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隔离衣及隔离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7647发布日期:2018-11-30 19:24阅读:19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隔离衣及隔离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隔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隔离衣及隔离衣。



背景技术:

在医院或者其他特殊环境下,为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接触某些病人(特别是传染病人或抵抗力低下的病人)时常常需要穿着隔离衣,另外,医护人员在进入无菌或使用层流净化的环境中工作时也需穿着隔离衣。同时,隔离衣还可以防止污渍溅到工作人员自身的衣服上,从而起到保护工作人员自身衣服清洁的作用。可见,隔离衣对医护人员或其他特殊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辅助物品。

现有的隔离衣一般包括上衣身、衣袖和领口条;其中上衣从后片的中部敞开,后片分成左后片、右后片两部分,左后片与右后片通过系带连接(通常在左后片的右边缘和右后片的左边缘上各设有多条系带,穿着时左后片的右边缘和右后片的左边缘上对应的系带打结连接,从而将左后片和右后片连接);衣袖的袖口通常也是通过系带来收紧袖口。

上述隔离衣医务工作人员在穿着时上衣身后置的敞开处(即左后片和右后片之间)采用系带连接,袖口采用系带收紧,导致穿着过程繁琐费时;而且由于系带设置在后方,也容易出现系带乱杂、结扣或者系带系错位的问题,同时现有的隔离衣仅仅具有隔离功能,由于其设置宽松,几乎没有保暖效果。

现在一次性隔离衣由于其一般为一次性使用,所以从节约耗材的方面考虑,一次性隔离衣一般偏薄并且强度有限,从而一次性隔离衣存在连接位置容易开缝、对襟位置容易撕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隔离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离衣开口为后置、袖口采用系带收紧从而导致隔离衣穿着费事费力以及现有一次性隔离衣连接位置容易开缝、对襟位置容易撕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隔离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离衣开口为后置、袖口采用系带收紧从而导致隔离衣穿着费事费力以及现有一次性隔离衣连接位置容易开缝、对襟位置容易撕裂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隔离衣,包括衣体、衣袖和领口条;

所述衣体为前面开口的对襟开口式,所述衣体在对襟开口的两侧向内翻折形成衣体锁边,所述衣体锁边与其对应的外部的衣体缝合贴紧,且对襟开口的两侧衣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开口扣合组件;

所述衣体和所述衣袖对应两者的连接位置分别向内翻折形成对接锁边,所述衣体与所述衣袖分别通过其相应的对接锁边连接;

所述衣袖远离所述衣体的外端缝制有罗纹袖。

进一步地,所述罗纹袖的内端套设在所述衣袖的外端内。

优选的,所述开口扣合组件为多个按扣,所述按扣沿所述衣体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

所述多个按扣的母扣设置在对襟开口一侧的所述衣体锁边的内侧,所述多个按扣的子扣与所述母扣对齐设置在另一衣体锁边对应的外侧衣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衣体的前面上部采用蓝色涤纶线平车缝制有上口袋、左口袋和右口袋;

所述上口袋设置在衣体正面的左侧上部,所述左口袋、右口袋分别设置在衣体下部对襟开口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衣袖通过布料对合而成,所述衣袖的布料对合位置的两侧分别向内翻折形成对合翻边,两对合翻边采用白色弹力线三线车锁边对合,且所述衣袖的对合处形成的对合线的上端对应人体的肩膀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衣袖与所述罗纹袖通过白色弹力线三线车缝连接;

所述衣体与所述衣袖的对接锁边通过白色弹力线三线车锁边连接。

优选的,所述衣袖的口径从靠近衣体的一端向外侧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衣体和所述衣袖的材质均为蓝色SMMS超柔无纺布;

所述罗纹袖为涤棉白色针织罗纹带;

所述领口条是全涤纶白色针织罗纹带。

进一步地,所述衣体的背面设置有单面黏胶条,所述单面黏胶条包括中间黏胶段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黏胶段两端的固定段和开启段;

所述衣体对应所述黏胶段设置有光滑层,所述黏胶段贴附在所述光滑层上,所述固定段固定连接在所述衣体的背面。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隔离衣,包括至少两层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隔离衣,相邻层的一次性隔离衣相互套设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隔离衣,包括衣体、衣袖和领口条;所述衣体为前面开口的对襟开口式,所述衣体在对襟开口的两侧向内翻折形成衣体锁边,所述衣体锁边与其对应的外部的衣体缝合贴紧,且对襟开口的两侧衣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开口扣合组件;所述衣体和所述衣袖对应两者的连接位置分别向内翻折形成对接锁边,所述衣体与所述衣袖分别通过其相应的对接锁边连接;所述衣袖远离所述衣体的外端缝制有罗纹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隔离衣为前面开口的对襟开口式,由于衣体连接的位置在衣体前面,从而方便了医务工作人员穿脱隔离衣;且衣袖的末端也即衣袖靠近手的部位缝制有罗纹袖,罗纹袖可以自动收紧袖口而不需要系带操作,相应的节约了穿戴时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离衣在对襟开口两侧的衣体设置内折的衣体锁边、在衣体与衣袖的连接位置分别翻折形成对接锁边,在低能耗的条件下,加强了一次性隔离衣的对襟位置以及连接位置的强度;同时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离衣采用对襟和罗纹袖的形式,其保暖效果较好,且形式紧凑不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衣包括至少两层如上述的一次性隔离衣,且相邻层的一次性隔离衣相互套设设置。

