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导电接触部位之静电导引结构的鞋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1700发布日期:2018-12-11 19:5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导电接触部位之静电导引结构的鞋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供人穿着的鞋具,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多导电接触部位之静电导引结构的鞋具。



背景技术:

对许多人来说,静电放电只是一种行经毛料地毯、滑过汽车座椅或是触摸金属门把时所感受到的电击现象,而静电本身是材料内部或表面的一种电荷不平衡状态,这种电荷不平衡状态会形成电场。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的定义为“高静电场引起静电荷快速、自发地转移,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电位之两个物体彼此接近时,电荷即通过两物体之间产生的火花转移。”各种工业、电子业的生产过程中,多少都会遇上静电放电的相关问题,静电控制在很多工业领域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军火炸药、石油化工、医药、农业、印刷和平面设计、纺织、喷涂甚至塑料制品等。

在进入电子时代的现在,静电及静电放电带来更多相关的问题,随着电子器件开发的速度增快,集成电路越来越小,导致静电放电成为容易造成大多数的电子组件或电子系统故障与损坏的主要因素。

静电放电的产生多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形成,但又很难避免。例如电子组件或系统在制造、生产、组装、测试、存放和搬运等的过程中,静电会累积在人体、仪器及储放设备等之中,甚至在电子组件本身也会累积静电,而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这些物体相互电性接触,因而形成了一放电路径,使得电子组件或系统遭到静电放电的破坏。这种破坏会导致半导体组件以及计算机系统等,形成一种永久性的毁坏,因而影响电子组件或系统功能,而使得电子产品工作不正常。

更甚者,当静电放电现象发生在具有易燃性溶剂或易燃气体的环境时,将可能产生危险。

有鉴于此,通过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能将静电电荷导入地面,以防止前述各种不同静电放电的可能性,进而降低因静电放电产生的各种危险,实为攸关人身安全上刻不容缓的课题。

而前述的导电材料的低电阻值为表面电阻值小于 1×104 欧姆或体积电阻值小于1×104 欧姆。当导电材料充电时,电荷(电子缺乏或过剩)将均匀分布在导电材料表面,若带电的导电材料与另一导电材料电性接触,电子无疑可为两者共享,若后者连接至交流电设备接地或其它任何接地点,电子多半会流向地面,人体内累积过剩的电荷即可中和。

而前述的静电消散材料具有介于绝缘和导电材料间的电阻值(1×104~1×1011 欧姆的表面电阻值或体积电阻值),电荷可流经或通过静电消散材料,但仍被材料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所控制;特别的是,相较于导电材料,静电消散材料允许电荷移转至地面或其它导电物体,而在相等大小下,静电消散材料的电荷移转,比导电材料需要更长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透过使用者行走与地面电性接触时,通过鞋具内装有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将累积于体内的电荷导出,进而降低使用者体内累积的静电电压。

为解决前述缺陷,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多导电接触部位之静电导引结构的鞋具,包含:

一鞋具,具有一鞋底及一鞋面,该鞋底的其中一面与该鞋面固定,该鞋面供以套入使用者的足部;

一导线,穿设于该鞋底,该导线具有衔接的一接地段及一导引段,该接地段供以与地面电性接触,而该导引段供以与人体电性接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另具有一导电件,而该鞋底相对于连接该鞋面的另一面具有一导电槽,该导电槽的槽底延伸至槽口为一深度方向,该导电件装设于该导电槽内,而该导电件的其中一面延伸至另一面为一高度方向,该高度方向大于或等于该深度方向,使该导电件凸出该导电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导电件的其中一面穿设有至少二个导线孔,该导电件的另一面则穿设有与各该导线孔连通的一缓冲槽,该导线穿过其中二个该导线孔,而该导线的弯折处位于该缓冲槽内,该导线位于该缓冲槽内的部分为该接地段,而相对该导线未位于该缓冲槽内的部分则为该导引段。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另具有以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一导电胶带,该导线的该导引段穿过该鞋面并位于该鞋面内,而该导电胶带则黏贴该导线的该导引段,使该导线的导引段固定黏贴于该鞋面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导线的该导引段穿过该鞋底,且该导线的该导引段位于该鞋面内并固定于该鞋面的鞋面侧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导线的该导引段穿过该鞋底,且该导线的该导引段位于该鞋面内并固定于该鞋面的缝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鞋具具有以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一鞋舌,而该导线的该导引段穿过该鞋底并连接至该鞋舌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鞋面具有一鞋口,该导线的导引段连接至该鞋口。

由此,用户能够通过各该导线将累积于体内的电荷导出,进而降低使用者体内累积的静电电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电件组设于鞋具内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剖视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线装设于导电件内的剖视图。

图4为基于图1中双点划线圈起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以导电胶带贴将导线的导引段贴于鞋面内的剖视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再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线的导引段贴附于鞋面内的壁面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再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线的导引段固定于鞋面的缝线的剖视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在再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线的导引段固定于鞋具的鞋舌上的剖视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在同图8A中的实施例中导线的导引段固定于鞋具的鞋舌上的侧面透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再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线固定于鞋具的鞋口处的侧面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鞋具10

