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饭盒及其内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8368发布日期:2018-11-30 19:29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饭盒及其内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用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携饭盒及其内胆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多功能饭盒多是具有盒体和多层内胆,将上、下几层内胆叠加一起放入的盒体内的腔室可以保温。由于内胆等多为圆形,当由上、下几层内胆叠加一起时,各相邻内胆之间容易产生转动,如若盒内盛放有汤等流动液体时,一旦手提饭盒稍微倾斜,则液体易流出饭盒,既浪费粮食,也影响饭盒的卫生。此外,将高温的食物通过内胆装入饭盒的腔室后,会烫手不易于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饭盒及其内胆结构,通过筷子将各层内胆定位在一起,可以防旋转,而且可以一次性将堆叠在一起的多层内胆一次性放入/取出于饭盒容置腔,避免烫手,使用方便,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饭盒的内胆结构,包括可以堆叠在一起的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还包括至少一根筷子,所述筷子上设有压紧凸台和旋紧螺纹,该筷子穿设于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中,并且通过压紧凸台和旋紧螺纹分别固定在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上,形成整体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紧凸台设置在筷子靠上的一侧,所述上层内胆的侧边设有上层耳部,该上层耳部贯穿有上层固定孔,该筷子从上方插入该上层固定孔,直到压紧凸台压在上层内胆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紧螺纹设置在筷子靠下的一侧,所述下层内胆的侧边设有下层耳部,该下层耳部贯穿有下层固定孔,该下层固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筷子从上方插入该下层固定孔并且旋紧螺纹与内螺纹螺合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层内胆的开口处盖设有上层内胆盖,所述下层内胆的开口处盖设有下层内胆盖,所述压紧凸台和旋紧螺纹同时分别压紧在上层内胆盖和下层内胆盖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筷子有3段,分别为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中段、下段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压紧凸台形成于上段和中段之间的断差位置;所述旋紧螺纹形成于中段和下段之间的断差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之间至少设有一中层内胆,所述中层内胆的开口处盖设有中层内胆盖,所述中层内胆和中层内胆盖上设有中层固定孔,该筷子插入中层固定孔中以将中层内胆固定在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之间。

一种便携饭盒,包括盒身和盒盖,所述盒身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形成中空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盒盖可开合地设置在该盒身上,该容置腔中放置有上述的内胆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盖上设有柔性绳,该柔性绳的上端穿设有提手柄,对应之盒盖顶部设有凹槽,当柔性绳自然下垂时,该提手柄容纳于凹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绳的两端连接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金属挂件,所述盒身的两侧设有磁铁,当柔性绳自然下垂时,金属挂件被磁铁吸附粘紧盒身的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盖与内胆结构之间设有可以用于放置调羹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在筷子上设计了压紧凸台和旋紧螺纹,利用压紧凸台和旋紧螺纹分别固定在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上,使中层内胆自然地被夹紧在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之间,形成整体结构,一方面确保了各层内胆之间不会相对旋转,解决汤汁溢出问题;另一方面只要提起筷子便可以一次性将各层内胆放入到盒身的容置腔中,又一次性地取出,解决传统多层饭盒尤其是下层内胆放置和取出不方便的问题;再一方面,当压紧凸台和旋紧螺纹将上下层内胆压紧的过程同时会将各层的胆盖压紧,解决不同食材发生串味的问题。

此外,可以在盒盖上设有柔性绳,该柔性绳的上端穿设有提手柄,这种提手柄的设计可以有效减轻饭盒对手的压力,人们提起来更方便,不容易滑脱。针对于此在盒盖顶部设有凹槽,当柔性绳自然下垂时,该提手柄容纳于凹槽中,不会外凸在盒盖上方,外形整洁,美观。还有,所述柔性绳的两端连接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金属挂件,所述盒身的两侧设有磁铁,当柔性绳自然下垂时,金属挂件被磁铁吸附粘紧盒身的侧面,这样柔性绳无论是上方的提手柄,还是下方的金属挂件都得到整齐收纳,保证了饭盒使用过程整洁不凌乱。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饭盒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饭盒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饭盒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内胆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内胆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盒身 11、容置腔

12、磁铁 20、盒盖

21、柔性绳 22、提手柄

23、凹槽 24、金属挂件

30、内胆 31、上层内胆

311、上层耳部 312、上层固定孔

313、上层内胆盖 32、中层内胆

321、中层内胆盖 322、中层固定孔

33、下层内胆 331、下层耳部

332、下层固定孔 333、内螺纹

334、下层内胆盖 40、筷子

401、上段 402、中段

403、下段 41、压紧凸台

42、旋紧螺纹 50、调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便携饭盒,包括盒身10、盒盖20、内胆30、筷子40、调羹50。

所述盒身10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形成中空形成一容置腔11,所述盒盖20可开合地设置在该盒身10上,例如可以采用常规的螺合、翻盖式单边扣合,双边扣合等形式实现盒盖20与盒身10之间的连接,在此不做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饭盒是保温盒,采用真空双层盒身10,可以长时间保温,并且防止内部高温食物的热量外传而烫伤使用者。设计时,盒身10和盒盖20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圆柱状体,还可以是球状体、方形柱体等形成。

