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远红外按摩护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3343发布日期:2019-02-15 19:5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远红外按摩护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远红外按摩护腰。



背景技术:

腰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以及人体重要的扭力部位所在,其中腰椎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很多外部因素如长期久坐、外环境温度过低、运动不当和机体老化等都会导致腰部挫伤、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出现,并且在腰腹部的一些器官如脾胃、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重要器官因受凉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因而在医学上特别强调用温度来呵护人体的腰腹部,起到理疗保健的功效。

现有的护腰在理疗时仅仅只能进行红外发热理疗,整个理疗功能单一,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远红外按摩护腰,解决了现有护腰理疗功能单一,无法加载药液同时使用的问题,本申请设置有筒状槽,能在筒状槽内滴加药液使用,功能性强,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远红外按摩护腰,包括护腰本体,护腰本体为条形结构,护腰本体中央设置有按摩装置和远红外发热装置,按摩装置包括震动按摩器,震动按摩器设于布袋中,布袋四个侧面通过纤维线分别固定在护腰本体中央,震动按摩器包括多个点状震动片,每个点状震动片上设置有一个柔性按摩凸起;远红外发热装置包括红外热透层,红外热透层背面侧边设置有可拆卸固定装置,红外热透层上表面设有多个筒状槽,每个筒状槽上设置有投药开口。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护腰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外饰面层、无纺布层和中间软垫层,外饰面层、无纺布层和中间软垫层通过纤维线穿插连接为一个整体,中间软垫层下表面设置有按摩装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筒状槽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渗透通孔,筒状槽上表面设置有防渗透材料板。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红外热透层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红外热透层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筒状槽,筒状槽能在使用时滴加药液进行同时使用,增强了理疗效果,护腰本体上还设置有按摩装置,功能强大,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状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点状震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护腰本体,20-筒状槽,30-震动按摩器,40-柔性按摩凸起,50-点状震动片,60-防渗透材料板,70-渗透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一种新型远红外按摩护腰,请参阅附图1-附图3所示,包括护腰本体10,护腰本体10为条形结构,护腰本体10中央设置有按摩装置和远红外发热装置,按摩装置包括震动按摩器30,震动按摩器30设于布袋中,布袋四个侧面通过纤维线分别固定在护腰本体10中央,震动按摩器30包括多个点状震动片50,每个点状震动片50上设置有一个柔性按摩凸起40;远红外发热装置包括红外热透层,红外热透层背面侧边设置有可拆卸固定装置,红外热透层上表面设有多个筒状槽20,每个筒状槽20上设置有投药开口。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护腰本体10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外饰面层、无纺布层和中间软垫层,外饰面层、无纺布层和中间软垫层通过纤维线穿插连接为一个整体,中间软垫层下表面设置有按摩装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筒状槽20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渗透通孔70,筒状槽20上表面设置有防渗透材料板60。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红外热透层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护腰本体10上设置有按摩装置和远红外发热装置,便于用户理疗使用,同时,红外热透层上设置有多个筒状槽20,便于使用红外热透层时滴加药液进行混合治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红外热透层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筒状槽20,筒状槽20能在使用时滴加药液进行同时使用,增强了理疗效果,护腰本体10上还设置有按摩装置,功能强大,结构简单。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