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针织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2854发布日期:2018-12-18 20:4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针织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针织衫。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针织上通过前衣面和后衣面通过丝线缝合而成,然后传统的这样直接缝合,不仅容易出现前衣面和后衣面简单的抵触,且连接端面直接突出来,直接与身体接触,较为不舒适,且单一的丝线缝合,容易出现穿着的时候,容易撑开,使得身体肌肤裸露,较为尴尬,传统用于编织毛衣的第一弹性条的弹性能力较差,当毛衣机洗或手洗后毛衣会出现松垮或者缩水的情况,影响了美观及保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着舒适,不易掉线尴尬且清洗后不会缩水或松垮的针织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针织衫,包括前衣面和后衣面,所述前衣面和后衣面通过第一丝线缝合,其特征是:所述前衣面边侧上外接有翻折边,所述翻折边上设有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所述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将翻折边分成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和第三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沿第一折痕翻折后与第二连接边抵触,第三连接边沿第一折痕翻折后与第二连接边抵触,所述第一连接边与前衣面通过第二丝线缝合,第三连接边通过第三丝线缝合,所述前衣面与后衣面缝合端翻折置于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之间,所述后衣面与前衣面缝合端翻折置于第三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边上设有置于前衣面和后衣面缝合处的第一弹性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前衣面和后衣面进行传统的方式通过第一丝线进行缝合,并且将缝合出的前衣面和后衣面进行翻折,并通过前衣面上设有翻折边,利用翻折边通过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进行分成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和第三连接边,进行翻折,分别将前衣面和后衣面翻折部分进行夹紧,并且通过第二丝线和第三丝线进行缝合,保证了与身体接触部分为平滑的第二连接边,使得穿着者接触舒适,再然后在内部设有第一弹性条,进行内部填充,也提高该处的弹性,从而保证穿着者的舒适性,以及这样的双重缝合,也避免了单条丝线掉落裂开裸露肌肤的尴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条包括内芯及套设于内芯外的套线,所述内芯呈中空状,内芯包括外线体及内线体,内线体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实芯线,实芯线和内线体的内壁之间均布有四组耐压丝,耐压丝呈弧形状,相邻两组的耐压丝的弧形方向相反,相邻两组耐压丝之间填充有绒丝,所述套线由氨纶纤维制成,套线的外壁上顺时针缠绕有抗静电丝,抗静电丝外逆时针缠绕有涤纶线,涤纶线外顺时针缠绕有腈纶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弹性条的结构构造设置成多层套圈,增强了其结构强度、韧性及弹性,在内线体设置实芯线和4组耐压丝大大提高了内芯的结构强度。耐压丝的设置起到弹性缓冲外力的效果,当第一弹性条受力拉伸时,套线会向内芯挤压,通过力会作用在耐压丝上,4组耐压丝相互挤压并且会出传递至实芯线上,由于弧形结构受力产生的内力效果极佳,又由于相邻两组的耐压丝的弧形方向相反,相邻两组耐压丝相互抵触挤压防止耐压丝出现挤压力过载变形的情况。在耐压丝在挤压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强的内力,将外力缓冲抵消,由于耐压丝受力收缩后会快速复原,通过绒丝其自带的蓬松能力进一步提高耐压丝的复原效率,进而提高了第一弹性条的弹性复原能力,无论毛衣机洗或者手洗后只要晾干,毛衣都会恢复原,避免出现毛衣缩水或者变形松垮的情况。

