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舒适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3258发布日期:2018-12-18 20:5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舒适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舒适运动鞋。



背景技术:

跑步是一种最基本的运动方式,然而在跑步的过程中,人需要克服地表摩擦力做功前行,需要克服地心引力向上跳跃,在反复不断的跑步过程中,大量生物能量被消耗掉,转变为机械能量,也就是运动的直观表现形式,进而这些机械能又变成了热量浪费掉,所以说在跑步过程中伴随了大量的能量损失,如何循环再利用损失的能量已经成为当今的绿色发展课题。

在跑步的过程中,人体内部的能量转化,外界是无法参与的,躯干、四肢的机械运动存在大量的能量转换过程,需要佩戴设备进行能量收集,但其影响跑步的舒适性,而脚部是直接与地面接触、能量转化最为频繁、剧烈的地方,与脚部配合的运动鞋最为适合收集并利用跑步过程中的能量。

在跑步过程中,人体的脚掌起到支撑作用,脚弓用于发力克服地表摩擦力做功前行、克服地心引力向上跳跃、支撑人体和运动鞋的重量以及克服运动鞋的弯曲力,长时间的跑步,脚弓部会发酸。因此市场上出现的跑步运动鞋均是利用热塑性弹性橡胶发泡成型,降低运动鞋的质量以及增加柔软度,从而减少脚弓部克服支撑人体和运动鞋的重量以及运动鞋的弯曲力,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但其材料的优化设计有限,不能极大的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

在鞋子上加入能量转换机构,提高鞋子的舒适性,然而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能够收集跑步过程中的能量并加以利用的运动鞋。

因此,需要研发一款能够收集跑步过程中的能量并加以利用的运动鞋,提高跑步过程中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舒适运动鞋,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运动鞋的结构优化设计差,造成跑步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大,降低舒适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舒适运动鞋,包括鞋底以及鞋帮;

所述鞋帮设置于鞋底上,所述鞋帮上具有一穿入口,所述穿入口处设置有鞋带,所述鞋帮由飞织编织而成;

所述鞋底包括大底以及一体连接的中底,所述大底的底面设置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将大底的底面分隔成外底和内底,所述大底的横向两侧面位于外底上分别设置有至少四个通孔,所述外底的底面环绕于通孔处形成向外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第一防滑凸条;

所述大底的底面位于内底处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凸起错位设置,所述弧形凸起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凸条;

所述大底的上表面位于脚掌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大底上位于脚弓部以及延伸脚跟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面沿纵向方向设置有长条槽,所述长条槽内设置有弧形状的弹性薄片,所述第一凹槽内分别设置有压块和弹性气囊膜,所述弹性气囊膜的端沿与压块的下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弹性气囊膜与压块之间形成一腔室,其内设置有弹性件用于撑起弹性气囊膜,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密封的充气囊,所述充气囊与腔室连通设置;

所述中底上位于第一凹槽处设置有按压孔,所述按压孔处与压块连接设置有支撑块。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包括椭圆形通孔以及设置有在外底上部位于两椭圆形通孔之间的不规则孔,所述椭圆形通孔的长轴倾斜设置,且向大底的前端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由脚弓部向脚跟部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大底的上表面上环绕与第一凹槽周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压块的端沿向外衍生设置有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底面与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囊的弹性收缩率大于弹性气囊膜的弹性收缩率。

进一步的,所述大底的底面位于外底的前后部均设置有耐磨橡胶垫。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智能舒适运动鞋,通过在外底上设置通孔,降低大底的重量,同时提升大底的缓震性能,以及内底设置的弧形凸起,减小大底的弯折力,使得脚弓部的受力减小,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脚穿该运动鞋跑步时,通过脚部形态的不断变化发力,使得运动鞋根据脚部的形态变化而发生形变,且直接与地面接触、能量转化最为频繁,传统的跑步过程中,脚部发力用于克服地表摩擦力做功前行、克服地心引力向上跳跃、支撑人体和运动鞋的重量以及克服运动鞋的弯曲力,容易造成脚部发酸,影响跑步质量,减低运动鞋的舒适性,与此不同的是:该研制的运动鞋,跑步时,脚部弯曲,使得脚弓蓄力,脚掌受力用于支撑人体的重量,脚掌踩踏在支撑块上,通过人体的重量产生的重力向下挤压压块,从而挤压弹性气囊膜内的弹性件,使得腔室内的空气填充到充气囊内,同时下压的压块挤压弧形状的弹性薄片前端,使得弹性薄片的后端向上翘起并且推动充气囊想成弯曲状,避免脚弓部发力克服运动鞋的弯曲力,此时运动鞋的大底产生与脚部相同的弯曲,紧贴在脚部,提高运动鞋的包裹性,一方面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另一方面提高运动鞋的安全性,运动鞋将人体的重力转变成克服运动鞋的弯曲力以及运动鞋形变的蓄力,向前运动时,脚弓部发力,同时弯曲的运动鞋大底发力,从而克服地表摩擦力做功前行、克服地心引力向上跳跃,减小脚弓部的发力,增加运动鞋的舒适性,此时脚掌的压力减小,弹性件推动压块向上运动,弹性气囊膜内的腔室被撑开,充气囊内的气体再次流入到腔室内,运动鞋恢复到舒张状态,通过智能化的结构设定,将重力产生的能量转变成克服运动鞋的弯曲力以及运动鞋形变的蓄力,用于跑步过程中的助力,减小足弓部的发力,并且提高运动鞋的包裹性,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进一步的,椭圆形通孔的长轴倾斜设置,且向大底的前端倾斜,降低大底的弯曲力,使得运动鞋的蓄力更多的转变成跑步时的助力,提高重力转变的利用率,并且增加大底的缓震性能;进一步的,大底的上表面上环绕与第二凹槽周侧设置有限位槽,压块的端沿向外衍生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槽的底面与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缓冲垫,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底的变形率,增加运动鞋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大底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大底的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至图4,一种智能舒适运动鞋,包括鞋底1以及鞋帮2;所述鞋帮 2设置于鞋底1上,所述鞋帮2上具有一穿入口3,所述穿入口3处设置有鞋带 4,所述鞋帮2由飞织编织而成;

