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性婴幼儿外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7521发布日期:2018-11-30 19:2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性婴幼儿外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性婴幼儿外套。



背景技术:

婴儿穿着的连体衣大多采用开裆裤的结构,其裆部设有自其裤腰前襟直至裤腰后襟的开裆口,连体衣的上衣采用纽扣或拉链的结构,开裆口采用敞开式结构,婴儿裆部的纸尿裤或棉布皆暴露在外面,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首先,暴露在外面的纸尿裤以及棉布容易脏,不卫生;其次,天冷时难免自开裆口会透风,婴幼儿会受寒。并且当设置拉链时,拉链会硌到婴幼儿,增加了婴幼儿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封闭开裆口、形成一体开合式结构且穿着舒适的防护性婴幼儿外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具有如下结构的防护性婴幼儿外套,其包括连体衣,连体衣具有缝制为一体的上衣和裤腿,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连体衣下部设有开裆口且设有自开裆口向前延伸至上衣前部中间的竖向开口,竖向开口和开裆口上设有拉链,所述拉链采用对向双开式拉链结构,所述连体衣内表面缝制有贴靠在拉链下面的分隔布条,分隔布条自开裆口延伸至竖向开口且绕过上衣的顶部领口处后设有缝制在上衣前表面的遮挡段,遮挡段能遮挡拉倒上衣顶部的拉链的拉环,连体衣的外表面设有缝制在竖向开口一侧且能遮挡拉链外部的遮挡布条,所述遮挡段的下端与遮挡布条的上部通过粘扣对接。

所述上衣的腋下部位设有粘扣且通过粘扣粘接有能拆卸的环抱布,环抱布的前部设有能对粘的两个对接头且当两对接头对接后形成环形的环抱布,环抱布位于上衣后部的部段上设有开口朝下的插手袋。

所述上衣的衣袖前部设有能使婴幼儿的手露出的敞开口,敞开口将衣袖分隔形成与衣袖一体成型的包手套以及袖体,包手套和袖体上设有对应设有对粘扣且当包手套自敞开口向外翻折后包手套能通过对粘扣的对接粘附在袖体上。

所述裤腿的底部设有能拆卸的脚套。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连体衣下部设有开裆口且设有自开裆口向前延伸至上衣前部中间的竖向开口,竖向开口使上衣的中间形成对襟式结构,竖向开口和开裆口上设有拉链,所述拉链采用对向双开式拉链结构,因而可以完全打开拉链,使开裆口和竖向开口皆打开,可放入或抱出婴幼儿,通过拉链的结构可以单独打开和关闭开裆口,十分方便的更换纸尿裤,且避免了婴幼儿的受寒现象,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也可以单独打开上衣,对婴幼儿的身体以及内衣进行整理或处理。设置的遮挡布条以及分隔布条可以大大减轻拉链对婴幼儿的硬物硌压感,增加了婴幼儿的穿着舒适感,并且可以防止硌伤等问题,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更换纸尿裤、对婴幼儿起到有效防护作用和穿着舒适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C-C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1中D-D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性婴幼儿外套,其包括连体衣1,连体衣1具有缝制为一体的上衣和裤腿,所述上衣的腋下部位设有粘扣且通过粘扣粘接有能拆卸的环抱布2,环抱布2的前部设有能对粘的两个对接头且当两对接头对接后形成环形的环抱布,环抱布位于上衣后部的部段上设有开口朝下的插手袋。设置的插手袋可防止大人在托抱时滑脱且可温暖大人的手部,环抱布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婴幼儿抱起和放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体衣1下部设有开裆口且设有自开裆口向前延伸至上衣前部中间的竖向开口,竖向开口和开裆口上设有拉链4,所述拉链采用对向双开式拉链结构,该对向双开式拉链的结构指的是拉链具有两个拉环,并且可以双向拉开,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连体衣1内表面缝制有贴靠在拉链下面的分隔布条5,分隔布条自开裆口延伸至竖向开口且绕过上衣的顶部领口处后设有缝制在上衣前表面的遮挡段,遮挡段能遮挡拉倒上衣顶部的拉链的拉环,连体衣的外表面设有缝制在竖向开口一侧且能遮挡拉链外部的遮挡布条6,所述遮挡段的下端与遮挡布条的上部通过粘扣对接。防止拉链以及拉链的拉环会硌到婴幼儿,增加婴幼儿的舒适感。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上衣的衣袖前部设有能使婴幼儿的手露出的敞开口,敞开口将衣袖分隔形成与衣袖一体成型的包手套7以及袖体,包手套和袖体上设有对应设有对粘扣且当包手套自敞开口向外翻折后包手套能通过对粘扣的对接粘附在袖体上,也就是说,当包手套7呈自然状态时,可以当做手套使用,防止婴幼儿抓伤自己,当包手套翻折后,敞开口处处于敞开状态,可以方便婴幼儿的手部露出。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裤腿的底部设有能拆卸的脚套8,脚套通过粘接扣的结构连接在裤腿上,无须婴幼儿单独穿鞋,其具体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