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具跟着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6248发布日期:2018-11-27 21:1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鞋具跟着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具跟着元件。



背景技术:

鞋具的设计依使用功能及气候环境,及为了节省材料大概为船型的设计,后端设有后包跟,该后包跟提供对使用者的后脚跟包覆,以达根本的保护作用,但最主要是让该后包跟的内跟面与使用者后脚跟之间,于走动时,能达到连动提带功能,使在行走时,脚掌与后跟形成斜向的变位过程中,利用该后脚跟与后包跟的内跟面摩擦,而将后包跟连带鞋底往上提带,形成与地面的一张角变化。

在急速运动状态下,该后包跟对后脚跟的包覆性,必须产生明确的摩擦力才能维持穿着,但也因为该摩擦力的作用,对使用者后脚跟的表皮会产生摩擦,虽然有袜子隔离,但该摩擦的热温依然会微样灼伤后脚跟的表皮肌肤,严重者会伤及肌肤的真皮层,另若使用者的表皮较为脆弱,因此所穿戴的鞋具选用穿着裕度较宽大者,相对会让该鞋具的后包跟对使用者的后脚跟产生持续性动态摩擦,以及由于该穿着留裕度,因此行动时,后脚跟提起的过程中,无法连动鞋底往上提带,最差的情况为鞋具脱落。

又鞋具依使用功能或运动状态,而有不同的材质设计,绅士或淑女型的鞋具,皆使用皮料所制成,因此其质地较为坚硬,若前述状态,易于对后脚跟表皮发生摩擦,则是市面上有相关因应的保护产品推出,如贴着于后脚跟表面的护垫或贴着于鞋具内跟面的衬片,但多种类似产品在于穿着,只能浅显功能的满足辅助,如藉其弹性保护后脚跟或藉其厚度填补穿着裕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具跟着元件,其为可装设于船形鞋具后包跟内侧,以对使用者的后脚跟提供保护,及辅助较大裕度穿着时,可增加鞋、足之间的适配提带度,使足、鞋之间不会脱离。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鞋具跟着元件,其包含有:一挠性平面状的席贴面,下部幅面为一承托面,上缘为一直线上缘,席贴面幅面近直线上缘一侧凸出设有一与直线上缘平行具弹性之弹性拱枕,弹性拱枕与承托面交接角缘,由一内勾角凹入交接。

所述的席贴面为矩形状,直线上缘位于长边。

所述的席贴面为由一单片席层对折线为一直线上缘,沿直线上缘往前跨开折出一包覆肋管,二端在承托面面积位置对面互贴,所形成包覆肋管供一弹性填充条填置形成弹性拱枕,且所形成的侧向截面为”9”或”q”字形。

所述的该席贴面的背面与弹性拱枕的背侧为同一平面。

所述的在席贴面背面与弹性拱枕的背侧为同一平面,设有一胶黏层。

所述的该席贴面质地为皮革材料,或纤维织成材所制成具有挠性之皮层,至少正面为揉软表面。

所述的席贴面的挠性大于弹性拱枕。

所述的该席贴面与弹性拱枕为以塑化材料一体成型,背面设有胶黏层。

本实用新型为可装设于船形鞋具后包跟内侧,以对使用者提供后脚跟保护,及辅助较大裕度穿着时,可增加鞋、足之间的适配提带度,使足、鞋之间不会脱离,利用一挠性平面状的席贴面,上侧规划为一直线上缘,与直线上缘平行在幅面一侧,设有一凸出的弹性拱枕,背面可与鞋具的内跟面贴合,并处于上环口的邻边,所设弹性拱枕下缘设有一内勾角,弹性拱枕的弹性可发生对后脚跟的保护,所设内勾角可提供行走时后脚跟对鞋底的提带能量。

本实用新型弹性拱枕与背侧为同一平面具能挠性。

本实用新型该席贴面质地为皮革材料,至少形成的正面包含弹性拱枕的为表为揉制的亲肤表面。

本实用新型该席贴面的挠性大于弹性拱枕,且弹性拱枕具有较大的弹性反应。

本实用新型该席贴面与弹性拱枕为经塑化材料一体发泡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跟着元件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跟着元件之侧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船型鞋具之后端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船型鞋具加设跟着元件之安装相对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船型鞋具安装跟着元件之侧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跟着元件与脚足之间的位置对应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跟着元件辅助工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跟着元件---10 席贴面---20 包覆肋管---21

承托面---22 胶黏层---23 中央记号---24

直线上缘---25 顶面---26 席层---200

弹性拱枕---30 弹性填充条---31 内勾角---32

背侧---33 船型鞋具---40 后包跟---41

内跟面---42 侧踝蒙面---43 侧踝蒙面---44

跟底---45 对合线---46 上环口---47

脚足---50 后脚跟---51 弧曲面---52

垂直分力---F1 水平分力---F2 斜向分力---F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鞋具跟着元件,为可装设于船形如舟形的鞋具后包跟内侧,以对使用者提供后脚跟保护,及辅助较大裕度穿着时,可增加鞋、足之间的适配提带度,使足、鞋之间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一挠性平面状的席贴面,上缘为一直线上缘,平面近直线上缘的位置平行安排有一往正面凸出且具弹性的弹性拱枕,以形成一跟着元件,跟着元件的背面可结合在船型鞋具的后包跟所设内跟面,并与该后包跟的上环口为平行结合,以形成一”C”型的弹性拱枕,提供对使用者的后脚跟作弹性保护,及穿着裕度较大时,后脚跟可对鞋具后鞋底往上提起的提带作用,维持穿着,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及作用说明,请参阅图式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该跟着元件10为由一席贴面20在其正面上缘为一直线上缘25,幅面邻近直线上缘25一侧平行结合有一往正面凸出的弹性拱枕30,该弹性拱枕30为具挠性,席贴面20下端凸制为承托面22,辅助弹性拱枕30的就位支持,席贴面20整体为具挠性作用,在中分位置设有一中央记号24,弹性拱枕30下端形成有一内勾角32。

