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5613发布日期:2018-11-02 20:55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杖。



背景技术:

手杖也叫扶杖、拐杖,是手随伴人们能步行而开始使用的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是许多老年人或登山者外出“助走”的必带之物。它既可稳身健步,又可增强体力,除此之外,手杖还有颇多妙用。人们通常称它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堪称老年人安度晚年的良好“伴侣”,无论是登山步行,还是闲立庭院都不可少。但随着城建改造步伐的加快,及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人走失、遇险等新闻时有报道,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手中所持的手杖的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辅助老人行走,而无法为老人提供路线导航,家人也无法查看到老人所处的位置或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手杖,包括柱形手杖本体、固定在所述手杖本体顶端的空心手柄、设在所述手杖本体及手柄内的智能控制系统和为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供电的供电装置,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手杖本体的内部中空;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设在所述手柄内的微处理器,以及分置于所述手柄内两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联接并用于采集手杖使用者运动状态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以及设在所述手柄内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联接并用于定位手杖使用者所处位置的GPS模块和GPRS模块,以及环形设在所述手杖本体侧壁表面的用于实时拍摄手杖使用者周围环境的若干摄像头,和设在所述手杖本体侧壁上用于发出警报的警报器,所述摄像头和警报器均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联接,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GPRS模块与公网实现网络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手杖本体内的蓄电池。

优选地,所述手杖本体的侧壁上固定有挂钩和锁绳,所述锁绳的自由端可与所述挂钩连接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水平的连接板,所述手杖本体的底端通过其侧壁上的转轴铰接在所述连接板上表面的固定片上,并通过紧固扣紧固,所述紧固扣的内侧带有第一齿牙,所述固定片外侧与所述紧固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可与所述第一齿牙相啮合的第二齿牙;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上固定有若干可伸缩的支脚和若干滚轮,所述支脚收缩状态时,其底端位于所述滚轮底端的上方,所述支脚伸展状态时,其底端位于所述滚轮底端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手杖本体的侧壁上装设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蓄电池电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设置,可时刻采集手杖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并完成运动量监测,方便依此计算出身体消耗的能量,方便为手杖使用者的身体状况提供参考依据,以便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可实时拍摄手杖使用者周围环境,可定位手杖使用者所处位置,并可将以上信息传至公网以便供家人或老人的监护者通过手机软件进行查看;总的来说,一方面可防止老人走丢,保障老人出行安全,并将老人的位置信息实时发送至监护人;另一方面,可通过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微处理器和警报器等的结合,在老人摔倒时,还可进行预警,使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救助;此外,连接板及支脚的设置,可增加手杖的稳定性;挂钩上可悬挂重物,以便减少负重,手杖本体上悬挂重物后,手杖可通过连接板底部的滚轮推行,以便节省力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其中:1-手杖本体,11-夹板,12-挂钩,13-锁绳,14-转轴,141-紧固扣,1411-第一齿牙,15-照明灯,2-手柄,3-连接板,31-固定片,311-第二齿牙,32-支脚,33-滚轮,6-微处理器,61-加速度传感器,62-陀螺仪,63-GPS模块,64-GPRS模块,65-摄像头,66-警报器,67-蓄电池,69-OLED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智能手杖,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柱形手杖本体1、固定在所述手杖本体1顶端的空心手柄2、设在所述手杖本体1及手柄2内的智能控制系统和为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供电的供电装置,所述手杖本体1的内部中空;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设在所述手柄2内的微处理器6,微处理器6具体为STM32系列单片机,以及分置于所述手柄2内两端与所述微处理器6电联接并用于采集手杖使用者运动状态的加速度传感器61和陀螺仪62,以及设在所述手柄2内与所述微处理器6电联接并用于定位手杖使用者所处位置的GPS模块63和GPRS模块64,以及环形设在所述手杖本体1侧壁表面的用于实时拍摄手杖使用者周围环境的若干摄像头65,和设在所述手杖本体1侧壁上用于发出警报的警报器66,手杖本体1上还设有与微处理器6电联接的可用于查看摄像头65所拍摄的视频的OLED显示屏69,所述摄像头65和警报器66均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6电联接,所述微处理器6通过所述GPRS模块64与公网实现网络连接并传至云服务器,以便人们使用手机APP随时查看。

手杖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通过加速度传感器61和陀螺仪62相配合,从而采集使用者的运动状况,通过GPS模块63可确定使用者的位置,并可为使用者进行导航,通过摄像头65可实时拍摄并记录使用者所处的环境,通过微处理器6可将采集到的运动状况及拍摄的视频进行处理后再通过GPRS模块64发送到公网,并在云服务器存储,以便使用者的家人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手机终端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软件实时监控使用者的位置及运动情况,并看到所有在云端存储的使用者每天的运动情况,经过云计算得到运动曲线加以显示,并可由APP导航至老人身边;通过加速度传感器61和陀螺仪62可判断手杖使用者的运动状况,当使用者摔倒时,微处理器6做出判断,并控制警报器66发出警报以便引来附近的人进行帮助,如果警报时长超过预定值而无人理睬,主控制器将自动控制GPRS模块拨打120急救电话以求帮助。此外,通过GPS模块63定位,确定手杖使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然后在手机APP上对这个范围进行标注,使得当手杖使用者超出这个范围时,一方面,微处理器6控制警报器66发出警报以提醒手杖使用者,另一方面,监护者的手机APP上同样发出提醒声音,以便提醒监护者,从而保证对手杖使用者的监护到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手杖本体1内的蓄电池67,手杖本体1的表面还设有为蓄电池67充电的USB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杖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有挂钩12和锁绳13,所述锁绳13的自由端可与挂钩12连接固定,当手杖使用者有重物需要携带时,可将重物挂在挂钩12上,以避免占用双手,然后将锁绳13的自由端锁定在挂钩12顶端,以防止重物掉落。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水平的连接板3,所述手杖本体1的底端通过其侧壁上的转轴14铰接在所述连接板3上表面的固定片31上,并通过紧固扣141紧固,手杖本体1内的下部还固定有水平的夹板11,以便使手杖本体更加牢固,所述紧固扣141的内侧带有第一齿牙1411,所述固定片31外侧与所述紧固扣14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可与所述第一齿牙1411相啮合的第二齿牙311;所述连接板3的下表面上固定有若干可伸缩的支脚32和若干滚轮33,所述支脚32收缩状态时,其底端位于所述滚轮33底端的上方,所述支脚32伸展状态时,其底端位于所述滚轮33底端的下方。连接板3和支脚32的设置,可增加手杖的稳定性,使行走更加安全;当手杖使用者手中有重物时,为了减少负重,将手持的重物悬挂到挂钩12上后,调节支脚32的高度,以便使滚轮33着地,此时手杖可通过滚轮推行,以便节省力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杖本体1的侧壁上装设有照明灯15,所述照明灯15与所述蓄电池67电联接,夜间行走时,照明灯15可用来照明。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