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8549发布日期:2018-11-20 19:0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工业,特别是鞋业,可用于生产男鞋和女鞋,尤其是用于中高跟女鞋、矫形鞋、救援鞋、运动员鞋、军用鞋以及其他类型的鞋。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行走、跑步或任何其他运动活动中,当人的脚与地面接触区域接触时,人体会受到震动冲击。当穿着高跟鞋时,以及在跳跃或进行例如由救援人员、运动员、军人等执行的类似运动活动时,对脚的冲击特别高。为了减轻所述震动冲击,目前已经开发了大量用于鞋的减震系统,这些减震系统可以减少肌肉紧张、疲劳,并且可以防止对身体部位如膝盖和髋关节以及脊柱的过度冲击。目前所谓的“中间鞋底”是众所周知的由吸收震动冲击的轻质和弹性成形的泡沫而制成的。这种鞋底的缺点是具有较低的抗压能力,在某些类型的鞋中不适用,特别是在具有高跟和中跟的女性鞋中。而且,更复杂的鞋及其部件的结构是已知的,例如,通过使用传感器和磁体限定鞋底的变形率而能够执行自动的自调节的鞋底减震系统。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鞋结构的所述复杂性,结果导致其高成本。因此,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其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脚部的震动冲击,并且可以以穿着期间的可靠性和舒适性以及其合理的生产成本为特征。

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在USSR专利No.1477233(IPC A43B13/12,公布于1989年4月30日)中描述的具有弹性鞋底的鞋,其描述了包括鞋面、鞋底和位于鞋内底和鞋底之间的弹性减震单元的鞋。其中减震单元位于愈合座区域,并由上衬、内衬、螺旋弹簧和附加的弹性内衬组成。其中衬垫中的开口数量以及弹簧的尺寸和压力由要承受的重量来限定。

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是由于连接在鞋底和鞋内底之间的大量层导致的结构可靠性不足,这会导致在长时间行走和频繁弯曲期间层彼此分离。此外,当层被粘合时,粘合住物质的材料和鞋部件的材料的柔性和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通常会影响鞋底部件的柔性参数。而且,所公开的减震单元的构造是在不考虑人的脚部结构的解剖学特征的情况下制造的,因此不能充分保证穿着期间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基础是开发一种鞋,其中考虑到使用者脚部的结构的解剖学特征而减轻对使用者脚部的整个表面的震动冲击这一技术效果通过考虑了使用者的脚部的可能特征的最佳减震元件构造而实现。另外,获得了提高使用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该问题通过提供一种鞋而解决,该鞋包括鞋面、鞋底和位于鞋面和鞋底之间的中间层。根据本实用新型,中间层设置有彼此独立的支撑元件,并且支撑元件形成用于脚部的减震支撑表面,该减震支撑表面沿长度方向从鞋底的前边缘延伸到后边缘,并且沿宽度方向从鞋底的外边缘延伸到内边缘,其中支撑元件借助于减震部分与中间层连接。彼此独立的支撑元件的实施允许腿和鞋底之间的接触表面的自动调节,由此考虑到了脚部结构的解剖学特征并提高了穿着期间的舒适性。此外,在彼此独立的支撑元件之间出现的自由空间将提供鞋的更好的通风,这减少了脚的出汗和腿的受冻,并因此提高了穿着期间的舒适性。为支撑元件提供将支撑元件与中间层连接的减震部分以及形成用于脚的减震支撑表面使得可以有效地减小对使用者脚部的震动冲击。其中,沿长度方向从鞋底的前边缘延伸到后边缘并且沿宽度方向从鞋底的外边缘延伸到内边缘的减震支撑表面的设置提供了脚部的整个表面上的刚性支撑力反作用的量的减少,从而有助于减轻对使用者的脚的震动冲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间层包括凹部,减震部至少部分位于该凹部中。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所述凹部构造成在冲击下接收支撑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有利的是,凹部的数量与支撑元件的数量相同。中间层的这种实施使得能够隐藏形成用于脚的减震支撑表面的元件,从而减轻了鞋的构造并因此提高了穿着期间的舒适性,并且提供了适当级别的鞋的美学部件。

根据其中一个实施例,减震部分包括弹簧。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部分包括具有位于弹簧内部的止动件的杆。减震部分的这种实施在生产中便宜并且在操作中可靠,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小对使用者脚部的震动冲击。

根据另一实施例,减震部分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柱轴。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柱轴位于气室上方,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柱轴位于两个相邻的气室之间。有利地,气室位于中间层中。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层是模制的,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层由安装在鞋底上的模制部件组成。减震部分的这种实施在生产中便宜并且在操作中可靠,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小对使用者脚部的震动冲击。

有利地,中间层包括在脚趾和跖骨区域中的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存在提供了脚在鞋的前部中的生理曲率,从而提高了穿着期间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增加经历频繁的机械冲击(如弯曲和伸直)的区域的耐磨性,并且相应地增加使用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层与鞋底集成,这将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操作的可靠性。

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撑元件设置有预定数量的减震部分,减震部分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重而变化。根据使用者的重量实施具有不同数量的减震部分的鞋将减少鞋底的磨损,从而增加使用的可靠性,条件是如果在选择鞋期间使用者遵循对于鞋选择的附加标准,特别是考虑了使用者的推荐重量以及鞋的尺寸。此外,对鞋选择的所述推荐的实施增加了减小对使用者脚部的震动冲击的有效性。