首先,本实用新型隔离衣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隔离衣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隔离衣由于是采用套设至少两层的一次性隔离衣形成,如此,工作人员进行完一次隔离工作环境后,需要进入下一隔离工作环境时,可以将外层的一次性隔离衣脱下即可,不需要再更换并穿戴新的隔离衣,既节约时间避免了穿戴的麻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衣体的正面平展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衣袖与衣体的反面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衣袖与衣体的正面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衣袖平展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领口带的平展示意图。

图标:1-衣体;11-上口袋;12-右口袋;13-左口袋;14-按扣;2-衣袖;21-罗纹袖;3-领口条;h1-靠近所述领口条的按扣距离衣体的领口的距离;h2-最低端的按扣距离衣体下沿的距离;h3-按扣距离对襟边缘的宽度;A-领口条到衣袖内端的距离;B-衣体胸围;C-衣体的下沿宽度;D-衣体的长度;E-衣袖的水平长度;G-衣袖内端的直径;L-领口条的水平宽度;M-领口条的竖直最大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隔离衣,包括衣体1、衣袖2和领口条3。

如图1所示,所述衣体1为前面开口的对襟开口式,所述衣体1在对襟开口的两侧向内翻折形成衣体锁边,所述衣体锁边与其对应的外部的衣体1缝合贴紧,且对襟开口的两侧衣体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开口扣合组件。

所述衣体1和所述衣袖2对应两者的连接位置分别向内翻折形成对接锁边,所述衣体1与所述衣袖2分别通过其相应的对接锁边连接。

所述衣袖2远离所述衣体1的外端缝制有罗纹袖21。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衣体的内侧指的是衣体1的内表面,也即衣体1不裸露在外面的一面;上述的所述衣体锁边与其对应的外部的外衣缝合贴紧的意思是,衣体1对应对襟开口的边缘向内弯折后的衣体锁边是与其贴合对齐的外侧衣体1缝合为一体的结构。本实施例领口条3的设置呈小V型即可,不适宜开口太大。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由于衣体1开口的位置是在衣体1前面,从而方便了医务工作人员穿脱隔离衣;且衣袖2的末端也即衣袖2靠近手的部位缝制有罗纹袖21,罗纹袖21可以自动收紧袖口而不需要系带操作,相应的节约了穿戴时间。进一步,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在对襟开口两侧的衣体1设置内折的衣体锁边、在衣体1与衣袖2的连接位置分别翻折形成对接锁边,在低能耗的条件下,加强了一次性隔离衣的对襟位置以及开口连接位置的强度;同时,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采用螺纹袖收口并且采用对襟的形式,相比现有的隔离衣除了具有隔离作用外,其保温效果好。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所述衣体1和衣袖2的材质优选为蓝色SMMS超柔无纺布;所述罗纹袖21为32TC白色针织罗纹带;所述领口条3是全涤纶白色针织罗纹带。

其中,32TC白色针织罗纹带指的是采用涤棉面料并采用32针/英寸的针织机针织而成的罗纹带;领口条也可采用32针/英寸的针织机针织而成。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衣体1和衣袖2采用蓝色SMMS超柔无纺布,一方面SMMS超柔无纺布具有无毒无味、高效隔菌的优点,并且通过设备特殊处理,能达到抗静电、抗酒精、抗血浆、拒水和产水等性能,非常适合应用在隔离衣的特殊使用环境下;同时,SMMS超柔无纺布质地柔软、质量轻薄,穿在身上舒适。进一步,采用蓝色符合医疗的环境,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具体的,所述罗纹袖21的内端套设在所述衣袖2的外端内。所述衣袖2与所述罗纹袖21可以通过白色弹力线三线车缝连接,所述罗纹袖21与所述衣袖2的重叠宽度优选为3cm。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罗纹袖21内端与所述衣袖2套设设置,这样可以采用三线车缝的机械加工方式快速缝合,有利于一次性隔离衣的机械化生产。同时,所述衣体锁边的宽度优选为4cm,所述衣体1与所述衣袖2的对接锁边也可通过白色弹力线三线车锁边连接。

如图1或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隔离衣的所述开口扣合组件的一种具体形式,所示开口扣合组件为多个按扣14,所述按扣14沿所述衣体1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所述多个按扣14的母扣设置在对襟开口一侧的所述衣体锁边的内侧,所述多个按扣14的子扣与所述母扣对齐设置在另一衣体锁边对应的外侧衣体1上。

可以理解是的,按扣14的子、母扣的配合使用方便简洁,解决了系绳之间容易出现结扣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所述衣体1的前面上部采用蓝色涤纶线平车缝制有上口袋11、左口袋13和右口袋12;

