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式保温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4050发布日期:2019-03-02 02:2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提式保温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包,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手提式保温包。



背景技术:

一般的手提式保温包的手提绳是由编织带构成,通过手提绳拿着保温包时,手提绳容易勒手;一般的手提绳为了不易勒手,都采用宽扁的编织带,这样设置的话,通过手提绳挂在挂钩上的保温包容易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绳不易勒手且手提绳挂在挂钩上不易滑落的手提式保温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提式保温包,包括包体,包体上设有手提绳,手提绳由细长的绳构成,手提绳上设有与手提绳活动连接的把手,把手由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构成,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呈圆柱状,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的轴线方向上均开有通孔,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通过通孔于手提绳上滑动,第一连接壳包括连接件,第二连接壳包括与连接件配合的连接槽,连接件的外壁上设有阳螺纹,连接槽的内壁上设有与阳螺纹配合的阴螺纹,第一连接壳的端部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和第一连接壳同轴,第二连接壳的端部设有与环形槽抵触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和第二连接壳同轴,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上分别设有第一弹性套、第二弹性套,第一弹性套和第二弹性套同轴且第一弹性套和第二弹性套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构成的把手可以拆卸、组装,当保温包需要挂起来时,将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拧开,之后将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向两侧滑动露出手提绳,方便保温包的钩挂;当需提着保温包时,连接件通过阳螺纹和阴螺纹连接旋入连接槽,从而将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连接形成把手,这样设置,使得手提着保温包时不易勒手;第一弹性套和第二弹性套分别套在第一连接壳、第二连接壳上,当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弹性套和第二弹性套抵触也犹如一个完整的套体,使得手掌握在把手上时更为舒适,不易勒手;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及手提绳的配合,使得保温包既可方便的通过手提绳钩挂,又可手提着保温包时不易勒手。

环形槽和环形凸起的设置,使得连接件旋入连接槽时,环形凸起也卡入环形槽,环形槽和环形凸起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的连接处可以承受更大的外力,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不易受力脱离、断开;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开设同轴通孔,便于手提绳穿过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于手提绳上自由滑动;阳螺纹和阴螺纹的设置,使得把手便于拆卸、组装。

进一步的,第一弹性套和第二弹性套结构相同,第一弹性套由依次连接的弹性层、缓冲层及连接层构成,弹性层、缓冲层及连接层均由弹性材料构成,弹性层上开有若干凹槽,若干凹槽内均设有防滑凸起且防滑凸起与凹槽抵触,防滑凸起伸出凹槽,防滑凸起包括空腔,空腔内设有液体,弹性层上设有防滑纹,缓冲层上开有若干圆柱型通孔,连接层上开有若干与圆柱型通孔连通的球状腔室,连接层与第一连接壳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着把手时,第一弹性套和第二弹性套构成的套体使得把手不易勒手;防滑凸起的空腔内设有液体,使得防滑凸起有一定的弹性,手掌握在弹性把手上时更为舒服,不易勒手,同时也使得弹性把手不易打滑;弹性层上的圆柱型通孔与连接层上的球状腔室连通,使得弹性层与连接层的弹性更为突出,且弹性层和连接层受力变形后可更好的回复原始状态,进而使得第一弹性套的弹性能力大大提升,手掌握在把手上时,更为舒服,不易勒手;弹性层上防滑纹的设置,使得握在把手上时,弹性把手不易滑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连接壳及第一弹性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手提绳不易勒手且手提绳挂在挂钩上不易滑落的手提式保温包。

本实用新型提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包体1,包体1上设有手提绳2,手提绳2由细长的绳构成,手提绳2上设有与手提绳2活动连接的把手3,把手3由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构成,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呈圆柱状,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的轴线方向上均开有通孔6,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通过通孔6于手提绳2上滑动,第一连接壳4包括连接件7,第二连接壳5包括与连接件7配合的连接槽8,连接件7的外壁上设有阳螺纹9,连接槽8的内壁上设有与阳螺纹9配合的阴螺纹10,第一连接壳4的端部开有环形槽11,环形槽11和第一连接壳4同轴,第二连接壳5的端部设有与环形槽11抵触的环形凸起12,环形凸起12和第二连接壳5同轴,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上分别设有第一弹性套13、第二弹性套14,第一弹性套13和第二弹性套14同轴且第一弹性套13和第二弹性套14抵触。

由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构成的把手3可以拆卸、组装,当保温包需要挂起来时,将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拧开,之后将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向两侧滑动露出手提绳2,方便保温包的钩挂;当需提着保温包时,连接件7通过阳螺纹9和阴螺纹10连接旋入连接槽8,从而将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连接形成把手3,这样设置,使得手提着保温包时不易勒手;第一弹性套13和第二弹性套14分别套在第一连接壳4、第二连接壳5上,当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弹性套13和第二弹性套14抵触也犹如一个完整的套体,使得手掌握在把手3上时更为舒适,不易勒手;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及手提绳2的配合,使得保温包既可方便的通过手提绳2钩挂,又可手提着保温包时不易勒手。

环形槽11和环形凸起12的设置,使得连接件7旋入连接槽8时,环形凸起12也卡入环形槽11,环形槽11和环形凸起12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的连接处可以承受更大的外力,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不易受力脱离、断开;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开设同轴通孔6,便于手提绳2穿过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5于手提绳2上自由滑动;阳螺纹9和阴螺纹10的设置,使得把手3便于拆卸、组装。

第一弹性套13和第二弹性套14结构相同,第一弹性套13由依次连接的弹性层15、缓冲层16及连接层17构成,弹性层15、缓冲层16及连接层17均由弹性材料构成,弹性层15上开有若干凹槽18,若干凹槽18内均设有防滑凸起19且防滑凸起19与凹槽18抵触,防滑凸起19伸出凹槽18,防滑凸起19包括空腔20,空腔20内设有液体,弹性层15上设有防滑纹,缓冲层16上开有若干圆柱型通孔21,连接层17上开有若干与圆柱型通孔21连通的球状腔室22,连接层17与第一连接壳4连接。

握着把手3时,第一弹性套13和第二弹性套14构成的套体使得把手3不易勒手;防滑凸起19的空腔20内设有液体,使得防滑凸起19有一定的弹性,手掌握在把手3上时更为舒服,不易勒手,同时也使得弹性把手3不易打滑;弹性层15上的圆柱型通孔21与连接层17上的球状腔室22连通,使得弹性层15与连接层17的弹性更为突出,且弹性层15和连接层17受力变形后可更好的回复原始状态,进而使得第一弹性套13的弹性能力大大提升,手掌握在把手3上时,更为舒服,不易勒手;弹性层15上防滑纹的设置,使得握在把手3上时,弹性把手3不易滑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