为了方便人们携带,所述盒盖20上设有柔性绳21,该柔性绳21的上端穿设有提手柄22,对应之盒盖20顶部设有凹槽23,当柔性绳21自然下垂时,该提手柄22容纳于凹槽23中,这种提手柄22的设计可以有效减轻饭盒对手的压力,人们提起来更方便,不容易滑脱。不使用时,提手柄22又可以收纳在凹槽23中,不会外凸在盒盖20上方,外形整洁,美观。除此之外,所述柔性绳21的两端连接能够被磁铁12吸附的金属挂件24,所述盒身10的两侧设有磁铁12,当柔性绳21自然下垂时,金属挂件24被磁铁12吸附粘紧盒身10的侧面,这样柔性绳21无论是上方的提手柄22,还是下方的金属挂件24都得到整齐收纳,保证了饭盒使用过程整洁不凌乱。

所述内胆30放置在盒身10的容置腔11内,盒盖20与内胆30结构之间设有可以用于放置调羹50的空间。当然,此空间在不放置调羹50的情况下,可以放置其它物品,例如固体食物。

所述内胆30可以是双层内胆、三层内胆或者三层以上的多层内胆。以三层内胆为例详述内胆30结构如下:包括可以堆叠在一起的上层内胆31、中层内胆32和下层内胆33,各层内胆均设有固定孔,至少有一根筷子40插入到这些固定孔中,并且在筷子40上设有压紧凸台41和旋紧螺纹42,利用压紧凸台41和旋紧螺纹42分别固定在上层内胆31和下层内胆33上,使中层内胆32自然地被夹紧在上层内胆31和下层内胆33之间,形成整体结构。这种利用筷子40将多层内胆30固定在一起的设计,使得多层内胆30先形成整体,提起筷子40便可以一次性放入到盒身10的容置腔11中,又一次性地取出,解决传统多层饭盒尤其是下层内胆33放置和取出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凸台41设置在筷子40靠上的一侧,所述上层内胆31的侧边设有上层耳部311,该上层耳部311贯穿有上层固定孔312,该筷子40从上方插入该上层固定孔312,直到压紧凸台41压在上层内胆31上方。以及,所述旋紧螺纹42设置在筷子40靠下的一侧,所述下层内胆33的侧边设有下层耳部331,该下层耳部331贯穿有下层固定孔332,该下层固定孔332内设有内螺纹333,所述筷子40从上方插入该下层固定孔332并且旋紧螺纹42与内螺纹333螺合固定。以这种方式,一次性将所有的内胆30固定在一起,只有旋转筷子40松开螺纹连接后才可以取下筷子40、各层内胆30,保证了筷子40与各层内胆30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将各层内胆30搬入/搬出盒身容置腔11时发出松脱、跌落。

其中,所述上层内胆31的开口处盖设有上层内胆盖313,所述下层内胆33的开口处盖设有下层内胆盖334,所述中层内胆32的开口处盖设有中层内胆盖321,这些胆盖均是直接与对应内胆30贴合(非螺合、扣合),利用筷子40对各内胆30施加的压力,使胆盖紧紧密封在对应内胆30的开口处,无需开设排气孔,也可以避免不同内胆30之间的食物发生串味。

更为具体的,所述筷子40有3段,分别为上段401、中段402和下段403,所述上段401、中段402、下段403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压紧凸台41形成于上段401和中段402之间的断差位置;所述旋紧螺纹42形成于中段402和下段403之间的断差位置。所述压紧凸台41压紧在上层内胆盖313上,所述旋紧螺纹42螺合于下层内盖的同时会压紧在下层内胆盖334上,当上层内胆31和下层内胆33被固定后,筷子40自然也会穿过中层内胆32和中层内胆盖321上设置的中层固定孔322,以将中层内胆32固定在上层内胆31和下层内胆33之间。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两根筷子40以同样的方式连接各内胆30,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只使用一根筷子40固定这些内胆30的其中一侧,各内胆30的另一侧通过卡扣逐层相连定位。

以及,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筷子40可以是由头到尾同样大的直径,只需要在对应位置设置压紧凸台41和旋紧螺纹42即可,并且压紧凸台41和旋紧螺纹42的设置位置可以对换。例如,压紧凸台41可以是通过凸出于筷子40表面的凸块、凸点、卡销等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双层内胆30结构时,意味着取消以上实施例之中间层内胆30。当采用多层内胆30结构时,意味着在上层内胆31和下层内胆33之间增多一个或多个中层内胆32。利用筷子40穿设于上层内胆31和下层内胆33中,并且通过压紧凸台41和旋紧螺纹42分别固定在上层内胆31和下层内胆33上,便可以同时固定住这些中层内胆32。

本实用新型之便携饭盒的使用方法如下:以三层内胆为例进行说明,先将食物装入各层内胆30中,再盖上胆盖,将三层内胆叠在一起,各定位孔相对齐,然后从上到下插入筷子40,将筷子插到底部后用旋紧螺纹42与下层内胆的内螺纹333拧紧,即可同时利用压紧凸台41将上层内胆压紧,使各层内胆形成整体,除非将旋紧螺纹拧松否则不会松开。这样可以将筷子40当作提手使用,将整串内胆置入到盒身10的容置腔11中,取出时以同样的方式将整串的内胆一次性提出来,无烫手现象。还可以在内胆30与盒盖20之间的空间放入调羹50,充分利用饭盒的容量。当需要将饭盒提起时,抓住提手柄22,柔性绳21被拉起来,当松开提手柄22后,提手柄22能够收纳到凹槽23不外露,同时柔性绳21末端的金属挂件24被磁铁12吸附而粘紧盒身10的侧面,无凌乱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