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腰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7832发布日期:2019-02-19 18:2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腰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腰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护腰带。



背景技术:

护腰就是用以保护腰部的围布,也叫腰部固定带。护腰多用于腰部急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辅助治疗。护腰主要是通过对腰部进行加压和支撑,一定程度上加强肌肉力量,减少肿胀,在运动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托住弯折过大的腰部,减轻其肌肉所受的力,保护腰部不会扭伤或酸痛。

公告号为CN204146390U,公开时间为2015年2月11日的一篇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强型护腰带,包括第一护腰片和第二护腰片,所述第一护腰片的里端和所述第二护腰片的里端交叠布置,所述第一护腰片的外端和所述第二护腰片的外端能够可拆卸的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护腰片的外端与第一松紧带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松紧带的里端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护腰片的里端上的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一护腰片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护腰片的外端与第二松紧带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松紧带的里端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护腰片的里端上的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二护腰片的中部连接。

上述现有技术增加了腰部的支撑力,同时又保证了透气性,让使用者穿着更加舒适;但是护腰带缠的过紧时,人体容易感到不舒服,而护腰带太松时,又容易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护腰带容易滑落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护腰带,达到了进一步固定护腰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护腰带,包括护腰带本体,所述护腰带本体上设置有肩带;所述护腰带本体包括覆盖身后腰部的后护部、位于后护部两侧且覆盖身前的前护部;肩带包括左肩带和右肩带,左肩带和右肩带一端连接于后护部,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前护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腰带上设置肩带,为护腰带提供支撑,减少护腰带滑落的可能性,提高护腰带的穿戴稳定性;且肩带包括左肩带和右肩带,使得左右肩膀受力平均,减少肩带对肩膀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左肩带和右肩带靠近后护部的一端交叉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肩带和右肩带后补交叉设置,在穿戴护腰带时,左肩带和右肩带会对肩膀进行拉伸,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人体挺直背部的作用,使得肩带在固定护腰带的同时也可以保持背部的仪态。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左肩带和右肩带与前护部为可拆连接;且左肩带和右肩带上均设置有可以调节左肩带和右肩带长度的调节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肩带和右肩带可以从护腰带上取下,进行清洗或更换;且左肩带和右肩带的长度可以通过调节扣调节,使得肩带可以适配不同体型的人群,提高肩带对不同人群的适配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后护部和前护部上设置有连接带,所述左肩带的两端和右肩带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扣,连接带套设于连接扣上;所述连接扣包括具备两端的杆体、连接于杆体两端的开关杆;开关杆的一端铰接于杆体的一端,杆体上未铰接开关杆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卡接杆体的卡接槽;杆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锁定开关杆的锁定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关杆与杆体的连接和分离,连接扣在封闭框和开口框之间转换,在连接扣开口时,可将左肩带和右肩带从连接扣中取出,实现便捷拆装;为防止开关杆一端槽卡接槽中脱出,还设置有将开关杆锁定的锁定组价,减少开关杆从卡接槽脱出的可能性,保证连接扣封闭时的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开设于杆体上的锁定槽、设置于锁定槽内的锁定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定片将开关杆密封在锁定片和卡接槽中,阻挡开关杆槽卡接槽中脱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杆体上开设有滑槽,锁定片上设置有与锁定槽配合的滑块;滑槽与锁定槽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片不会从锁定槽中分离,省去每次都要讲锁定片取下的步骤,同时省去锁定片的收纳。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定片为有铁磁性的材料制成,锁定槽上设置有用于与锁定片吸合的磁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定片在锁定槽中实现对开关杆的阻挡作用时,将锁定片与磁铁吸合,减小锁定片在锁定槽中移动的可能性,增加锁定片在锁定槽内的稳定性,同时减小锁定片从锁定槽中掉出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定片的面积大于卡接槽的横截面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锁定片可以将卡接槽完全堵住,增加锁定片对开关杆的阻挡作用,进一步提高锁定组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开关杆位于卡接槽内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橡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开关杆与卡接槽的抵接连接,使用软性的抵接橡胶增大与卡接槽的摩擦力以及抵紧力,减少开关杆在卡接槽中的移动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扣包括框体和辅助杆;辅助杆将框体分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左肩带和右肩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再穿过前护部的杆体,再一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二通孔后,连接于后护部的杆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左肩带和右肩带在调节扣中滑动调节,改变左肩带和右肩带的总长度,实现左肩带和右肩带的可调,提高肩带对不同身型人的适配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肩带,为护腰带提供支撑,减少护腰带滑落的可能性,提高护腰带的穿戴稳定性;