有利的是,鞋底设有预防措施。在一个实施例中,鞋包括鞋跟。具有预防措施的鞋底的实施将减少鞋底的磨损,从而增加使用的可靠性,并且鞋跟的存在将增加鞋的选择范围,同时减少对使用者脚部的震动冲击并提高穿着期间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借助以下附图进行公开:

图1是具有或不具有鞋跟的鞋的实施例中的鞋底和中间层纵截面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元件未受到冲击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元件处于冲击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鞋的中间层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鞋包括鞋面(未示出),鞋底1和位于它们之间的中间层2。根据该实用新型的鞋为男鞋和女鞋,包括中高跟女鞋、矫形鞋、救援鞋、运动鞋、军用鞋以及其他类型的鞋。图1示出了具有鞋跟3和不具有鞋跟的鞋的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中间层2设置有彼此独立的支撑元件4,支撑元件4形成用于脚的减震支撑表面,减震支撑表面沿长度方向从鞋底1的前边缘5延伸到后边缘6,并且沿宽度方向从鞋底1的外边缘7延伸到内边缘8,如图3所示。本公开中的术语“独立”应理解为支撑元件,其位置变化不会导致另一支撑元件的位置变化。作为说明性示例,图1展示了鞋的两个实施例,其中每一个均包括支撑元件4,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清楚支撑元件4的数量可以不同。支撑元件4设置有减震部分9,减震部分9将支撑元件4与中间层2连接。附图示出了具有凹部10的中间层的实施例,减震部分9部分地设置在凹部10中。图2b示出了当处于冲击下的支撑元件4不进入凹部10时一个实施例,并且处于冲击下的支撑元件4至少部分地进入凹部10时的实施例也是可能的。图1示出了当凹部10的数量与支撑元件4的数量相同时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当多个支撑元件对应于凹部时,可以具有比支撑元件4少的凹部10。凹部可以由安装在中间层内部的横向壁11形成,或者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形成。中间层可以例如由一个叠放在另一个之上的板12形成(形成框盒),如图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凹部将是由板12和壁11形成的空腔。中间层2的板可以被罩13覆盖(例如对于凉鞋),或者在没有罩的情况下实施,例如对于鞋、靴子、高靴,并且所述板安装在刚性鞋底1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中间层与鞋底集成在一起时,中间层的下板形成鞋底。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部分9包括弹簧14。图2a和2b示出了减震部分9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此时减震部分9被制成具有位于弹簧14内的止动件16的杆15。在该实施例中,下板可以设置有用于防止框盒移动的凹坑17,并且凹坑17用于接收减震部分的杆,其中杆的端部可以是圆形的。另外,由弹簧钢18制成的元件可以安装在板之间以增加减震效果。图2a和2b显示了元件的可能连接。在其他实施例(未示出)中,减震部分包括由弹性材料(未示出)制成的柱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加减震作用,柱轴有利地位于气室(未示出)上或位于相邻的气室之间。本说明书中的气室是指具有空气的封闭空间。有利地,气室位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中间层2中,并且中间层是模制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中间层与鞋底集成在一起时,中间层的下表面形成鞋底。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减震部分9被实施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柱轴时,中间层2由安装在刚性鞋底1上的模制部件构成。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层2包括在脚趾和跖骨区域中的旋转接头19。此外,还可以在鞋的材料中使用电气石纤维,由于这种材料的特性使其能够提供愈合性能。有利地,支撑元件4设置有预定数量的减震部分9,减震部分9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重而变化。这意味着在选择鞋时,使用者不仅可以在尺寸方面被引导,而且还可以通过推荐的重量被引导。有利地,减震部分9可以从支撑元件的两侧或四侧被附接,但另一种附接变型形式也是可能的。在优选实施例中,鞋底1被实施为具有防止磨损和滑动的预防装置(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如下。

当从高处坠落时以及在与从高处强行跳起相关的不同紧急情况下,所要求保护的鞋可以用作救援人员或军人的防护手段。此外,所述鞋可以用作运动鞋,例如训练和跳跃鞋,以及滑雪设备-滑雪靴。当与中高跟鞋结合使用时,鞋的功效也将得到证明,使得使用者长时间保持在鞋跟上。要求保护的鞋构造提供减震效果,该减震效果使对人体的震动冲击最小化,由此减少疲劳、肌肉紧张,防止步行、跑步或任何其他运动活动期间的损伤,并且最小化某些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在行走时,使用者依次由一条腿和另一条腿支撑。在鞋跟和支撑表面之间的初始接触阶段,冲击达到峰值。为了避免慢性或创伤性损伤,当鞋跟碰到表面时尽可能多地吸收能量是很重要的。为此,支撑表面的支撑压力被鞋的减震支撑表面吸收,并且当脚在鞋跟上滚动时,沿着整个鞋底平滑了支撑压力峰值。如果在鞋跟与支撑表面之间的初始接触阶段减轻了与表面接触期间的震动,那么在整个脚上的支撑期间,执行能量的重新分配以有效地执行下一阶段-来自支撑的排斥。由于所要求保护的鞋的构造,当支撑在整个脚部上时,它容易适应鞋的减震支撑表面,然后在排斥期间返回能量。在来自支撑的排斥的阶段,冲击被转移到脚的前部,在此处铰链提供脚的生理曲率。来自支撑的排斥完成了一个步骤的支撑阶段。鞋底脱离支撑。

因此,提供了这样的鞋,其中考虑到使用者脚部的解剖学特征、穿着期间的更高的舒适性、合理的生产成本以及更高的使用可靠性而减轻对使用者脚部的震动冲击这一技术效果通过考虑了使用者的脚部的可能特征的最佳减震元件构造而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