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防滑的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3038发布日期:2019-03-02 02:2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防滑的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防滑的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的活动之一,为了提高运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就需要鞋子的鞋底具有足够的防滑、减震等性能,跑步与弹跳是人们在运动中使用最多的动作,在跑步过程中大多是脚后跟先触地,为了减小触地时的冲击力,就要求鞋底脚后跟处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性能,抬腿迈步或弹跳时,脚后跟抬起离地,使脚部弯曲并通过脚前掌用力蹬,此时对鞋底前掌处的抓地性能要求较高,且要求鞋底的弯曲变形能够适应脚部的活动弯曲。

目前大多的鞋底通过设置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来提高鞋底的防滑和弯曲变形性能,弯曲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却削弱了鞋底的整体性,降低了对脚底的支撑,且这样的鞋底的抓地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运动中快速灵活的动作。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抓地牢靠,且既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又能为脚底提供足够支撑和缓冲的运动鞋鞋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防滑的运动鞋鞋底,包括下鞋底和上鞋底,所述下鞋底沿前后方向依次划分为与人体脚掌相对应的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所述前掌部的下底面设有凸粒区和凹槽区,所述凸粒区处于所述凹槽区的前侧,所述凹槽区上凹设有若干沿下鞋底左右方向设置且贯通的横向凹槽及沿下鞋底的前后方向设置的纵向凹槽,各所述横向凹槽沿下鞋底的前后方向并排间隔布置,且各所述横向凹槽的深度由后至前递减,所述凹槽区通过所述横向凹槽与所述纵向凹槽之间交错形成有若干凸条,且各所述凸条的表面均设有防滑花纹,所述凸粒区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圆台状的凸起粒,所述后跟部的下底面设有防滑条结构,所述后跟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沿下鞋底左右方向两侧延伸且贯通的减震孔,所述上鞋底的上表面凸设有若干沿上鞋底前后方向并排间隔布置、且贯通上鞋底左右方向两侧的缓震条,所述缓震条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缓震条与上鞋底之间形成供缓震条受压变形的空腔。

所述防滑条结构包括沿后跟部的外轮廓周向设置且间隔布置的若干弧形防滑条和平行于下鞋底的左右方向的若干横直防滑条。

所述减震孔的形状为椭圆形。

所述缓震条上均设有沿上鞋底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割裂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震防滑的运动鞋鞋底,通过凹槽区上的横向凹槽使鞋底能够适应脚部活动时的弯曲,在运动中弹跳或迈步时,深度由后至前递减的横向凹槽使得鞋底既能适应不同区域的不同弯曲程度,又使鞋底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整体性,为脚部提供支撑,增加鞋底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凸条为鞋底在弯曲过程中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当脚部离地的瞬间,通过前掌部的凸粒区上的凸起粒使得鞋底的抓地性能和防滑性能得到提高,便于穿着者作出加速、弹跳或急停等动作,当脚部触地的瞬间,后跟部上椭圆形的减震孔使鞋底具有更好的回弹性能,使脚部在运动过程中更为轻盈、快速,另外,穿着过程中,上鞋底上表面的缓震条与脚部接触能对脚底进行按摩,且缓震条的设置增加了上鞋底的弹性,以减少运动时对脚部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鞋底的下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下鞋底;2-上鞋底;3-前掌部;31-凸粒区;32-凹槽区;4-足弓部;5-后跟部;6-横向凹槽;7-纵向凹槽;8-凸条;9-凸起粒;10-弧形防滑条;11-横直防滑条;12-减震孔;13-缓震条;1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减震防滑的运动鞋鞋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下鞋底1和固定叠设于下鞋底1上方的上鞋底2,该下鞋底1和上鞋底2之间的固定方式优选为胶合连接,下鞋底1的形状、上鞋底2的形状均与人体脚部的形状相适配,下鞋底1沿前后方向依次划分为与人体脚掌相对应的前掌部3、足弓部4和后跟部5,前掌部3的下底面设有凸粒区31和凹槽区32,且凸粒区31处于凹槽区32的前侧,即凸粒区31处于下鞋底1的下底面最前端,凹槽区32处于凸粒区31与足弓部4之间,也即是该凹槽区32处于活动过程中鞋底弯曲变形的区域。

