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束缚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0457发布日期:2019-01-02 21:43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医用束缚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医用束缚手套。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护理活动中,常有意识不清的患者,会主动或者无意识地撞击周围导致手部发生损伤,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或者一些重症监护或者谵妄的病人在进行输液、手术后或者再鼻口插管后,由于病人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或者无意识抓晃动作,可能会无意识拔除身上留置的各类管道,不仅会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甚至会由于反复留置管道,增加病人的痛苦及费用支出,也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对此类病人进行合理的约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有的手部约束装置一般是绑带或者普通手套,如果使用绑带,舒适度低而且容易勒伤病人腕部,造成神经损伤;如果使用普通的手套将病人手套起来,或者手套内放置有防抓板,会使病人手掌会长时间处于绷直状态,容易造成肢体废用性萎缩。同时,患者手部长期处于被束缚的状态,很容易导致皮温下降、缺血坏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医用束缚手套,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医用束缚手套,包括腕带、手背面、手心面和两者的接合部,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模拟水浴循环系统,所述模拟水浴循环系统包括条形空囊和微型水循环泵,条形空囊沿所述接合部设置,条形空囊与微型水循环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水循环泵连通上连接有温度调节器和时钟控制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芯片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腕带的一端设置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控制芯片和无线信号发射器依次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控制芯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心面内壁固定有球形气囊,球形气囊与微型气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手心面由吸水棉布和无纺布通过热压工艺制成,所述无纺布外表面涂覆有纳米抗菌层。

进一步的,所述手背面为透明塑料布。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塑料布上设置多个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中,采用模拟水浴循环系统改善手部外周的血液循环,时钟控制器周期性控制微型水循环泵进行液体循环,温度控制器保证条形空囊中的液体时刻处于体适温度;拉力传感器可检测到患者拉扯腕带的力度,拉扯时间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芯片可将预警信号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传输至医护人员手机并发出蜂鸣声,方便及时;微型气泵可控制球形气囊的充放气,模拟手部持握,提供支撑力,防止患者酸痛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腕带、2-条形空囊、3-微型水循环泵、4-温度调节器、5-时钟控制器、6-控制芯片、7-无线信号发射器、8-蜂鸣器、9-球形气囊、10-微型气泵、11-拉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束缚手套,包括腕带1、手背面、手心面和两者的接合部,还包括模拟水浴循环系统,模拟水浴循环系统包括条形空囊2和微型水循环泵3,条形空囊2沿接合部设置,条形空囊2与微型水循环泵3连通。

优选的,微型水循环泵3连通上连接有温度调节器4和时钟控制器5。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芯片6和无线信号发射器7,腕带1的一端设置有拉力传感器11,拉力传感器11、控制芯片6和无线信号发射器7依次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蜂鸣器8,蜂鸣器8与控制芯片6连接。

优选的,手心面内壁固定有球形气囊9,球形气囊9与微型气泵10连通。

优选的,手心面由吸水棉布和无纺布通过热压工艺制成,无纺布外表面涂覆有纳米抗菌层。

优选的,手背面为透明塑料布。

优选的,透明塑料布上设置多个透气孔。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研究表明,手部末梢神经极为丰富,适宜的温度以及柔软的包裹按摩能够促进患处恢复,降低术后痛苦。本技术方案中,采用模拟水浴循环系统改善手部外周的血液循环,“水浴环境”提供了舒适柔软的包裹按摩效果,时钟控制器周期性控制微型水循环泵进行液体循环,温度控制器保证条形空囊中的液体时刻处于体适温度;拉力传感器可检测到患者拉扯腕带的力度,拉扯时间和拉扯力度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芯片可将预警信号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传输至医护人员手机并发出蜂鸣声,方便及时;微型气泵可控制球形气囊的充放气,模拟手部持握,提供支撑力,防止患者酸痛不适。手心面由三层面料采用热压工艺制成,抗菌吸汗速干。手背面透明可视,通气孔可保持手套内的干爽透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