套线采用氨纶纤维制成大大提高了其弹性能力,在套线外绕三根不同纤维材料制成的纤维线,增强了第一弹性条的结构强度。腈纶纤维线对人体肌肤的刺激性小,舒适性高;抗静电丝的设置能杜绝在穿毛衣或脱毛衣产生静电;涤纶线能提高毛衣的耐磨性,提高了抗静电丝的安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压丝通过3D纤维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D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在保证了耐压丝自身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第一弹性条的弹性恢复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实芯线内填充有纳米纤维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纳米纤维丝提高了实芯线的物理性能,进而大大提高了第一弹性条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衣面和后衣面连接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弹性条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针织衫,包括前衣面101和后衣面102,所述前衣面101和后衣面102通过第一丝线301缝合,其特征是:所述前衣面101边侧上外接有翻折边,所述翻折边上设有第一折痕501和第二折痕502,所述第一折痕501和第二折痕502将翻折边分成第一连接边201、第二连接边202和第三连接边203,所述第一连接边201沿第一折痕501翻折后与第二连接边202抵触,第三连接边203沿第一折痕501翻折后与第二连接边202抵触,所述第一连接边201与前衣面101通过第二丝线302缝合,第三连接边203通过第三丝线303缝合,所述前衣面101与后衣面102缝合端翻折置于第一连接边201和第二连接边202之间,所述后衣面102与前衣面101缝合端翻折置于第三连接边203和第二连接边20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边202上设有置于前衣面101和后衣面102缝合处的第一弹性条4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前衣面101和后衣面102进行传统的方式通过第一丝线301进行缝合,并且将缝合出的前衣面101和后衣面102进行翻折,并通过前衣面101上设有翻折边,利用翻折边通过第一折痕501和第二折痕502进行分成第一连接边201、第二连接边202和第三连接边203,进行翻折,分别将前衣面101和后衣面102翻折部分进行夹紧,并且通过第二丝线302和第三丝线303进行缝合,保证了与身体接触部分为平滑的第二连接边202,使得穿着者接触舒适,再然后在内部设有第一弹性条401,进行内部填充,也提高该处的弹性,从而保证穿着者的舒适性,以及这样的双重缝合,也避免了单条丝线掉落裂开裸露肌肤的尴尬。

第一弹性条401包括内芯5及套设于内芯5外的套线4,所述内芯5呈中空状,内芯5包括外线体51及内线体52,内线体52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实芯线50。实芯线50和内线体52的内壁之间均布有四组耐压丝6,耐压丝6呈弧形状,相邻两组的耐压丝6的弧形方向相反,相邻两组耐压丝6之间填充有绒丝7。

套线4由氨纶纤维制成,套线4的外壁上顺时针缠绕有抗静电丝41,抗静电丝41外逆时针缠绕有涤纶线42,涤纶线42外顺时针缠绕有腈纶线43。

将第一弹性条401的结构构造设置成多层套圈,增强了其结构强度、韧性及弹性,在内线体52设置实芯线50和4组耐压丝6大大提高了内芯5的结构强度。耐压丝6的设置起到弹性缓冲外力的效果,当第一弹性条401受力拉伸时,套线4会向内芯5挤压,通过力会作用在耐压丝6上,4组耐压丝6相互挤压并且会出传递至实芯线50上,由于弧形结构受力产生的内力效果极佳,又由于相邻两组的耐压丝6的弧形方向相反,相邻两组耐压丝6相互抵触挤压防止耐压丝6出现挤压力过载变形的情况。在耐压丝6在挤压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强的内力,将外力缓冲抵消,由于耐压丝6受力收缩后会快速复原,通过绒丝7其自带的蓬松能力进一步提高耐压丝6的复原效率,进而提高了第一弹性条401的弹性复原能力,无论毛衣机洗或者手洗后只要晾干,第一弹性条401都会恢复原,避免出现整体缩水或者变形松垮的情况。

套线4采用氨纶纤维制成大大提高了其弹性能力,在套线4外绕三根不同纤维材料制成的纤维线,增强了第一弹性条401的结构强度。腈纶纤维线对人体肌肤的刺激性小,舒适性高;抗静电丝41的设置能杜绝在穿毛衣或脱毛衣产生静电;涤纶线42能提高毛衣的耐磨性,提高了抗静电丝41的安置稳定性。

耐压丝6通过3D纤维制成。3D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在保证了耐压丝6自身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第一弹性条401的弹性恢复能力。

实芯线50内填充有纳米纤维丝。利用纳米纤维丝提高了实芯线50的物理性能,进而大大提高了第一弹性条401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