所述上口袋11设置在衣体1正面的左侧上部,所述左口袋13、右口袋12分别设置在对襟开口的衣体1下部的左、右两侧。

口袋的设置方便了医护人员放置口罩、手套等物品,同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将各个物品分别归类放置到不同的口袋,进一步方便了医护人员随身物品的取放。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所述衣袖2通过布料对合而成,所述衣袖2的对合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合翻边,所述衣袖2的两对合翻边采用白色弹力线三线车锁边对合,且所述衣袖2的对合处的上端靠近所述领口条3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衣袖2对合处的上端靠近所述领口条3设置的意思是,衣袖2的对合处形成的对合线是与人体的肩膀的上部对齐的。对合线的强度比其周边的强度大,所以类似于衣袖2的骨架,提高了整体衣袖2的美观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衣袖2是采用呈等腰梯形的布料、通过两腰对齐缝合而成,形成的衣袖2呈从衣袖2靠近衣体1的一端向外端口径逐渐缩小的形状。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衣袖2采用对合翻边的形式对合,并采用白色弹力线三线车锁边,加强了衣袖2对合位置的强度。衣袖2设计为从衣袖2靠近衣体1的一端向外口径逐渐缩小的形状,一方面小口径一端也即靠近罗纹袖21的一端采用小口径,可以方便与罗纹袖21车缝连接;另一方面,这样的结构也符合人体胳膊的形状,使衣袖2尽可能的与人体的胳膊形状适配,避免衣袖2肥大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均码设置尺寸优选为:领口条到衣袖内端(衣袖2靠近衣体1的一端)的距离A为21cm,成品的衣体胸围B为60cm,成品的衣体的下沿宽度C为60cm,成品的衣体的长度D为75cm,衣袖的水平长度E为52cm,衣袖内端的直径G为28cm,成品领口条的水平宽度L为20cm,成品领口条的竖直最大宽度M为10cm。靠近所述领口条的按扣距离衣体的领口的距离h1为2cm,相邻按扣间的间距为12.5cm,最低端的按扣距离衣体下沿的距离h2为13cm,按扣距离对襟边缘的宽度h3为4.5cm。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上述尺寸仅仅是一种最优的比例或者尺寸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与该尺寸存在少些误差或者比例有所调整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同时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前胸等需要重点进行隔离保护的部位设置为两层结构,该两层结构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同时为了加强保暖效果,所述隔离衣可以整体的内表面设置保暖层或者仅在衣体的内表面设置保暖层。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穿戴方便且制造成本低、薄弱位置的强度高并适合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同时,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整体上类似中上装,其罗纹袖口以及衣袖形式紧凑、衣体开口采用对襟的形式,保暖性能比现有隔离衣的好,且不会影响操作人员的正常操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隔离衣,具体是在实施例一提供的一次性隔离衣的基础上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包括衣体1、衣袖2和领口条3。如图1所示,所述衣体1为前面开口的对襟开口式,所述衣体1在对襟开口的两侧向内翻折形成衣体锁边,所述衣体锁边与其对应的外部的衣体1缝合贴紧,且对襟开口的两侧衣体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开口扣合组件。所述衣体1和所述衣袖2对应两者的连接位置分别向内翻折形成对接锁边,所述衣体1与所述衣袖2分别通过其相应的对接锁边连接。所述衣袖2远离所述衣体1的外端缝制有罗纹袖21。

所述衣体1的背面设置有单面黏胶条,所述单面黏胶条包括中间黏胶段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黏胶段两端的固定段和开启段;

所述衣体1对应所述黏胶段设置有光滑层,所述黏胶段贴附在所述光滑层上,所述固定段固定连接在所述衣体1的背面。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单面黏胶条是为了方便一次性隔离衣丢弃时进行收纳,具体的,医护人员脱下隔离衣后,通过开启段将中间黏胶段打开,然后将整个一次性隔离衣用单面黏胶条进行捆绑后再丢弃。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设置的单面黏胶条,可以将隔离衣进行体积缩小后丢弃,减小了隔离衣的占用空间,也方便了清洁人员进行后续的清理。

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的其他构件均可与实施例一相同,同时本实施例一次性隔离衣也具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衣,包括至少两层如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一次性隔离衣,相邻层的一次性隔离衣相互套设设置。

优选的,每层一次性隔离衣的衣体1对应领口条3的前端内侧设置有按扣的子扣,对应领口条3的前端外侧设置有按扣的母扣,这样相邻外层的一次性隔离衣的内侧的子扣可以与相邻内层的一次性隔离衣的外侧的母扣连接,从而加强套设后相邻层一次性隔离衣的固定强度。

首先,本实施例隔离衣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一次性隔离衣具有相同的优点,同时,本实施例隔离衣由于是采用套设至少两层的一次性隔离衣形成,如此,在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隔离工作环境后,需要进入下一隔离工作环境时,可以将外层的一次性隔离衣脱下即可,不需要再更换并穿戴新的隔离衣,既节约时间避免了穿戴的麻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