候,两个磁力条的位置高于绑系点,并且通过双面贴条反向贴在磁力条的端部,给磁力条形成一个阻隔,使得无法进行松动,因为绑系点的两侧均高于绑系点,使得在绑系好后,因为磁力条阻隔,所以不容易松动,双面贴条长度是第一带体宽度的1.1-1.2,能够更加便于第二带体面棉絮填充隆起连接,也同时能够在锁定磁力条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固定和阻隔,同时磁力条具有按摩功效,并且在腰带一端设置金属扣,增加一端的重量,在绑系的时候,能够增加重量,提高绑系的紧度,保证不易松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填充条上设有若干个凹槽条,若干个凹槽条均距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及第二填充条上设有若干个凹槽条,若干个凹槽条均距排列,通过将第二填充条设置凹槽条,使得在绑系的时候,最好能够处于凹槽条的位置,进行在绑系的时候能够产生两侧阻隔,不易于松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腰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带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带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无袖衣服,包括衣体101和腰带201,其特征是:所述腰带 201系于衣体101的腰间处,所述腰带201一端设有金属扣301,所述腰带201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之间设有隔布404,所述第二带体均分成三条第一填充条401,所述第一填充条401内设有若干条磁力条405,所述第一带体均分成三条第二填充条402,第二填充条402内填充有棉絮403,第一带体表面上还设有若干条均距排列双面贴条501,所述双面贴条501一端与第一带体边侧缝合,所述双面贴条501长度是第一带体宽度的1.1-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腰带201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且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均分成三条,分别为第一填充条401和第二填充条402,利用第一填充条401和第二填充条402内分别填充磁力条405和棉絮403,在绑的时候,可以通过滑动磁力条405,使得绑系点在两个磁力条405之间,两个磁力条405之间为中空结构,在绑系的时候,两个磁力条405的位置高于绑系点,并且通过双面贴条 501反向贴在磁力条405的端部,给磁力条405形成一个阻隔,使得无法进行松动,因为绑系点的两侧均高于绑系点,使得在绑系好后,因为磁力条405阻隔,所以不容易松动,双面贴条501长度是第一带体宽度的1.1-1.2,能够更加便于第二带体面棉絮403填充隆起连接,也同时能够在锁定磁力条405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固定和阻隔,同时磁力条具有按摩功效,并且在腰带201一端设置金属扣301,增加一端的重量,在绑系的时候,能够增加重量,提高绑系的紧度,保证不易松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填充条402上设有若干个凹槽条4031,若干个凹槽条4031均距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及第二填充条402上设有若干个凹槽条4031,若干个凹槽条4031均距排列,通过将第二填充条402设置凹槽条4031,使得在绑系的时候,最好能够处于凹槽条4031的位置,进行在绑系的时候能够产生两侧阻隔,不易于松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