所述鞋底1包括大底11以及一体连接的中底12,所述大底11的底面设置有一环形凹槽5,所述环形凹槽5将大底11的底面分隔成外底13和内底14,所述大底11的横向两侧面位于外底13上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椭圆形通孔6以及设置有在外底13上部位于两椭圆形通孔6之间的不规则孔7,所述椭圆形通孔6的长轴倾斜设置,且向大底11的前端倾斜,所述外底13的底面环绕于通孔处形成向外凸起8,所述凸起8上设置有防滑凸条9,所述大底11 的底面位于外底13的前后部均设置有耐磨橡胶垫10;

所述大底11的底面位于内底14处设置有弧形凸起15,所述弧形凸起15与凸起8错位设置,所述弧形凸起15上设置有防滑凸条16;

所述大底11的上表面位于脚掌部设置有凹槽21,所述大底11上位于脚弓部以及延伸脚跟部设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1与凹槽22连通,所述凹槽21和凹槽22的底面沿纵向方向设置有长条槽23,所述长条槽23内设置有弧形状的弹性薄片24,所述凹槽21内分别设置有压块25和弹性气囊膜26,所述弹性气囊膜26的端沿与压块25的下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弹性气囊膜26与压块25之间形成一腔室27,其内设置有弹性件28用于撑起弹性气囊膜26,所述压块25 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定位槽29,所述弹性件28设置在定位槽29内,所述凹槽 22内设置有密封的充气囊30,所述凹槽22的深度由脚弓部向脚跟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充气囊30与腔室27连通设置,所述充气囊30的弹性收缩率大于弹性气囊膜26的弹性收缩率,所述大底11的上表面上环绕与凹槽21周侧设置有限位槽31,所述压块25的端沿向外衍生设置有限位块32,所述限位槽31的底面与限位块32之间设置有缓冲垫33;

所述中底12上位于凹槽21处设置有按压孔34,所述按压孔34处与压块 25连接设置有支撑块3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智能舒适运动鞋,通过在外底13上设置通孔,降低大底11的重量,同时提升大底11的缓震性能,以及内底14设置的弧形凸起15,减小大底11的弯折力,使得脚弓部的受力减小,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脚穿该运动鞋跑步时,通过脚部形态的不断变化发力,使得运动鞋根据脚部的形态变化而发生形变,且直接与地面接触、能量转化最为频繁,传统的跑步过程中,脚部发力用于克服地表摩擦力做功前行、克服地心引力向上跳跃、支撑人体和运动鞋的重量以及克服运动鞋的弯曲力,容易造成脚部发酸,影响跑步质量,减低运动鞋的舒适性,与此不同的是:该研制的运动鞋,跑步时,脚部弯曲,使得脚弓蓄力,脚掌受力用于支撑人体的重量,脚掌踩踏在支撑块35上,通过人体的重量产生的重力向下挤压压块25,从而挤压弹性气囊膜26内的弹性件28,使得腔室27内的空气填充到充气囊30内,同时下压的压块25挤压弧形状的弹性薄片24前端,使得弹性薄片24的后端向上翘起并且推动充气囊30形成弯曲状,避免脚弓部发力克服运动鞋的弯曲力,此时运动鞋的大底11产生与脚部相同的弯曲,紧贴在脚部,提高运动鞋的包裹性,一方面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另一方面提高运动鞋的安全性,运动鞋将人体的重力转变成克服运动鞋的弯曲力以及运动鞋形变的蓄力,向前运动时,脚弓部发力,同时弯曲的运动鞋大底发力,从而克服地表摩擦力做功前行、克服地心引力向上跳跃,减小脚弓部的发力,增加运动鞋的舒适性,此时脚掌的压力减小,弹性件28推动压块 25向上运动,弹性气囊膜26内的腔室27被撑开,充气囊30内的气体再次流入到腔室内,运动鞋恢复到舒张状态,通过智能化的结构设定,将重力产生的能量转变成克服运动鞋的弯曲力以及运动鞋形变的蓄力,用于跑步过程中的助力,减小足弓部的发力,并且提高运动鞋的包裹性,提高运动鞋的舒适性;椭圆形通孔6的长轴倾斜设置,且向大底11的前端倾斜,降低大底11的弯曲力,使得运动鞋的蓄力更多的转变成跑步时的助力,提高重力转变的利用率,并且增加大底的缓震性能;大底11的上表面上环绕与凹槽21周侧设置有限位槽31,压块25的端沿向外衍生设置有限位块32,所述限位槽31的底面与限位块32之间设置有缓冲垫33,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大底11的变形率,增加运动鞋的舒适性。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