2、通过设置相互交叉的右肩带和左肩带,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人体挺直背部的作用,使得肩带在固定护腰带的同时也可以保持背部的仪态;

3、通过设置调节扣,使得左肩带和右肩带的长度可调节,提高肩带对不同身型人的适配性;

4、通过设置连接扣,实现左肩带和右肩带的便捷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连接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护腰带本体;11、前护部;12、后护部;2、肩带;21、左肩带;22、右肩带;3、连接扣;31、杆体;311、第一横杆;312、第二横杆;313、竖杆;314、卡接槽;32、开关杆;33、滑槽;4、锁定组件;41、锁定槽;42、锁定片;43、滑块;5、调节扣;51、框体;52、辅助杆;53、第一通孔;54、第二通孔;6、连接带;7、磁铁;8、抵接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护腰带,如图1所示,包括护腰带本体1以及设置于护腰带本体1上的肩带2。

如图1所示,护腰带本体1包括与人体背部贴合的后护部12、与人体正前面贴合的后护部12;后护部12有两个,分别位于前护部11的两端。肩带2包括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左肩带21一端连接于前护部11,另一端连接于后护部12;右肩带22一端连接于未设置左肩带21的前护部11上,另一端连接于后护部12;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靠近后护部12的一侧交叉设置。

如图1所示,前护部11和后护部12上边缘上缝合有四个连接带6;四个连接带6中有两个分布于后护部12上,另外两个连接带6分别设置于两个前护部11上。连接带6的两端均与前护部11和后护部12缝合。

如图1所示,连接带6和左肩带21,连接带6和右肩带2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扣3。如图3所示,连接扣3包括杆体31、与杆体31两端连接的开关杆32。杆体3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311和第二横杆312、连接第一横杆311和第二横杆312同一侧端的竖杆313。开关杆32下端与第二横杆312铰接;第一横杆311上远离竖杆313的一端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卡接槽314,卡接槽314开设方向与第一横杆311设置方向相同,卡接槽314远离竖杆313的一端和与靠近第二横杆312的一侧贯穿所在第一横杆311。如图4所示,开关杆32与卡接槽314抵接的面上胶粘设置有抵接橡胶8。

如图4所示,第一横杆311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开关杆32脱出的锁定组件4。如图5所示,锁定组件4包括竖直开设于第一横杆311上横截面为矩形的锁定槽41、锁定槽41内设置有锁定片42。锁定槽41与卡接槽314连通,锁定槽41远离第二横杆312的一端贯穿所在第一横杆311。锁定片42一端延伸至锁定槽41外侧,且锁定片42位于锁定片42外的两个顶点做圆角处理。锁定片42与开关杆32抵接。锁定槽41的内壁上胶粘有磁铁7,磁铁7有两块,分别分布于卡接槽314两侧的锁定槽41内,且磁铁7胶粘于远离开关杆32的一竖直面上(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锁定片42为铁片。向上滑动锁定片42,即可将开关杆32取出,再将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取出即可。

如图5所示,第一横杆311上开设有横截面为T形的滑槽33,锁定片42上固定有与滑槽33配合的滑块43。滑槽33的开设方向与第一横杆311的设置方向垂直,滑槽33两端均不贯通所在第一横杆311。

如图1所示,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上均设置有用于调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长度的调节扣5。如图2所示,调节扣5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框体51、固定于框体51内的辅助杆52。辅助杆52将框体51分为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在连接扣3调节扣5的穿法相同,下面以左肩带21为例进行介绍;左肩带21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后,穿过前护部11的第一横杆311,再依次穿过第二通孔54和第一通孔53,最后穿过后护部12的第一横杆311,并与自身缝合。通过同届调节扣5两侧的长度结块实现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的长度调节。

本实施例中,护腰带本体由聚酯纤维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成。

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如下:将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背上后再将护腰带本体1进行穿戴;可通过调节扣5调节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的长度;需要拆卸左肩带21和右肩带22时,向上滑动锁定片42,将开关杆32从卡接槽314中取出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