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3219发布日期:2019-04-03 00:02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皮带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带扣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皮带为穿着时常用的配件之一,主要区分为两种,分别为针扣式、以及自动扣式,其中的自动扣式设计,系利用皮带扣上的卡片与皮带上的卡位相配合,实现皮带的束紧锁定,进而提供使用者穿戴使用;然而,市售自动扣式的皮带扣,通常结构大都会在该皮带扣上设置按钮或把手,透过按压或扳转使卡片松开后,才得以进行皮带调整位置之目的;

其前述调整结构因皮带扣的零件过于细小,使其存有操作不便、以及容易过度紧锁,而导致皮带解开不便及调整困难;后有不少市售业者针对不便之处作出缺失改良,但其改良着重之处都是针对调整速度、及使用简单为目的,使得不少调整结构的组件越趋复杂化,且该自动扣式的结构设计通常不能与针扣式的皮带配合使用,所以使用者常会备有多条皮带扣交换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出现上述技术缺陷的皮带扣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皮带扣结构,包含:一扣座10、一锁卡件11以及一板控件20,该锁卡件11固定于该扣座10一端,用以固定皮带30一端,且该扣座10上设有一主限位架101能供该皮带30尾端穿设,借以配戴于使用者之腰间,该板控件20系为一体成型制造者,且该板控件20一端具有一扣接轴21,并于该扣接轴21之中央设有一凸掣22,该扣座10另端具有一扣接部12能供该扣接轴21枢设,且于该扣接部12与该凸掣22下方之间设有一弹性件13,令该板控件20能以扣接部12进行转动,其中,该板控件20另端设有一副限位架201,该皮带30尾端经该副限位架201穿设至该主限位架101内,后经按压该主限位架101,能使该板控件20驱动该凸掣22于该扣接部12内进行上、下位移,以该皮带30尾端受该凸掣22向上位移顶抵呈固定状态,而该凸掣22向下位移脱离顶抵该皮带30尾端则呈可调整状态。

进一步地,该皮带30之表面具有复数棘齿,以利于该凸掣22顶抵固定。

进一步地,该皮带30之表面系为复数穿孔,能以该凸掣22择一穿设固定。

进一步地,该弹性件13系为一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皮带扣结构,其扣座设有之扣接部能与一体成型且设有扣接轴的板控件相枢设,且该扣接轴更设有一凸掣,能配合设于该扣接部内的弹性件,借板控件能以该扣接部进行转动,使该凸掣能进行上下位移动作,使皮带之尾端能配合板控件之转动呈固定与调整之状态,达成定位与流畅调整之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带棘齿的皮带穿插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剖面的剖视图,其中,凸掣顶抵皮带内棘齿;

图5为沿图3中A-A剖面的剖视图,其中,凸掣与皮带内棘齿相脱离;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穿孔皮带穿插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B-B剖面的剖视图,其中,凸掣顶抵皮带穿孔;

图8为沿图6中B-B剖面的剖视图,其中,凸掣与皮带的穿孔相脱离;

图中,10-扣座,101-主限位架,11-锁卡件,12-扣接部,13-弹性件,14-插梢,20-板控件,201-副限位架,21-扣接轴,22-凸掣,30-皮带,31-尾端,32-棘齿,33-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皮带扣结构,主要包含有:一扣座10、一锁卡件11以及一板控件20,该锁卡件11固定于该扣座10一端的下方,主要能供固定皮带30一端用,且该扣座10上设有一主限位架101能供该皮带30尾端31穿设,以提供使用者配戴于其腰间;本实施例所提及之连结手段大多系以插梢14配合相对应之插孔进行使用,除了扣接部12与扣接轴21系以直接配合连结。

前述板控件20主要系为一体成型制造所成,且该板控件20的一端具有一扣接轴21,并于该扣接轴21之中央设有一凸掣22,该扣座10的另一端具有一扣接部12能供该扣接轴21相枢设呈连结状,并且该扣接部12与该凸掣22下方之间设有一弹性件13,该弹性件13系为一种弹簧、或能随需求更替为具有相当弹性之材质对象,借此能供该板控件20转动所施加力量传导至该弹性件13,当前述施加于该板控件20力量消散,能借弹性件13之弹力让该板控件20复位的速度更为迅速,使该板控件20能顺畅的与该扣接部12进行转动;

该板控件20的另端设有一副限位架201,当该皮带30尾端31经由该副限位架201穿设至该主限位架101内时,能使该板控件20驱动该凸掣22于该扣接部12内进行上、下位移的动作,使该皮带30之尾端31受到该凸掣22向上位移顶抵呈固定状态,而当该凸掣22向下位移脱离顶抵该皮带30之尾端31呈可调整状态。

如图3-图5所示,图3之整体结构则如同先前所述,此处的皮带30之表面设有复数棘齿30,当皮带30之尾端31经由该副限位架201穿过该主限位架101时,而板控件20所设凸掣22,配合该棘齿30于单向位移能滑顺扣合顶抵,而若将该皮带30以反向位移时,则棘齿30设计将使其位移产生阻力而无法达成调整目的;如图5所示,用以外力(如使用者之手指)配合按压该主限位架101后,因该板控件20与该扣接轴21之轴心链接的位置处,将使该凸掣22脱离该棘齿30,此时皮带30则能经主限位架101至副限位架201的方向进行位移调整之目的,故能得知该棘齿设计的皮带30透过板控件20的转动,则能进行顶抵与脱离之动作,且零件之简单化,除了使复杂组装获得改善外,更让实际调整上,能以更为轻松的方式于腰间调整。

如图6-图8所示,该皮带30之表面已改为穿孔33之设计,由前述图2中可见该凸掣22顶端配合曲面修饰呈圆滑状,而其右侧延伸有一倾斜面,不难理解,当皮带30之尾端31经由该副限位架201穿过该主限位架101时,该凸掣22能以倾斜面之设计,而顺畅的经过穿孔33直至最适合位置,而固定后,因该凸掣22相对于该倾斜面之另一侧系呈垂直面,该垂直面刚好能穿置于该穿孔33内顶抵固定,故若需要继续调整,则同样需以外力(如使用者之手指)按压该主限位架101后,如图8所示,可见该凸掣22脱离该穿孔33,使该皮带30得以继续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皮带扣结构,主要系以一体成型制造的板控件20,透过扣座10另端所设的扣接部12相枢设后,进一步于板控件20与扣接部12之间设置弹性件13,使该板控件20能于扣接部12转动时,得以利用弹力增加复位动作之灵敏,再辅以设置于该扣座10的主限位架101和设于该板控件20的副限位架201,能借由板控件20转动让凸掣22得以同步位移,使该皮带30尾端31配合该凸掣22向上位移则顶抵呈固定状态,而向下位移则脱离顶抵该皮带30尾端31呈可调整状态,使其兼备定位与流畅调整之用途;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对该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脱离在随附的权利要求中阐明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