请再参阅图2所示,该跟着元件10为由一单片状的席层200以拗制方式包覆及叠合所形成,该席层200经对分折制有一直线上缘25,直线上缘25往前跨出弯折有一包覆肋管21,包覆肋管21内部提供一具弹性的弹性填充条31所填置,下缘经一内勾角32以接近垂直角度凹入过弯交接,并使席层200另一端往承托面22方向施展,并与其右侧端的席层200二端互贴形成一承托面22,承托面22的背面与弹性拱枕30的背侧33为同一平面,包覆弹性填充条31之后,弹性拱枕30为凸出承托面22的正面,整体组合截面为一”9”或”q”字形,后侧的平面可实施有胶黏层23。

席层200为一挠性的材料,如以皮革、或纤维织成之布料如超细纤维布等所形成,因此易于弯折,形成的包覆肋管21及承托面22表面,经磨糙处理或揉制为柔软亲肤面,提供触感柔顺。

上述的席贴面20背面面积,包含了背侧33,由席层200往前折绕出包覆肋管21,包覆肋管21的顶面26与直线上缘25为可平齐关系,或顶面26与直线上缘25为向下落差。

请再参阅图3所示,该船型鞋具40的后端设有后包跟41,后包跟41的内侧为一内跟面42,二侧为侧踝蒙面43,侧踝蒙面44底部为一跟底45,后包跟41上缘为一上环口47,后包跟41的中分为制作时剪裁缝合的对合线46所规范为中央点。

请再参阅图4所示,船型鞋具40的后包跟41所设内跟面42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跟着元件10,跟着元件10的直线上缘25平行于后包跟41的上环口47微些下退的位置所组合,该组合方式可为将席贴面20与内跟面42之间,经胶黏贴合或车缝结合,所设中央记号24对正对合线46可均分跟着元件10二侧的弧长,经由上述的要点组合后,使船型鞋具40的后包跟41内侧形成有一”C”型的弹性拱枕30。

上述席贴面20的顶面26,与直线上缘25之间形成有一落差关系,可避免弹性拱枕30受力后的应力,影响席贴面20的直线上缘25与内跟面42之间的黏合。

请再参阅图5所示,船型鞋具40组合跟着元件10之后,因跟着元件10所设的直线上缘25平行后包跟41的上环口47,则是该弹性拱枕30在立体角向为斜向,跟着元件10的后部与后包跟41的内跟面42紧密贴着,由于席贴面20质地具有挠性,因此所贴着的内跟面42表面即使有曲面,也会因该挠性的变形,而使之达成曲面贴合。

由于后包跟41的内跟面42常因人体工学的设计,而与其外侧或是铅垂线形成一张角θ,又该上环口47为一具后包跟41提供对使用者后脚跟51穿着的人体工学设计,而为一斜向,所以弹性拱枕30随从为斜向的立体角位分布。

请再参阅图6所示,使用者脚足50穿着船型鞋具40,其后脚跟51与后包跟41的内跟面42互对,所设的跟着元件10与内跟面42组合,凸出的弹性拱枕30则对应着后脚跟51的弧曲面52,当后脚跟51与内跟面42接近时,则藉由弹性拱枕30的弹性保护作用,保护脚足50的表面肌肤。

请再参阅图7所示,使用者脚足50穿着船型鞋具40,在行动过程中,由于脚足50的脚掌与地表形成一张角斜起,后脚跟51必须带动后包跟41整体往上提带,使该鞋底脱离地表而形成一张角θ,本实用新型特别利用该弹性拱枕30下缘所设内勾角32,对后脚跟51的弧曲面52具有勾拉的作用,提供脚足50穿着裕度较大时,经上述勾拉作用而可连动后包跟41,进而带动鞋底往上提起与地面形成一张角θ,维持脚足50与船型鞋具40的穿著样态,其提带的过程形成有一垂直分力F1,以将后包跟41往上拉起,一水平分力F2增加了后脚跟51与弹性拱枕30之间的摩擦力,藉由该合力为斜向分力F3面对内跟面42方向,而有效发生弹性拱枕30与后脚跟51之间的摩擦,落脚后又恢复到如图6的状态,该弹性拱枕30与后脚跟51包含弧曲面52之间为脱离状,如此可提供较大穿着裕度的使用,使该弹性拱枕30的内勾角32在行步的过程,后脚跟提起的动作时,可形成垂直分力F1、水平分力F2、斜向分力F3的作用力,而确保后包跟41被后脚跟51所连动,与地表形成一张角θ,避免鞋具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