鞋底11

顶面111

底面112

穿线孔113

导电槽114

鞋面12

鞋面侧壁121

缝线122

通孔123

鞋面底124

鞋舌13

鞋口14

导电件20

导线孔21

缓冲槽22

导线30

接地段31

导引段32

导电胶带40

鞋垫50

深度方向D1

高度方向D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多导电接触部位之静电导引结构的鞋具,包含:

一鞋具10,具有一鞋底11及一鞋面12,该鞋底11具有一顶面111及一底面112,该顶面111与该鞋面12固定结合,且该顶面111具有一穿线孔113,该底面112具有与该穿线孔113连通的一导电槽114,而该鞋面12具有一通孔123,该鞋底11及该鞋面12固定结合后,该通孔123与该穿线孔113及该导电槽114连通;

一导电件20,由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并装设于该导电槽114内,该导电件20的其中一面穿设有至少二个导线孔21,该导电件20的另一面则穿设有与各该导线孔21连通的一缓冲槽22;

至少二个导线30,分别具有衔接的一接地段31及一导引段32,每一个该导线30分别穿过其中二个该导线孔21,而各该导线30的弯折处位于该缓冲槽22内,各该导线30位于该缓冲槽22内的部分为该接地段31,而相对各该导线30未位于该缓冲槽22内的部分为该导引段32,该接地段31供以与地面电性接触,而该导引段32供以与人体电性接触,通过该缓冲槽22让各该导线30的接地段31容置于其中,以防止各该导线30的接地段31直接接触地面,进而避免各该接地段31因直接接触地面磨擦而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较佳的,该导电槽114的槽底延伸至槽口为一深度方向D1,而该导电件20的其中一面延伸至另一面为一高度方向D2,该高度方向D2大于该深度方向D1,使该导电件20凸出该导电槽114,由此让使用者在每次鞋底11落地时,能够确保该导电件20与地面电性接触。

请参阅图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具有用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一导电胶带40及一鞋垫50,各该导线30的该导引段32穿过该鞋面12并位于该鞋面12内,而该导电胶带40则黏贴各该导线30的该导引段32,使各该导线30的导引段32固定黏贴于该鞋面12内,该鞋垫50置放于该导引段32上,使该导引段32位于该鞋垫50及该鞋面12之间,而使用者须穿着以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袜子或直接踩踏于该鞋垫50上,由此让使用者能够直接于该鞋垫50电性接触,进而导出使用者体内累积的电荷。

请参阅图6,在又一较佳实施例中,各该导线30的该导引段32穿过该穿线孔113,且各该导线30的该导引段32位于该鞋面12内,各该导线30能够固定缝于该鞋面12的鞋面侧壁121,由此将各该导线30稳固固定于该鞋面12上;再参阅图7,该鞋面12又是由一鞋面侧壁121及一鞋面底124组成,该鞋面侧壁121及该鞋面底124之间以一缝线122缝合,而该导线30的该导引段32固定于该缝线122;另具有以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该鞋垫50,该鞋垫50放置于该鞋面12内供以让使用者踩踏,而使用者须穿着以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袜子或不穿袜子,当使用者踩踏于该鞋垫50上,令用户与该导线30的导引段32导通,进而让使用者体内累积的电荷依序通过鞋垫50、导引段32、导电件20及接地段31而导至地面。

请参阅图8A及图8B,在再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鞋具10具有以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一鞋舌13,而各该导线30的该导引段32穿过该穿线孔113并连接至该鞋舌13上,由此,使用者电性接触到该鞋舌13时,能够将累积于体内的电荷依序传导至该鞋舌13、该导线30、该导电件20进而自地面导出。

请参阅图9,在最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鞋面12具有以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一鞋口14,各该导线30的导引段32连接至该鞋口14,而使用者须穿着以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袜子、船型袜或不穿着袜子,当以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的袜子或使用者的脚踝部位电性接触该鞋口14时,能够让累积于使用者体内的电荷导出。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于至少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组合状态及其连接关系,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所述。

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直接将足部套于该鞋面12内,而使用者能够穿着具有导电材料的袜子,当使用者踩踏于该导电胶带40上时,使用者体内累积的电荷传导至该导电胶带40上,电荷经由该导电胶带40传导至各该导线30,进而由各该导线30将电荷传导至地面。

请参阅图6,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的足部套于该鞋面12内,使用者的足部电性接触各该导线30后,体内累积的电荷传导至该鞋面12,再通过电性接触鞋面12的各该导线30将电荷导至地面。

请参阅图6及图7,使用者将足部套于鞋面12内后,使用者的足部与各该导线30电性接触,进而将体内累积的电荷由各该导线30传导至地面。

请参阅图8A及图8B,由于该鞋舌13是由导电材料或静电消散材料制成,使用者将足部套于该鞋面12内时,使用者通过电性接触该鞋舌13,进而将使用者体内累积的电荷传导至该鞋舌13,再经由各该导线30将电荷传导至地面。

请参阅图9,由于该导线30连接至该鞋口14,使用者在穿着船型袜时,使用者能够直接电性接触人体,再通过各该导线30将累积于人体体内的电荷导出。

由此,用户能够通过各该导线30将累积于体内的电荷导出,进而解决电荷累积于人体造成的静电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