凹槽区32上凹设有若干沿下鞋底1左右方向设置且贯通的横向凹槽6及沿下鞋底1的前后方向设置的纵向凹槽7,纵向凹槽7将各横向凹槽6连通,各横向凹槽6沿下鞋底1的前后方向并排间隔布置,且各横向凹槽6的深度由后至前递减,即最靠近足弓部4的横向凹槽6深度最深,且远离足弓部4方向的各横向凹槽6的深度逐渐较小,这样以保证鞋底有足够的厚度,所述的凹槽区32通过横向凹槽6与纵向凹槽7之间交错形成有若干凸条8,且各凸条8的表面设有防滑花纹,这样通过横向凹槽6的设置使鞋底具有良好的弯曲变形性能,配合凸条8上的防滑花纹,使得凹槽区32既适应脚部的弯曲,又增加鞋底的防滑性能,凸粒区3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圆台状的凸起粒9,该圆台状的凸起粒9使其自由端端部呈尖状结构,且凸起粒9与下鞋底1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后跟部5的下底面设有防滑条结构,此防滑条结构包括沿后根部5的弧形外轮廓周向设置且间隔布置的若干弧形防滑条10和平行于下鞋底1的左右方向的若干横直防滑条11,弧形防滑条10和横直防滑条11均凸出于后跟部5的下底面,另外,如图2所示,后跟部5的外侧壁上设有沿下鞋底1左右方向两侧延伸且贯通的减震孔12,此减震孔12的形状为椭圆形,上鞋底2的上表面凸设有若干沿上鞋底2前后方向并排间隔布置、且贯通上鞋底2左右方向两侧的缓震条13,缓震条13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其与上鞋底2一体注塑成型,缓震条13与上鞋底2之间形成供缓震条13受压变形的空腔14,即缓震条13为设在上鞋底2表面的拱状结构,缓震条13上设有沿上鞋底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割裂口15,即割裂口15将缓震条13从其横截面方向截断,将缓震条13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变形体,以适应脚部在运动时的复杂变形,提高穿着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震防滑的运动鞋鞋底,由于前掌部3的下底面设有凹槽区32,通过凹槽区32上的横向凹槽6,使鞋底能够沿着横向凹槽6弯曲,以适应脚部的活动,且各横向凹槽6的深度由后至前递减,在运动中弹跳或迈步时,因前掌部3最靠近足弓部4之处的弯曲程度最大,且弯曲程度随着远离足弓部4方向逐渐较小,故设置深度由后至前递减的横向凹槽6,使得鞋底既能适应不同区域的不同弯曲程度,又使鞋底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整体性,为脚部提供良好的支撑,增加鞋底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表面具有防滑花纹的凸条8为鞋底在弯曲过程中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当脚部离地的瞬间,通过前掌部3上的凸起粒9,凸起粒9的自由端上的尖状结构使得鞋底的抓地性能和防滑性能得到大大提高,便于穿着者作出加速、弹跳或急停等动作,当脚部触地的瞬间,后跟部5上椭圆形的减震孔12受到挤压变形,减小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同时减震孔12在回弹过程中又能将冲击的能量反向施加在脚部,使脚部在运动过程中更为轻盈、快速,且后跟部5下底面上由弧形防滑条10和横直防滑条11组成的防滑条结构,这样的防滑条结构使鞋底在各方向上均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另外,穿着过程中,上鞋底2上表面的缓震条13与脚部接触可对脚底进行按摩,且缓震条13与上鞋底2之间形成供缓震条13受压变形的空腔14,使缓震条13能够向空腔14内受压变形,以减少脚部的冲击,且各缓震条13沿上鞋底2左右方向并排间隔布置,这样避免因缓震条13的设置对鞋底弯曲性能产生影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均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